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503737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doc

个人求生技能-五、六

水中漂流待救

第一节

穿着救生衣游泳

一、穿着救生衣或救生服游泳

求生者自难船跳入水中后应迅速游离难船,尽快登上附近的救生艇筏。

求生者可以采用仰泳、蛙泳、侧泳等泳姿游离。

在游泳过程中,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避免换气时呛水,采取鼻呼口吸的方式,同时应注意控制好呼吸节奏。

二、避免出现肌肉痉挛

人在水中活动时,由于肌肉受到刺激而突然发生强直性收缩,造成肌肉痉挛(也可称为肌肉抽筋)。

由于肌肉痉挛会妨碍求生者继续游泳,因此容易引起求生者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危及生命安全。

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求生者应注意使肌肉放松和不断地变换游泳姿势。

一旦出现肌肉痉挛抽筋,必须大声呼救,设法得到其他人帮助。

如果周围没有其他人,也不必惊慌失措,应始终保持冷静,通过水中自救的方法保证生命安全。

发生肌肉痉挛常见部位是手指、手掌、脚趾、小腿、大腿和腹部等部位。

无论肌肉痉挛发生在什么部位,都应及时采取拉长肌肉的方法进行自救,否则容易出现危险。

1.手指肌肉痉挛解救法如果手指肌肉痉挛,解救方法是先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伸直,反复做几次后即可消除痉挛。

2.手掌肌肉痉挛解除法

手掌肌肉痉挛解除法是双手合掌向左右两侧按压,反复做几次后即可消除痉挛。

3.大腿前面肌肉痉挛解除法当大腿前面肌肉痉挛时,解救的方法是用同一侧手抓住痉挛腿的脚部,尽量使其向后伸直,反复做几次后即可消除缓解。

4.大腿后面肌肉痉挛解救法

大腿后面肌肉发生痉挛,解救方法是用同一侧手按住膝盖,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脚趾,尽量向上抬起或者双手抱住大腿是髋关节做局部屈曲动作也可得到缓解。

5.小腿前面肌肉痉挛解救法

当小腿前面肌肉痉挛时,先用一只手抓住脚趾尽量向下压,借以对抗小腿前面肌肉的强直收缩使其得到缓解。

6.小腿后面肌肉痉挛

小腿后面肌肉痉挛是常见而多发的部位,解救方法是先用一只手按住膝盖,另外一只手抓住脚底或脚趾做勾脚动作,并用力向胸前方向伸拉,反复做几次以后,放松片刻,肌肉痉挛部位就可以得到缓解。

第二节

未穿救生衣漂浮

一、未穿救生衣的落水人员面临的危险1.面临的危险

未穿着救生衣跳入水中,人员首先面临的是溺水问题。

溺水是指水进入呼吸道及肺内时引起窒息,造成心跳、呼吸骤停,直接危及生命。

溺水致死有两种情况:

干溺死亡和湿溺死亡。

干溺,是指人溺水后,其喉头肌肉痉挛,因而气道闭塞,导致窒息死亡;湿溺,是指人在溺水后,大量水分进入其肺部,不但不能被循环系统吸收,反而使血液中的水分大量吸入肺气泡肿胀而丧失气体交换功能,导致缺氧,并产生严重的肺气肿等并发症。

2.溺水的原因

造成求生者溺水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心理原因:

因恐水而心情紧张,一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直而导致溺水。

(2)技术原因:

因游泳技术不佳或技术失误出现意外等导致溺水。

(3)生理原因:

指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等导致溺水。

二、求生者应采取的行动

1.尽快登上附近的救生艇筏

如果弃船时未穿救生衣而不幸落水,求生者应根据海面风和风浪情况选择合适的泳姿奋力游向附近救生艇筏。

在海上求生环境中,最适宜采用下面的泳姿:

狗爬式。

当穿着衣服和救生衣时,采用狗爬式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虽然这种泳姿的速度较慢,但耗能较低。

蛙泳。

如果需要潜入水下穿越有油污、残骸或风大浪急的海域,请使用这种泳姿。

这种泳姿可能更适合长距离游泳,它有助于保存体力,并且速度适中。

侧泳。

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泳姿,因为只需要使用单臂就可以维持前进动力和浮力。

仰泳。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泳姿。

它可以放松采用其他泳姿时绷紧的肌肉。

2.尽快捞获漂浮物

如果周围没有救生艇筏,应努力找到并抓住大块的、比较安全可靠的、可用作救生浮具的漂浮物,并始终保持身体放松。

3.采取仰浮泳姿

如果了解如何在海水中放松,溺水的危险就微乎其微。

海水中含有约52种元素,海水比同体积的淡水更重。

海水的密度约为1.025g/cm3,人体的密度接近1.0g/cm3,所以人体易于漂浮在海面上,其自身具备的浮力至少能让头的顶部露出水面,但需要做某些动作,才能让脸部露出水面。

通过挺起腹部,伸展四肢,即可仰浮在水面。

通过控制呼吸,可以保持脸部始终露出水面上。

采用这种姿势漂浮,尽管部分头部浸在水中,但可以保持人员脸部露出水面,呼吸方便,甚至可以小睡片刻。

仰面漂浮消耗体力最少。

4.采取防止溺水方法

如果海面波涛汹涌无法仰浮待救,则可以转动身体使脸朝下浮在水中。

此种防止溺水方法也称作水中求生方法,它是基于当肺内注入气体时人体产生的自然浮力。

其目的在于保持人员在水面长时间生存,甚至包括那些穿着全套服装不会游泳的水中人员。

防止溺水法可以节省水中漂浮人员的体力,而长时间采用防止溺水方法比通过游泳保持漂浮飞方法更容易。

每位船员必须了解防止溺水法,因为它是一种没有救生设备漂浮在水面很好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描述为如下五步:

(1)放松体位:

求生者深吸一口气,然后沉入水面以下。

保持面部朝下,脑勺位于水面。

在这个位置,求生者沉入水中不会很深。

(2)准备呼气:

准备下一次呼吸时,保持身体和头部位置如图所示,慢慢抬起双臂至与肩同高,双腿慢慢分开做类似剪刀形蹬水。

(3)呼气:

抬头使嘴刚好露出水面,经鼻子,嘴或者二者一起呼气。

如需要确定方向,求生者必须睁开眼睛。

(4)吸气:

当头与水面垂直时,向下摆动手臂,双腿并拢。

空气随之进入口内。

注意手臂和腿的动作必须缓慢。

(5)恢复至放松体位:

放松双臂,同时双腿返回悬垂状态,面部重新回到水中,恢复到“放松体位”。

重复上述步骤,可以保持求生者在水面附近漂浮待救。

5.利用衣服自制临时浮具

落入水中,如果没有任何漂浮物或者救生衣帮助漂浮,则可以尝试利用上衣和裤子制成临时浮具漂浮待救。

1)利用充气衣服漂浮

借助肩部充满气泡的上衣在水面漂浮是可行的,空气抬高衣服的背面和肩部,支撑人员浮于水面。

充气的上衣也可用作疲惫的求生者在脱下裤子时的一种临时浮具。

在上衣内产生气泡方法:

(1)基本方法

将衣领放回衣服内,有助于形成密封状态;解开上面的衣扣,拉开衣领置于口鼻周围;深吸一口气,腰部稍向前弯曲;向衣服内呼出一口气;

一只手抓住并转动衣领以达到密封效果,可以防止空气从衣领逸出;

用另一只手和双脚划水游到水面;

若浮起过高,应紧紧抓住衣服的衣领和腹部部位,防止空气逸出;

定期向衣服溅水,防止衣服变干(干的材料容易使空气渗漏)。

(2)其他方法

将衣领放到衣服内,有助于形成密封状态;解开衣服上面的第二个衣扣;深吸一口气,腰部稍向前弯曲;

将口鼻置于解开衣扣形成的洞内,向衣服内呼出一口气;抓住此处的衣服,向下拉动;

用另一只手和双脚划水游到水面;

定期向衣服溅水,防止衣服变干(干的材料容易使空气渗漏);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充气。

2)利用充气裤子漂浮

在暖水中,可以尝试利用裤子作为临时漂浮用具。

然而,在冷水中若将头浸入水下脱下裤子,利用裤子作为漂浮用具会产生不利影响:

消耗热量和体力。

一旦裤子充足气体,应像穿着救生衣一样漂浮不动。

必要时,采取help姿势降低热量散失。

由于干燥的裤子,空气容易从腿部逸出,因此经常向纤维上溅水。

根据需要,重新充气。

(1)悬浮方式

如果身体强壮,游泳水平较高或者自身浮力非常大,可采用悬浮方式按照如下步骤给裤子充气:

①深呼吸,弯曲身体,脱下鞋子。

(注意。

保留靴鞋。

系紧鞋带,将靴鞋挂在裤子上或者脖子周围,将它们可以放在胸前。

②扣好或拉上裤子前面纽扣或拉链,控制空气流动。

③用平结系好裤管。

④面对裤子前面开口处。

⑤伸出双手抓住两侧裤腰,将裤子举出水面置于脑后。

⑥为搜集空气,在裤子悬在头顶时,应该用力蹬水保持浮在水面之上。

一旦裤腰浸入水中,则表明空气进入裤管内。

⑦在水下握紧并封住裤腰。

⑧将两个充气裤腿套过头顶,向胸前方向拉裤腰,裤子开口处朝向身体。

为防止空气自裤子逸出,通过折叠或扭曲方式封住裤腰。

⑨后仰放松,颈后为绳结。

为减少空气逸出,应经常向纤维上溅水。

采取“铲”方式补充裤子内空气:

用一只手打开裤腰,放在身体之前刚好在水面以下,用另一只手向已经开启的裤腰内积聚气体,直至裤内有足够空气为止。

经常向纤维上溅水。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上述步骤。

(2)溅水方式

溅水方式是将是悬浮方式的一种变形。

由于采用悬浮方式必须用力蹬水才能保持浮在水面。

采用溅水方式向裤子充气,执行下列步骤:

①深呼吸,弯曲身体,脱下鞋子。

(注意。

保留靴鞋。

系紧鞋带,将靴鞋挂在裤子上或者脖子周围,将它们可以放在胸前。

②脱下裤子,扣好纽扣或拉上拉链,控制空气流动。

③用平结系好裤管。

④面对裤子前面开口处。

⑤握住裤腰使裤子位于身前水面之上。

⑥用一只手在水面抓住腰带,另一只手放入腰带内,掌心向下。

⑦快速抖动手臂以产生水泡。

这样可以将水和空气混合的气泡送到裤子内,水穿过衣服纤维,而空气则留存在裤管内。

⑧在水下握紧并封住裤腰。

⑨将两个充气裤腿套过头顶,向胸前方向拉裤腰,裤子开口处朝向身体。

为防止空气自裤子逸出,通过折叠或扭曲方式封住裤带。

⑩后仰放松,绳结位于颈后。

为减少空气逸出,应经常向纤维上溅水。

采用“铲”方式补充裤子内的空气:

用一只手打开裤腰,放在身体之前刚好在水面以下,用另一只手向已经开启的裤腰内积聚气体,直至裤内有足够空气为止。

经常向纤维上溅水。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上述步骤。

(3)吹气方式

①深呼吸,弯曲身体,脱下鞋子。

(注意。

保留靴鞋。

系紧鞋带,将靴鞋挂在裤子上或者脖子周围,将它们可以放在胸前。

②脱下裤子,扣好纽扣或拉上拉链,关闭裤子前面开口,控制空气流动。

③用平结系好裤管。

④面对裤子前面开口处。

⑤在水面握住裤子,用双手抓住裤袋两侧并张开。

⑥深吸一口气。

⑦潜入水面0.5米以下,拉动裤带至水面以下。

⑧双手握住裤腰并撑开,向裤内充气。

在裤子充气期间,在保持裤腰位于水面以下的同时,浮出水面呼吸,潜入水下向裤子充气。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裤子充足气体为止。

一旦裤子充足气:

⑨在水下握住裤腰,扭动并拧紧。

⑩后仰放松,绳结位于颈后。

为减少空气逸出,应经常向纤维上溅水。

采用“铲”方式补充裤子内的空气:

用一只手打开裤腰,放在身体之前刚好在水面以下,用另一只手向已经开启的裤腰内积聚气体,直至裤内有足够空气为止。

经常向纤维上溅水。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上述步骤。

6.方向附近出现救生艇筏和救援船舶,水中求生者必须设法显示自己的位置以便被发现,得到救助。

求生者应立即改为身体直立水中稍向前倾,头部露出水面姿势,采用踩水(也可称为立泳)保持在水中漂浮,并将双手举出水面上下左右摆动。

当救生艇筏和救助船舶在1000米以内时,可以大声呼救。

除非过往船舶已发现求生者并停船准备救援外,求生者不应盲目游泳追赶航行中船舶。

第四节

低温效应及预防

一、低温效应

1912年“泰坦尼克”号客船在航行途中与冰山相撞不幸沉没,此次令人震惊的海上灾难向人们展示了人们浸泡在冰冷的水中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泰但尼克”号沉没1小时50分钟后,救援船赶到现场,此时浸在0℃冷水中的1489人无一幸存。

造成这一惨剧的部分原因是没有准备防护衣服,浮具不足以及缺乏求生常识。

如果遇难者和救援人员多了解一些应对冷水方面的知识,将会有更多人员得救:

几乎所有救生艇上的人员均活着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英国皇家海军就有45000人在海中丧生。

据估计,其中30000人淹死或低温致死。

许多淹死者之所以溺水死亡是由于寒冷而丧失活动能力所致,时至今日,类似情况还会时常发生。

据调查,在5℃的静水中,正常穿着的人员仅有50%的机会存活3h。

了解低温效应,采取简单的自救技术能够延长生存时间。

1.人体

设想人体是由一个“核心”和一个“外层”组成的。

由于人体的支撑功能,如运动和消化食物,身体会产生大量热量。

大自然要求人体“核心”温度必须保持37℃的理想温度。

流经“核心”和“外层”血管系统将“核心”内部产生的热量输送到身体各部。

大自然也给人体提供了一套可以自动将“核心”温度调节到37℃的非常精密的系统。

例如,人体周围温度高,如在热天或在热的锅炉房里,接近人体皮肤的血管将扩展,让更多的血液流向“外层”以便增大体热消耗,使人感到舒适,防止“核心”温度升高。

如果人体周围环境寒冷,人体会收缩“外层”血管,防止过快消耗宝贵的体热。

当环境温度有所变化时,人体内的调节系统会通过上述调整,努力使人体“核心”温度保持不变,但人体的这种调节系统只能在某种程度内发挥作用。

在寒冷中暴露到一定程度,人体必须通过采取正确行动并穿上防护服等帮助才能使“核心”温度维持在大自然所选择的37℃。

2.体热的损耗和保温

人体通常以下列方式向周围散热。

(1)传导,是指直接与冷水或其他物质接触传递热量。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人体传到温度较低的物质。

某些物质的导热性比其他物质好,如水比空气导热快20多倍。

(2)对流,是指通过空气或水流传递热量。

人体会感觉到流动空气比静止空气冷得多。

人们将用风进行冷却的方式称作“风冷效应”。

同样,在人体周围扰动或流动的水比相同温度的静水要冷得多。

几乎在世界各地,人们没有衣服就无法生存。

衣服本身并不会使人体变暖,人体实际上是依靠自身产生热量才会温暖的。

体热使皮肤与衣服之间的一层空气变暖,而且正是这层空气起到了隔热作用。

若空气层消失,隔热作用随之消失。

皮肤与衣服之间的空气层会因人体运动而扰动或者被水取代,任何一种情况都会使宝贵的暖空气层被取代,导致皮肤温度下降。

来自人体“核心”的热量将会用于尽力保持皮肤温度。

如果不能阻止皮肤的热量消耗,人体的“核心”温度就会下降。

3.低温效应

1)干溺水(drydrowning)(危险从浸水开始阶段一直到随后的任何时间段)

干溺水是指人进入水后,其喉头肌肉痉挛,因而气道闭塞,导致窒息死亡。

进入水中后,人员对水的反应是不完全一样的。

干溺水被认为是因冷水接触鼻子或喉头而出现的一种本能冲击反应,一进入水中就可能出现干溺水现象。

如果进入水中采取双脚首先入水的方法比较容易发生干溺水;如果紧张并且没有做好精神准备则更容易发生干溺水。

2)冷冲击(coldshock)(最大危险出现在1-5min内)冷冲击是人体应对进入冷水的一种加快呼吸反应。

最初,一阵非自主性气喘之后,伴随着换气过度,通常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定向力障碍。

冷冲击影响的严重程度与水温下降程度成正比,水温在10-15℃时,其对人体影响最大;人体控制呼吸的能力也与水的寒冷程度成比例。

冷冲击仅持续1-3min。

对于最初至关重要的几分钟,求生者必须全力以赴避免溺水。

若面部浸入水中出现初期的非自主性气喘,肺内的空气就将被水替换。

若在波浪滔滔的水中无法控制呼吸并失去方向感,则在涌浪之间调整呼吸或许更加困难。

为避免溺水,必须尽力保持面部露出水面:

转动身体背对着涌浪,防止吸入浪花和海水。

竭尽全力控制呼吸,提示自己:

冷冲击很快就会度过。

一旦解决呼吸问题,应辨认方向、判断局面和决定为获救应采取的最有利的行动。

3)游泳障碍(swimmingfailure)

在冷水中,人员的游泳能力下降。

水温越低,人员游泳能力下降越严重。

这种情况在身体核心明显冷却之前就已持续出现,因此,它不是因核心的过冷而引起的。

游泳划水的幅度下降而速率增加----结果划水的效率越来越低,更耗费体力。

游泳角度增加,如身体在水中更加处于直立姿态,所以降低了每次划水向前运动的效果。

伸展四肢和协调游泳动作会越来越困难。

伸开手指并且开始屈曲。

这种情况是由于四肢肌肉局部冷却的结果。

穿着个人漂浮用具不能防止出现游泳障碍。

4)低体温症(hypothermia)

低体温症是指人体核心温度由37℃降到35℃以下。

对于海上求生人员而言,体热消耗是最主要的危险之一。

体热消耗的速度取决于:

(1)水和空气的温度;

(2)风速;(3)海况;

(4)在水中的时间长短;(5)穿着的保护服;(6)求生者身体的类型;(7)求生者心理和身体状况;

(8)求生者体内含酒精和某些药物的水平;(9)求生者的行为方式。

不正常的低体温可以通过多种症状辨认出来。

在暴露于寒冷中的最初一瞬间,人体为避免热量过分消耗会收缩皮肤表面的血管以减少从血管传热至体表,而且身体发抖以产生较多的热量。

然而,如果暴露时间一长,人体将不能保存体温或产生足够热量,于是体温开始下降。

当体温下降至35℃以下时,人员就会患上“低体温症”。

此时,患者一定会失去知觉,肌肉僵硬而不再发抖,并且瞳孔可能放大,心跳变得无规律而且缓慢微弱,几乎察觉不到脉搏。

虽然患者处于低体温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死亡,但当其体温很低时难以确定是死是活。

低体温致死定义为无法回暖复苏。

低体温症在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如下。

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人就会患“低温昏迷”;当体温下降到31℃以下时,人就会失去知觉;当体温下降到28℃以下时,出现血管硬化;当体温下降到24--26℃以下时,即发生死亡。

5)救助后期虚脱(post-rescuecollapse)(危险发生在救助时和救助后不久)

低体温症严重破坏了身体的正常功能,求生者自冷水中被救起时无法在短时间恢复正常状态。

体内血液流动遭到破坏,可能出现脱水症状。

若求生者已浸入水中一定时间,在其离开水面时就会发生循环障碍。

心脏正常跳动的节律被打乱,任何不利的运动均可诱发致命的心律不齐。

不当的复温会导致血管向肢体末端开放,带走核心的温暖的血液,而使滞留在肢体末端的较凉血液返回核心,造成中心温度进一步下降,而这或许是最危险的。

必须水平提升任何在冷水中的幸存者,以避免出现循环障碍。

二、低温水中求生对于冷水中的人员而言,热量损耗可能是他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危险。

了解采取何种方法可以帮助身体延缓冷冲击的破坏性影响将有助于在冷水中维持生命。

很多船舶在15min以内沉没,求生者通常没有足够时间制定完善的行动方案,因此事先制定较为详细的应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在弃船时求生者必须注意下面各点:

(1)尽可能多穿几层衣服,遮住头部、颈部、手和脚等部位。

系紧或扣好衣服纽扣,防止冷水涌入衣内。

如果有幸通过救生艇筏进入水中,夹在几层衣服之间的空气就会发挥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

尽管在弃船时如果全身已经浸湿,各层衣服已经湿透,这些湿衣服仍然可以降低身体散热的速度。

(2)如果配备了救生服,就将它穿在暖和衣服的外面。

(3)如果救生服本身没有浮力,则应在浸水之前穿着救生衣并保证准确系牢。

在冷水中,人体会很快丧失手指的活动能力。

如果入水时没有穿着救生衣,则应在入水之后尽快穿好它。

尽管救生服是一种重要的救生设备,求生者如无法奋力浮于水面,在冷水中生存是非常困难的。

在海难发生之前求生者必须掌握如何穿着和使用各种漂浮用具。

(4)若时间允许,所有人员在等乘救生艇筏之前或登上之后立即按规定服用抗晕船药物。

晕船会导致人员呕吐,排掉体内宝贵的体液,降低生存机会。

而且,晕船通常会使求生者更容易患上“低体温症”,消弱其求生意志。

(5)尽可能避免进入水中,例如,在登艇甲板直接登上吊架式救生艇筏或者海上撤离系统。

这样可以避免因弄湿身体而向水中散失宝贵的体热。

通过救生艇筏离开大船将极大增加生存机会,这要比通过跳入水中争取获救的方式好得多。

如果没有吊架式救生艇筏、海上撤离系统或者其他“干脚”登乘艇法的方法,就使用舷侧的软梯,必要时也可以利用绳子或消防水带降落。

(6)尽量远离冷水,力争减少突然进入冷水而造成的冲击。

尝试逐渐下降入水远比直接跳入水中为好:

突然跳入冷水中,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冲击,会造成人员快速死亡,而且它还可能造成呼吸速度难以控制地升高,其结果将水吸入肺内。

若条件所限只能通过跳水求生时,求生者应尽量避免突然跳入冷水中而造成休克。

如果必须跳水,应将双臂紧靠在身旁,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

用一只手捂住口鼻,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肘或者手腕,防止跳水期间吸入水。

不要跳到救生筏的蓬帐上或救生筏位于船尾方向的水域内,以免求生者在大船惯性作用下前冲而撞到救生筏上。

(7)不论意外情况还是弃船行动,一旦落入水中,求生者必须使自己保持镇定,努力寻找大船、救生艇、救生筏、其他遇险者或漂浮物。

如果在落水之前没有把衣服扣好,此时就应扣好。

在冷水中,求生者可能会猛烈发抖并伴有剧痛,这是人体本能的反应,没有危险。

但是,在双手失去全部功能之前,需要尽快采取行动:

扣好衣扣,开启信号灯,找出哨笛等。

(8)在水中漂浮时,除非为了接近附近的小船、遇难伙伴或其他可以依靠或攀附的漂浮物,否则不予游动。

不必要的游动会将身体和衣服之间的温水排掉,因而增加体热消耗速率。

此外,不必要的四肢运动将使温暖的血液从人体“核心”输送到四肢,然后到达身体外表部分,主要会导致体热迅速消耗。

应保持静止不动并采取适宜的姿势以防止溺水。

(9)人体在水中的姿势对保存体热非常重要。

尽量保护好头、颈、腹股沟和胸部两侧,这些都是人体在冷水中容易快速散失热量的区域。

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温水中最好采用help(heatescapelesseningposture)姿势,即两腿弯曲并拢,两肘紧贴在身体两侧,两臂交叉抱在救生衣前面,尽可能不动地漂浮在水面。

这种姿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身体表面暴露在冷水中,尽量保持头颈露出水面。

另外一种保存热量的姿势是几个漂浮人员紧紧地抱在一起,身体尽量接触。

必须穿着救生衣才能在水中保持上述姿势,即使在救生艇筏中求生者也必须穿着救生衣。

(10)为缩短浸水时间,尽快登上救生艇筏或其他漂浮平台或物体。

记住,人体在水中散失热量的速度远比在空气中快得多。

因浸泡在水中会严重降低保温效果,必须设法挡风,防止风冷效应(对流冷却)。

如果设法登上了敞开式救生艇,则可以使用艇罩布、防水帆布或者不用的衣服遮风避雨。

与救生艇筏内其他人员紧紧抱在一起也可以保存热量。

(11)始终对求生和救助保持一种积极态度,这样会增加延长生存时间的机会直至最终获救。

有没有求生意志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三、对冷水遇险者的急救

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求生者当时的状况和可以使用器材的情况。

若遇险者处于半昏迷或完全昏迷状态,应立即与船或岸上医疗机构取得联系以获得护理和转运遇险者的详细资料。

在等待医疗指导期间,应采取如下急救行动:

(1)自冷水中救起遇险者以后,应轻轻地将他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野蛮搬运遇险者会使其遭受更加严重的伤害。

如果仅需要遇险者使用极少动作配合,就可以脱去遇险者的衣服,则不要叫醒他。

(2)除了呕吐者之外,应保持遇险者面部向上,头部稍微向下的平卧体位。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过冷遇险者处于低血压状态,低头位有利于为大脑提供足够的血液。

(3)如可行,通过呼吸面罩为低体温患者提供温暖湿润的氧气。

氧气不但可以帮助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较低的遇险者,而且也有助于恢复体温。

若遇险者存在呼吸问题而且又没有其他可用的救助形式,建议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