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1682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

光山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

光山县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

(2016~2018年)

一、概要

草食畜牧业既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围绕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科学确定了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畜牧业,优先发展养羊业。

2016~2018年,计划完成2大繁育体系、2大养殖基地、1大畜产品加工体系的建设。

即:

牛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优质肉牛和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3.86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738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21220万元。

其中: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810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365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2.7亿元(申请国家投资12150万元)、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350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580万元)。

项目建成后,到2018年,全县肉羊养殖存栏至少达到20万只以上,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羊33万只以上;肉牛养殖存栏至少达到12万头以上,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牛6万头以上。

年产羊肉6400吨、牛肉9000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05亿元,自身效益2.25亿元。

新增就业830人,自身效益明显。

同时,年可带动5000个农户从事养羊业,年出栏肉羊15万只,户均增收1.5万元;带动300个农户从事养牛业,年出栏肉牛300头,户均增收1万元,社会效益显著。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体系发展

1、草食家畜持续增长

2010年以来,我县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全力推进草食畜牧业建设。

2014年末,全县牛、羊存栏分别达9.73万头、6.26万只。

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增长35.85%、42.65%;出栏分别为3.59万头、7.95万只,分别增长55.86%、68.22%。

草食家畜肉类总产量6323吨占全县肉类总产量(48588吨)的比重达13.01%,同比增长62.04%。

草食家畜产值27042万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67805万元)的16.12%。

草食畜牧业正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2、加工、仓储、市场建设情况

全县现有牛羊屠宰加工点26个,到了冬季,每个加工点每天屠宰加工牛1~2头,羊3~5只,牛羊屠宰加工量不大,牛羊肉主要以外地输入为主。

全县大小冷库仓储设施有近30个,容量1000吨左右。

全县有牲畜交易市场5个,年上市交易量1万余头(只)。

3、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2007年以来,完善建立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畜牧工作站三大技术支撑机构。

2012年以来,我们逐步建立了1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加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牌子)。

我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建立了多元化运行机制,以县级为中心,以乡级为主导,以村级为补充,县级技术人员主要负责重大技术实验研究、技术示范、技术培训,乡级主要负责辖区内畜牧兽医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兽医诊疗员,负责农户技术服务。

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特别是县级技术支撑机构现有高级畜牧(兽医)师15人,中级畜牧(兽医)师18人,乡级防疫员70人,村级防疫员214人,兽医人员200多人,1到2个村均有一个村级防疫员。

县、乡、村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立健全。

(二)经营体系发展

近年来,我县牛羊规模养殖发展迅猛,创历史新高,规模养殖量居全市之首。

2014年末,全县有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87个,其中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5个,养殖龙头企业5个。

肉羊养殖专业大户有225个,其中年出栏50~99只113个,年出栏100~499只68个,年出栏500~999只32个,年出栏1000~9999只10个,年出栏1万只以上2个,其中设计规模年出栏1万只湖羊养殖场(位于白雀园镇老山村,负责单位:

光山县鑫来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分两期建设,现已投产,预计年底可完成年出栏5000只规模建设;设计规模为年出栏2万只湖羊养殖场(位于孙铺镇陈大湾村,负责单位:

光山县鑫泰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上完成建设任务,现有投产,目前,是豫南地区最大的肉羊生产基地。

全县肉牛养殖专业大户有86个,其中年出栏10~49头38个,年出栏50~99头25个,年出栏100~499头22个,年出栏500~999头1个。

(三)产业布局

1、产业自身体系构建布局

“十二五”以来,光山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明确了在稳定猪、鸡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业,把草食畜牧业作为重要支撑产业予以发展。

优先强化构建产业自身体系,从技术服务与监督管理入手,初步建立起“良种繁育、标准化健康养殖、疫病监测、质量控制、产品加工购销及社会化服务”六大自身体系,开展了良种繁育养殖技术、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饲草饲料种植及加工技术、屠宰加工分割技术等多种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2、产业空间布局

通过近几年的强力开发,初步形成了优质肉羊、优质肉牛两大产业区。

一是以光山县鑫泰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养殖基地,初步成了以孙铁铺镇、北向店乡、仙居乡、寨河镇为重点的西北部优质肉羊产业区;二是以光山县鑫来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白雀园镇、砖桥镇、泼陂河镇、文殊乡、南向店乡为重点的东西南部优质肉羊产业区;三是以光山县良种牛培育场为龙头基地,初步形成了仙居、孙铁铺、寨河、十里、北向店、罗陈为重点的西北部肉牛产业区;四是以光山县大尖山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养殖地,初步形成了以白雀园镇、泼河镇、晏河乡、砖桥镇、斛山乡、槐店乡为重点的东南部肉牛产业区。

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势特征

(一)产业优势分析

1、区域资源和生产条件适宜

光山县地处淮河之南,大别山北麓,由山地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地势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北依次降低,形成南部浅山丘陵区和中北部岗畈区两种地形。

全县由四条淮河一级支流及3万多处的库、塘、堰、坝组成的水面积达18.9万亩,另有水稻田58万亩。

牧草资源丰富,全县共有草场面积38.42万亩,其中有效利用面积32.65万亩,可划分为4大类9个组43个型,其中草本草丛类草场1.4万亩,灌丛类草场0.068万亩,疏林类草场12万亩,林间类草场24.95万亩。

有各类牧草76科430种,年产牧草(干草)4453万公斤,有效利用率65%。

另有“十边地”(田、地、渠、林、路、村、塘、库、河、坟边)牧草,总面积约20万亩,年产牧草1亿公斤,有效利用率90%。

此类牧草品种多,适口性好,再生力强,便于放牧,是牛羊放牧的主要草场。

饲料资料丰富,粗饲料主要为农作物秸杆、秧蔓,是反刍家畜的饲料,总产量为39073万公斤,饲用18755万公斤,饲用率48%;青绿饲料主要有紫云英、青干草、蔬菜下脚、瓜类、野菜和无毒树叶等,总产量为34000万公斤,实际饲用量为11500万公斤,饲用率33.8%。

2、产业可延伸性强,市场开发价值较高

我县已初步建立起“良种繁育、标准化健康养殖、疫病监测、质量控制、产品加工购销及社会化服务”六大自身体系,促进了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牛羊养殖量迅速增加。

通过实施屠宰及精深加工,提高肉类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创立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可有效解决当前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程度偏低、营销环节薄弱、大部分优质畜产品以原料形式出售、加工和营销环节增值少及生态优势和质量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等问题,市场开发价值较高。

3、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牛羊肉是安全、绿色、独特的草食畜产品,产品品质优良,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对草食畜产品的消费日益增长,在各种肉类消费中,牛羊肉等草食畜产品作为首选产品,市场消费需求量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4、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光山县把草食畜牧业作为重要支撑产业予以发展,在国家的支持下,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近年全县新建扩建种羊场,提高供种能力;巩固现有牛改点,新增羊改点,扩大杂交母畜基地,初步实现种羊县内自给,牛冻配改良乡乡覆盖。

二是实用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十二五”以来,全县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和饲草青贮、微贮、氨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牛人工授精和牛羊舍饲、半舍饲育肥综合配套技术进一步普及,技术推广体系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力量明显加强。

三是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增强。

“十二五”以来,全县新建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动物卫生监督站和县级动物卫生监督站,改建乡镇兽医站、新建村兽医室,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四是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所提升。

“十二五”以来,全县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发展,引进和培育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新建牲畜交易市场,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

(二)产业市场前景及竞争力分析

草食家畜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我县草食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一是本地消费需求量大:

2010年光山县牛羊肉总产量为3539吨,人均占有量仅为4.26公斤,低于全省人均10.82公斤的水平,不及全国水平(全国人均7.2公斤)。

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县牛羊生产量应达到5981吨,是目前的1.69倍。

二是国内外市场空间大:

从国内来看,人们的膳食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对牛羊肉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目前,北方草原地区正在实行生态优先的政策,大力实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快速发展将受到一定的制约,显然,南方草食畜牧业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要为日益增加的草食畜产品市场需求提供保证。

从国际上看,对草食畜产品需求的绝对量仍会不断增加,光山县安全、绿色、独特的草食畜产品对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

(一)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按照农业部近期《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意见》的总体要求,以生产优势牛羊肉为核心,以发展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在重点优势区域内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主攻品种改良、产品质量分级、产品安全与卫生质量等关键制约环节,力争在几年内建成一批有国内知名品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牛羊肉产业带,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市场对牛羊肉产品的需求,并逐步替代部分进口产品和增加牛羊肉出口量。

(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8年,全县肉羊存栏量达20万只,年出栏达33万只,羊肉产量达6400吨;肉牛存栏量达12万头,年出栏达6万头,牛肉产量达9000吨。

(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任务

2016~2018年,一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完成光山县种羊扩繁场扩建项目,建立起三大良种羊繁育基地;完成光山县良种牛繁育扩建项目,建立起二大良种牛繁育基地。

二是建设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

建成一批年出栏商品肉羊1000只的养殖场(小区)100个以上,年出栏商品羊10万只以上。

建成一批年出栏商品肉牛300头的养殖场(小区)60个以上,年出栏商品牛1.8万头以上。

三是建立健全畜产品加工体系。

建成一个肉牛肉羊加工龙头企业项目,年屠宰肉牛1.8万头,加工年肉2750吨,年屠宰肉羊33万只,加工羊肉6400吨。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饲草饲料开发利用体系,建立起稳定、高产、优质的人工饲草饲料基地,加大人工种草、天然草场改良及农作物秸秆利用的力度,优化草食畜牧业结构,草食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区域产业布局优化

(一)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自身体系构建布局优化

围绕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健全“良种繁育、标准化健康养殖、疫病监测、质量控制、产品加工购销及社会化服务”六大自身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自身体系构建布局。

(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按照突出优势、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和草食畜牧业生产现状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促进优势产业带的形成。

1、优质肉羊产业带

①西北部肉羊产业带。

以孙铁铺镇、仙居、北向店、罗陈、马畈、寨河、十里为重点发展乡镇。

②东南部肉羊产业带。

以白雀园、斛山、砖桥、凉亭、泼陂河、槐店为重点发展乡镇。

③西南部肉羊产业带。

以文殊、晏河、南向店、殷棚为重点发展乡镇。

优化肉羊饲养品种,绵羊品种重点以推广饲养湖羊品种为主;山羊品种重点以推广黄淮山羊(引入波尔山羊和本地黄淮山羊杂交,对提高产肉性能的作用非常显著)、马头山羊品种等。

2、优质肉牛产业带

①西北部肉牛产业带。

以孙铁铺、仙居、北向店、罗陈、十里、寨河、弦山为重点发展乡镇。

②东南部肉牛产业带。

以白雀园、斛山、砖桥、凉亭、泼陂河、槐店为重点发展乡镇。

优化肉牛饲养品种,重点推广饲养本地黄牛和夏南牛优质肉牛品种。

六、扶持方向和环节

(一)优势特色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诊断

1、牛羊草食家畜规模养殖量不是太高,规模养殖标准化程度较低。

2、良种繁育体系还不完善,种群规模小,供种能力不足。

3、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高,特别是高档牛羊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国内肉牛、肉羊业的突出弱点。

4、疫病未得到有效控制。

长期以来,由于防疫机构不健全,手段落后,检验设备不完善,肉牛和肉羊饲养中疫病时伏时起,一些重大疫病未能有效控制,严重影响牛羊肉生产,并成为牛羊肉出口的主要障碍。

5、屠宰加工环节薄弱。

屠宰较分散,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80%以上的肉牛肉羊由个体户屠宰经营。

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标准,多数正规的屠宰加工企业没有通过国内通行的质量认证,以致生产的牛羊肉产品与国内通行的质量卫生要求相差甚远。

(二)依据诊断结论提出发展扶持重点,并进行说明

重点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工程、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工程、畜产品加工体系工程等三个方面建设。

计划总投资3.86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738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21220万元。

其主用于以下3个方面:

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工程投资0.8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65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4450万元;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工程投资2.7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215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14850万元;畜产品加工体系工程投资35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58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1920万元。

其三大工程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情况如下:

1、良种繁育体系工程,需投资8100万元。

①发展重点

以纯种繁育为基础、杂交改良为主要手段,开展肉羊良种工程建设。

建立健全湖羊、马头山羊、黄淮山羊、波尔山羊及本地黄牛、夏南牛、信阳水牛良种繁育体系,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加大对地方品种的杂交改良力度;改扩建牛羊改良点,提高良种覆盖率;建设县级液氮冻精周转中心,满足全县牛羊改良需要。

②重点项目

a、光山县种羊扩繁场扩建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

2016~2018年,扩建2万只规模种羊场2个,即:

在南部浅山区白雀园镇、中部岗畈区孙铁铺镇各扩建1个2万只规模的种羊场,配套种植优质牧草各2000亩。

2个扩繁场建设标准化圈舍10800平方米、购买种羊7200只。

该项目共需投资46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070万元,场区自筹和银行贷款253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5万只,提供生态商品肉羊7万只,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自身效益5000万元,新增就业80人。

同时,促进农户增收,带动5000个农户从事养羊(每户饲养种羊10只,年出栏肉羊30只),年出栏肉羊15万只,新增产值1.8亿元,新增利润7500万元,户均农民新增纯收入1.5万元。

项目负责单位:

光山县畜牧局,实施单位:

光山县鑫泰养殖专业合作社、光山县鑫来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河南富仁辉实业有限公司。

b、光山县良种牛繁育场扩建项目,需投资3500万元。

在西北部岗畈区仙居乡建设1000头规模的良种牛繁育场,建设标准化圈舍2万平方米,购牛1000头,配套种植牧草5000亩。

该项目共需投资35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3000万元,场区自筹和银行贷款50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向社会提供优质肉用种母牛300头,商品肉牛360头,牛可实现销售收入840万元,自身效益198万元,新增就业50人。

同时,促进农户增收,带动300个农户从事养牛(每户饲养1头肉用种牛,年新增牛犊平均按1头计),年出栏肉牛300头,新增产值450万元,新增利润300万元,户均农民新增纯收入1万元。

项目负责单位:

光山县畜牧局,实施单位:

光山县水牛良种繁育场、河南富仁辉实业有限公司。

2、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工程,需投资2.7亿元。

①发展重点

制定草食家畜标准化养殖化规范,统一规模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粪污处理标准,提高草食家畜规模养殖比重,提升草食家畜产品质量。

认证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力争创建一批生态畜产品品牌。

②重点项目

a、优质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

2016~2018年,建成年出栏商品肉羊1000只的养殖场(小区)100个以上,年出栏商品羊10万只以上。

该项目共需投资1.5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6750万元,场区自筹和银行贷款825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自身效益4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300人以上。

b、优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

2016~2018年,建成年出栏商品肉牛300头的养殖场(小区)60个以上,年出栏商品肉牛1.8万头以上。

该项目共需投资1.2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5400万元,场区自筹和银行贷款660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自身效益54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300人以上。

3、畜产品加工体系工程,需投资3500万元。

①发展重点

以草食家畜屠宰及精深加工为重点,引进、培育和壮大加工龙头企业进入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加快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开发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肉类加工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创立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②重点项目

肉牛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

2016~2018年,建1个牛羊屠宰加工厂,年加工牛肉2750吨(年屠宰肉牛1.836万头),年加工羊肉6400吨(年屠宰肉羊33万只)。

该项目总投资3500元(肉羊屠宰加工投资2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580万,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1920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加工值60210万元(其中牛肉19250万元,羊肉40960万元),新增加工值7870万元(其中牛肉2750万元,羊肉5120万元),新增就业100人,项目实施单位:

光山县鑫泰养殖专业合作社、光山县鑫来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河南富仁辉实业有限公司。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016~2018年,我县优势特色草食畜牧业发展重点涉及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体系等三大工程建设,计划建设总投资3.86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738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21220万元。

按投资分类:

建设投资32950万元,流动资金5650万元。

其中分年度投资及资金筹措如下:

(一)2016年投资1863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838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10250万元(其中用于流动资金1950万元)。

(二)2017年投资151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682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8330万元(其中用于流动资金2200万元)。

(三)2018年投资482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180万元,业主自筹和银行贷款2640万元(其中用于流动资金1500万元)。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规划期间重点建设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养殖及畜产品加工等三大体系,总投资为3.86亿元。

项目建成后,牛、羊年出栏分别达1.8万头、33万只,牛羊肉类产量分别达2750吨、6400吨,年加工草食肉类9150吨,可实现产值60210万元,其中肉类加工附加值7870万元,草食畜牧业真正发展成为光山县农业农村重要经济支柱。

(二)社会效益

充分利用全县饲草饲料资源,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实现我县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促进我县传统种植业“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为种植业提供优质低价的有机肥料,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带动沼气建设,促进整个农业生态平衡、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强农稳县”;二是满足食品、毛纺、皮革等行业原料供给,带动食品工业、制革工业、毛纺工业、饲料工业、兽药生产、运输、营销、餐饮等行业发展,为我县推进工业化战略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三是可以更多地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民就业空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山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四是节约粮食,缓解人畜争粮和人畜争地矛盾。

九、环境影响评价

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一是采取改良天然草场和人工种草措施,减少土地耕作次数,达到固定土壤,截流雨水,滞蓄地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二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过腹还田,减少秸秆乱丢乱放和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有效增加项目区绿地面积,减少风沙侵袭,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区域小气候;四是通过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舍饲半舍饲技术,带动沼气建设,无害化处理粪污,有效改善区域环境条件。

十、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对草食畜牧业工作的领导。

一是把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到事关农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事关农民持续增收和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研究、规划和部署,做到思想上有位置,投入上有盘子,政策上有保证,发展上有思路,工作上有措施。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成立县草食畜牧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成员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重大事项,下达任务,落实资金,督促进度和年底考核,并下设办公室在县畜牧局。

并落实人员,保障投入。

三是相关部门积极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

国土部门积极帮助规划落实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牲畜交易市场建设用地,简化土地使用审批手续。

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用于种草养畜;水利部门优先解决草场灌溉工程,规模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用水问题,实行价格优惠;供电部门按农业用电优先解决畜禽养殖场、饲草饲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用电问题;农机部门加大对畜牧机械的推广力度,提高补贴标准;交通运输部门开通鲜活草食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确保畅通,并积极帮助草食畜牧业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工能委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搭建草食畜产品经营平台,并加快扩大畜禽定点屠宰覆盖面,确保草食畜产品质量安全;工商部门为草食畜牧业生产经营提供便捷服务,缩短办证时间,规范交易市场;税务部门落实国家减免草食畜牧业养殖和相关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度。

把草食畜牧业发展目标纳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双考双评双挂钩”实绩考核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二、投入保障

建立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资金为支撑、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草食畜牧业的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对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重点支持土地流转、项目配套资金、规模化养殖小区、畜禽良种推广、种质资源保护、牧草种子供应、窖池建设、加工机械配置及草食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等。

二是各有关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发改、农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交通、科技、商务、水利、林业、农机部门等项目、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接续产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相关项目资金向草食畜牧业倾斜,重点加强对畜牧强村(乡)、养殖小区、草场、生产基地的水、电、路和农户“一池三改”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