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105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这一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最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

《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

通过学习,可让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由于本单元的课文结构清晰,可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

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如《孔子拜师》一课中,可采用选关键词填空,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盘古开天地》、《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层次清楚,可让学生找每节中的关键语句来概括每节的节意,并结合课文进行分逻辑段的训练。

作者描绘时语句优美,用词精妙,因此也十分适合带着学生边品边读。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也更有助于学生的朗读。

而通过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也让学生有了丰富的词句积累。

针对本单元的选材特点,可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开展“闪光的金钥匙”系列活动。

在《孔子拜师》一课中,老师就可进行活动的布置,并进行小组的安排,然后根据每课的内容进行主题的安排,让学生在课外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孔子拜师》可针对“孔子”、“老子”的生平与著作进行研究;《盘古开天地》可以以中国的神话故事为专题;《赵州桥》一课可延伸了解世界著名的桥或其它建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可多方面地去了解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民间传说故事。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节,了解孔子的谦虚好学。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图片,教师边放边介绍)

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08年北京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精彩纷呈,热烈而隆重,吸引了全世界的亿万观众。

(出示图1)。

有这样一个画面,(出示图2),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你看到了什么?

知道他们手中拿得是什么吗?

是啊!

这是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

那么孔子是谁?

(出示图3)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媒体出示孔子的介绍。

小结:

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

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

他之所以能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与他的优秀的品行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孔子拜师》,走近年轻时代的孔子。

3.出示课题并齐读。

提示学生:

"拜"的""右半部分有四横。

要求学生共同书空。

“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说明:

从北京奥运会入手,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兴趣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材料源于课后的资料袋,可让学生先回家进行预习,这更利于课堂效果。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

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想想文中孔子向谁拜师?

怎样拜师的?

(3)有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出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媒体出示:

正确朗读:

nàmènyínɡděnɡjìnɡ

相距学问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

Shòuyuānfùdānpèi

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老聃佩服

wénpújiān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抽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反馈

文中写了孔子向谁拜师?

孔子向老子拜师。

媒体出示:

“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

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

同时媒体出示老子的成就。

4.通过填空方式,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媒体出示:

把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内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风餐露宿佩服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传授品行

孔子年轻的时候,已经()了。

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就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

一路上他(),终于()地到了洛阳。

老子()地把自己的知识()给孔子。

他们的()令后人敬佩。

说明:

有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了。

而反馈过程也是紧扣要求,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课文

师:

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呢?

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指名读课文第一节。

2.指名回答:

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3.“渊博”什么意思?

你认为孔子的知识是否渊博?

说明: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可以抓住“远近闻名”来说明孔子的知识已经十分丰富了。

4.既然知识渊博,为什么还要去千里之外的洛阳拜师呢?

(对知识的渴求)

5.小结:

孔子虽然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三十岁时仍然决意拜师,让我们认识到年轻时代的孔子真是谦虚好学。

就如他所说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板书:

决意拜师——谦虚好学

6.指名读,齐读。

说明:

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年轻时代的孔子对知识的渴望。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会准确朗读。

媒体出示:

相距学问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

保留传授敬重品行远近闻名风尘仆仆

2.指导书写:

尘迎境等

五、拓展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资料袋中的内容。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决意拜师——谦虚好学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巩固

1.媒体出示:

(1)读准下列生字的音并组词:

纳()兼()佩()仆()尘()宿()

(2)完成填空

孔子,名(),字(),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

他是我国伟大的()和()。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一本书,书名是(),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师生配合共读第一节

出示板书:

            决意拜师——谦虚好学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1.在拜师途中孔子都经历了哪些艰辛,遭遇了哪些困难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节,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出示板书:

拜师途中

2.媒体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

洛阳。

(1)媒体出示地图,体会距离的遥远。

说明:

为让学生有明确的认知,教师可举一些实例,如学生较熟悉的两地距离与文中的距离作比较。

(2)联系上下文理解“风餐露宿”

师:

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他可能要徒步经历严冬或酷暑,可能要顶着狂风或骤雨,饿了就——,渴了就——,困了就——,是啊,干粮吃完了就摘野果充饥,渴了就到河边小溪里喝几口解解渴,困了就倚着大树或者墙根合合眼,这样在露天吃饭露天睡觉,用书上的成语说可真是(风餐露宿)啊!

媒体出示:

风餐露宿: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孔子拜师为什么要“日夜兼程”呢?

天黑了,孔子就停下来休息休息,等睡足了,天亮了再走不行吗?

学生交流

师:

因为想早点见到老师,学到知识,于是他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路,这就是书上所说的日夜兼程。

媒体出示: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路

师:

我们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知识的迫切心理,还有哪个词可以看出拜师途中的不易和艰辛呢?

“终于”,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

出示板书:

不怕吃苦

(4)是啊,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为了求知如饥似渴,从而不畏艰辛的品行表现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分多种形式朗读。

3.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求,最终到了洛阳,见到了老子。

出示板书:

初次会师

这时候的孔子是什么样子的?

(风尘仆仆)

老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4.现在,你们就是风尘仆仆的孔子和白发苍苍的老子,你俩见面了,请同桌两个练习表演朗读他们见面的情形。

媒体出示表演段落

5.在同学们朗读的这一段落中,有哪两对近义词?

媒体出示: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1)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同学们再读,品味一下他们的细微差别。

(2)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含有迎接的意思,等候却不表达迎接的意思。

(3)我们把这“迎候”和“等候”两个词互换好不好?

为什么?

结合当时的语境,谈谈你的理解。

师:

对,老子说我在这儿迎候是出于对客人的礼貌,而孔子是晚辈向长辈致谢就不能说老子还迎接他,看,老子孔子的一言一行、一行礼和再行礼都足以看出他们是如此的(彬彬有礼)。

出示板书:

彬彬有礼

6.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呢?

(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1)老人家、您、请、多谢等等,这些举止言谈都足以彰显他们彬彬有礼的优秀品质。

(2)老子说孔子研究学问并不比自己差,(老子的谦虚)可孔子仍要拜他为师,孔子自己对此是如何做出解释的?

媒体出示:

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指名读,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是(学无止境)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中你周围的亲人、老师、朋友、同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师:

是啊,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都能向别人虚心求教,何况我们小学生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读完中学大学还有研究生,参加工作后还得不断的学习进修,我们只有学习孔子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勤学好问,广泛大量的阅读,才能学有长进!

送给大家一句话,

媒体出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媒体出示对话,请学生表演。

(二)学习第三节

1.师:

从此,孔子认真求学,每天不离老师左右,不懂就随时请教,可见他真是勤学好问。

出示板书:

拜师求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媒体出示: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好的学习方法。

2.老子又是如何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孔子的呢?

(毫无保留)由此可见老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诲人不倦)

出示板书:

传授学问——诲人不倦

(三)学习第四节

媒体出示:

请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他们品行的两个词语,将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谁想上台来填写(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三、复习巩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用一句话来说说。

四、拓展练习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

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决意拜师——谦虚好学

拜师途中——不怕吃苦

初次会师——彬彬有礼

拜师求学——勤学好问

传授学问——诲人不倦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每节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五节,了解盘古的伟大贡献。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

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

你知道有哪些神话故事?

媒体出示有关图片。

2.师:

今天让我们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媒体出示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师: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吧!

说明:

由身边了解的故事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同桌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新词

媒体出示:

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

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

血液滋润肌肤混沌

(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读中交流

①第一组是反义词。

根据实际理解“清、浊”并给“浊”字组词(混浊),“投降”读作xiánɡ

②XX的XX词,扩充此类词语3到5个。

③“血液”(流了一点血,血淋淋读作xiě)。

④“混沌”(理解“混沌”;找近义词“混浊”;)

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说明:

让学生抓住每节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以提高概括能力。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课题《盘古开天地》,把这句话用“”画出来。

2.学习第五节

媒体出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思考:

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

(创造)

(1)教师板书“创造”,并提问:

“创造”的“创”这为什么是力刀旁?

说明:

让学生通过看字形并联系课文理解盘古是用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2)教师小结:

是呀,创造,它需要工具,需要力量,神话故事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那么,盘古创造了什么?

又是怎么创造的呢?

为什么说他是人类的老祖宗?

让我们下节课再进入神话天地好好研究吧。

3、朗读第五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会准确朗读。

媒体出示:

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

2.指导书写:

降阔滋创

说明:

“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重视间架结构。

  

五、拓展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继续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寻找并阅读其它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盘古  创造美丽的世界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黑暗创造宇宙(一生上黑板听写)

校对听写结果。

2.说话导入

谁能用咱们听写的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媒体出示: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最后一段)

说明:

再一次提示学生可以抓住关键词,来概括内容。

二、研读课文

师:

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

指名读第一段。

1.研读第二自然段

(1)要求学生带着想象,读读第2自然段。

(2)交流: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教师板书:

劈开开天辟地。

(3)媒体出示:

句式比较: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有一天,盘古醒了。

他见很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说明:

通过关键词的比较,明白用词的精妙,重点指导“抡”、“猛劈”,可结合动作理解。

(4)媒体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①师生合作读此句;男女生合作读。

②师:

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

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而“缓缓”、“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师:

请大家思考,这些词的运用说明了什么?

(天与地的不同)。

③指导朗读。

师生、生生合作读,重读反义词,加深印象。

2.研读第三自然段

(1)师:

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

(2)师:

一年过去了,盘古怎么做?

师: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师:

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师:

课文中时间久是怎么说的?

(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

是呀,盘古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板书:

顶天立地

(3)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

①师说词,生读盘古顶天立地的句子。

②生说顶天立地,师读盘古头顶天脚踩地的句子,感受盘古的精神。

师:

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形成了,而盘古却……(生答)

说明:

通过师生配合读,来感受时间的漫长,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

3.研读第四自然段

(1)师:

同学们,盘古累得倒下去了,随之天地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指读。

师:

如果老师让你把这一段话概括成一句话,你能吗?

媒体出示:

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果是一个词呢?

(变化)

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哪些巨大变化?

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3)诗化朗读,感受盘古创造的世界之美。

①媒体出示改过人称的诗化课文,教师朗读。

你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你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你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你的四肢,

变成了大地上东、西、南、北四极;

你的肌肤,

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你的血液,

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你的汗毛,

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你的汗水,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

说明:

通过改人称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更亲切,更能读出敬佩之情。

②学生自由练读,感受世界之美。

③进行朗读指导。

④师:

是呀,在这每一个词语的后面,都有着丰富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四季的风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

(4)训练说话,感受神话魅力

媒体出示:

他的,

变成了的;

师:

同学们,盘古的身体倒下了,难道他仅仅变成了这些吗?

他的牙齿,他的脚,他的手指又变成了什么呢?

你能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吗?

①学生自由练写

②四人小组交流

③小组选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4)小结:

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变化,想象力真丰富。

如果我们把这些变化写到书上,课文后面的省略号能擦去吗?

(不能,因为省略号代表还有很多很多变化,用笔是写不完的)

说明:

通过朗读与想象,让学生感受盘古的伟大。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媒体出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复习巩固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四、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

2.写一写:

我想对盘古说……

3.熟读课文,练讲故事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天 轻而清    开天劈地

  盘古 劈开 创造美丽的世界  顶天立地

  ↓地 重而浊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每节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节,知道赵州桥有关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先让我们来认识几座桥?

媒体出示中外名桥的图片。

今天我们将要了解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

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

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

媒体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

赵州桥)

2.看图议桥

师: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

说明:

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赵州桥外形上的特殊处在于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师小结:

大家一看就觉得赵州桥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

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

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

这独特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

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

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3.出示课题并齐读。

说明:

通过与其它桥的对比,激发学生对赵州桥的兴趣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

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节读课文,想想每节讲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媒体出示:

正确朗读:

设计参加雄伟横跨创举减轻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宝贵遗产冲击力双龙戏珠

(2)媒体出示:

理解词语。

赵县:

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

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

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

冲毁:

冲破。

(3)抽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通过填空,概括每节的节意。

媒体出示:

第一节:

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第二节:

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第三节: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第四节: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说明:

有了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了。

而反馈过程也是紧扣要求,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课文

师: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