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266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

马店中学:

姜磊

 

2016/9/1

七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

马店中学:

安利

 

2016/9/1

 

七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

马店中学:

崔艳

 

2016/9/1

七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

第一节重要的一跳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明确身份的重要转变。

2、感知全新的中学生活,体验成长的感觉。

3、对中学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有所了解并做好克服的准备,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

学习重点:

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学习难点:

如何完成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转变,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

知识链接:

中学与小学的区别:

中学生长大了,周围人对我们的感觉不一样了,要求提高了。

中学和小学的教学原则方法的不同:

小学以直观、形象教育为主,中学以培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重;小学教育时间松懈,中学教育时间长而紧凑;小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中学以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为主。

预习导航:

1、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对于同学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这个新的起点主要是指(   )

A.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集体

B.新的书本、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

C.新的学校纪律、新的规章制度、新的管理方式

D.新的人生道路、新的人生色彩、新的人生价值

2、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会有种孤单感。

这时,你最好的选择是(      )

A.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

C.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的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吧,而今这些已经成为过去,永远成为记忆,我们已经成为中学生了。

同学们,请想像一下你心目中的中学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

二、激活思维。

俗话说:

“鲤鱼跳龙门”。

人的一生中有无数次的转折,我们从小学升入中学也是人生的一大飞跃,“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应该怎样尽快的适应新的中学生活呢?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我是中学生了!

这个新的身份,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小学阶段从未有过的新感觉新体验。

那么,小学和中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可以四人一组,讨论5分钟,每组派代表回答。

活动二:

1、阅读“楚奕日记三则”,讨论、归纳周围人对中学生的要求和看法。

(温馨提示:

归纳要条理清晰,语言组织合理、准确。

2、动动手:

写出家人亲戚朋友对你的看法,形式如课本第3页,学生可自由书写,写出自己亲身体会或亲身经历的事。

(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三:

(试一试,练一练。

1、张红是某校七年级六班的一名同学,从上初中第一天起,都能够做到按时起床,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妈妈对此感到很欣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张红是对初中生活感到新鲜才这样做的,时间一长,肯定坚持不下去

B成为中学生后,别人对张红有了新的要求,张红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要求

C张红是为了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才这样做的

D张红是为了评得学校“文明中学生”才不得已而做的

2、小学六年的美好时光已悄然流逝,当我们怀揣着美好的希冀,漫步在中学校园时,藏不住激动的心跳,这是因为:

(   )

A.从小学到中学是每个人开始学习的起点

B.从小学到中学是每个人一生的起点

C.从小学到中学是每个人理想的实现点

D.从小学到中学是每个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跳

活动四:

锦囊妙计

对我们来说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这种生活我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

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呢?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依计行事。

(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回答,也可以自己补充。

 

问题和困难

我的锦囊妙计

学习科目多了

 

同学中出现了许多新面孔

 

老师对我们管得少了

 

班里要竞选班干部

 

每天的回家作业明显增多了

 

初中知识的难度增加了

 

我的同桌至今还交不上书杂费

 

 活动五:

(经验交流)

请去年初三毕业的学生介绍一下怎样适应刚进初中这一段特殊时期的经验。

活动六:

(试一试,练一练。

升入初中后,同学们都想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于下列同学的做法,你认为可行的是(  )

①小路同学主动与任课老师交流,寻求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②小芳同学感到自己学习非常吃力,经常向同学和父母发牢骚

③赵金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帮助老师和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

④王强同学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了新课程的特点与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活动七:

朗读美文,放飞梦想,用行动来收获梦想,开始创造。

课堂小结:

学习收获:

1、一位同学说:

小的时候我一直是爸妈心中的“乖乖女”,既听他们的话,学习成绩也很突出。

进入初中后,我开始对学习失去信心,昨天没弄懂的内容还没理清,今天的新问题又摆在眼前,搞得我不知所措。

这事例说明(  )

A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B大多数学生一上初中后,根本适应不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C很多学生一进入初中阶段后,就开始对学习失去信心

D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一个阶段

2、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李老师叫同学们到教室外排队编座位,我看到许多同学都挑自己认识的同学排在一起,可我谁也不认识,一时间感到十分孤独,放学回家后,我告诉了小学时的同学,大家纷纷替我出主意,你认为我应该采纳的主意最好是(  )

A向李老师提个要求,换一个有小学同学的班级

B不用怕,会有人找你联络的,还怕不认识

C主动找些新同学聊聊,结交他们

D管他呢,和谁同桌也一样的,只要自己认真学习就行了

拓展延伸:

1、当我们走进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我们将认识更多的新同学、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对此,我们应该( )

A珍视新的友谊,一起互相帮助,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B拉帮结派,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帮派

C排出异己,对不听自己意见的同学就实行打击报复

D与要好的同学结拜为兄弟姐妹,相互之间称兄道弟

2、马山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从一个我非常熟悉的小学班级进入到初中一个新的班级,很多同学都不认识,不敢与同学打招呼,更不敢参与他们的谈论,我觉得自己孤单极了。

”这说明( )

①初中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我们应学会适应这种生活

②在初中全新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③这些问题和困难不解决,将会直接影响我们初中生活的质量

④初中生活对于有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可怕的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小丽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女儿的期望很高,小丽从小学习环境和条件都很好,外语、画画、钢琴、游泳,可谓全面发展,一个都不少。

可是就在进入初中阶段,小丽偏偏得了出现了“状况”:

害羞,见到老师同学就紧张,严重时不能坚持上课,曾经的尖子生不久就成了学习的“困难户”,这让父母非常焦急。

(1)小丽的表现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假如你是小丽,你认为如何做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第二节       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教育状况,了解我国目前还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解不同地区学习条件的差异;了解初中生群体的不同状况。

2、树立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的观念,懂得珍惜今天的受教育机会。

学习重点:

接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

学习难点:

我们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教具:

多媒体

知识链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发达地区学校与落后地区学校学习条件差异的图片。

预习导航:

1、初中生是一个很庞大的__________________,每个学生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员。

2、不同的地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限制,学习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

国家正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平等和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3、尽管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当前还存在着大量失学儿童。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这种现状将得到明显改观。

4、我们中学生要珍惜已经拥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激活思维

当我们满怀着长大的喜悦迈进中学大门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和我们相处了六年的小学同学怎样了?

他们都已经和我们一起走进中学校园了吗?

我是否知道。

在我国,有多少人与我们同时获得了中学生的称号?

又有多少人与我们同属于初中生这个群体,在我们这个群体里,是不是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学习条件。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查一查。

1、我国的初中学校有多少所?

2、我国的初中学生有多少人?

3、你能用图示的方法将各个不同阶段的受教育的人的比例表示出来吗?

4、我们学校有多少名初一新生?

是否有小学毕业辍学回家的情况?

(要求:

全班共分为四组,每一组一个问题。

课后准备,上课出示结果。

活动二:

(讲一讲,找一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习条件的图片。

1、请学生讲述过去的学校(或者自己知道的其它地区、其它学校)的条件以及现今本校的学习条件的差异。

2、试找一下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温馨提示:

可通过讨论来解决。

活动三:

1、在你生活的地区,有没有小学毕业后上不了初中的同学?

2、有没有上了初中又中途退学的同学?

3、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温馨提示:

可通过调查、讨论来回答。

活动四:

朗读文章《难以忘记》,思考问题。

1、是什么让作者张利媛难以忘记?

2、作为同龄人,张利媛的哪些行为和精神让你感动?

3、在我们身边有张利媛式的同学吗?

4、你能给他(她)提供些什么帮助?

(每组一个问题,可通过讨论解决)

学习收获:

1走进中学的校园后,小红通过仔细了解,发现自己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小芳没有来上课,经过仔细打听才知道她已经辍学了。

这表明小红(  )

A缺乏关心同学的品质        B能关心小学时代的同学

C冷漠无情                  D嫉妒心很强

2、学习了《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次“初中生学习条件现状”社会调查。

下列是晓晓通过调查发现的现象,你认为能体现学习条件存在明显差异的是(   )

①铁路希望小学有标准的运动场,而花露小学连百米跑道都没有②凤凰小学和舞阳小学都有标准的电脑室③罗山初中有新建的标准教学楼,而西部远山初中的同学却仍在低矮的平房里学习④点点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而杨阳兜里却有花不完的零钱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你认为我国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条件依然存在明显差异的根本原因(  )

A我国已进入发达阶段             B我国人口众多

C我国经济落后                   D我国科技不发达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珍惜学习的机会               B把握好年老的时期

C年少时可以不学习               D年龄大小与学习无关

第三节 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学习目标:

1、了解受教育权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认识到自己的受教育权神圣不可侵犯,自觉珍惜受教育权。

3、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难点:

受教育权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

知识链接:

近年来,,初中生辍学率上升,特别是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居高不下。

据东北师范大学自2002年开始至今,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等6省14县17所农村初中的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平均辍学率超过40%,已大大超过3%的国家标准。

预习导航:

1、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______________的   权利和义务。

公民要学会运用_______________来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在我国,男女学生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受教育权。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近年来,有一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让孩子弃学经商、从工。

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

“小保姆、小商贩、小童工……”。

试问这样对待未成年子女公平吗?

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做引导)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看案例,答问题。

阅读教材第9—11页的三个案例,试回答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

(可让每一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活动二

学习“法律链接”的内容,试运用“法律链接”的内容去分析解决问题。

与前面的看法进行比较有何不同。

活动三(练一练)

1、小美家住在农村,有兄妹俩,可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在上学这个问题上,她的父母说:

“女孩子就算了,读那么多书做什么,就让你哥上吧!

你在家还可以帮帮我们”。

她父母的说法(   )

①符合男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要求②违背了宪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③是为了振兴家庭经济④不利于家庭和谐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某校为了减少学生的洗梳时间,竟要求全校女生将长发剪短。

李静非常心疼自己留了六年的长发,坚持不减,结果学校将她拒之门外。

据此回答2—3题:

2、学校的做法(  )

①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②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③符合宪法关于教育权的规定④侵犯了李静的受教育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针对学校的做饭,李静可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有(  )

①与学校协商解决②告诉爸爸妈妈,到校与校长大吵大闹③将学校告上法庭,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④找人将校长扁一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活动四:

课后访谈

接受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愿望和要求,更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

今天,我们在学校读书,就是在享受法律赋予我们的受教育权。

这一重要的权利,并不是每一个我们的同龄人都能享受到的。

我们的祖辈们也可能没有充分享受到这一权力。

让我们去访问家长或其他长辈,看看他们有没有经历过想上学却没有机会的痛苦,听听他们的想法。

(温馨提示:

一定要形成书面形式。

小试牛刀:

1、从2004年开始,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取消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一些限制,这样做能够( )

A、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B、加快城市教育发展的速度

C、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2、从2005年秋季起,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将推行“一费制”的收费办法,“一费制”是指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

“一费制”的推行( )

A、能使所有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全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B、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C、有利于消除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吕小兰是某校八年级的一名女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她家住偏远农村,那里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她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要她辍学打工,吕小兰被迫离开学校到浙江打工挣钱。

阅读上述材料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吕小兰的父母的行为违法了哪些法律?

(至少写出三部法律名称)

⑵假若你就是吕小兰的同班同学,为帮助她重返校园,你觉得应该怎样说服她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