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381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docx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篇一: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20XX年以来,益林镇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大力强化党委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瞄准“打造实力益林,建设苏北强镇”目标,突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条主线,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战略,大力实施“园区经济提升、特色产业培植、城市功能完善、高效农业发展”四大工程,全力谋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入、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大突破,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截止20XX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投资9.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7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033.6万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047万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8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20XX年以来,该镇先后荣获“中国特色经济魅力乡镇”、“全国百佳优秀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镇”、“盐城市50强重点镇综合先进集体”、“阜宁县综合先进镇”等国家、省、市、县奖项44项,连续四年被中共阜宁县委表彰为“五好乡镇党委”。

今年3月22日,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牵头,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江苏主流新闻媒体,对该镇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给予较高评价。

3月初,盐城市50强乡镇综合排名揭晓,益林镇由上年的并列排名第15位上升为第9位,顺利实现

了“进军全市前十强”目标。

今年一季度该镇又在阜宁县率先实现财政收入、利用外资两项重要经济指标“开门红”。

一是突出工业主导,在招引项目上抓裂变。

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益林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围绕重大项目引进、特色产业培强、园区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化层次。

突出重大项目攻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全镇的人力、财力主攻重大项目,实现了项目总量的裂变。

全年新上江美彩印、中恒技改、恒润家纺、明月金属等50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已竣工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

突出特色产业培强。

围绕“四有三聚”要求,培强特色产业,对中恒公司、琉璃玻璃等特色项目重点培植,强化三套班子服务,实施重大项目挂钩服务责任制,鼓励企业挂大靠强和技改扩张。

20XX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5个,占全年任务的115.4%。

突出园区载体建设。

抢抓交通工程聚集的机遇,全面提升园区形象,重点围绕全民创业园、食品加工园、玻璃工艺园、物流产业园“四园”,完善服务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特色园区,园区建设规模达3000亩,全年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

()二是突出城市建设,在承载能力上抓提升。

按照改造老城区、提升东城区、开发南城区、建设新社区“四区”并进的思路,全面提升经济承载能力。

20XX年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达1.8亿元,先后实施24条道路4座桥梁1个隧道。

重抓城市规划。

突破集镇思维,树立城市理念,按照20平方公里、20万常住人口,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城市发

展规划,初步形成了高标准、高品位的城市发展格局。

重抓城市形象。

强势打造特色街区、花园小区、样板新区,积极实施组团式开发和节点式推进,先后投资1.3亿元改造老城区,新建8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淮海花苑;打通一环城市道路;投资2400万元建设振兴隧道,贯通南北纵轴线;拉开8平方公里南城区框架;投资5000万元新建益林初中,投资120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和残疾人托养中心;益都华庭、通达花苑、怡心花苑等小区安居工程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

重抓城乡统筹。

以城乡六个一体化为抓手,加大农民进城入镇的奖励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双置换”进程,目前申报双置换农户达743户,其中522户经县审查合格。

强化杨集社区发展,积极实施亮化工程和市场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营造统筹发展新环境。

三是突出三产发展,在完善功能上抓突破。

依托益林商贸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步伐,提高三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高起点搞好规划。

把三产服务业发展纳入益林城市化建设的重点,高起点规划益林三产服务业发展目标,按照“市场繁荣、创造特色、提高档次”的要求,编制益林镇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全方位做好配套。

围绕“绿化、亮化、净化、标准化”的要求,先后改造提升了凯发大道、新兴路、建新路,重点打造了东城区餐饮、休闲区,老城区服饰步行街,为三产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大力度抓好引资。

全面加快三产服务项目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了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新建10万平方米的中国玻璃城项目,投资4000万元新建面积5万平方米的大型室内封闭菜场项目等现代三

产服务业项目,并先后有一批规模项目开业,推进了全镇三产服务业发展。

四是突出农民增收,在高效农业上抓扩张。

按照“政策驱动、龙头带动、典型推动”的要求,积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培植龙头典型。

加大龙头典型的建设力度,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土地股份合作社6个。

千头猪场24个,万头猪场10个,10万头猪场1个。

新建万只禽场60个和兴杨10万只生态禽场,樵农80万只鹅场。

培植沿线亮点。

因镇制宜加大沿线亮点培植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后在戴淮线、益杨线、杨罗线、益板线等沿线建设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同时,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新建稻田养虾3500亩,建成高效水产养殖基地5000亩,全力打造南北相连、东西相通的高效规模农业风光带。

培植产业特色。

以南部螃蟹水禽养殖基地为主,培植特水产业;以北部生态猪场、高效大棚蔬菜基地为主,培植特经产业,打造南水北经新特色。

五是突出社会事业,在民生实事上抓改善。

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实现了镇、村计划生育世代服务中心全覆盖。

以“一镇三中心”为龙头,教育事业实现了新跨越。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农村养老、医保,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城镇居民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应享尽享。

以防洪保安为目标,农村桥涵闸站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强化安全生产,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重视信访稳定,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六是突出党建保障,在基层建设上抓创新。

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镇23个村居村村建设了面积超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

建立村级民主监督委员会和村级纪检委员,深化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监督工作,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王楼村被省表彰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强化中心组学习制度。

坚持抓好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委班子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农村基层先后开展的认标上岗、党日活动评比、双承诺等活动受市、县推广。

围绕争创“五个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从机关下派5名同志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顺利完成23个村居党组织的换届工作,有力地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执行和督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二:

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xxxxxxxx乡典型事迹材料

20XX年,xxxxxxxx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按照“优粮棉、扩果蔬、增畜禽、抓市场”的总体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5757.4万元,同比增长20.3%;人均纯收入4953元,增收828元,同比增长20%。

其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扩、缩、增”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乡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1、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增收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总体思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完成小麦种植2.5万亩,棉花1.4万亩,多熟制1.26万亩,订单农业0.95万亩(其中订单色素辣椒6000亩,胡萝卜、洋葱3500亩)。

加大设施农业资金、技术投入和外销力度,使棚均产值达到7300元。

实现种植业总产值7853.9万元,人均纯收入2352元,同比增长16.5%。

2、林果业经济效益逐步凸显。

按照“改造、统一、提升、增效”的方针,强化“三分定植,七分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落实“三肥四水”

和病虫害防治、树型培养、嫁接改造,确保果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重点做好核桃补植、定植工作和丰产示范园的建设与管护。

建立完善技术服务措施,组建170人的林果业技术服务队,长年为果农提供免费服务。

林果业实现产值3110万元,人均纯收入1136元,同比增长30%。

3、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大力推广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强化疫病防治,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狠抓饲草料生产、加工和贮存,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加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建设,进一步扩大养殖业规模,重点培育和扶持养殖大户,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养殖,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

改造棚圈(舍)480个,改良牲畜28032头(只)。

建成大畜养殖专业村9个、大畜养殖小区10个,培育大畜养殖户150户,培育十万只型养鸡专业村2个、万只型养鸡专业村9个,建成养殖小区9个,培育家禽养殖大户580户。

20XX年底全乡牲畜存栏6.51万头(只),出栏4.14万头(只),家禽存栏5.92万只,出栏96.54万只。

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180万元,人均纯收入598元,同比增长17%。

4、认真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带动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抓劳务输出工作当中,以提高务工者“双语”水平和职业技能为目标,依托县级培训,整合乡党校、文体中心、乡中学职业技能培训班教育培训资源,累计培训劳动力7400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668人。

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累计转移劳动力750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982.6万元,人均纯收入528元,同比增长22.5%。

大力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推动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乡二、三产业企业商户总数295个,从业人员1100人,实现总产值630.9万元,人均纯收入339元,同比

增长12.3%。

5、乡村面貌及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观。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以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为动力,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合理布局,确定了4个抗震安居整村推进村,完成了4个村200户集中连片抗震小区建设任务。

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668户(其中新建568户,加固100户),竣工率达100%,拆除危旧房屋690余套。

深入开展以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五清、五改”活动(清垃圾、清路障、清渠道、清林带、清庭院,改房、改院、改灶、改厕、改圈),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面貌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6、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积极争取财政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200万元,实施了土地归并整理、防渗渠道维修、机井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建设、新农村住房建设、滴灌、土壤改良、防护林建设等项目,累计完成土地归并整理4600亩、维修防渗渠道7.03公里,新增机井13眼,新建高标准钢架结构温室大棚20座,实施节水灌溉项目3500亩,清理水渠136.4公里,维修闸口100座,修补乡村道路150公里,安装测水仪190个,实施“一池三改”修建沼气池320户,新增农村自来水入户200户,新增农村电网入户200户。

二、全面落实各项维稳措施,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动摇,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民事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网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一是健全和完善乡、村、组三级群防群治网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共组织巡逻240余次,开展大清查136次,出动人员39120人次。

二是深入开展大宣讲、大声讨、大揭批活动,大力宣传

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事迹,深入开展民汉干部结对子、民汉学生手拉手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组织发动“三老人员”、爱国宗教人士等深入村(场)、学校开展面对面宣讲1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6700余人次。

三是全面开展“法治六进”宣传活动,利用综治宣传月、乡党校干部培训、干群对话、“学习宣讲日”、便民咨询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发放维稳宣传材料2500份,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次。

四是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认真落实“三管一加强”措施和宗教管理“两项”制度。

评选出16座乡级“五好”清真寺和18名乡级“五好”宗教人士。

五是狠抓安全生产,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增强群众的交通意识,保证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筹措资金9.6万元在乡政府修建设立综合服务大厅,村(场)设立群众事务代办点,实行一站式服务,有效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处理上访案件15起,化解矛盾纠纷54起,解决处理长期遗留复杂信访问题8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