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517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docx

小学高段阅读训练写人

引路人

(一)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在密密的雨帘中,街上的行人稀少。

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

我只顾低头走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

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

“对不起,对不起!

”我连声道歉。

“噢,噢,不要紧。

”这时,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出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了小姑娘他感动地说

我搀扶着他一起走,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

“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

”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

“大伯,您这边走,小心绊倒。

”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

“还会有人走过这里,说不定会被绊倒的。

”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口,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在衣袋里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猛烈的一震,连忙拿出自己洁白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

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仿佛看见他那双模糊的眼睛在闪光。

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道路上他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嚷     (     )的手绢     (    )地站起来

2、照样子,写词语。

例:

淅淅沥沥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

4、用“‖”把短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题。

“引路人”有两个含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短文,思考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本篇文章主要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下雨天,我扶着双目失明的老人向前走,是他的向导。

b.下雨天,双目失明的老人教给我怎样做人

c.下雨天,我是盲人的向导,盲人教给我怎样做人。

8、为什么“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学森

(二)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额头。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了15天了。

当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

1936年,他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冯•卡门是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

在美国,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

“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互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又强烈地躁动起来:

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

“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这时的钱学森已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说: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

经过五年漫长的岁月,在我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运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驶向上海。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

“啊!

我就要回到()的故乡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远望()恳切()杰出()诉说()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广阔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魂牵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读文章,用横线画出钱学森说的话,并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哪里?

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中的父与子(三)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

他眼前,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层左后角处。

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

“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来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

这位父亲问: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

“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只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是你吗?

儿子的声音!

父亲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

”“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

我的儿子!

”儿子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能救出大家。

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和我在一起!

“现在怎么样?

有几个孩子活着?

”“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

“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

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不!

爸爸。

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会跟我在—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顿()昔日()叹息()

2.用横线画出对父亲外貌的刻画的句子,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对儿子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

从“不!

爸爸!

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

”可以看出儿子具有怎样的品格?

4.“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中的“冲”可以换成“跑”吗?

写出你的理解。

5.用曲线画出总领全文的句子。

6.“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7.地震中这位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位父亲会采取这种行动?

写这位父亲,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父母?

8、请抄写让你感动的语句。

陈嘉庚教子(四)

①辛亥革命后,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回到厦门。

他()下轮船,()谢退迎接他的人群,独自一人去集通银行审查账目。

当他查阅到儿子阿国生活费的账目时,不由皱起了眉头,急忙叫人把阿国找来。

②陈嘉庚劈头就问阿国你是不是嫌我每个月给你8块银元的生活费太少了

③阿国点了点头。

谁知陈嘉庚却生气地说:

“好啊,你一个中学生,每个月8块银元还不够花。

集美师范的穷学生,每个月4块银元的助学金却能节省一半寄回家去。

你真会花钱啊!

④阿国辩解说:

“可你……你已经有几百万钱财……”

⑤陈嘉庚一听更生气了,他用拐杖指着阿国说:

“不错,我已经有了400万钱财了,我完全可以盖起豪华的别墅,养起大批奴婢。

可是,我的钱是取之于社会,要用之于社会。

我自己不敢乱花,也决不让子孙挥霍!

⑥“挥霍?

”阿国低声说。

⑦陈嘉庚把账簿摊到阿国面前,厉声说:

“怎么不是挥霍!

你好大的胆,竟敢在集通银行支领10块银元。

我已经通知帐房,自下个月起从你的生活费中每月扣回2块银元,5个月还清。

⑧阿国原先以为父亲这次回来,能多给点钱花,没想到父亲卡得这样紧。

他满肚子委屈地说:

“爸爸,你也太……”

⑨“太什么?

大小气了、太认真了?

”陈嘉庚压住心中的怒火说:

“为了使你懂得人生要奋斗,不能坐享其成,我对你就要小气,就要认真。

”说完,他气冲冲地走出门去,把阿国一人撇在房问里。

⑩陈嘉庚走出去好久,阿国才抬起头来。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集通银行的叔叔们特地为爸爸布置的那些豪华家具全不见了,房间里的摆设仍旧是一张旧木床,一顶旧蚊帐,就连爸爸从新加坡穿回来的那双皮鞋,也打上了补丁。

看了这些,他的脸“刷”地红了起末,惭愧地低下头来。

⑾从此,阿国()勤俭朴素,()十分用功读书。

后来,他成了陈嘉庚先生事业上的一个好帮手。

1.给()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请给第②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请写出第④自然段中两个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

4.你怎么理解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5.读读文中描写陈嘉庚先生的语句,想想他是个怎样的人?

请写下来。

6.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你认为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结果是。

7、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陈嘉庚与陈毅(五)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

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

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

屋里陈设极其简单。

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

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

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

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

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

“比延安好多了。

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

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

”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

“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

”“惭愧!

不敢当!

不敢当!

”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

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

“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请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加上标点。

(2)“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

”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意。

(4请用段意串联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5)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

根据短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6)读了短文后,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你有哪些想法?

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发明家富尔顿(六)

  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顿从小只爱画画,不爱读书。

一天,老师对他说:

“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的。

”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

  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力极了。

他想:

“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游,还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形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顿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里,心里还在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

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

他又想能不能用交*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

轮子该怎么造?

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

船身又该怎样改装……这些问题*画画是不能解决的,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顿发愤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力──(  )  合适──(  )  盘算──(  )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⑴ 富尔顿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 )

   ⑵ 富尔顿在一次游泳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

( )

  3、填空:

    “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

”这句话中,“老师的话”指___________。

“领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用“||”给本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富尔顿能发明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原因有哪些呢?

董遇读书有三余(七)

董遇是古代弘农人。

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总是告诉人家:

“你必须先自己读它百把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

”请他讲书的人说:

“你讲的很有道理。

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

”董遇回答说:

“你们应当利用好‘三余’。

”“哪‘三余’呢?

”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板地说:

“所谓‘三余’,是指冬天乃是一年里的业余时间。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

还有阴雨之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1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倘若:

一字一板: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分)

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是读书的大好时间吗?

3组词。

(6分)

漆()倘()遍()

膝()淌()骗()

4董遇所指的‘三余’各是什么时间?

(3分)

5从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分)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八)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

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会背了。

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

他还是背出来了。

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他怎样玩呢?

第一,他喜欢种花。

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

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

第二,他喜欢描画。

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薄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

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致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1)鲁迅小时候读书不光凭自己的____________,还依靠自己的______________。

(2)鲁迅小时候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他不是玩得____________,而是玩得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

(一)

1、愤怒  雪白  坚强

2、口口声声  文质彬彬

3、这时才发现他竟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

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

“大伯,我扶您回去吧!

”说着,就伸出手搀扶着他。

“太谢谢了,小姑娘。

”他很感动地说着。

我们一齐继续向前走。

4、“我”遇见盲人叔叔

5、第一个:

我帮助盲叔叔回家

第二个:

盲叔叔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我

6、“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的引路人

7、c

8、盲人伯伯虽然看不见了,但他的心却是亮堂堂的。

他自己身处不便的境地,却处处想着他人,他不仅交给了“我”做人的道理,也使“我”对他肃然起敬。

阅读(三)

1.安顿安置昔日往日叹息惋惜

2,外貌: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说明父亲为了找到孩子挖的时间很长,工作强度大,仍然不放弃,体现父爱的伟大。

3,语言描写。

看出孩子关爱他人的品格。

4.不能换成,因为冲更能体现父亲焦急的心态,父爱的伟大。

5.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6.3次,强调父子之间感情深厚,

7.这位孩子的父亲: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层左后角处。

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其他孩子的父母:

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我的女儿!

”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对比的写法,突出这位父亲坚定的信念,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阅读(五)

(1),,:

“,!

(2)这句话说的是陈老的生活非常俭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3)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6自然段)第三段(最后一段)

(4)从陈毅拜访陈老先生的所见所闻,表现了陈老为了祖国,甘于清苦的高尚思想。

(5)答:

陈老啊,您太清苦了。

您是一位爱国的富翁,怎么能这样生活和工作下去。

我们一定要关心您,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永远记住您的。

(6)答:

陈嘉庚先生生活简朴、兴办学校、振兴祖国的高尚品德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我希望将来能考上厦门大学,为陈老先生争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阅读(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力──(费劲)  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