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503897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docx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3篇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第1篇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我中小学特色内涵、优质均衡发展,现就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特色发展带动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努力实现我中小学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由外控式发展向自主式发展、由同质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由间断性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师生认同、社会认可、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建设一支教育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个性特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总结一套可学、可用的特色办学经验和做法。

三、基本原则

(一)独特性。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二)稳定性。

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持之以恒,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机制,不因校长、师资以及其它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巩固办学优势和成效,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

(三)示范性。

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办学经验符合教育规律,满足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在同类学校中得到高度认可,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创建重点

(一)德育类特色学校。

创新德育机制,挖掘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德育特色鲜明、育人效果明显。

(二)教学类特色学校。

对教学过程、内容、原则、方法等进行积极探索,构建并形成有特色的课堂文化,创造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高。

(三)学科类特色学校。

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建设,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协调发展,形成学校系统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在某些学科和领域如外语、科技、书法、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艺术和体育、海洋教育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四)管理类特色学校。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特色办学思想为引领,探索有特色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形成学校管理文化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成绩显著。

五、创建程序

(一)申报。

按照"自愿申报,竞争入选"的方式,由各学校参照《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根据各自前期的探索和实践,从德育、教学、学科、管理等方面选择1类特色建设重点,每年4月初向教育局递交申请,申报"特色项目培养学校"。

(二)确认。

4月下旬,由教育局牵头,组织评估认定小组,对照《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对申报学校进行考察评估,确认"特色项目培养学校"。

(三)培育。

教育局对特色项目培养学校进行严格的项目管理,指导学校明确特色教育思想,制定特色创建规划,构建特色发展体系,完善特色实施策略,总结特色建设成果,推进特色建设健康发展。

(四)验收。

教育局组织对条件成熟的特色项目培养学校进行现场评估验收,评估验收主要采取学校汇报、校长答辩、现场考查、师生座谈、资料查阅、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形式进行。

通过教育局评估验收的特色项目培养学校,由教育局发文命名为"特色学校(xx类)",每年根据申报和培育情况组织评估。

2013年4月份,组织首批特色项目培养学校申报、立项工作,2014年3月份组织评估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学校要充分认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特色办学、特色发展的意识,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

要把特色学校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和过程性指导管理,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营造有利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制定规划,全程指导。

各学校要立足校情,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建设着力点,选准符合本校校情的特色发展项目。

按照"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形成共识——制定规划——科研引领——项目打造——分步推进——形成特色"的思路开展此项工作。

要将特色学校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落实到学校年度计划之中,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三)培育师资,科研引路。

各学校要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专业研修、课程开发、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能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

要加强教科研工作,各学校建立与学校特色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课题、科研规划,用特色课题的研究,引领推动特色项目的实验与实践,解决特色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要通过专题优质课评选、教育科研优秀创新成果评选、名师讲学、先进经验推介等各种评选和展示活动,加快优秀特色学校建设经验的推广和应用。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第2篇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三位一体"教育发展促进工程,全区中小学以创建规范化学校为基础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内涵发展,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促进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特色日益彰显,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我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实现崂山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为此,特提出在全区中小学加强特色学校建设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新时期我区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特色学校建设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前提下的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区大部分学校已经创建成为省市规范化学校,适时提出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为了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避免千校一面、片面追求规范而忽略个性的现象,形成独具特色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促进全区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素质全面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可以促进学校灵活自主地安排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引领教师形成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创建成为各级各类特色学校,是打造名牌学校的需要,是学校素质教育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志。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创建各级各类特色学校,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弘扬学校文化,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现代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为指针,以挖掘和培植学校特色为目标,以特色学校创建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走"规范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扩充优质教育资源,适应崂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任务

造就一批理念先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优秀校长群体,形成不同层次可以推广运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打造具有鲜明办学个性和风格的特色学校。

到2012年,全区所有中小学初步形成特色发展态势;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校一品牌"特色发展格局,有10%以上的学校成为市级以上知名品牌学校,全区教育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高位均衡发展目标初步实现。

2.阶段目标任务

2009年底以前,各中小学认真分析现有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品牌的分阶段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理清思路,制订规划,并出台相应的建设措施。

2010年,区教体局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确定4到6所学校为特色建设试点学校进行重点扶持,带动全区特色学校发展。

试点学校要有丰厚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办学特色、显著的办学效益、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区以上有一定影响力。

其它学校也要按照各自的规划方案在不同层面上同步推进。

2012年,全面开展特色学校评选活动。

出台区级特色学校评定办法和评估细则,以评价为导向,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特色学校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机制。

2015年,全区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活动有成效"的局面。

三、基本原则

(一)前瞻性和校本性原则。

学校办学特色的确定,要站在历史、时代的高度,准确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学校办学特色的生成,应基于学校,并发展于学校。

要选准"生成点"和"突破口",特色生成可能源于教师、学生群体的普遍特长与爱好,可能起缘于学校发展历史中引以为自豪的优势或业绩,也可能生成于课程的拓展延伸,如语文课程的大阅读活动、数学课程的生活化应用探究等;也可能是学校某一方面的管理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活动特色等。

创建特色之初,学校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特色"生成的可行性论证,要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办学特色一旦确立,就应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全面性和全员性原则。

创建办学特色要以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宗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了中小学"办出各自的特色"的三个前提:

一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创建办学特色,决不仅仅是开几个课外兴趣小组、有几个特长项目,或者在某一领域学生获奖面稍多一点,而是坚持面向全体与培养特长并重原则,在全体学生都达到"提高综合素养"的前提下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也就是要做到"面"上开花,"点"上结果。

(三)整体性和稳定性原则。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必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学校的特色一经形成,就应当保持和发展,并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不能随着校长的更换而变换。

(四)长期性和发展性原则。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

必须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潜心研究,稳步推进。

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果应长期保持和发展,形成定型和成熟的教育个性,成为学校可传承的文化传统。

学校的特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内涵,这样才会更有生命力。

四、主要措施

(一)推进"三位一体"教育发展促进工程,夯实特色学校发展的基础

几年来的实践已经证实,"三位一体"教育发展促进工程,是推动学校迅速步入规范--内涵--特色发展轨道的有力举措,是特色学校发展的奠基工程。

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体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三位一体"教育发展促进工程的意见》(崂教发〔2008〕87号),到2010年,全部中小学达到青岛市标准化学校要求,85%以上的中小学达到省、市规范化学校标准。

(二)实施"双名牌"工程和"十、百、千"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打造特色学校建设的生力军

创建办学特色,校长是主导,教师是关键。

因此,在搞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要根据区教体局《关于推进"名校长、名师"建设工程的意见》(崂教发〔2008〕88号)大力实施"双名牌工程"(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和"十、百、千"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为特色学校发展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

各校还要以特色建设为指向,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师资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识,促使他们发挥创造力,落实特色建设的具体行动。

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苦练内功,努力造就一支热心于学校特色教育,观念新、素质高、有个性、能创新的教师队伍。

(三)创建办学特色,应立足于课程,收益于课堂,延伸于课外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是特色学校发展的主渠道。

课程生成特色教育,特色教育又会有力推动课程的深入实施。

学校的办学特色可多方面发掘。

一是可以从学科课程中发掘,如从某门学科教学入手,丰富学科内涵和拓展学科外延,并与科研院所和大学加强联系,打造学科特色。

二是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掘,形成综合实践与探究性学习方面的特色。

三是可以从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发掘。

四是可以从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掘。

五是可以从学校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中发掘。

六是从社区中发掘。

七是从富有特点的优秀教师群体和优秀学生群体中发掘。

办学特色的打造,一定要有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为依托,要有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和融合,要有课外活动的延展和巩固,三者缺一不可。

(四)特色学校建设要循序渐进,螺旋式提升

特色学校建设可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品牌"三步走。

特色项目,是指学校形成的某一方面的教育特色,这是特色建设的起步阶段。

学校特色,是指学校由某一方面特色延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这是特色建设的成型阶段。

特色品牌,是指学校形成独特的办学个性,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和影响力,产生品牌示范效应。

特色项目是幼苗期,形成学校特色是成长期,特色品牌学校才是成熟期。

(五)充分发挥考核评定的导向作用

区教体局将研究制定评估方案及评估细则,加大考核力度,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获区级、市级、省级特色学校荣誉称号,分别给予学校不同额度的设施配套奖励。

经常组织各级特色学校与全国各地优秀特色学校的交流学习活动,建立"特色学校建设论坛"等交流平台。

将特色学校建设纳入全区教育综合评估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街道教育中心、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也要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激发广大师生争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营造特色学校建设的良好氛围

区教体局积极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并在特色确定、重点资金投入、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给予学校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各街道教育中心、学校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集中精力,认真研究,全面调研,把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力求起点高、定位准、特色明。

各中小学要加强宣传,广泛发动,让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了解特色学校建设的具体领域和重要意义,了解学校的特色建设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情况,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形成合力,共促特色学校发展。

(二)坚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特色学校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特别是"特色"含义抽象,外延宽泛,需要各校认真探索。

为此,各校要把特色学校创建过程当作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实践过程,对学校自我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

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主动学习,全面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牢牢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要以创新的思路来思考特色学校的建设,以开放的态度确立特色学校的建设目标,不拘一格,务求实效。

(三)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紧密联系

各学校在建设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驻区高等院校资源,积极探索各类教育联合办学模式,有条件的中小学要积极争取与高等院校"联姻",加挂大学附属中小学或试验基地的牌子,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人才科研优势,并形成紧密型的工作关系。

要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社区及家长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学校规划、特色培植内容、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的具体计划等,以此提升学校办学知名度,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区教体局将邀请部分教育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特色学校的创建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意见第3篇

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正处于注重质量提升的阶段,特色学校建设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大家希望通过学校"特色化"建设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缺乏特色的现状,因此,打造特色学校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教改工作的重点,也被广大中小学视为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有效途径。

这些现象也迅速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已有文献对特色学校的讨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维度:

其一是特色建设的类别和内容。

例如,学校特色管理模式、特色教学方式、特色课程设置、特色办学理念与模式、特色校园文化等。

其二,对特色学校及其课程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1-3]。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小学特色办学的现状,但尚需要对这一轮改革深层次的特征及其所产生的教育和社会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一、当前特色学校建设的两种趋向

1.特色创建的"自上而下"趋向

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引导与推动是这一轮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热潮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排除少数学校的特色创建完全是碜曰层学校自发的自我革新。

整体而言,"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模式仍然是这一场改革热潮的主要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各级政府在推动国家"特色办学"政策的过程中,成为规划和设计区域内特色学校建设的主要力量。

他们整体规划了特色学校建设的类别、数量及未来布局,还统一阐释了未来辖区内特色学校建设的愿景,并且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某市借助与教育部相关的纵向课题,通过"区域规划、整体推进"的策略,运用资金投入、调研和评估等政策工具实施特色学校的建设,建立起一批比较有成效的特色学校。

此外,该市教育行政部门还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特色创建的形成途径、参与范围和数量、发展水平和质量等目标作了规划[4]。

第二,学校层面的特色学校建设过程呈现校长主导式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以校长为龙头,教师对特色建设的各个方面起关键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这一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首先,特色学校建设理念脱离学生文化,特色学校理念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学校理念与学生文化相脱离的现象,学校理念凌驾于学生文化之上。

其次,特色学校建设内容忽视学生多元需求。

在特色学校内容建设过程中,特色的格式化趋势与学生的多元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色学校建设内容往往局限于艺术、体育等校本课程这一载体,对于其他内在性特色则选择性遗忘,更有甚者认为开发了相应的艺术、体育课程就完成了特色学校建设,未以尊重学生的多元需求而加强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多样性,缺乏丰富的校本课程组织形式,未以学生的多元需求与全面发展为基点构建特色学校的校本课程。

2.特色创建的"商品化"趋向

"商品化"是当前中小学建设特色学校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向。

尽管与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与经济生产的联系比较间接,直接的货币交易在公立中小学很少出现,与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有一定的区别。

但是,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市场"和"商品"的密切联系仍然在当前这一轮特色办学的改革中有鲜明的体现。

基于"商品"的视角,我们可以对学校特色建设作如下分析。

第一,关于市场的一套话语被人们用来对"特色学校"的理念、实践与政策进行思考、解释。

例如,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大家普遍使用的语言是树立学校的特色"品牌",打造学校具有竞争力与吸引力的"名片"。

在激烈的学校竞争中,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是特色建设的通常选择。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满足社会与公众的需求,通过多元化办学,为家长提供多样的"选择"。

企业的管理经验在教育系统的普遍使用,是教育系统内外一系列社会关系已经发生改变的体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被"市场"逻辑所渗透。

第二,中小学在开展学校宣传或者"营销"的时候,常常把学校的特色作为"筹码"。

虽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禁止择校,但是这种家长与市场的双向选择却在民办教育与教育培训市场上非常普遍。

这种强劲的市场需求是市场供给方与市场需求方的利益高度一致的结果。

一者,广大家长需要外界的信息对众多学校提供的商品信息加以甄别与比较;二者,广大学校为了竞争生源,需要拿出可以被大众接受的名片来宣传自己,"营销"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特色就成为一种有效的市场交换媒介。

因此,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常常关注的信息就是一所学校所宣传的"教学特色",学校"特色"也成为中小学进行学校宣传时的重点工作。

二、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反思

1.特色学校建设是否是根据绩效进行行政管控的又一平台

教育社会学家史蒂芬・鲍尔分析了英国近三十年来的新自由主义教育政策,认为教育乃至各类公共部门中正在被一种强有力的"政策技术"所笼罩,那就是所谓的"绩效表现性"[5]。

这种技术是一种问责机制,以此来对组织的每个人进行管控,其运用的主要方式是评判与比较。

此外,它还具有将个人自我身份、社会价值及社会关系进行重塑的功能,是一种"道德系统",把人们的行为按照其所期望的方向进行引导。

在这种管控方式下,组织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尽心尽力为自己和他人负责。

因此,我们可以把"绩效表现性"视为一种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结合体。

从学校教育领域来看,"绩效表现性"通过将学校教师的工作表现转化为可以观测的指标和数据来测评、考核学校内校长、教师甚至学生。

这些考核所依赖的数据会被常态化收集、记录并公开发布,常被人们用来判断一所学校的优劣。

有学者指出,基于绩效表现的测评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学校管理,甚至成为一种霸权[6]。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须审视我国当前特色学校建设,反思这种"特色化"建设浪潮是否真正能够改变基础教育"千人一面"的现状,这种"自上而下"的趋向是否成为教育管控中"绩效表现主义"霸权的又一个平台。

可以想象,当学校自身特色建设作为一项绩效指标被用于行政管理中,政府作为规划者与管理者必然将这种绩效考评的压力层层下放,最终落到学校身上,而学校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迎合上级则很容易将特色创建流变成一种形式工程。

这种行政化特色办学与形式化办学已在不少文献中被提及,究其原因,政府推动学校特色化所使用的"绩效表现性"政策技术是其中重要一点。

2.特色学校建设是否真正有利于实现教育与社会公平

除了受到政府强大政策驱动外,特色学校建设还受到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产品"商品化"趋向的冲击,而这与政府希望借助学校特色创建缩小校际差距、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的政策目标有所冲突。

第一,由于校际之间先前存在的较大差距,各学校所具有的文化资本与特色建设可以利用的其他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文化虽然没有低端与高端之分,但是当前社会的分化与分层,城市文明较乡村文明更加强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使那些能够迅速服务于知识经济的知识"更有价值",使那些对应于城市生活的文化更受欢迎[7]。

这就导致不同学校在创设自身的特色时所利用、汲取和加工的资源可能并不完全"等价",原本的优势学校比弱势学校更有可能创建更有市场竞争力与吸引力的学校特色,从而扩大自身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与学生,校际之间差距可能进一步加大。

第二,校际差异扩大的背后可能是学校生源的阶层区隔。

我们知道,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