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335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docx

苍岭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讲解

永固镇苍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个案

时间:

2009年9月7日辅导教师:

黄香连

 一、家庭背景

  梁家镇,男,五年级学生。

其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

而母亲对他的教育简单粗暴,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二、平时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

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具体事例

  本学期开学后的某一天,梁家镇没有及时回家,一直到晚上7点多,他母亲也没等到他,就给我打了个电话,于是我们一起去寻找他。

通过与他母亲的交谈才知道,他今天上学前因无理取闹被他母亲打了一顿,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于是我们到各处去寻找他的踪影:

学校里、同学家、圩镇网吧……一直到9点半都没找着。

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立刻把此事向学校领导汇报。

梁校长冒雨赶过来,和我们一起分析、寻找。

10点半时,终于找到了这位不愿意回家的学生。

  四、心理探因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梁家镇同学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

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五、矫正措施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

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

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

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辅导结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永固镇苍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

时间:

2009年10月18日辅导教师:

梁育毅

孔亚宽,男,11岁,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

他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作业,后来就不写作业,经常和学生打架,还上网吧,常偷爷爷奶奶钱。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作业,后来就不写作业了,老师批评后,他就和家里人说谎,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父亲知道后说了他,就砸东西,逃避别人,没有朋友。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的交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都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

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

五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

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

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

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

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

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

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

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

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一个好老师,如果能抓住情感教育的核心——关爱学生,爱生如子。

用自己的爱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自己的情感的雨露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田,使学生如幼苗一样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时时刻刻心系学生,把一片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

那么他(她)一定会将旧人变新人!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永固镇苍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

时间:

2009年11月13日辅导教师:

梁育桂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

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

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

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

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

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

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

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

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

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

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

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

我想这也是正常的。

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

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

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永固镇苍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

时间:

2010年9月26日辅导教师:

梁蕃佳

谭某,男,小学六年级学生。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

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

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

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

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

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

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

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

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纵观整个社会的学校,都普遍反映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

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

好多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还有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头晕”等借口逃避学习。

做起作业来,不是找本子就是找铅笔,几个字要写半天,磨磨蹭蹭的,学习总是没有效率。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

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

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3、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

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

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

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永固镇苍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

时间:

2010年10月17日辅导教师:

梁蕃佳

  一、背景介绍:

  小同,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

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

  二、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

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

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

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

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

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

课后,多给他补习。

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

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

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四、辅导后记:

  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永没有结束。

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

永固镇苍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

时间:

2010年11月28日辅导教师:

梁育毅

俞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

她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

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

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2、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

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

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

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

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

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

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

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

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

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

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