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340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docx

江南同类城市案例分析

与同类城市的比较与分析

(无锡核心城区升级附属课题)

目录

1说明2

2背景2

3案例介绍3

4案例分析3

4.1江南文化城市的传统文化规划特征3

4.1.1基本经济数据与发展程度3

4.1.2对江南文化的战略地位和营销定位的处理3

4.1.3对江南传统要素具体的规划方案3

4.1.4对文化规划的风险性的思考3

4.1.5结论与建议3

4.2中国古运河的水系利用案例特征3

4.3外国著名滨水城市的案例对比分析3

5总结3

6参考文献3

7资料附录3

 

1说明

本部分的报告主要是主要基于案例分析而展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与无锡具有相似格局的城市在其规划战略上的部署的特征,来发现其对无锡有借鉴意义的一般特征以及经验,报告主要就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论证:

●江南城市如何利用其文化资源提升

●运河古城如何利用其水系

●外国滨水城市如何升级其河道周边区域

案例的分析在第四章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第五章中得到了总结,其依据的资料皆罗列于尾章的附录中。

2背景

众所周知,无锡是著名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工商业城市,无锡核心城区是其江南文化,工商文化与水文化最为集中的表现。

聚集了诸如薛福成故居、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南禅寺等具有无锡特质的历史文化古迹,其核心城区为运河所环抱呈现龟背壳的平面格局,11公里长的“龟背形”环城古运河(拓展情况见下表2.1)是老城区与新城区分割的界限,它秉承了千里古运河唯独无锡穿城而过的历史特征,演绎了无锡历史文化景观长廊与现代发展雄浑气势的融合。

要充分挖掘古运河区包括其其地理格局文化符号的内外在价值,通过渐进式开发和综合整治(邹百青,2011)。

年份

航道级别

1956年

六级航道

底宽16m,水深2.5,边坡1:

3

1981年

五级航道

底宽30m,底高-1.0m,弯道半径大于200m,2007年运货量超过2亿吨

2008年至今

三级航道

底宽70m,航宽80m,河中宽90m,最小水深3.2m,桥梁净空高度不小于7m,新建护栏32380m,加固护栏24500m,修复护岸10500m,建设2个服务区,3个锚地,已于2011年11月完工。

结合物联网技术,成为全国唯一的“感知航道”。

现继续推进改造三级航道建设

表2.1无锡运河航道级别的拓展情况

3案例选择

城市的地理,政治,社会与经济格局都各不相同,基于上述对无锡核心城区特质的理解,

4案例分析

4.1江南文化城市的传统文化规划特征

4.1.1基本经济数据与发展程度

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而基本的经济与发展指数为城市发展的背景提供了其发展程度和模式的一般写照,并为城市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且同类数据具有较高的可比性,也可以为城市在地区的发展地位提供论据。

根据表3.1中对案例城市指数一些基本的经济发展指数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被选为案例的这些长江三角州地区典型江南城市中,无锡城区在发展程度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其中市区人均GDP排在十个城市中的第三位(见附表2),2011年统计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909,尽管缺乏其他城市的这一指数,在国际标准上这一数据已经被评价为一个极高的水平(大于0.900)2(高于当年新西兰,德国,和爱尔兰共和国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浙江0.828,江苏0.815,此外无锡第三产业比重数达到44.02%,在案例对比中,是除去南京和杭州两大省会城市,在所有地级市中处第二位(见附表1)。

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以及人类发展指数(HDI)被认为是发展国际城市条件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13(宏观经济课题组,2000)

4.1.2对江南文化的战略地位和营销定位的处理

根据表3.2的信息对比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些被选为案例的城市所处的基本地位,规划战略,以及在规划中对待其江南文化资源的态度的基本概况和要点,就城市典型文化--江南文化这一我们选取的主要研究背景来说,以江南文化作为主打要素的城市文化规划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城市文化营销乃至城市文化战略方面,相似度和竞争密集度高。

例如几乎所有城市都具有江南文化的基本元素,如运河水系,园林建筑,或是鱼米之乡的称谓,从战略上说,无锡的周边城市,如苏州和常州都在抢占例如吴文化,运河文化,太湖文化等与江南文化关系密切的文化或者次级文化的传播价值。

(例如苏州和常州在战略上都提出了诸如由运河时代向太湖时代推进的文化战略口号。

)更重要的一方面,所有的这些被选定的城市(除常州外)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见上表3.2),其中苏州,扬州,绍兴,杭州,南京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为国家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园林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而无锡则晚至2007年才得到这一称号,且被定位为。

可见无锡的文化地位在这一区域的典型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权威认定,据此在城区的文化战略上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和细分“江南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

为合理规避在文化战略上这一区域城市间的竞争压力,以上案例提供的主要思路有三:

1.另辟蹊径,重新定位,寻找江南文化以外的文化概念,比如案例(见上表3.2)所反映的:

南通近代“一城三镇”的历史格局,对规划区内反映南通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建等方面约100余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遗迹进行梳理和修缮,反应其近代教育之乡,工商之乡,城建之乡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的细分,

2.寻找文化次分类,进行再定位,比如案例(见上表3.2)所反映的:

常州在打造吴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概念时,特别强调要打造有常州特色的江南文化和吴文化,并立足于常州的龙城这一概念,挖掘和龙有关的文化因素,以及其和江南文化以及吴文化的联系(针对无锡来说:

无锡在古代江南文化和运河水系上是重要的布码头,米码头,无锡可以借此将自己打造为江南商业文化的模范,此外东林书院所代表的士大夫文化,议政文化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主题)

3.和新价值的融合,如绍兴,在其新城规划中,提及打造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示范新区,将“江南文化”与新的“生态理念”进行了融合

4.1.3对江南传统要素具体的规划方案

从表3.2的案例中所反映的对江南具体的文化要素在空间和形式上的规划,各江南城市的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点

●借助固有的线索,整合或优化江南文化要素,加强其风貌上的连续性:

如无锡和绍兴,都通过其固有水系来整合和复兴历史街区,南通在规划中提出点面结合形成历史风貌,宁波以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作为城市景观主轴来恢复其古典城市轮廓线。

如扬州,宁波,绍兴等强调对其固有的历史文化城区的片区,街道等格局的保留

●环境整治与传统元素规划相结合:

不可否认的常识表明江南文化是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的文化,如园林,植物,山水在江南传统风貌中都是不可分割的要素。

因此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治理与优化,对在城市规划中发扬江南传统文化来说是必要的。

在案例中,南京,杭州,苏州,扬州都在其规划方案中都明确提到了要将自然环境整改与历史文化的保护相结合。

●对水系的利用: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水文化成为了打开江南古镇文化的钥匙14(李海平),对于水系的处理也成为了许多城市在其文化规划上的焦点,如无锡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水弄堂文化”。

常州明确要求打造“城中有河、河抱古城、城河相依”的格局。

扬州企图利用水系丰富的特点来维持良好的城市尺度,形成清晰、易于识别的城市结构。

●注重新旧城市景观的协调:

江南文化在其整体上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其所表现的视觉元素并不能与现代的视觉元素产生充分的协调,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那些现在经济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城市,不可避免的要协调这两者的矛盾,在以上案例(表3.2)中南通和南京,特别注重部分地区新式建筑在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的规格,以保护传统视觉元素的景观界面.

4.1.4对文化规划的风险性的思考

众所周知,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本,可以对于城区的整体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有学者也指出(尹继佐,2003)要谨慎对待文化规划,尤其是(如江南文化这样偏向)传统文化的规划,可能涉及到内视的,保守的系统会对新事物会做出进攻性的反应15。

例如(上表3.2)中所显示,苏州作为最为典型的江南城市的代表(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名城,其园林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称号)其城市中心地带形成规模和连续性的文化资源却成为了该市目前规划中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这种障碍首先表现在对其城市规划的灵活性的阻碍上面,名城风貌保护的要求使得苏州中心城区的格局无法充分改变,加上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都使得苏州中心城区无法发挥一般意义上中心城区的作用。

其次,他还造成了市民心理上的对经济发展潜在的的消极影响:

调查显示(见表3.2)只有8.1%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展望,而有51.1%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

4.1.5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结合无锡环运河核心城区的特点,在如何于该区域规划升级中对待江南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1无锡在东南地区具有典型江南文化背景的城市中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率先实现高水平国际化,和产业全面升级的优势。

核心城区的升级在处理江南文化这一要素的过程中要利用这一优势,也要借助自身来推进其国际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建议:

1.建立国际社区2.引促进文化双向交流的企业,民间团体,和文化机构)

2在文化的营销定位上,由于在上文中得出了无锡在江南文化这一领域地位并不突出的缘由,在核心城区的江南文化营销地位上有必要进行再定位,首先无锡核心城区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以及明代的米码头布码头,其商业传统在江南各大城市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然而在营销传播上以商业文化为主线,面临着两大挑战:

1、工商业的标准化,多样性和流通性导致其符号系统混乱很难梳理出体系,尤其在打造有系统性连续性的视觉元素上表现最为突出2、其次,受儒家思想和小农思想影响深重的国人难以除去对工商业即“功利主义”这一刻板映像,很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此,有专家建议(赵明,2013),将核心城区的工商业要素,与无锡近代为江南所做的具有支配地位的贡献结合起来,比如少有的近代江南建筑的代表(如鼋头渚的园林,梅园,在核心城区则有不仅仅代表近代江南建筑,而涉及近代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历史变革的,薛福成故居等,以及近代江南文化要素(如钱钟书为代表的近代江南文人),通过对此整合,以及对江南文化的断代划分看,将核心城区打造成“近代江南”的突出代表.

3其次,也可以学习绍兴将新理念与之融合,就上面分析到的现状与本方案固有的定位来看,可以与国际化的概念,以及新产业模式的概念相有机结合,打造江南国际化模式和江南新产业结构模式的次级定位

4城市规划中的需要利用环城运河水系的结构优化江南要素在水弄堂中的连续性,与环境整治的结合,主要是与严峻的水质提升相结合。

打造有无锡特色的运河水文化。

5要合理规避传统文化在规划中可能带来的风险。

首先从宏观尺度上要合理规划新老城市天际线的视界的相互干扰,建议以运河为格局划分的环状轴线,在沿运河地区打造天际线较低的,以江南传统风貌为主的建筑群和街区,以配合河运为主导的慢生活,即观光、消费、休闲文教区域。

以中山路和人民路为轴线的核心龟背区域发展快生活为主的商业办公与公务交流区,并以现代建筑高层天际线为主的都市区。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要能动的理解江南这一文化因素在城区规划中的意义:

首先在城区升级中,“江南”不只是一个文化建设的概念,而更多地是营销建设的概念。

营销的本质在于价值的互动传递,价值的传递的媒介即是符号,而江南在符号学意义上,可以互为表里,既可以作为“能指”出现(比如建筑,服装,街区,图案),用来包囊新事物,新价值。

也可以作为“所指”即价值本身寓于新事物中

(例如,智柔兼容的江南文化气质可以表现在城市整体的现代格局上,也可以以此结合人类普世价值的内涵来打造国际化示范区域),更要认识到文化价值本身不存在固定的边界,可以跨越时间,和种类而相互融合。

从根本上说,正如有学者指出(景秀明,2009)江南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历史意义,江南文化在更多的时候是江南城市凭借自身文化立场做出的自己的想象与文化记忆,正是其“主观性”带来了江南文化的无穷魅力17。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无锡核心城区在打造江南之城的过程中应当不拘于已有符号和历史积淀的堆积,应当积极给予其新的想象力以及改造,这是由江南文化根本上是想象力积淀的这一事实所决定的。

4.2中国古运河的水系利用案例特征

从附表四所罗列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一些要点:

北京市着重挖掘“运河之源”文化内涵,突出漕运文化和帝都文化;

天津建设世界级运河旅游产品,打造运河旅游产品集群,培育运河旅游品牌;

河北依托运河水体,以及京津、环渤海两大腹地,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滨河生态休闲旅游产品集群;

山东,采取点轴布局、沿河开发思路,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沿大运河旅游产品空间集群带。

在江苏采取8市联动、一体开发的思路,在世界级产品线路中形成区域亮点。

浙江可实行杭州、嘉兴、湖州3市联动一体开发的思路,形成运河南段的区域亮点。

杭州、苏州、无锡、扬州等市开发运河旅游较早,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形成品牌。

山东济宁、枣庄两市在运河开发方面比较重视,前者打出建设“运河之都”的发展目标,后者推出“台儿庄古城模式”。

北京市对运河旅游的开发发力,运河之旅纳入“人文奥运”,并开发了通州河段。

而天津等地的运河开发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4.3外国著名滨水城市的案例对比分析

经过十个世界范围内经典城市滨水区改造方案(参见附表四)的研究分析,主要发现这些地区成功的案例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要重组滨水区用地功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引导城市复兴;

2、需进行水体综合整治,改善生态景观环境;

3、要建设滨水区活动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

4、保护滨水区历史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特色;

5、有效组织滨水区交通

5总结

6参考文献

1.Salat,S[M]《关于可持续城市化的研究:

城市和形态》陆阳张艳,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pp37

2.国家统计局2011年各公报[R/OL]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3-6-20)

3.无锡市规划局[R]《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无锡城市规划局2001

4.南京市规划局[R]《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南京城市规划局2007

5.杭州市规划局[R]《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杭州城市规划局2008

6.苏州市规划局[R]《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苏州城市规划局2007

7.常州市规划局[R]《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常州城市规划局2004

8.镇江市规划局[R]《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镇江城市规划局2002

9.扬州市规划局[R]《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扬州城市规划局2002

10.南通市规划局[R]《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南通城市规划局2000

11.绍兴市规划局[R]《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绍兴城市规划局2008

12.嘉兴市规划局[R]《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嘉兴城市规划局2003

13.宁波市规划局[R]《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宁波城市规划局2004

1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R/OL]《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2013-06-20)

15.宏观经济课题组《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各项标准值》[R],《宏观经济研究》2000·4

16.李海平第三章:

水文化—江南水乡六大古镇的文化之魂[M]《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P89

17.尹继佐,第四章:

创新城市与文化[M]《世界城市与创新城市-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P151

18.景秀明[M]《江南城市:

文化记忆与审美想象力-中国现代散文中的江南都市意象》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P13-14

7资料附录

名称

市区GDP(亿元)

市区人均GDP(元)

人类发展指数HDI

市区面积(平方公里)

市区人口(万人)

市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第三产业比重

无锡本地

3563.89

99,770.16

0.909

1643

357.2

2174.13

44.02%

南京

7,201.57

88243.72

6582

816.1

1239.84

53.40%

杭州

6,211.70

99514.57

3,068

624.2

2034.55

50.20%

苏州

6,047.99

110880.74

0.909

2,743

545.5

1988.86

39.50%

常州

2,715.04

81322.71

1862

333.9

1793.02

43.90%

镇江

800

70000

1082

120.0

949.35

46.00%

扬州

1,950.00

80946.45

2353

240.9

1023.80

40.01%

南通

989.37

43521.31

1692

227.3

1343.56

40.04%

绍兴

546.45

85382.81

339

64.0

1887.91

38.80%

嘉兴

712.07

59245.00

1219

120.2

985.97

38.60%

宁波

3899.10

172450.00

2462

226.1

913.00

41.96%

排名第二

极高

排名第七

排名第一

排名第三

(表3.12:

2011-2012年城市基本指数数据对比来源:

国家和地区统计局见

附表一:

2011-2012年江南城市基本指数数据对比

名称

地位与要素

目前规划

如何在规划中处理江南这一文化要素

无锡本地3

1、中国轻工业的摇篮,特大城市之一

2、无锡拥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就存在着马家浜文化、嵩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长江文明的踪迹,无锡亦是吴文化发祥地,江南文化的代表,著名的鱼米之乡,无锡自明起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2007年增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太湖流域文明的典范

4、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旅游度假中心。

构建一个卓越的湖滨城市“一城一带一岛”

1、太湖新城:

打造最富魅力的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和地标建筑群

2、古运河风光带:

建成文化景观长廊、生态旅游长廊和高端服务产业长廊

3、马山岛:

打造成国际化、生态化、特色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打造水弄堂文化,以江南水乡和古运河为背景,以名人,民居,名迹,名园,名建筑为主要内容,进行历史街区规划,体现历史古韵。

整合引进泥人,丝绸,竹刻,紫砂等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打造市井文化、工商文化、祠堂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义庄文化,本土建筑的回归

南京4

1、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之城,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

3、成熟的人口分布目标(0-10km32%20-30Km20%)

1、基本格局“市—郊(绿带)—城(卫星城)—乡(农田、农村)—镇”五个圈层。

第一圈层为中心城区;第二圈层为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基地,近郊主要风景游览区和绿化带;第三圈层为县城和卫星城镇;第四圈层为郊县的农田、山林、村落;第五圈层为远郊集镇。

2、秦淮河以西地区主要作为居住备用地;恢复夫子庙地区传统特色,新建迈皋桥、山西路等生活服务中心;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以新街口—鼓楼为中心,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打通南北向道路,拓宽东西向道路,形成“经三纬八”的道路骨架。

3、关于教育和科学事业,规划确定在长江北岸的江浦县城珠江镇建设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相结合的大学-科学城。

4、为充分利用长江航运,规划确定调整沿江岸线,建设深水港。

改善和提高对外公路的等级

环境风貌保护与历史文化古迹相结合,协调新建筑与古迹建筑之间的矛盾,设立高层禁建设与控制区,对其景观界面进行保护,文化空间网络整合

杭州5

1、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

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

2、中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一主三副六组团完善主城功能,迁移工业企业,降低人口和建筑密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2、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3、保护好“三面云山一面城”、“城湖合壁”的城市景观,维护旧城的基本格局,严格限制随意拓宽道路。

严禁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新建、扩建有碍景区保护的建筑物,严格控制周边建筑高度、体量、造型和色彩

保护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遗产有机结合的整体环境,保护和抢救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和地下遗址,保护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突出南宋都城文化、吴越文化、良渚文化的发掘与展示,保存历史风貌和改善环境并举,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系统地保护古城历史环境风貌和所有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一个分层次、多方位、完善的保护体系。

苏州6

1、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长期为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被收录对象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承办者

2、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工业产值高,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苏州计划建成高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创新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1、拓展骨架:

“大交通”开启“大城时代”

2、构筑新城:

“一步到位”成就一流园区 

3、保护古城:

让千年遗产重放光辉 

4、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名城风貌保护的要求,不允许古城承担主城中心的作用。

古城区内集中了苏州中心城区64%的行政单位、63%的学校、79%的门诊量。

各街道的人口密度老城区是周边地区的3-6倍,比如桃花坞街道则达到286人/公顷。

“小心脏,大身体”,老城超载运转已经较为严重。

两城区、两副中心权威调查显示,苏州最引以为豪的方面,只有8.1%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长,而有51.1%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

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

内容包括:

控制古城容量,改善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常州7

1、常州是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历史上别称“龙城”;

2、常州又是一座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

3、处于沪宁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