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606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29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docx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下册

第八单元动画制作

第一节 动画基础知识

授课时间:

2012.第1周星期三、四、五

授课班级:

初二⑴、⑶、⑵班

授课人:

肖夕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GIF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4)理解动画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画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学生亲手用动画软件制作一幅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同时获得动画制作中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通过下载动画素材,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欣赏动画的素养;通过了解动画制作软件并尝试制作动画,培养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实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动画原理的理解。

2.难点:

GIF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是动画的一种古老表现形式。

国产动画片《大闹天空》中的“孙悟空”形象闻名世界,“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形象也深受大众的喜爱。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的生日贺卡、搞笑短片、MTV、网页广告、益智游戏等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内容与形式,电视上也经常能看到动画形式的广告、趣味小品和宣传短片。

2.讲授新课

(1)演示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动画,并介绍动画的分类。

①播放国产传统动画的视频片段,介绍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动画艺术大师对世界动画文化艺术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与1920年。

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国外的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

1926年完成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35年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在技术上有了较大进步。

1961年-1964年,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一部长达120分钟的规模巨大的作品,它创造的孙悟空形象闻名全世界。

1979年,王树枕、严定宪、徐景达导演的《哪吒闹海》,1980年徐景达导演的《三个和尚》等动画片,都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②播放计算机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使学生在感受动画艺术性的同时,体会动画的技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了解动画的分类,归纳动画分类的方法。

(2)从网上下载动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①访问含有GIF动画和Flash动画的网页,介绍从网页上识别动画的方法。

②介绍GIF动画和Flash动画的特点和应用。

GIF动画:

制作容易,不可添加音频,不能交互。

常用于网页、演示文稿和手机彩信等。

Flash动画:

表现力强,可添加音频,能够进行交互。

广泛应用于网页、贺卡、游戏、MTV、广告、教学课件、宣传短片等。

③演示下载GIF动画的方法。

演示FlashCatcher的安装,介绍下载Flash动画的方法。

向学生推荐Flash动画网站,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提高学生欣赏动画艺术的能力。

3lian素材

网页制作大宝库

gif

素材中国

图片素材库

素材精品屋

学生练习下载GIF动画和Flash动画的方法,并让几名同学进行示范。

(3)分析动画原理

①介绍GIF动画制作软件UleadGIFAnimator。

UleadGIFAnimator动画制作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简易、使用广泛。

该动画制作软件可以连结到绘图软件,来对图片进行编辑和修改,使用它来制作动画相当便利。

②用UleadGIFAnimator打开一幅从网上下载的GIF动画。

③分析动画的组成,理解动画的原理。

介绍传制作统动画的知识。

总结动画原理:

利用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让一系列渐变的图像在前一幅图像还没有消失前显示出下一幅图像,形成了动态的影像。

得出结论:

动画是将一张张静态的图片通过软件连续地播放,产生影像的动态效果。

(4)总结制作步骤

见教材中“实践学习——制作一幅‘豹子奔跑’的GIF动画”中的内容。

(5)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协作完成动画“奔跑的豹子”,并相互讨论各制作步骤的意义,概括总结出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6)介绍其它动画软件

①UleadCool3D是友立公司出品的一款专门制作文字3D效果的软件,可以用它方便地生成具有各种特殊效果的3D动画文字。

②Flash动画软件。

Flash动画软件是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

3.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请学生叙述GIF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3)播放含有文字内容的GIF动画和具有视频效果的动画。

提示学生尝试UleadGIFAnimator中“文本工具”的使用和“视频效果”的设置。

4.巩固练习

见《实践指导》中的“实践8-1”。

 

第二节 初识Flash动画

授课时间:

2012.第2周星期三、四、五

授课班级:

初二⑴、⑶、⑵班

授课人:

肖夕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启动Flash的方法,认识Flash工作界面。

   

(2)初步理解动画制作中的基本概念。

   (3)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Flash动画源文件,初步理解Flash动画制作思想和动画制作中的相关概念;通过制作“移动的小球”的体验,了解Flash动画制作的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接受和探究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模仿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简单对象的移动及缩放动画的制作方法。

2.难点:

Flash8界面的认识及相关操作;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在网上看Flash动画,老师也下载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精彩的动画。

(播放几个Flash动画)

这些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如果我们自己也会做该有多好啊!

今天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Flash动画的制作。

2.讲授新课

(1)启动Flash8,对其界面及基本操作进行简单介绍。

Flash的特点

Flash是一个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的网页动画制作工具。

用Flash制作出来的动画不但占用的空间小,而且动画品质高,不管怎样放大、缩小,都不会影响画面质量。

Flash动画的迷人之处还在于我们可以通过点击按钮、选择菜单来控制动画播放,甚至可以制作成小游戏。

正是有了这些优点,使得Flash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启动Flash8

执行“开始→程序→Macromedia→MacromediaFlash8”命令。

Flash8编辑窗口的介绍

包括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控制工具栏(动画播放的控制工具栏)、绘图工具栏(放置了各种绘图及编辑工具)、辅助选项、图层区、时间轴(可以设置动画的播放状况)、面板(可以用来控制各种设置)、场景(可以直接在这里绘图或摆放一些图片、文字、按钮、动画等进行编辑)等。

(2)文档属性设置及元件、库、场景、时间轴的概念。

打开并播放一个Flash动画源文件,分析Flash动画的创建方法,生动形象地讲解相关的概念。

元件(好比是演员):

一个位图、矢量图形、音乐片段或是一段独立的Flash动画。

元件都被放置在库中,使用时只需将其拖放到场景中即可,在场景中只能对其位置和形状进行编辑,如果要对元件进行编辑,需要切换到元件编辑状态。

库(好比是后台):

存放动画元件的地方。

场景(好比是舞台):

动画的表现场所。

时间轴(好比是剧本):

动画制作的最重要的区域,是编辑动画的工作台,是加工动画的流水线,包括层编辑区、帧编辑区和时间线。

要制作一个动画,就好比是在导演一出戏,需要找好演员(制作好元件),置于后台(放在库里),然后把演员放在舞台上(把元件放在场景上),让演员照着剧本演出(在时间线上设置开始、结束时的状态,生成动画)。

图层:

可以将图层看成是叠放在一起的透明胶片,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层上编辑不同的动画而互不影响,在放映时得到的是各图层合成的效果。

制作复杂的动画时,通常把动画角色单独放在一个图层里,这样相互不会影响,进行编辑和修改也很方便。

(3)演示制作“移动的小球”动画

现在我们一起用Flash8来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跟着老师制作“移动的小球”动画。

老师应注意讲清每一步骤的意义,同时结合实际制作来讲解基本概念,将抽象的概念放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制作“移动的小球”操作中的注意点:

步骤3:

在时间轴中的“图层1”的第1帧中出现一个实心的黑点,这就是“关键帧”。

动画对象一定要创建在关键帧上。

步骤4:

也可以在“图层1”的第30帧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关键帧”。

步骤5:

将小球拖到编辑区的右边,其意义是改变动画对象的位置属性。

步骤6:

完成“创建补间动画”后拖动播放指针,查看帧内容,证实动画已被创建。

帧有两种形式:

普通帧和关键帧。

普通帧上的图片与它前面相邻关键帧的图片相同,并以空心方块为结束标记。

关键帧是以实心黑点为结束标记,动画图片一定要创建在关键帧上。

步骤8:

提醒学生记住Flash原始文件和Flash影片的扩展名分别为.fla和.swf。

(4)总结制作步骤

教师以清晰简明的步骤熟练地重做一遍,同时概括出三大步骤:

第一步,在一段动画的起始帧插入关键帧,在起始帧的场景中编辑对象;第二步,选择结束帧插入关键帧,在结束场景中编辑对象;第三步,选择开始帧,创建补间动画。

(5)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根据老师刚才的演示,协作完成动画“移动的小球”,相互讨论各制作步骤的意义,并概括总结出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3.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请学生说出动画制作的三大主要步骤:

4.巩固练习

见《实践指导》中的“实践8-3”。

 

第三节制作基本动画

(一)

“动画补间”动画

授课时间:

2012.第3周星期三、四、五

授课班级:

初二⑴、⑶、⑵班

授课人:

肖夕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键帧、层的意义;

2.掌握“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学会“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3.进一步熟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4.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一个太阳从左向右移动的动画”,了解“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制作“旋转的风车”动画,提高学生制作动画的水平;

3.通过拓展学习,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

理解关键帧、层的意义

教具和教学手段

教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手段: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个太阳从左向右移动的动画”。

提问:

这个动画好不好看,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制作一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制作动画—“移动的太阳”

⑴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并参照教材进行制作。

⑵学生依照教材中文字描述的操作步骤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制作步骤:

①建立一个新文档,双击图层1,改名为“背景”;

②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将一幅名为“绿色家园”的背景图导入到元件库中;

③执行“窗口-库”命令,打开元件库。

选择“背景”层的第一帧,将元件库中的“绿色家园”图片拖入到场景,并调整好大小和位置;

④选中第40帧,按F5键插入帧,使动画延长到40帧,即在1-40帧均能显示这幅图片,再锁定“背景”层;

⑤单击图层区左下角的“插入图层”按钮创建图层2,改名为“太阳”;

⑥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哭”命令,将“太阳”图片导入到元件库中,并拖放到场景的左上方;

⑦选中“太阳图片”,执行“修改-位图-转换为矢量图”命令,将“太阳”图片转换为矢量图。

用“选择”工具选取图片边缘的多余部分,按Delete键删除;

⑧选中“太阳”图片,执行“修改-转换为元件”命令,将其转换成名为“太阳”的图形元件;

⑨在图层“太阳”的第40帧插入关键帧,将元件“太阳”移动到场景右侧,然后单击第1帧,在帧的“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框中的选项为“动画”;

⑩执行“控制-测试影片”命令,观看效果。

⑶对于共有的问题,教师做集中讲解。

⑷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优劣,并推荐出较好的作品。

⑸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并让学生尝试总结“动画补间”动画的主要步骤。

设计意图:

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作品评价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

3.探究学习,实践操作:

⑴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探究任务:

制作“旋转的风车”;

⑵学生根据教材P151-153的操作步骤进行实践操作,遇到问题相互讨论;

⑶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并对共有的问题做集中讲解;

⑷教师请学生演示,鼓励学生上台操作。

4.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⑴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⑵请学生说出“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5.拓展练习(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在动画“移动的太阳”基础上制作一个描述太阳东升西落的过程的动画

 

“形状补间”动画

(二)

授课时间:

2012.第4周星期三、四、五

授课班级:

初二⑴、⑶、⑵班

授课人:

肖夕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学会“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学会创建影片剪辑的方法,理解影片剪辑的意义。

   (3)分析比较“动画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多边形变成圆形”、“老鼠变成小猪”两个简单的变形动画,了解“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方法。

对比“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分析“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这两种基本动画制作中的区别,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规则图形变形

图形渐变

1.重点:

变形动画不规则图形变形

文字渐变

2.难点:

创建影片剪辑的方法,理解影片剪辑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多边形变成圆形”、“老鼠变成小猪”的动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任务一:

制作“多边形变成圆形”的动画。

(1)教师按下述步骤,一次性完成其中所有操作,学生理解、记忆老师的制作步骤。

执行“修改→文档”命令,在弹出的“文档属性”对话框中,设定动画的大小为“400px×150px”,单击“确定”按钮。

单击“图层1”第1帧,按住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多角星形工具”,设置填充颜色为“绿色圆形渐变色”,在场景编辑区左侧画一个五边形。

如图8.3-1所示。

图8.3-1画多变形

单击时间轴的第30帧,执行“插入→空白关键帧”命令,插入一个空白关键帧。

选择“椭圆”工具,在场景编辑区右侧画一个圆。

单击时间轴窗口下边的“绘图纸外观”按钮,在第30帧处能看到第1帧的画面内容,以便调整场景中元件的位置。

图8.3-2画椭圆

单击第1帧,在帧“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项为“形状”,如图8.3-3所示。

图8.3-3设置帧属性

可见时间轴的第1帧到第30帧之间的影格呈淡绿色,同时标上了一条黑色的箭头线,表示这段动画是“形状补间”动画。

如图8.3-4所示。

图8.3-4“形状补间”动画

制作完毕,执行“控制→播放”命令,观察动画效果。

(2)学生在没有操作步骤参考的情况下,根据对老师演示操作的理解性记忆,模仿制作动画,增强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在学生中展示。

任务二:

制作“老鼠变成小猪”的动画。

(1)教师按下述步骤,一次性完成其中所有操作,学生理解、记忆老师的制作步骤,为学生创造性制作自己的动画作品打下基础。

将“老鼠”和“小猪”两幅图片导入到库中,把“老鼠”图片拖到舞台中。

图8.3-5拖入“老鼠”图片

选定“老鼠”图片,执行“修改→位图→修改位图为矢量图”命令,将“老鼠”图片转换成矢量图,删除周围多余部分。

在时间轴30帧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空白关键帧”命令。

将“小猪”图片拖到场景中并转换为矢量图,删除周围多余部分。

图8.3-6拖入“小猪”图片

单击第1帧,在帧“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项为“形状”。

播放观看动画效果。

(2)学生在没有操作步骤参考的情况下,根据对老师演示操作的理解性记忆,模仿制作动画,增强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在学生中展示。

任务三:

总结“形状补间”动画的主要制作步骤。

(1)在一段动画的起始帧插入关键帧,在起始帧的场景中编辑对象。

(2)选择结束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在结束场景中编辑对象。

(3)选择开始帧,在帧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为“形状”。

任务四:

学生自主尝试制作动画“盛开的小花”。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照教材中给出的操作步骤自主制作动画“盛开的小花”。

(2)老师检查学生的制作情况,对共同性问题集体讲解。

(3)表扬和展示学生成果。

(4)集体讨论影片剪辑的意义。

(5)请同学叙述影片剪辑的意义及其制作方法。

3.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影片剪辑的意义。

影片剪辑元件实际上是一小段动画,它可以独立于场景中的时间轴播放。

将影片剪辑拖入场景后,即使场景中只有一帧,它也会循环播放。

通过影片剪辑元件创建的一些动画片段,可以反复调入场景,避免重复制作,同时还能减少Flash动画的大小。

 

(2)分析“动画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之间的区别。

区别之处

“动画补间”动画

“形状补间”动画

在时间轴上的表现

淡紫色背景加长箭头

淡绿色背景加长箭头

组成元素

影片剪辑、图形元件、按钮

如果使用图形元件、按钮、文字,则必先打散(分离)再变形。

完成的作用

实现一个元件的大小、位置、颜色、透明等的变化。

实现两个形状之间的变化,或一个形状的大小、位置、颜色等的变化。

 

Flash动画制作(主题活动)

授课时间:

2012.第5周星期三、四、五

授课班级:

初二⑴、⑶、⑵班

授课人:

肖夕山

教学内容:

Flash动画制作学习汇报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Flash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动画补间”与“形状补间”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

表达能力,创造力。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实践创新、拓展评价。

评价方法:

采用“知识+技能+创意”的评价维度,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并借助网络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评价量规:

见《实践指导》中的“实践8-7”。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8分钟)

教师活动:

(1)简要介绍并播放一个Flash动画。

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提出任务:

①主题明确,设计有创意、不同于课本的例题。

②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2个对象。

③动画中要用到移动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

④紧密结合实际生活。

⑤将动画作品通过“网络教室”上传至教师机。

学生活动:

明确学习任务。

(1)分组。

(2)确定作品使用的创作方法。

(3)自主探究。

(4)协作创作。

(5)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能力。

2.分组探究学习(32分钟)

教师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划,并听取小组创作思路,给出作品评价标准。

(2)及时将学生探究的闪光点与全体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成员规划创作进程。

(1)确定作品主题。

(2)构思作品呈现方式。

(3)选择创作工具。

(4)组内成员分工。

(5)对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了解进行创作还需要学习哪些新知识和技能。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调动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创作提供保障。

3.围绕主题协作创作(20分钟)

教师活动:

(1)巡视。

(2)指导。

(3)调控课堂气氛。

学生活动:

(1)展开小组创作。

(2)组间交流协助。

(3)师生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

4.作品欣赏、交流评价(15分钟)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

(2)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组间互评。

(3)请学生代表将有创意的思路或新的操作方法,通过“网络教室”进行演示。

学生活动:

(1)网上在线呈交作品。

(2)各小组在线填写作品创作说明。

(3)欣赏作品.

(4)根据评价表和作品创作说明,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对于提交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室”平台,对每个作品和小组进行评论。

设计意图:

实施作品网上评论,展示自我风采。

让学生尽情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通过评论其他同学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训练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5.积极探索、课外延伸(5分钟)

教师活动:

介绍一些好的Flash网站及论坛,让那些对Flash感兴趣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学生活动:

充分利用BBS讨论区,在课余时间和同学、朋友、老师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潜力,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九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

第一节 多媒体作品制作工具

授课时间:

2012.第6周星期三、四、五

授课班级:

初二⑴、⑶、⑵班

授课人:

肖夕山

教学目的:

1.体验多媒体作品的表现魅力。

2.知道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

3.了解常见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赏析多媒体作品。

2.难点:

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准备:

多媒体作品、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Authorware、VB等)、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一定接触过不少多媒体作品。

下面通过交流和讨论,请你谈谈对多媒体作品的初步印象。

学生活动:

学生集体讨论、交流并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