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447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docx

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施工测量设计

目录

§1编制依据2

§2工程概况2

§3地面控制测量4

3.1平面控制测量4

3.2高程控制测量4

§4联系测量5

4.1地面趋近导线测量5

4.2高程传递测量5

4.3定向联系测量6

§5地下控制测量7

5.1地下控制导线测量7

5.2盾构掘进的施工测量8

5.3盾构技术掘进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9

§6贯通误差分析10

6.1地面控制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的估算11

6.1.1地面导线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11

6.1.2地面水准测量误差对高程贯通精度的影响12

6.2联系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的估算12

6.3地下控制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的估算12

§7大石北明挖段控制测量13

7.1平面控制测量13

7.2高程控制测量14

7.3施工放样测量14

7.3.1围护桩平面定位14

7.3.2主体结构施工放样14

7.3.3高程放样15

§8测量复核制度15

§9附表:

人员及仪器设备计划表C1-1、C1-216

 

§1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沥滘站~大石北区间】盾构工程投标文件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5、《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2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沥滘站~大石站盾构区间】盾构工程,主要由一个明挖区段(含盾构井以及风机房)和两个盾构隧道区段构成,全长6306.56双线延长米。

主要附属工程包括6个联络通道、2个废水泵房和8个洞门。

明挖区段位于番禺区大石镇,南接大石站,北接盾构区段,隧道右线YDK15+203.740~YDK15+306.402,长102.662m;隧道左线ZDK15+203.740~ZDK15+304.556,长100.816m。

厦滘南~大石北盾构区段隧道里程为YDK13+773.949~YDK15+306.402,长1429.791米。

沥滘站~厦滘站盾构区段隧道里程为YDK11+494.850~YDK13+116.600,长1621.75米。

本工程范围详见下图。

本标段缩图

沥滘站~厦滘站盾构区段线路在平面上包含两个曲线,曲线半径分别为3000m和4000m,竖向上包含5个竖曲线,4个呈“V”形坡,1个呈“人”字坡,最大坡度为27‰,;厦滘南~大石北盾构区段线路在平面上包含两个曲线,曲线半径均为2000m,竖向上包含3个竖曲线,2个呈“V”形坡,1个呈“人”字坡,最大坡度为17‰。

大石北明挖段基坑开挖深度为14~17m,多为<2-1>地层,采用φ1000@1100钻孔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立面上设3道支撑。

区间沿线由建设总部提供GPS点3个,精密导线点10个,水准点6个,其中IIIJ25通视条件较差,高程基准点“II地3-15”有沉降。

另外根据我项目部测量队对交接桩复测的结果,表明IIIJ20点可能产生了移动。

最近由于新光大道的修建正在拆除道路范围内的房屋,IIIJ86点所处房屋已被拆除。

盾构隧道采用两台泥水盾构机施工,从大石北明挖段盾构井开始向北掘进,穿越三枝香水道后到达厦滘南明挖段接收井;之后采用整体地面运输的方法先后把两台盾构机吊入厦滘站北端进行二次始发,穿越南珠江后到达沥滘站南端解体并吊装出井。

为了满足盾构始发的条件和进度,大石北明挖段分阶段施工,先施工盾构井和风机房段主体结构和明挖正常段底板,待盾构到达厦滘南后再施工剩余部分结构。

§3地面控制测量

3.1平面控制测量

整个区间包括两个盾构隧道区段,由于厦~大区段长度较沥~厦区段短些,故在横向贯通误差分析时,以沥~厦区段为例进行估算。

经初步测量设计和贯通误差估算后,决定采用电磁波测距精密导线网作为隧道外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测量导线按三等导线精度要求进行。

地面控制导线网尽量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适当加设少量导线点,基本上按照线路走向布设,采用导线闭合环的方式,以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增加复核条件,增加各开挖洞口的控制桩个数和观测检查方向,以及将施工测量的精度结果与业主的测量成果进行比较。

本标段地面主导线网共由两个导线闭合环组成,每个导线闭合环的边数为六至七条。

另外为了提高竖井联系测量的精度,在大石北盾构井洞口、厦滘南明挖段接收井洞口、厦滘站北端始发井洞口和沥滘站南端吊出井洞口分别布设由闭合导线构成的洞口点网,导线点数不少于3个,测量精度与主导线精度相同。

下图为整个区间地面控制网示意图。

 

沥大区间地面控制网示意图

3.2高程控制测量

地面高程控制网是在城市二等水准点下布设的精密水准网,常规水准测量按城市二等水准精度指标要求,沿隧道线路走向布设成附合导线,将业主移交的水准点II地3-16、II地3-13、II地3-14、II地3-11和II地3-12联系起来(除II地3-15有沉降不能利用外)。

隧道进出洞口设置2个以上水准点,按闭合路线测量并进行严密平差。

精密水准点选在离施工场地变形区外稳固的地方,墙上水准点选在永久性建筑物上。

水准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精密水准点间距平均300m。

§4联系测量

4.1地面趋近导线测量

利用业主及监理批准的测量成果书,以离盾构井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点,引测1~3个导线点至每个端头井附近,布设成三角形,形成闭合导线网。

近井点应与GPS点或精密导线点通视,并应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

除近井点设置固定标志外,其它地面趋近导线点均设置临时标志。

地面趋近导线全长不宜超过350m,平均边长60m,最短边长应大于30m。

采用精密导线精度测量,进行严密平差,并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4.2高程传递测量

高程传递测量包括地面趋近水准测量和地下趋近水准测量。

利用业主及监理批准的水准网,以离端头井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测至端头井附近,测量等级达到国家二级。

每个端头井附近至少布设两个埋设稳定的测点,以便相互校核。

采用悬吊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

用鉴定后的钢尺,挂重锤10kg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下同步观测(见下图),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

每次独立观测三个测回,每测回变动仪器高度,三个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应小于3mm,三个测回测定的高差应进行温度、尺长改正。

在盾构掘进50m、100~150m时和距贯通面15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高程传递测量,取三次测量成果的加权平均值。

高程传递示意图

4.3定向联系测量

大石北始发定向采用两井定向法,厦滘二次始发有条件的话也采用两井定向法,没有条件进行两井定向的进出洞处的联系测量则采用联系三角形一井定向法把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盾构井内。

定向联系测量必须在盾构掘进50m、100~150m时和距贯通面15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

一井定向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在盾构井悬吊两根钢丝,井下左右线各设置两定向边(S1S2和S3S4)。

每次联系三角形定向均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一次定向成果。

定向联系测量的仪器有TOPCON602全站仪、反射片、0.5mm的钢丝、15Kg垂球,线路示意图见下图。

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满足下列要求:

Ø两悬吊钢丝间距不小于5m;

Ø定向角α(包括井上和井下)均小于3°;

Øa/c及a’/c’的比值小于1.5倍。

角度观测采用全圆测回法观测6个测回,测角中误差控制在2.5″以内,各测回测定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不大于20″,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控制在12″以内。

联系三角形的边长丈量使用检定过的具有毫米分划的钢卷尺,并加以尺长和温度改正。

每测回往返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在地上小于0.5mm,在地下小于1mm,地上与地下测量同一条边的较差小于2mm。

定向结束后,将两条钢丝的位置稍作移动,对另一条线进行独立定向。

一井定向线路示意图

两井定向所用设备和一井定向相同,作业精度要求也相同。

其操作方法如下:

在两竖井中分别悬挂一根吊锤线,在地面上采用导线测量测定两吊锤线的坐标,在地下使地下导线的两端点分别与两吊锤线连测,见下图所示。

两井定向线路示意图

§5地下控制测量

5.1地下控制导线测量

地下导线一般采用分级布设的方法布设施工导线和施工控制导线,为了保证点位的稳定和避免观测时受施工环境的影响,施工导线点布设在管片侧面的仪器台上,仪器采用强制归心,测量人员可在走道板上观测并与仪器台完全分离,从而确保仪器的稳定性;施工控制导线点布设在隧道底部,便于移交给下一道工序使用。

施工导线点和施工控制导线点的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隧道内导线点布置示意图

本标段采用主副导线(施工控制导线和施工导线)的方法,作业精度按测角中误差为2”,量边相对中误差为1/80000,左右角各观测4个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控制在±6′内,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其平均值较差控制在3mm之内。

当主副导线前进一段距离时交叉一次,使得主副导线分成多个小闭合环,在线路起止点形成一个大闭合环。

每个和新的施工控制点由两条路线传算坐标,当检核无误后,最后取平均值作为新点的数据。

每个闭合环均进行严密平差。

沿盾构井掘进的线路,直线段约60m布设一个桩点,约250m布设一个控制桩点;曲线段约40m,布设一个桩点,控制桩点(包括曲线要素上的桩点)布设间距不少于100m。

5.2盾构掘进的施工测量

盾构机的施工测量包括始发架、反力架、始发定位、盾构机姿态测量和管片测量。

利用测量控制点测设出线路中线点和安装时所需要的测量控制点,测设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3mm。

安装盾构导轨时,测设同一位置的导轨方向、坡度和高程,测设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

盾构机出厂前,在中体平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参考点,可以测出这些点的坐标,以3个点为一组,计算出这个平面中心坐标,取这些组参考点计算出来的坐标的平均值,然后根据这些点和刀盘中心的几何关系,可计算出盾构机刀盘中心坐标、盾构机的里程、盾构机与隧道设计中心线的关系、盾构机的滚动、仰角、偏角等。

管片测量包括测量管片环的环中心偏差、环的椭圆度和环的姿态。

管片块每次测量不少于3~5环,每环都应测定待测环的前端面。

相邻管片环测量时应重合测定2~3环环片。

环片平面和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15mm。

环状管片中心平面位置和标高的测量采用简便的“水平标杆法”(见下图所示)。

具体步骤为:

将一根4.025m长的精制铝合金尺横在隧道环两侧,并用水准气泡调其水平,再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瞄准其中心位置,可测量出其坐标和高程,所得高程加上1.8m即为环状管片中心高程。

5.3盾构技术掘进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盾构技术掘进管理系统是日本enzan公司研究生产的一种高精度盾构掘进测量系统,能够全天候的动态显示盾构机当前位置相对于隧道设计轴线的位置偏差,主司机可根据显示的偏差及时调整盾构机的掘进状态,使得盾构机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掘进。

盾构技术掘进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下:

(1)收集信号:

每3秒取样,最大采样点为512个,主要收集盾构掘进机和送排泥管处的相关数据。

(2)数据产生:

产生周期为3秒,具有表示和存储数据功能。

(3)数据记录及保存:

可记录和保存时间分布数据、环状片的详细数据和环状片的代表数据。

(4)系统的工作状态:

可显示掘进时、准备时和装配时三种状态。

(5)环状掘进的开始和结束:

可以自动判断环形挖掘的开始和结束。

(6)监视收集数据:

可操作中央监视室全部画面,可表示辅机计测监视画面,通过操作监视器可表示操作盘上不能表示的数据。

(7)已收集数据的管理:

切口水压、送排泥比重和含砂率的各数据均备有通过统计方法做成的管理画面。

(8)保存数据的表示:

可以用数值或图表来表示已存储的数据。

(9)报告单制作:

可打印报告和环状片报告。

(10)数据的有效利用:

数据可在MicrosoftExcel及AutoCADLT上使用。

自动导向系统的机能方框示意图

§6贯通误差分析

地铁区间隧道的施工是用盾构掘进的,所以盾构推进方向的测量必须是高精度的和高可靠性的。

区间隧道的贯通测量是在已建成的两个车站的隧道预留洞之间进行的测量。

预留洞是一个铁环,铁环半径比盾构半径大约10cm。

施工时,盾构是从一个车站的预留洞推进,按设计的线路方向和纵坡,再从一个车站的预留洞中推出,这时盾构中心和预留洞中心的偏差值,就是贯通误差(包括测量误差和施工误差)。

为了满足盾构掘进按设计要求贯通,就应满足贯通误差(含施工误差)的限值:

横向贯通中误差必须小于±50mm,高程贯通中误差必须小于±25mm。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贯通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测量工序:

(1)地面控制测量误差;

(2)联系测量误差;(3)地下导线测量误差。

对各阶段平面测量误差限值分配采用不等精度分配原则,并假设各项误差影响互相独立,取值如下:

则有

于是可得m=50/3.75=13.3mm,从而可以求得各道工序的测量中误差,即地面控制测量中误差为m1=13.3mm,联系测量中误差为m2=26.6mm,地下导线测量中误差为39.9mm。

同理,对各阶段高程测量误差限值也采用不等精度分配,取值如下:

mh1=10mm,mh2=10mm,mh3=20mm,代入上式可得mH=24.5mm<25mm。

6.1地面控制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的估算

考虑到盾构从大石北明挖段开始掘进,中间要整体以地面运输的方式通过厦滘南明挖段和厦滘站后进行二次始发,施工沥~厦区段,且沥~厦区段隧道长度较厦~大区段要长。

因此可以将厦~大区段和沥~厦区段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隧道进行贯通误差估算,贯通面分别位于厦滘南明挖段和沥滘站。

且选择沥~厦区段来进行贯通误差估算。

6.1.1地面导线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

本标段分为两个盾构区间,两个区间各有一个地面控制网,有两次贯通分析,但因沥厦区间较长些,故在下面进行误差估算时,取沥厦区间情况来分析,按照规范和以往经验,采用

及三等测角精度。

基线复核时附合导线环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300000,按照规范和以往经验,进行误差估算时,按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00000计算。

由地面控制测量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测角的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

由地面控制测量测边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各导线边在贯通面上投影长度的平方和。

地面导线测量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6.1.2地面水准测量误差对高程贯通精度的影响

洞内高程基准系采用从业主移交的二等水准点引测到隧道洞口的高程。

由此可知,洞外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则由从水准点II地3-16、II地3-13、II地3-14、II地3-11和II地3-12的二等水准测量误差引起。

洞外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全中误差为

而洞外水准路线总长为L=6.28km,则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对高程贯通误差的影响值为±0.005m。

6.2联系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的估算

一井定向的误差主要由边长丈量、角度观测和吊锤投点三部分作业产生。

当各边长和角度均满足上述联系三角形定向要求时,则测角误差为主要影响因素,量距误差可忽略不计。

取b/a=1.5,根据第4小节,可得:

联系测量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为:

,满足贯通要求。

6.3地下控制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影响值的估算

地下导线随着盾构的掘进而不断延长,导线点也随着盾构掘进而一个个建立起来。

对于等边直伸的地下导线来说,量边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完全可忽略不计,横向贯通误差主要由角度测量误差引起。

则按等边支导线计算其横向贯通中误差为:

根据第5小节所述地下导线测量的作业精度和导线点的布置,可得:

,则

由此可知,按照这样的精度要求进行地下导线测量,是满足贯通误差限值的。

§7大石北明挖段控制测量

7.1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明挖段现场条件和控制点分布情况,由GPS29和IIIJ24精密导线点组成地面首级控制网,其中IIIJ24点位于群贤路税务局宿舍楼顶,可俯视施工全场,其他各点均远离施工现场。

主体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向基坑底引测控制点,需要在基坑边布设一定数量的加密控制点作为测站点,测站点的测定以四等精密导线点、或GPS点出发,用同等作业精度测定其坐标值,或用一级施工导线加密作为施工控制网。

依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规定,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精密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DJ2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3~5

350

2.5

6

≤1/60000

6

5

≤1/35000

8

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如下:

等级

仪器型号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中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一级及以下

DJ2

12

18

12

DJ6

18

--

24

采用电磁波测距,技术要求如下:

平面控制网等级

测距仪精度等级

总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往返较差

一级

II

2

≤10

≤15

--

III

4

≤20

≤30

--

7.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基点采用II等水准测量由业主提供的控制点II地3-16引测至施工区。

II等水准测量观测,技术要求如下:

等级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较差(m)

前后视累积差(m)

视线离地最低高度(m)

基尺或辅尺读数较差(mm)

基尺或辅尺所测高差较差(mm)

II等

DS1

≤60

1.0

3.0

0.3

0.5

0.7

7.3施工放样测量

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前方交会法、极坐标等方法。

由于具有先进的全站仪,可方便地采用极坐标方法放样:

1、准备放样数据(控制点坐标、待放点坐标、距离、角度等数据);

2、架设仪器;

3、输入放样数据;依据仪器所显示的数据定向、量距放出待定点。

7.3.1围护桩平面定位

在施工现场引测两个测站点并架设全站仪,先定出桩中线,再按桩间距定出桩位。

即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围护桩关键点或拐角点坐标数据,利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直接将坐标数据输入全站仪进行定位。

7.3.2主体结构施工放样

主体结构的放样以轨道中心线以及岔心点里程为依据,进行柱子、墙体、底板等结构物的定位。

如下图所示:

大石北明挖段测量放线示意图

Ø在施工加密控制点(按闭合导线加密)A点和B点上架设仪器,精确测设出左线中心线上两点Z1、Z2,和右线中心线上两点Y1、Y2,以及岔心线上C1。

Ø利用Z1和Z2,Y1和Y2,C1将左右线中心线以及岔心线用左右镜投测至基坑底。

并确定出岔心点C2和C3。

Ø根据岔心点C2、C3和左右线中心线测量放样主体结构物的位置。

7.3.3高程放样

将地面高程控制点用吊钢尺的方法,把高程传递到基坑底某一临时稳固的点上,用它作为第一块底板的高程控制点;当完成第一块底板混凝土浇注后,及时埋设永久高程控制点,并以此控制各层楼板和其他结构物的标高。

§8测量复核制度

所有的测量工作采用二级复核制度。

由项目部测量监测组的两个小组分别对地面控制、联系测量、洞内控制进行测量复核,用于施工测量的点位及内业资料整理采用二级复核制度,按照“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有关条款定期向业主和监理报告进行复测。

各个测量工作本着“测量工对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工程师对测量主管负责,测量主管对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层层负责制。

测量工作坚持复核制度,确保外业点位正确,内业资料必须由一人计算后另一人进行复核,并且要对测量在岗人员实行岗位负责制,同时要加强对仪器的管理工作。

对地面控制点交桩、地面加密控制网、明挖段第一块底板控制点及1/4、1/2、3/4、整个区间完工时底板控制点,盾构始发定位,掘进50m、200~300m及至贯通面150~200m处的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导线点,管片测量等,均要进行多次复核,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9附表:

人员及仪器设备计划表C1-1、C1-2

表第1页表共2页

测量作业人员上岗、资质登记表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承包商)

广州地铁三号线【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标段(驻地监理)表C1-1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现任职务

专业职称

上岗日期

学历及测量资历

备注

1

肖智勇

28

测量主管

工程师

2001年

硕士、2年

2

孙建敏

25

未评

2003年

硕士、半年

3

陈志聪

33

助工

1990年

中专、12年

4

欧阳平

25

助工

2001年

本科、2年

5

崔建波

27

助工

1996年

大专、7年

6

刘建强

23

测量员

2001年

中专、2年

7

李金宗

21

测量员

2002年

中专、1年

8

龚君辉

20

测工

2003年

中专、半年

注:

统计到测量技师、测量员一级

 

表第2页表共2页

主要测量仪器使用储备统计表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承包商)

广州地铁三号线【沥~大区间】盾构工程标段(驻地监理)表C1-2

序号

主要测量仪器名称

数量

产地厂名

型号厂名

适用精度

维修情况

折旧年限

备注

1

全站仪

1

日本

TOPCON

GTS602

2”

2+2ppm

0

已检定

2

经纬仪

1

北京

2”

4

3

测距仪

1

4

水准仪

2

苏州

苏光

DSZ2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0.8mm

0

配FS-1光学测微器、2m铟钢尺

登记:

电子速测仪,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测距仪,光学经纬仪(2"),

精密水准仪,垂直投点仪,陀螺经纬仪,…..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