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4854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docx

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新疆建设者,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建设新疆的其他人员。

还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当时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感受建设者们开发西部时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

”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

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三读:

快速浏览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

作者以白杨为线索,按怎样的顺序写白杨的?

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

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

三、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

“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体会白杨的特点

①师:

课文的题目是白杨,读了课文你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了吗?

请大家先自读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

②小组和全班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

我知道白杨树非常直。

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很快生根成长。

生:

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

是从爸爸的介绍中了解到的吗?

(出示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大家都来读读这几个句子。

生:

(自由读)

师:

 你体会到的是白杨树外在的特点,哪儿需要就去哪儿,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

师:

请同学默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一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生:

(自读后)它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几乎没有什么生命存在。

生:

那里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师:

(演示图片或课件)这里常年干旱,并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简直就是生命的禁区。

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绿色,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

请同学再来读爸爸的介绍。

 生:

(再读)

 师:

(再次出示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________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大家想象一下,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儿?

请试着填进去,读给大家听。

生: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我们的校园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城市绿化街道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祖国的边疆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沙漠的边缘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

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

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师:

(为学生引读前半句,学生接读后半句)

 遮天蔽日的风沙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滔滔不绝的洪水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持续数月的干旱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拳头大小的冰雹来了,它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

白杨树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让我们读一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生:

(齐背)

抓住关联词语“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说一说其他的树,如,青松、白桦、银杏树;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词写几句话,夸一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如,筑路工人、地质队员、建筑工人、青年志愿者和军人。

2体会爸爸的心

师: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请大家再次读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1白杨树与这位父亲和边疆建设者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呢?

服从安排,不怕困难,坚强执着,无私奉献。

小结:

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白杨树外在的特点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

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作者在写白杨树,也是在写边疆的建设者。

②这是一个设问句。

表白,解释说明。

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心愿和志向呢?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3体会后继有人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A为什么微笑?

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B白杨树几棵小树暗指什么?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暗指什么?

小结:

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三、体会人物描写特色,体会人物的精神

1、一开始,两位小孩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吗?

(指导朗读孩子的谈话。

孩子的天真稚气)

2、听了孩子的谈话后,爸爸的表情有什么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3、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三、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

  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

  (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

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

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

  板书: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

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借白杨在表明心愿和志向。

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

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借物写人。

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

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板书:

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更不要忘记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五、阅读链接

1、诗歌《帐篷》,是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

这首诗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

①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帐篷为家的“我们”指的是谁,这些人身上有怎样的品质,从而体会到地质队员、建筑工人们与边疆建设者一样,具有服从需要、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

②要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让学生在课下阅读,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