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7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Word 文档 4Word文档格式.docx

  经过3年多的迅速发展,洛东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逐渐中国化,科研专家对技术原理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技术员和猪场管理人员因地制宜,在许多技术环节作了改进,现从该技术的概念、原理、发酵床的制作和管理等方面作出系统的阐述。

  2洛东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概念

  生物发酵床养猪是由体内和体外两个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来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在体内通过改善消化道微生态平衡提高猪的抗疾病能力和营养利用效率;

在体外,猪将排泄物直接排放在生物发酵床上,为发酵床中的好氧微生物提供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同时形成以纳豆纳豆芽孢杆菌为主的优势有益菌群为猪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该技术使用的菌剂为洛东酵素,这是一种由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淀粉酶和蛋白酶组成的专门应用于生猪生产的微生物生态体系改良剂。

其主要用于添加在猪饲料和发酵床中,改善猪体内外的微生物生态平衡。

  目前,国内对于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概念较为混杂,推广利用生物进行养猪的技术的厂家达30余家,从菌种使用的角度,归纳有以下三种类型:

(1)自然型。

该技术所用的菌种由野外采集,未经分离纯化,对其微生物的种类和安全性无法详细了解。

(2)复合型。

这类菌剂由纯培养的好氧菌与厌氧菌复合而成,该菌剂只适于添加在饲料中,在发酵床中难以发挥其功效。

(3)好氧型。

该菌剂由纯培养的好氧菌一种或几种复合而成,适于添加在饲料中和在发酵床中进行好氧发酵。

  3技术原理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可促进猪对营养的吸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酵床可为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改善猪胃肠道和发酵床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从而达到猪的健康、快速生长,无粪便、污水和臭气排放的目的。

  3.1微生物的选择

  菌种的选择是关系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成败的关键。

首先,需要该微生物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发酵床在放猪前的发酵阶段产生的发酵热可使料温高达80℃;

其次,需要该微生物属于好氧微生物,好氧菌可将猪粪中的营养物质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发酵床的原料疏松透气,减少了厌氧菌的生存的空间;

第三,需要该微生物具有很强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猪粪中主要的速效营养物质是粗蛋白和粗脂肪,只要将这两种成分迅速降解,猪粪中的其他成分可以转化为垫料的一部分,实现无害化;

第四,需要该微生物具有低营养的耐受力,由于发酵床原料是粗纤维含量高的稻壳和锯末,营养含量低,要求菌种仍保持强的繁殖能力。

  经过多年的筛选得出,纳豆芽孢杆菌是最适用于发酵床的微生物。

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natto)是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分离出来的芽孢杆菌,其原始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同,是枯草芽孢杆菌的一个亚种,属于好氧菌。

纳豆芽孢杆菌能产生具有高活性的蛋白酶——纳豆激酶,其在环境不适宜的条件下产生芽孢能耐酸碱、耐高温(100℃)及耐挤压,在饲料制粒过程及酸性胃环境中,均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其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猪的病原菌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1]。

  洛东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所使用的酵素主要成分是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纳豆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能降解植物性饲料复杂的碳水化合物;

由于猪饲料中淀粉的含量最高,特意在酵素中添加了具有更高淀粉酶活性的酵母菌,增强了猪只对淀粉的消化。

纳豆芽孢杆菌能使肠道酸化而有利于铁、钙及维生素D等的吸收,并分泌多种维生素,保证肠功能正常运作[2]。

  3.2微生物在猪体内的作用

  猪消化道微生态系统的改善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菌剂实现的,酵素在消化道内的作用机制从以下5方面论述:

  

(1)维持微生态平衡

  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都属于好氧菌,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消耗肠道内氧气,减少有害好氧菌的生存机会,促进了有益厌氧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的活动;

陈兵等[3]研究表明,纳豆芽孢杆菌能有效调整大白鼠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起到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金燕飞也得出相同的结论[4]。

  由于纳豆芽孢杆菌等好氧菌的大量补充,为猪肠道内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提供了厌氧环境和营养,使有益菌群在肠道黏膜上形成一层正常的微生物屏障,避免致病菌的入侵。

纳豆芽孢杆菌促进了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厌氧菌的活动,产生各种有机酸,降低肠道pH,减少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

已有报道指出,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致病菌的细胞壁被破坏,变成无致病性的L型细菌[5]。

因此,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可以产生抑菌物质和各种有机酸,能够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致病菌的数量[1,6,7]。

纳豆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不但源于生物间的拮抗作用,还由于其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如2,6-吡啶二羧酸,杆菌肽,多黏菌肽,这些物质对痢疾杆菌、原发性大肠杆菌O157、O111、O144、伤寒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清除毒素作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杨晓斌等[7]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对沙门氏寒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性,周映华等[1]也有类似报道。

  

(2)提高饲料转化率

  首先,高活性的消化酶促进了营养物质的消化。

酵素中含有高活性的淀粉酶和蛋白酶,同时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也分泌大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两方面共同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分解,转化成易被猪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纳豆芽孢杆菌分泌高活性的纳豆激酶,具有很高的纤维蛋白的分解活性,其分解产生的短肽更容易被胃肠道吸收[8];

在高活性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在消化道内的分解更为迅速;

同时,芽孢杆菌分泌纤维素酶,使猪可以利用部分纤维素。

陈兵等表明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纳豆芽孢杆菌剂能提高AA鸡十二指肠消化酶的活力,并且可以显著提高肉用仔鸡生长性能[9]。

邝哲师等[10]用纳豆芽孢杆菌饲喂仔猪,使胃蛋白酶活性提高58.68%,胰淀粉酶活性提高24.05%,回肠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61.0%和20.30%。

因此,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纳豆芽孢杆菌菌剂可显著提高猪的采食量,降低料肉比[11]。

  其次,益生菌的代谢产物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代谢产生的维生素、氨基酸和促生长因子促进动物机体的物质代谢[12],叶成远和张惠云[6]研究表明,添加芽孢杆菌能使肠道酸化而有利于铁、钙及维生素D等的吸收,促进动物生长,缩短饲养周期。

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有益菌代谢活动产生大量有机酸(丙酸、丁酸、乳酸),调节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中微生物区系,以维持仔猪肠黏膜正常的形态结构[13]。

有机酸的增加可以刺激猪肠道的蠕动,促进对饲料消化。

饲喂纳豆芽孢杆菌能显著促进鸡小肠黏膜皱裂增多,绒毛长度增加,黏膜隐窝加深,小肠吸收面积增大[14]。

  (3)降低有害气体排放

  动物肠道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孢杆菌等对氨基酸具有脱羧作用,以致产生有毒的胺,纳豆芽孢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可以有效抑制这些产胺菌的活动[5]。

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菌通过产生各种有机酸(乙酸、乳酸等),降低猪肠内的pH,抑制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少了猪粪中氨气和臭味素的含量;

此外,纳豆芽孢杆菌还产生降解硫化氢的酶和氨基酸氧化酶。

黄俊文等[13]表明,18日龄断奶仔猪饲料添加1mg/kg纳豆菌能降低仔猪血清尿素氮,改善饲料转化率;

Mongkol等[14]研究表明在肉仔鸡饲料中添加0.5%的纳豆芽孢杆菌28d后,其血氨浓度显著降低。

因此,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能够有效避免蛋白质的无效分解,提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使猪粪中的氨浓度降低70%以上。

  (4)提高机体免疫力

  芽孢杆菌对动物机体产生的免疫刺激作用已被证实。

Duc[15]等研究表明,给鼠口服芽孢杆菌,刺激了鼠全身性的IgG反应。

Inooka等[16]研究表明,纳豆芽孢杆菌能够增强雏鸡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产生,该菌能显著提高仔鸡脾脏T、B淋巴细胞比例,增强鸡的细胞免疫功能。

由于有益菌的菌体或细胞壁抗原表位作用,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纳豆芽孢杆菌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周国勤等[17]以鱼为研究对象,在投喂纳豆芽孢杆菌培养物的受试鱼上发现类血液NBT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上升,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及其发酵产物可明显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5)不可定植性

  由于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都属于好氧微生物,并非是猪肠道内的原籍菌,不能在肠道内长期定植,只在肠道上段迅速发育转变成具有新陈代谢作用的营养型细胞[18],部分菌种会随猪粪一起排泄到体外。

因此,只有定时、定量的饲喂猪只,才能保持其肠道内形成正常的有益微生物屏障和各种有机酸、酶类的产生。

  3.3微生物在发酵床中的作用

  发酵床是猪体外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场所,发酵床通过好氧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发酵热杀灭病原菌,形成以纳豆芽孢杆菌为主的有益菌群(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达108个/g垫料),起到争夺养分和占位的作用,并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发酵床的主要成分是稻壳和锯末,其营养含量低,猪粪尿成为发酵床微生物代谢的主要营养来源,从而实现了粪尿的零排放。

现从以下3方面介绍发酵床的作用特性:

  

(1)发酵热对有害微生物的灭活作用

  在垫料的堆积发酵阶段,垫料中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发酵床原籍嗜热菌等有益好氧菌迅速利用米糠或麸皮产生的大量发酵热,使垫料温度达到60℃以上,此时纳豆芽孢杆菌以芽孢形式抵抗高温,其芽孢可以耐受100℃[7,19,20],与耐热或嗜热的有益微生物共存。

垫料堆积发酵的时间一般为10d左右,发酵热可以杀死大部分病原微生物(表1)。

表1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温度和时间

病原微生物温度(℃)时间失活所占比例(%)

蓝眼病病毒(BEP)564h100

凝血性脑脊髓炎病毒(HEV)5630min1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DE)6030min100

猪细小病毒(PPV)6030min100

蓝耳病病毒(PRRS)566~20min100

伪狂犬病病毒(PR)4-371-7d100

伤寒沙门氏杆菌55~6030min100

志贺氏杆菌5560min100

化脓性链球菌5410min100

结核分支杆菌6615~20min100

大肠杆菌6015~20min100

沙门氏菌6015~20min100

注:

来源于综合《猪病学》B.E.斯特劳2000第8版和本公司实验数据。

  

(2)微生物对猪粪尿的分解

  猪将粪尿直接排泄于发酵床,垫料中以纳豆芽孢杆菌为主的有益微生物将猪粪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成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

  猪粪的主要成分包括:

纤维素17%,半纤维素20%,粗蛋白12%,粗脂肪5%,木质素5%,粗灰分17%。

菌种生长的同时会产生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高活性的胞外酶,可迅速分解粪尿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半纤维素为短肽、氨基酸和单糖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被优势有益菌群吸收用于菌体的生长和繁殖;

而难分解物质纤维素和木质素滞留为垫料的一部分。

图1展示了猪粪的分解过程。

  纳豆芽孢杆菌对猪粪的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分泌高活性的胞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21]。

猪粪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寡肽和氨基酸,其可以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也可经过脱氨作用生成氨气,在垫料原籍菌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发生硝化作用生成硝酸盐,部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由反硝化细菌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气[22]。

猪尿中的尿素在微生物脲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释放。

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丙三醇和脂肪酸,作为垫料中的微生物利用的碳源,有氧条件下可彻底分解为CO2和H2O。

猪粪中的纤维素分解困难,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与垫料中的纤维素一同缓慢分解。

发酵初期,垫料中含有的少量淀粉可以在酵素高活性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作为微生物代谢的能量。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猪粪的臭味,猪肠道中和圈舍臭味主要由氨、硫化氢、吲哚、尸胺、腐胺、组胺、酚等有害物质。

首先通过给猪饲喂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降低猪体内蛋白质的无效分解,避免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大量产生[13,14,23]。

猪排泄到垫料中的粪尿,在发酵床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可以将各种粪臭味消除,其作用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3)垫料中的微生物生态平衡

  垫料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微生物的特性包括pH、温度、种群数量和代谢产物等会影响微生物间的作用关系,种群之间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对于正常菌群的功能发挥有重要作用。

通过向垫料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形成垫料中纳豆菌及与其起协同作用原籍菌的优势有益微生物群落。

由于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产生的抗菌素(如2,6-吡啶二羧酸、杆菌肽)和有机酸(如丁酸、丙酸、戊酸),抑制了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1,7]。

当猪在垫料上活动时,可在猪皮肤表面粘附一层以纳豆芽孢杆菌为主的稳定的微生物屏障,避免致病菌经皮肤感染猪只。

  综上所述,经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有益好养菌的活动,可杀死或抑制大部分有害微生物,同时将猪粪分解利用或转化为无害气体,大大减少蚊蝇等害虫的滋生,显著改善了猪群生活及周围的环境,为优质猪肉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4影响微生物活动的环境因素

  4.1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子,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最适于纳豆芽孢杆菌生长的温度为37℃,在发酵床的管理阶段0~20cm垫料层恰能满足其对温度的要求。

但在垫料发酵需要高温(70℃左右)的过程,因此要求纳豆芽孢杆菌对高温具有强的耐受力。

纳豆芽孢杆菌在制取菌剂时,高温干燥是必需的过程,金燕飞等[20]报道,干燥温度65℃和时间60min时对产品中纳豆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无影响。

杨晓斌等[7]证明,纳豆菌经93~98℃高温处理5min后,仍具有90%的存活率。

与营养细胞相比,纳豆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对紫外线和离子辐射的抗性要高100多倍[24]。

因此,纳豆芽孢杆菌可以耐受垫料堆积发酵阶段的高温。

  4.2水分

  发酵床垫料的含水量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根据许多猪场多年的养殖经验,垫料的含水量在45%左右最为适宜。

如果低于45%,猪粪尿的分解速率会下降,垫料过干会导致发酵床的表面起粉尘,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

若含水量达到50%~60%,会使稻壳和锯末分解过快,缩短发酵床的使用寿命;

高于65%则会导致垫料的厌氧发酵,产生有害气体,不利于猪只健康。

  4.3氧气

  垫料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好氧微生物,其进行好氧发酵,因此要保持垫料一定的通气性。

孙梅[19]等在250ml三角瓶中分别装培养基25ml、50ml,对纳豆芽孢杆菌进行摇瓶培养24h,比较摇瓶装量25/250ml和50/250ml,在菌体生长前期,两者相似,进入对数生长期后,供氧对菌体生长影响显著,通气量大的25/250ml装量菌体生长快,活菌数量高,表明通气量大(通气时间长),溶氧水平高,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图2)。

  在猪消化道中活动的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利用饲料中残余的少量氧气进行代谢活动,由于低氧的限制作用而不能大量繁殖。

从客观上说,促进了消化道中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厌氧菌的活动。

  4.4营养

  为了保证发酵床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一般采用低营养的稻壳和锯末为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缓慢。

限制发酵床中微生物代谢的主要营养是碳源和氮源,在发酵床中发酵的好氧微生物属于化能异养型,垫料中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的主要是猪粪尿和米糠、麸皮等物质。

垫料发酵初期,微生物群落主要依靠米糠中的营养维持生长和繁殖;

进入正常的养猪管理以后,猪粪尿是微生物活动的主要营养来源,所以在垫料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将猪粪及时在发酵床上分散均匀,以保证发酵床功能的正常运作。

  4.5酸碱度

  酸碱度(pH)是影响微生物活动很重要的一个因素,pH会影响微生物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酶的活性及有害物质的毒性。

纳豆芽孢杆菌对消化道的pH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杨晓斌等[7]进行纳豆芽孢杆菌的耐酸性试验表明,在pH6.0~7.6的范围内,存活率都可以达到86%以上;

在pH2.1~5.1的范围内,pH对菌株的存活率影响较大。

就动物小肠段5~7的pH而言,纳豆芽孢杆菌有较好的适应性。

纳豆芽孢杆菌生长最适宜的pH为7.0~7.5[19]。

为保证垫料中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要求垫料原料、水源等物质的pH在7.0左右。

  4.6有害物质

  在生猪生产中,为追求猪生长速度而在饲料中过量添加铜(250~400mg/kg)、锌(2500~3000mg/kg)等微量元素,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普遍存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铜、锌等作为微量元素,猪对其需求量较少,能够满足猪正常生理活动的铜和锌量分别为4~6mg/kg、100~125mg/kg[25]。

已有大量报道,饲喂高铜、锌的猪,每天排出的铜、锌占食入量的90%以上[26]。

据张凯和孙智杰[27]报道,在培养基中添加6.5mg/kg的锌会抑制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

在添加250mg/kg的铜使猪粪中的细菌总数减少60%,铜离子是淀粉酶等许多酶的抑制剂,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和产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因此,过量添加铜和锌不仅造成浪费,造成重金属污染,同时对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菌有强的抑制作用,破坏了猪胃肠道和垫料中的微生态平衡。

  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其作为猪饲料的添加剂来保证猪群的健康,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造成猪肉品质的严重下降,同时造成有害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不利于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破坏微生态平衡。

纳豆芽孢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

金燕飞研究指出[4],氯霉素对纳豆芽孢杆菌的抑菌最低浓度(MIC)值是37.5μg/ml,青霉素对纳豆菌的MIC值是0.2μg/ml,该菌对青霉素更敏感。

抑菌圈大小可体现出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表2),0mm为不敏感,小于10mm为低敏感,10~15mm中度敏感,大于15mm为高度敏感。

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黄芪多糖注射液和伊维菌素注射液外,纳豆芽孢杆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敏感[1]。

因此,应该避免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对纳豆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活性的降低作用。

表2纳豆芽孢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周映华等,2007)

药物抑菌圈(mm)

复方烟酸诺氟沙星注射液42.4

黄芪多糖注射液0.0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45.0

复方酒石酸泰乐菌素注射液30.3

复方壮观-林可霉素注射液34.5

恩诺沙星注射液36.0

伊维菌素注射液8.0

泰乐菌素注射液32.6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18.4

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25.2

博落回注射液34.4

长效盐酸土霉素注射液27.4

  5猪舍建设要求

  洛东生物发酵床的建造比传统猪舍更为简单节省,比传统猪舍减少了增温设备、间隔护栏、沼气池等,增加的是需要配备更加有效的通风和降温设备。

以下是标准的生物发酵床的建设要求:

  

(1)猪舍高度4.0~4.2m;

  

(2)舍顶用隔热保温材料覆盖;

  (3)保证舍内外空气充分交换,若自然通风不足时,应配备强制通风设施;

  (4)要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空间;

  (5)设计的饮水台向外倾斜,保证猪饮水时的滴水不能流入垫料内;

  (6)防止猪舍外部的水源流入舍内;

  (7)配备猪隔离舍。

  6发酵床制作与使用

  发酵床的垫料是有益微生物活动和猪粪尿分解的载体。

目前,制作发酵床的原料主要是稻壳和锯末,二者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

锯末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稻壳是良好的通气材料,将二者按一定比例配制混匀,易于调节有益好氧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分和氧气。

为促进发酵前期菌剂中微生物的快速生长繁殖,通过添加米糠、麦麸等易分解营养物质来实现。

发酵床中各原料的配比见表3。

表3发酵床中原料的组成比例(体积比)

季节稻壳锯末米糠(kg/m3)洛东酵素(kg/m3)

冬季50%50%6.0~7.00.2~0.25

夏季60%40%5.0~6.00.20

  对于发酵床的厚度,由猪的废物排泄量、养殖密度、各地区气候等因素决定,不同类别的猪群对发酵床的厚度要求存在差异,其厚度不得小于60cm,各类别猪的所需要发酵床体积、面积见表4。

表4不同猪群对生物发酵床(垫料)的体积和面积要求

猪只类别垫料厚度(cm)垫料体积(m3/头)垫料面积(m2/头)

妊娠母猪90~1201.3以上0.9~1.4

哺乳母猪80~901.5以上1.7~1.9

种公猪55~601.5~1.62.5~2.9

保育舍猪55~600.2~0.30.3~0.5

生长猪80~900.7~0.90.78~1.0

育肥猪80~901.0~1.21.1~1.5

后备猪80~901.0~1.21.1~1.5

  6.1发酵床原料选择与制作

  为避免发酵床原料问题影响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对发酵床原料的选择及水质有一定要求。

所选用的稻壳、锯末等原料首先满足新鲜、无霉变、无腐烂、无异味、无毒等要求。

锯末应当是原木生产的粉状木屑,凡是木料通过熏蒸杀虫和油漆后的木制木屑或锯末均不能使用,这些有毒物质不利于猪的健康和发酵床微生物的活动;

凡掺杂掺假的米糠不能使用,制作所用水的pH在6.0~8.0。

  通常情况下,干燥疏松的稻壳和锯末制成的垫料经生物发酵后,体积会下沉10cm左右,当发酵好的垫料经猪只踩踏后,其体积又会下沉10cm左右,因此,在计算实际垫料的用量时,多预算20%的体积数量进行发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