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264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docx

学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第25天

寒假第二十五天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坛呈现新气象,许多诗人积极探索诗歌创新,好的诗歌也时而涌现,新诗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是,曾几何时,诗歌却逐渐淡出公众的阅读视野。

写诗的竟比读诗的多,一边是诗人们的自我陶醉,一边是人们对诗歌的不屑一顾、敬而远之!

  ②为什么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诗歌没有很好地为之歌唱而却在迅速衰落?

  ③这里有种种原因,但窃以为“三不到位”是重要症结之一:

理论研究不到位、指导引导不到位、规范不到位。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以来,有关方面还没有对新诗的继承与创新,对新诗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对新诗作者的提升和培养等问题,作过“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

不仅如此,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还对诗歌的这种衰落现象推波助澜,不作科学的批评,只有无原则的吹捧;一些诗歌编辑喜欢编发云遮雾罩、高深莫测的诗作,有些大学“权威”教授还一味推崇西方诗歌这个“流”、那个“派”,怂恿一些诗人尤其是年轻诗歌作者迷失历史担当、远离实际生活,把中国诗歌特有的传统和精华抛到九霄云外,固执地陷在所谓的后现代的怪圈漩涡之中不能自拔。

  ④在中国当代诸多文体中,为什么新诗下滑衰败最为严重?

长期以来,一些刊物刊发的大多数诗歌味同嚼蜡、不知所云,缺少文学性、民族性、可读性,一言以蔽之,是诗歌偏离了时代、偏离了社会、偏离了人民大众,诗歌自然被小众化和边缘化!

  ⑤今天我们何以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

我认为,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在内容上,新诗需担当时代和社会责任,多反映现实生活,为人民鼓与呼,敢于抒发“真的声音”。

在形式上,至少有三条标准:

一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二是必须押韵且有一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诚如诗歌研究者吴奔星所说,“新诗要有起色,要掀起真正的新诗潮,就不能老是在‘莫测高深’的迷魂阵里下功夫”。

  ⑥新体诗歌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今天,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中国新诗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作出不懈努力。

一是将这项工作列为国家重大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由大学和中国作协、中国诗歌学会等部门组成专业队伍,联手进行研究攻关;二是做好新诗体的教育和普及工作,亟须编纂出版诸如《中国新诗知识读本》《中国新诗经典选本》等读物,让诗歌爱好者特别是高校的文科生接受最基本的新诗创作与欣赏的知识普及;三是报纸杂志、尤其是主流报刊,要多刊发“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诗,并围绕“中国新诗的出路”和“新诗体的创建”组织开展公开讨论,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新诗繁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做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桑士达《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坛在改革开放后呈现过新气象,就新诗创作而言,大量诗人在诗歌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使得好诗歌时而涌现。

B.当下,新诗逐渐淡出公众的阅读视野。

创作者和欣赏者审美标准不一,前者能陶醉其中,而后者只能敬而远之了。

C.有关方面对新诗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导致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对诗歌的衰落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批评。

D.新诗在中国当代诸多文体中下滑衰败最为严重,其根本原因就是诗歌偏离了时代、社会和人民大众,走进了逼仄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新诗的发展状况,既承认了其创作成就也指出了发展困境,为下文的立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B.文章第三段,在分析新诗迅速衰落的原因时,作者将之归纳为“三不到位”,然后结合事实作了剖析,有理有据,层次分明。

C.文章按照议论文的常规步骤进行论证: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阐述了个人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分析和建议。

D.在如何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这一问题上,作者是从两个层面阐述的:

一是诗歌创作者的层面,二是相关外界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的诗歌编辑或者大学教授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那么也能适度拨正诗歌偏离的方向。

B.诗歌要走出“小众”困境,就必须反映时代,反映生活,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写人民之所感,发人民之所叹。

C.“中国特色新诗体”的构建离不开内容和形式。

语言是形式中重要的因素,处理好诗歌的表达就能解决新诗的出路问题。

D.新诗健康发展离不开主流报刊的宣导。

优秀的作品和有目的的新诗理论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新诗的繁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微笑的鸭子

包利民

  当家家户户的炊烟依次消散,太阳便已爬到了东边树林的梢上。

这个时候,丫崽便赶着一大群鸭子去村西的小河边了。

十二岁的丫崽跟在那些蹒跚的鸭子后面,笑容满面。

  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

丫崽本是孤儿,后被村里的李家夫妇领养,那一年,她才三岁。

这个女孩的到来,并没有给这对不育的夫妇带来什么欢乐,不过李家夫妇对她尚好。

丫崽五岁的时候,她终于为这个家里带来了天大的惊喜,李家媳妇忽然便怀孕了!

当弟弟出生以后,家里便充满了欢乐,可丫崽的艰难生活便开始了。

六岁的她就要干家务,七岁开始做饭带弟弟,连学都上不了。

弟弟上学后,她除了每天干活做饭,就是放鸭子。

即便如此,养父母也不待见她,常打骂她。

可这个孩子却极少哭,而且只要和鸭子在一起,就会笑个不停。

  弟弟上学以后,便回到家给姐姐当老师,丫崽起初只是抱着哄弟弟玩儿的心思,乖乖地当学生。

可是学着学着,竟是入了迷。

弟弟也越发有兴趣,为了回家能给姐姐好好地讲课,每天都极认真地上课听讲。

如此一来,学习成绩竟稳稳地保持住了第一名。

本来养父母很讨厌丫崽跟弟弟学习,可见到这个效果,也就默认了。

  有一天,弟弟给丫崽上课的时候,忽然问:

“姐,你咋每天都那么爱笑呢?

你看爸妈对你那样,你怎么还能笑出来呢?

”弟弟心里对父母如此对待姐姐很是生气,不过却也无能为力。

丫崽却说:

“和那些鸭子学的,你看,鸭子的眼睛都是弯弯的,就像一直在笑着,你听它们叫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呢!

其实爸妈对我挺好的,哪家的爸妈不打骂孩子?

  弟弟上初中后,在镇里住校。

每周回来的时候,依然会给姐姐讲课。

可是两年后,丫崽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挣扎。

因为这个时候,养母开始张罗着给她找婆家。

那个时候,嫁出一个女儿,可以得到不少彩礼钱。

丫崽一露出不乐意的神情,养母就骂:

“我把你养了十五六年得花多少钱?

”丫崽即使不高兴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养母看着她的笑就来气:

“赶明儿把你许配给一个爆脾气男人,一天打你八遍,看你还笑不笑?

  终于有一天,说妥了一门亲事,丫崽根本反抗不得。

那天家里很热闹,杀了好几只鸭子待客。

丫崽注意到,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

于是心里有了更大的悲哀,可她依然笑迎客人。

就在那个晚上,丫崽失踪了。

养父母带着好多亲戚四处寻找,也没能找到。

  好几个月后,丫崽寄回了五百元钱,并写来一封信,说:

“爸,妈,我会把那些彩礼钱都挣回来!

你们别找我,我没事。

让弟弟好好上学。

”养父母就真的没有再去找,虽然知道了她在哪里。

就这样,每个月丫崽都要寄钱回来,养父母有时望着满院的鸭子,心里就会忽然很不是滋味。

  一晃四年过去,丫崽依然往家里寄钱,而弟弟也快高考了。

这个时候,养父去山上拉石头的时候,被滚下来的石头砸到了头部,去世了。

丫崽回来了,大哭,这次她没有笑,可是看着她哭,养母的心里更是难过。

临走时,丫崽对弟弟说:

“你好好学习,要是考上大学,姐就一直供你!

  果然,弟弟考上了大学,而丫崽一直在供他上学。

养母独自一人在家,每当喂鸭子的时候,就会念叨丫崽。

在养母年年的念叨中,丫崽终于又回来了,那天她说:

“妈,我要结婚了。

你别担心,那个男人脾气一点儿也不爆,不能一天打我八遍。

你放心,我会把弟弟供完大学!

”养母笑了,然后又哭了。

  丫崽在城里结的婚,养母和弟弟都去参加了婚礼。

养母仔细地看着新姑爷,的确是那种很安生的男人,便也放了心。

三天回门的时候,丫崽带着丈夫回到家,养母要杀鸭子,丫崽没让。

晚饭的时候,养母拉着丫崽的手,说不出话来,丫崽笑着说:

“妈,你可要高兴啊!

你把我养大不容易,可惜爸没享着福!

幸好当初弟弟教我那么多知识,要不去城里打工,会更难。

  丫崽走的时候,带走了两只鸭子,她说她要一直养着它们,看着它们!

(选自《天池》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由此引出丫崽不幸的身世,更可见她乐观坚强性格的难能可贵。

B.“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借写鸭子被伤害来表现丫崽的情感被伤害,更表现出丫崽的乐观坚强,为下文她离家出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C.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琢,所写故事情节也贴近生活,令人感到真实亲切。

D.小说虽然短小,但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主人公丫崽的形象,其他人物如养父母、弟弟也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小说中丫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微笑的鸭子”为标题?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D.《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

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

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

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心忠谨。

  乾元初,太尉李光弼引为偏裨,屡建勋绩,由是知名。

二年,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

时史思明陷洛阳,光弼守河阳,贼兵锋方盛,光弼谓抱玉曰:

“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

”抱玉曰:

“过期若何?

”光弼曰:

“过期而救不至,任弃城也。

”贼帅周挚领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次南城,将陷之,抱玉乃绐之曰:

“吾粮尽,明日当降。

”贼众大喜,敛军以俟之。

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

贼怒欺绐,急攻之。

抱玉出奇兵,表里夹攻,杀伤甚众,挚军退。

固河阳,复怀州,皆功居第一,迁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代宗即位,擢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州,迁兵部尚书。

抱玉数上言:

“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

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

”许之,因是举宗并赐国姓。

  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京城南面子午等五谷群盗颇害居人,朝廷遣薛景仙领兵为五谷使招讨,连月不捷,乃诏抱玉兼凤翔节度使讨之。

抱玉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乃设奇潜使轻锐数百南自洋州入攻之。

贼帅高玉方与诸偷会,遽为锐卒数十人掩擒之,因大搜获偷党,悉斩之,余党不讨自溃,旬日内五谷平。

以功迁司空,余并如故。

  时吐蕃每岁犯境,上以岐阳国之西门,寄在抱玉,恩宠无比,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连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处三公。

抱玉以任位崇重,抗疏恳让司空及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书。

上嘉其谦让,许之。

大历十二年卒,上甚悼之,辍朝三日,赠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    裔:

后代。

B.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    亡命:

逃命,逃亡。

C.抱玉乃绐之曰    绐:

欺骗。

D.吐蕃寇京师    寇:

进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官修的正统的史书,大体包括本纪、世家、列传等几部分,在编排体例上采用编年体编写。

B.在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中,“迁”一般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如“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而“擢”指提拔,如“擢为泽潞节度使”。

C.“乘舆”常为皇帝的代称,“幸”则指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文中“乘舆幸陕”就是指皇帝到达陕北。

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给予他们的一个寓含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

“太保”就是皇上追赠李抱玉的谥号。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玉是功臣之后,爱好骑射,常常跟随军队幕府,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

而他的堂兄弟们,有的学习礼乐儒术,感染的是士人的风习。

B.乾元初年,李抱玉被李光弼引荐为偏将,在固守河阳、收复怀州的战斗中,他均功居第一,升任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C.在薛景仙率兵为五谷防御使,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战胜群盗的情况下,李抱玉被委以重任,十天之内五谷就被平定,李抱玉也因功升任司空。

D.李抱玉职高位重,秩同三公,但十分谦让,受到了皇帝的称赞。

去世后,皇上深深哀悼他,停止朝政三天以表达哀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

贼怒欺绐,急攻之。

②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

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②辞汉月:

指离开京城。

天骄:

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③星芒:

指旌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

指战争结束。

海雾:

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④霍嫖姚:

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战争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

2.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诗词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青年毛泽东不贪恋权力富贵,彻底革命的决心。

2.《劝学》中“__________”一句,跟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

4.苏轼在《赤壁赋》借“客”之口感慨人生短暂渺小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约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C.锋芒毕露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D.锋芒毕露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俄罗斯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B.在俄罗斯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C.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D.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约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8、下面是承德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尊敬的程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

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

请您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

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

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承德中学星云文学社

2018年5月6日

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

  材料:

品行  扎实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接孟氏之芳邻 一步一个脚印

  谦谦君子放下身段 孟母三迁 光明磊落 埋头苦干 近朱者赤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现代国学宗师钱穆也强调: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阅读这一千古不朽的名著,让我们受益无穷。

请选择其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或事件,谈谈它给你的成长带来那些有益启迪或积极的影响。

要求:

联系现实生活,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2.B;3.C

解析:

1.A“新气象”的表现有两种,一是许多诗人积极探索诗歌创新,二是好的诗歌也时而涌现,这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

B前者陶醉其中,后者敬而远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归结为两者的审美标准不一。

C原文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2.作者并没有认为新诗迅速衰落的原因是“三不到位”,“三不到位”只是“重要症结之一”而已。

此处曲解文意。

3.“处理好诗歌的表达就能解决新诗的出路问题”错,除了语言之外,还有诸多关节。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2.①重情重义,知恩图报。

打工赚钱,供养弟弟,感恩养父母的养育,看重姐弟之间的情谊;

②乐观坚强,心胸宽广。

虽然身世不幸,但不管生活给予她怎样的磨难,甚至养父母的打骂,始终微笑着面对;

③勤劳能干,努力上进。

自幼做家务,靠弟弟教学到许多知识,不甘命运,到城里努力工作。

3.“微笑的鸭子”作为全文的线索,起到结构全文、渲染气氛、点明主旨的作用。

文章以其开头,又以其结尾,首尾呼应。

“微笑的鸭子”实际是“微笑的丫崽”,这个题目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丫崽坚强乐观面对生活磨难的形象特点,从而点明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

没有抒情,D选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D;2.A;3.①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

②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

③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

1.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