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488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docx

语文必修一人教新课标过关检测试题1

2013-2014年上学期高一语文同步验收

语文过关检测1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绯红玻璃门峥嵘岁月漫江碧透

B.寥阔老婆婆明哲保身空前绝后

C.通碟加工业插科打诨鹰击长空

D.苍桑沁园春千锤百炼宽宏大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振幅 忆往昔  无尚光荣牟取暴利

B.安详  竞自由  川流不息蓦然回首

C.影碟 沁园春  精神焕散面黄肌瘦

D.决别 岁月稠  飞扬跋扈墨守成规

3.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枕藉问鼎  闭门羹宽宏大量看万山红遍

B、竞争  班驳口头禅开诚布公到中流击水

C、淅沥槃石志愿者龙飞凤舞问苍茫大地

D、桂棹落漠势利眼流言蜚语恰同学少年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坍塌 哀鸿遍野  无尚光荣谁主沉浮

B.安详 文过饰非  鱼翔浅底名门望族

C.疏浚 不可名状  精神焕散峥嵘岁月

D.决别 挥斥方遒  变本加厉目不见睫

5.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寥阔噩耗钓鱼杆自鸣得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啜泣文身度假村出其不意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C.谂知黯然百衲衣激流勇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脉搏临摩户口薄犯而不较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二、语言综合运用

6.下面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段细节描写,请点评画线句子中“搀”字的表达效果。

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下一天早上,欧也妮更有一些新的理由,觉得和她出生的、受过多少痛苦的、母亲刚在里面咽气的这所屋子分不开。

她望着堂屋里的窗棂和草垫的椅子,不能不落泪。

她以为错看了老父的心,因为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在重庆直辖市成立15周年之际,重庆两江新区也挂牌成立两周年,这是我国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后正式成立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

B.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原因有二:

一是在于它们目标专一,每一滴水都朝着同一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

二是在于它们持之以恒,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从未间断过这种努力。

C.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

D.本文选自《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有删节。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一篇讲稿节译而成的。

(原稿为英文,是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

8.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慢慢。

②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应多吃水果、蔬菜,及时噪音造成的维生素过度消耗。

③唐币“开元通宝”上有一条指甲痕,经钱币专家研究,是一个女人的指痕。

A.溶化补偿确认B.溶化补救确凿

C.溶解补助确认D.溶解补给确凿

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疑心是大海中的网,网住了迷途的鱼;疑心是清水中的沙,搅混了清静的水;疑心是浓情中的刺,刺痛了缠绵的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扩展“煤烟钻进窗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诗离不开意象构成的意境,有的诗由一个主题意象展开联想,有的诗围绕一个中心由多个意象展开联想,说说在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个意象,它们围绕什么来写。

2.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从选段中选取几个表现力强的词,作简要赏析。

1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了什么?

下阕写了什么?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2.作者是如何描绘湘江秋景图的?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震动宇宙学理论基础的成就

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布赖恩•施密特以及亚当•里斯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奖项授予这三人的原因是他们在天体物理学方面有卓越研究成果——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评价道,三人的研究“为人类从整体上研究宇宙提供了新视角,堪称宇宙探索道路上的里程碑”。

索尔•珀尔马特与布赖恩•施密特分别于1988年和1994年开始领导各自的团队从事超新星研究工作,而亚当•里斯是施密特团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这两支研究团队不约而同地将观察目标锁定在“Ia型超新星”这种由密度极高、体积极小的白矮星爆炸而成的超新星身上。

超新星爆发,其实是一颗大质量恒星以轰动的方式走向死亡的过程。

而“Ia型超新星”的特性在于,爆发时每颗质量都一致,辐射出的能量和射3线强度也一致,因此在地球上观测“Ia型超新星”亮度的变化,就可以准确推算出它们和地球距离的变化,并据此计算出宇宙膨胀的速度。

不过,用超新星作为衡量标准,有着一系列的挑战:

超新星爆发并不频繁,一个星系平均一百年才有一次;而要在浩瀚宇宙中寻找一个遥远微小的超新星光亮,需要对比在不同且特定的日期拍下的同一片天域的照片,其中小小光点的差别,有可能成为一颗超新星的标志;这之后,还需排查干扰项、测量红移和亮度、加入对亮度衰减的考虑以及修正关于这颗超新星的结果;而在不可预测的部分,还包括杳杳暗夜中那颗变暗速度极快的超新星,以及各种观测设备与它的配合。

正是以上种种,使得很多人对超新星研究领域持有一种悲观的论调。

成功总是格外眷顾信念坚定的人——借助当时最先进的望远镜、新型数码感光仪、高性能计算机等等设备,两组团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确认“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一事实。

这给研究界带来了一场风暴,诚如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在颁奖时发布的声明中所说的一样,“震动了宇宙学理论基础”。

因为,按照通常的情况,物质受引力的影响应该是运行越来越慢,而他们发现的超新星和此前的预期不一样,昭示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存在。

为了解释这个“不可解释”的情况,科学家引入了“暗能量”的概念:

即宇宙当中存在一种我们现在还不清楚的物质形态,其所具有的负压强不同于我们通常的物质正压强,或正是这种负压强导致两个小组观测到的这类星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远离我们。

这正是诺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所述的,珀尔马特发现的暗能量的“核心作用”——拉伸空间结构并且导致宇宙加速膨胀。

换句话说,加速膨胀的宇宙动力可能来源于暗能量。

目前,对这一点有着比较公认的理论支持:

大爆炸后的初期,宇宙先经历了一个急速膨胀阶段。

此后,由于暗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在引力作用下,宇宙的膨胀速度开始减慢。

然而在至少90亿年前,宇宙中另外一种力量——表现为排斥力量的暗能量出现,并且开始逐步抵消引力作用,而终于超越引力,让宇宙从减速膨胀转变为加速膨胀状态,且一直持续至今。

据此,宇宙的命运令人唏嘘。

如果暗能量使宇宙这种扩张持续加速下去,那么,诺奖评选委员会指出,“永不停止膨胀的宇宙,终将变成无垠的寒冷荒芜之地”。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1年10月8日)

1.下列有关“Ia型超新星”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Ia型超新星”是由密度非常高、体积非常小的大质量恒星白矮星爆炸而成的超新星。

B.“Ia型超新星”爆发的时候,每颗星质量一致,辐射出的能量和射3线强度也都一致。

C.观测“Ia型超新星”有不可预测的部分,它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则是可知的。

D.根据科学家观测到的“Ia型超新星”亮度的变化,可以直接计算出宇宙膨胀的速度。

2.下列对“暗能量”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暗能量是一种物质形态,它具有的负压强或能使两个小组观测到的超新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

B.暗能量的核心作用是拉伸空间结构并且导致宇宙加速膨胀,换句话说,暗能量是加速宇宙膨胀的动力。

C.暗能量是宇宙中一种与引力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力量,它能逐步抵消引力的作用,并终于超越引力。

D.暗能量能够使宇宙这种扩张持续加速下去,而永不停止膨胀的宇宙,终将会变成无垠的寒冷荒芜之地。

3.文章说,三人研究为人类研究宇宙提供了“新视角”。

概括“新视角”,并谈谈“三人研究”给你的一个启示。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智慧

我们的时代在知识方面远远超过过去所有时代,在智慧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同意的看法。

但一旦我试图定义“智慧”并思考增进它的方法,人们就会有不同意见了。

我想问的问题首先是何为智慧,其次是传授智慧的方法。

我想,构成智慧有几种要素,其中须置于首位的是比例感:

将问题的所有重要因素都考虑进去并掂量每个因素应有的分量的能力。

鉴于各类技术员所需的专门知识的范围和复杂程度,这种能力变得比过去更难具备。

比如,假设你从事医科,这份工作本身很难做,可能会耗费你的全部智能。

你没有时间去考虑你的发现或发明可能带来的医学领域以外的影响。

你成功了(我们假设),正如现代医学所做到的:

婴儿死亡率不仅在欧美而且在亚非也大大降低了。

但完全非你所愿的结果产生了:

在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食物供应匮乏,生活水平下降。

再举一个甚至更为引人注目的例子,当前人们都在关注此事:

你渴望探求知识,不带功利性地去研究原子结构,却意外地将摧毁人类的手段置于狂人手中。

因此,知识如果不与智慧同在,对知识的追求就能变得有危害性。

智慧不仅为公共生活所需,也同样为私人生活所需。

选择追求目标,以及从个人偏见中解放出来,都需要智慧。

在过去,许多人毕其一生搜寻哲学家的点金石和长生不老药。

毫无疑问,如果他们找到了这些东西,他们就为人类谋取了巨大福祉,但事实上,他们是不明智的。

退而说不那么伟大的事情,想想两个人,A先生B先生,他们相互憎恨并通过相互憎恨而相互摧毁。

假设你到A先生那里说:

“你为什么不喜欢B先生?

”他一定会向你数落一大堆B先生的邪恶,部分真实、部分虚假。

现在,假设你到B先生那里,他会向你数落一大堆A先生的邪恶,内容完全一样,真实和虚假的混合程度也完全一样。

假设你现在回到A先生那里说:

“你会很吃惊,要知道,B先生说你的话跟你说B先生的话是一样的,”然后,你到B先生那里发表同样言论。

毫无疑问,直接的结果就是他们的相互仇恨程度增加,因为他们每人都为对方的偏颇感到震惊,但或许,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说服力,你会成功说服他们:

对方只不过是有人类邪恶的通病,他们的敌意对双方都有损害。

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你就向他人灌输了点滴的智慧。

我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逃离此时此地的藩篱,越远越好。

我们无法遏制感觉的自我性。

视力、声音和触觉都捆绑在我们自己的身体上,不可能不被私人化。

但不断接近客观是有可能的,办法是:

一方面,了解在时空上多少有些遥远的事物;另一方面,让这些事物在我们的感情中占据应有的分量。

就是这种对客观的接近,构成智慧的增加。

这种意义上的智慧可以被传授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在做礼拜的时候被告知要“爱邻如爱己”,就算邻里是撒马利亚人——你的敌人。

可能有人会反对说,人们有权憎恨那些有危害性的人物。

我不这样认为。

如果你憎恨他们,你极有可能变得和他们一样具备危害性;并且你根本没有可能诱导他们放弃自己那种邪恶的方式。

憎恨邪恶本身就是一种对邪恶的依附。

解决办法是理解而不是憎恨。

我不是在倡导不抵抗。

我是在说,抵抗,如果它能有效制止邪恶蔓延,就当与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最小程度的武力(不破坏我们希望保留的美好事物的生存)相结合。

我曾说过在某种程度上,智慧可以被传授。

我想这类教育,应当比一直习惯的道德教育具备更大的智力成分。

知识和技能的每一次增长,都使智慧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每一次这样的增长,都会扩大我们实现目的的能力。

如果我们的目的不明智,就会扩大我们制造邪恶的能力。

当今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并且,如果知识持续增长,未来世界比当今世界甚至更需要智慧。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们的时代在知识方面远远超过过去所有时代,在智慧方面却没有超过。

B.鉴于各类技术员所需的专门知识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人们比过去更难获得智慧。

C.在过去,许多人毕其一生搜寻哲学家的点金石和长生不老药在选择追求目标上缺乏智慧。

D.因为知识持续增长,当今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而未来世界比当今世界更

需要智慧。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智慧的一项是()

A.婴儿死亡率不仅在欧美而且在亚非也大大降低了。

B.有足够的耐心,说服偏执者从个人偏见中走出来。

C.接近客观,了解在时空上有些遥远的事物。

D.理解有危害性的人物,诱导他们放弃邪恶的方式。

3.作者在论“智慧”时,多次提到“知识”,为什么?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的相貌长得不一般,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

怎么样?

我就是这样!

②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③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勉强衔接着西方十八九世纪。

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歌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

——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五四运动过后,留下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丢我们的脸。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

他要是长得萧伯纳一般高大,像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晖、沈钧儒那样光的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些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摩登。

“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对比当年的摩登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洋派,也不老派,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

⑤我记得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秘书长见周恩来,叹其风采,说是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

这话不管是真心还是辞令,确是说出一种真实。

西洋人因为身材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练,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的。

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将西洋的五彩缤纷比下去。

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⑥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历史已经给了鲁迅莫大的地位,他的模样已经被印刷媒体塑造了七十多年,已经先入为主,成为后世公众的视觉符号。

是的,很可能是的,但这形象效应是互为因果的。

时代凝视这形象,因这形象足以换取时代的凝视。

这乃是一种大神秘,俨然宿命。

而宿命刻印在模样上——托尔斯泰那部大胡子,是应该写写《战争与和平》;鲁迅那笔小胡子,是应该写写《阿Q正传》。

当托尔斯泰借耶稣的话对沙皇说“你悔改吧”,这句话与托尔斯泰的模样很般配;当鲁迅随口给西洋文人看相,说“陀斯妥耶夫斯基一副苦相、尼采一副凶相……”这些话,与鲁迅的模样也很般配。

——大家要知道,托尔斯泰和鲁迅这样子说法,骄傲得很呢!

他们都晓得自己伟大,也晓得自己长得有样子。

那年萧伯纳在上海见鲁迅,即称赞他好样子,据说老先生应声答道:

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

这不是鲁迅会讲话,而是他看得起萧伯纳,也看得起他自己。

⑦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选自《笑谈大先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五四运动后,因其文学成就,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也毫不逊色。

B.鲁迅先生模样既不洋派,也不老派,和同时代文人学者相比,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

C.鲁迅先生的相貌成为后世公众的视觉符号,从根本上讲,这是历史给予鲁迅的地位。

D.鲁迅先生说自己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幽默和自信。

E.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他的相貌一样,既文气逼人,又不嚣张。

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部分对刻画鲁迅形象所起的作用。

3.本文语言俏皮风趣,请从第⑥段任选一个语句作简要赏析。

4.作者为什么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这种说法在文学创作中可以得到印证吗?

请以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例进行探究。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A

【解析】B项,寥廓;C项,通牒;D项,沧桑。

 

2.【答案】B

【解析】A无上光荣;C精神涣散;D诀别。

3.【答案】A

【解析】B、斑驳C、磐石D、落寞。

4.【答案】B

【解析】A无上光荣;C精神涣散;D诀别。

5.【答案】D

【解析】A廓竿B意箭C急D摹簿校利。

二、语言综合运用

6.【答案】示例一:

这是精彩的动作描写,一个“搀”字表现出葛朗台为了金钱讨好女儿的丑恶心理。

示例二:

作者以年迈的葛朗台故作慈祥的反常行为,活画出葛朗台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解析】

7.【答案】B

【解析】B.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

8.【答案】A

【解析】溶化,固体变液体;溶解,一种物体均匀化解到另外一种液体里面。

补偿,补给损失;补助,从经济上帮助;补救,采取行动矫正错误,设法使缺点不发生影响;补给,补充、供给弹药和粮草等。

确认,明确承认;确凿,非常确实

9.【答案】幸福是黑暗中的光,驱除了寒冷的风;幸福是沙漠里的水,带来了惊人的喜;幸福是人世间的情,温暖了卑微的身。

【解析】注意格式,选用恰当内容体现。

10.【答案】

(1)前扩式:

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张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

(2)中扩式:

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张扬肆虐地钻进了窗户。

(3)后扩式:

煤烟钻进窗户后迅速肆虐地在室内弥漫开来。

【解析】单句扩展单句式,是扩展试题中最容易的题目。

其特点是句子主干不变而借助于扩展句子的修饰语使句子表意更加丰富、意味更加深厚。

处理这类题目要注意每个成分的特征,充分发挥想象,表述要合情合理,还要注意句子体现出的表达方式。

词语搭配要恰当,恰当使用修辞方法,会使句子更富表现力更有文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答案】1.选取的意象主要有群山、树林、碧江(自然力量、革命形势),百舸、飞鹰、翔鱼(向往自由)。

它们都是围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话来写的,从而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2.这首词的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迅猛有力地拍打双翅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写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的意象的理解。

诗歌是离不开意象的。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系列景物,这些景物是有特定意义的。

注意抓住表达的内容来理解意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

诗歌特别讲究炼字和炼句,要注意把握。

12.【答案】1.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

充满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2.

(1)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事物,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

(2)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表现动作的有:

“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之乐。

表现色彩的有:

“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

表现程度的有:

“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江水之清。

表现数量的有:

“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解析】1.概括内容。

2.考查意象意境。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13.【答案】1.D2.A

3.将观察目标锁定在“Ia型超新星”上,借助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去发现,包括暗能量的“核心作用”,两组团队都确认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事实,从而震动了宇宙学理论基础。

启示要点:

创新精神、科学挑战、信念坚定、团队力量等。

【解析】1.依据有误,应为“在地球上观测‘Ia型超新星’亮度的变化”;“直接”为外加信息。

2.B项,“暗能量是加速宇宙膨胀的动力”错,原文是说“加速膨胀的宇宙动力可能来源于暗能量”;C项,“相互依存”错,原文中没有这样的信息,而且引力先出现,暗能量在至少90亿年前才出现;D项,这种说法在原文中只是假设,还没有成为事实。

14.【答案】1.C2.A3.多次提到知识,是因为:

①论智慧的必要性所需。

我们的时代在知识方面远远超过过去所有时代,在智慧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而知识如果不与智慧同在,对知识的追求就能变得有危害性。

②论智慧的重要性所需。

知识的每一次增长,都会扩大实现目的的能力,而如果目的不明智,就会扩大制造邪恶的能力。

知识飞速增长的当今世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智慧。

(对一点得1分)

【解析】1.(A偷换概念。

原文说智慧“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是与知识比较而言,选项说成了与过去时代的智慧比较。

B范围扩大。

“这种能力变得比过去更难具备”中“这种能力”不等同于“智慧”。

D或然说成了已然。

文章说“如果知识持续增长,未来世界比当今世界甚至更需要智慧”,只是假设,选项为“因为……更需要”则成为了事实。

2.(“婴儿死亡率不仅在欧美而且在亚非也大大降低了”体现的是知识,而非智慧。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15.【答案】1.CE

2.①表面上是描写周恩来这样优异的中国人骨子里的儒雅凝练为西方人所不及,实际上是映衬鲁迅骨子里的精神气质为西方文豪所不及。

②说明鲁迅文气逼人而不嚣张的相貌是其内在精神气质的一种体现。

3.“他们都晓得自己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