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315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南半球季节相反。

27.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在气温上相比,陆地夏季更热,冬季更冷。

28.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多。

29.从赤道向两极,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逐渐降低。

30.从山脚向山顶,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

6度。

31.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降水多,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多沙漠,

大陆东岸降水多,沿海迎风雨丰沛,雨少内陆背风坡。

3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33.热带有四种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有两种气候:

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东岸)。

温带有三种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有两种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

34.大陆东岸有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有:

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有:

温带大陆性气候

35.气候影响饮食,穿衣,农林牧业,气候异常引起自然灾害。

36.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二是砍伐森林。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37.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非洲最高。

38.中低纬度的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较稠密。

世界上有四个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39.世界人口有两大趋势,一是人口快速增长,二是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40.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4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西亚、北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的因纽特

人、印第安人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长达四百年的奴隶贸易使他们到

达美洲、大洋洲。

42.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西班牙语,

巴西使用葡萄牙语,法国和中部非洲使用法语,西亚和北非使用阿拉伯语,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使

用俄语。

43.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佛教创始于古印度。

44.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地叫聚落,乡村聚落的人从事农牧渔林业,城市聚落的人从事工业服务业。

45.非洲的村落原始古朴,亚洲的村落房屋密集,欧美的村落稀疏开阔,机械化水平高。

46.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47.东南亚气候湿热,为干栏式建筑,下住牲畜上住人;

热带沙漠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

因纽特人住冰屋,黄土高原住窑洞。

48.浪漫水城威尼斯河多桥也多,古朴自然丽江城,水乡容,山城貌。

49.陆地面积前六位的大国依次是:

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加拿大997万,中国960万,

美国937万,巴西854万,澳大利亚769万。

50.人口前六位的大国依次是: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

51.地跨亚欧两洲的有:

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

地跨亚非两洲的是埃及。

52.加拿大与美国东部以湖为界,法国与西班牙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

埃及与邻国以经纬线为界。

53.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包括领海)、领空总称领土。

54.中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领海30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蓝色国土)。

55.世界上有发达国家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包括美、加、英、法、德、意、

澳、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

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6.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的80%,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的22%。

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的20%,

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球的80%。

因此全球贫富差距很大。

57.在国际贸易方面,这两类国家是不对等的,发达国家以计算机、汽车、轮船、飞机等高新技术

产品为主,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赚钱多;

发展中国家以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料和

初级加工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价格低廉,赚钱少。

发达国家的农业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

单产高成本低。

而发展中国家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单产低成本高。

58.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南半球,简称“南”,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简称“北”。

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合作称“南南合作”。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是不平等的。

59.中国的航天工业,核工业,印度的软件业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60.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法、俄、英、美。

第二部分 

必须记住的地图(卷面分值20%—40%)

①课本P29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

②课本P58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③课本P37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2008-12-2408:

17:

18| 

分类:

习题集|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张文静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⑴麦哲伦环球航行P2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P4⑷地球卫星照片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见P5—P7)

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

5.经度和纬度(见P6-P7)

经度(子午线) 

纬度

划分起点 

经线(本初子午线) 

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0°

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0°

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数值由0°

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数值由0°

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180°

(180°

W和180°

E重合) 

—90°

(90°

N(北极)90°

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数值+N或S

变化数轴

半球划分 

20°

W以东至160°

E以西为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东半球(20°

W-0°

-160°

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

W以西至160°

E以东为

西半球(20°

W-180°

E)

另: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

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例题1

1.写出A、B的坐标 

(A:

15°

W,15°

B:

75°

E,0°

解题方法:

①确定经线、纬线:

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

其他经纬网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②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有0°

的可以直接判断,0°

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

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

没有0°

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

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2.判断A、B的半球位置 

东半球、南半球 

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处)

①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既无N也无S即在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②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

其一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如上),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其二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

160°

的在西半球;

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

的在东半球。

此外,0°

经线在东半球,180°

经线在西半球,20°

W和160°

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3.A在B的 

方向 

(A在B的西南方)

①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东经度大在东,西经度大在西(如:

甲110°

E乙10°

E,则甲在东乙在西;

丙110°

W丁50°

W,则丙在西丁在东;

戊10°

E己40°

W,则戊在东己在西;

两地一地在东经度一地在西经度时,要特别注意两地经度和是否超过180°

,若超过180°

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如:

庚100°

W辛100°

E,则庚在东辛在西)②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

北纬度大在北,南纬度大在南③综合①②判断结果即为所求方向

例题2

1.标出C、D的经度

解题思路:

由中心的北极点(N)知,此图为北极俯视图,

由北逆南顺知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在图

中用铅笔标出该方向,以辅助答题)。

A的经度为0°

B的经度为180°

,可知C、D的经度均为90°

自A至C

数值增大,且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即向东增

大,所以C为东经度即90°

E。

自A到D数值也增大,但

增加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即向西增大,所以D为西经度90°

W

2.A在B的 

(A在B的西北)

求A在B的何方向,即求A相对于B的方位,A为要确定方向的点B为参照点。

解题思路如下:

①判断东西方向:

从参照点出发到要确定方向的点去,若行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则要确定方向的点在参照点的东方,反之在西方②判断南北方向:

离北极点(N)近则为北方,离南极点(S)近则为南方③综合①②判断的方向即为所求方向。

1.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地轴太阳

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365或366天)

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

产生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66.5°

夹角

注:

时间差异-位置越向东去,时间越早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白昼长短的变化

3.四季知识归纳(见下左图)

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节气北半球季节

A3.210°

平分春分春季3、4、5

B6.2223.5°

N昼长夜短夏至夏季6、7、8

C9.230°

平分秋分秋季9、10、11

D12.2223.5°

S昼短夜长冬至冬季12、1、2

4.五带的划分(见下右图)

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殊地理现象

热带南北回归线间(23.5°

S—23.5°

N)终年炎热太阳直射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

S—66.5°

S)四季分明无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

N—66.5°

N)四季分明无

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

S—90°

S)终年严寒极昼极夜

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

N—90°

N)终年严寒极昼极夜

5.高、中、低纬的划分:

-30°

为低纬,30°

-60°

为中纬,60°

-90°

为高纬。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

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a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

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

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

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

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

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

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

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见P16、P17)

山地 

a.山顶: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

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鞍部:

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

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

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

海拔较高>

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

海拔很低<

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3.61亿km2)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1.49亿km2)。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

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

大西洋(形状如同“S”);

印度洋;

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5.大陆架、大陆坡、海沟

6.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

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7.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

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

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8.大洲的分界:

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

北美、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

南美、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

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

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

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其观点是: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37)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

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

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

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天气气候

概念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短时间;

经常变化

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差异可能很大长时间;

变化不大

描述内容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大小、气温气温、降水、气压、风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

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0-12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词语判断:

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长冬无夏(气候)

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气)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气候)

2.在卫星云图上: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图3.6)

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见P48图3.9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质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影响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单位:

℃(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

(见P51图3.12、3.13,会做活动题1.2)

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

(见P53图3.17)

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

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同纬同陆)

⑷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等温线判断:

⑴等温线密,温差大;

等温线稀,温差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

反之为高原、山地

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