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476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桃江一中2016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量:

120分钟总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给养提升境界

叶朗

  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物质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而精神活动和追求被忽视了。

这样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动物。

因此,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声。

  而这个时代要求,恰恰引导我们回到中华文化,在高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

在儒家学者看来,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奉献、审美的需求,等等。

这种精神需求是对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对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

有人把中华文化的这种特点概括为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的传统。

而它的目标,就是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他说,从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个世界,但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宇宙人生对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并不相同。

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这种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就构成每个人的人生境界。

中华文化强调人文修养,就在于引导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艺术也特别重视精神层面、心灵层面。

宗白华提出,中国的艺术是灵的空间,中国的艺术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

五年前,我们把青春版《牡丹亭》请进北京大学校园演出,和白先勇合作实施“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现在又启动新的五年计划。

目的也正在于引导青年人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提高他们的品位和格调,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我们反对用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排挤经典,也反对解构经典、排斥经典,把经典荒谬化。

梅林在《马克思传》里讲,马克思喜欢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整个时代的,马克思每年都把古希腊的很多经典著作重新读一遍。

梅林又引拉法格的话说,马克思恨不得把那些教唆工人远离经典的卑鄙小人挥鞭赶出学术殿堂。

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人民日报》)

1.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与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

B.中华文化强调人有高级的需求即精神的需求,这种精神需求是对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

C.中华文化重视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养。

D.中华文化引导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在人们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变化,人就有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动物。

B.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离不开中华文化。

C.中国传统艺术也特别重视精神层面、心灵层面。

因此,要重视传统艺术的传承。

D.文章引马克思的故事,目的是强调人们要阅读学习文化经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去了平衡已成为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应时代要求必须拯救人们的精神。

B.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因不同,就构成了每个人的人生境界。

C.把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请进校园,目的也正在于引导青年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D.因为经典能提高人们的品位和格调,能提升人生境界,所以人们离不开经典。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原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4、选出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

(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

B.

(1)范增说(shuì,劝告,劝说)项羽曰

(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ǔ,说给他听)

C.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

D.

(1)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

(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6、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场说的两句话虽起势平淡,但却显现出樊哙的“勇”,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智勇双全”的性格展示铺垫了基础。

B.“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惶恐而惊慌,同时也有力地反衬、烘托了樊哙的威。

C.这段作者笔法虽简尤繁。

从正面,也从侧面;写言行,描神态;示其忠,叙其勇,状其威,言其壮。

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②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文:

 

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8~9题。

幽居初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8.第三、四句为什么要写“下鹭”、“鸣蛙”?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形象地概括了同学少年的精神状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描写景中含情,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了荆轲赴难的英雄气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耄耋之年的黄永玉

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永远是时尚小老头黄永玉的标志。

被称为“一代鬼才”的他,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

虽然今年已经87岁了,可是黄永玉有时像小孩,有时慈悲,有时兴高采烈,有时泪流满面,活得最像自己。

80岁过后的黄永玉曾说,除了画画和应付来客,他的工作就是写《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

黄永玉颇为自信地说:

“小说写的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而非虚构。

……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但直到2008年,小说的故事依然在“黄永玉”4岁时徘徊,“我写得很慢,因为我是老老实实地写,没有随意删改,我要把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与社会的各个侧面勾勒出来。

”黄永玉解释说,写得慢的主要原因是“手里写着小说,却总想着要画上几笔”,“现在我得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

回顾黄永玉的艺术成就,不难发现在黄永玉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对于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

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

黄永玉打趣地说,荷花从哪儿长的?

从污泥里面长的。

什么是污泥呢?

就是土地渗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

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

据黄永玉回忆,他小时候,外婆家附近有个荷塘,他一淘气犯事,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高的洗澡盆滚入荷塘,跳到里面躲着。

“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待久了,青蛙都过来了,水蛇什么,能够仔细地看到它了,于是发现荷花底下的那种变化,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一根一根这么清清爽爽,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丰富多了,我开始画荷花。

”“我常想到的是外婆当年池塘里头给我的那种感觉。

目前,黄永玉在写作之余,也常常读书,他认为读书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

在《书的回忆》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有这样的总结:

“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

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

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

”难怪老先生的文章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不那么干巴巴的。

例如他写道:

“读得高兴,便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联想和看法,明知道这是很学究气的东西,没想到‘文化大革命’时很为它吃了些苦头。

”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一种读书习惯,还写出了一段严酷的历史,风趣又沉重。

读书需要顺乎情趣,否则必会苦不堪言。

对此,黄永玉说出了他的体会,他不无幽默地说:

“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高兴读书。

”在另一处又说:

“我喜欢读书,遇到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便特别高兴……”正因为如此吧,他才博学多才,他才把书读得津津有味,并写出津津有味的东西供人阅读。

耄耋之年的黄老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过日子平平常常就好,有的有意思,有的没意思,不要什么都找意义。

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多岁了呢,感觉像自己的年龄被人给偷去了似的。

有个美国学者说过,他恨不得把帽子摘下向年轻人伸过去说。

‘请施舍几年时间给我吧’,可是这是异想天开”。

在黄永玉看来,人到八十,不绝望,感觉生活有意思就很满足了。

黄永玉说自己一直很累,“不仅是体力上的累,还有情感上的累,假如哪天我死了,我的碑上就写‘太累了’三个字。

或者写上‘爱,怜悯,感恩’。

爱就是博爱,爱自己爱众生;怜悯就是要保持一颗怜悯之心,连虐待人的人都要怜悯他,尽管他无知、残暴;而感恩不是感一个人的恩,而是鼓励一切人帮助人的美德”。

(选自《共鸣》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黄永玉写作《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比较慢,是因为他写作时采用的慎重态度,另一方面是写作时“总想着要画上几笔”。

 B.文章开头说,黄永玉“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这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它确定了本文以写黄永玉多才多艺为重心。

 C.黄永玉喜欢读书,所以他博学多才,而且黄永玉读书时喜欢顺乎情趣,凭自己高兴读书,这是他读书有味和写书有味的原因。

D.荷花成为黄永玉绘画的主题,是因为对荷花他有着仔细观察与感悟的经历,有着努力跳出荷花“孤傲于世”之境界的追求。

12.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

(6分)

13.请简要概括黄永玉的形象特征。

(6分)

14.文章对黄永玉在文学和绘画方面的创作做了介绍,从中我们对“创作”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叱咤(chà) 翌(yì)日  长歌当(dāng)哭 浪遏(è)飞舟

  B.执拗(ào) 游说(shuì)  人头攒(cuán)动瞋(chēn)目而视

  C.颓圮(pǐ) 创(chuāng)伤 桀骜(ào)不驯  殒身不恤(xù)

  D.着(zhuó)陆 贿赂(lù)  屏(bǐng)息以待   忸怩(niè)不安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廖廓嘈杂惩戒发源地挥斥方遒

  B.冷寞谦逊九宵包身契绿草如茵

  C.凋蔽殴打作揖万户侯暗然神伤       

  D.撰写峥嵘蠕动笑嘻嘻星辉斑斓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

(1)人生就是这样令人感慨:

毕业分手的时候,大家是     的青年;而今再见,大家都已华发苍颜。

(2)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强调,打造一支     的作家队伍是中国作协的一项重要工作。

(3)换届后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可谓     ,相信他们应该不会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

A.年轻有为   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B.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C.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年轻有为   

D.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年富力强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受制约的权力易导致腐败,违法行为鲜受重罚则易导致跨国企业的傲慢,如同权力要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跨国企业的行为同样要受制于我国的法律。

B.三年困难时期,在我们到文化俱乐部吃饭时,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等残渣回去喂包弟。

C.日媒称超过六成的中国人因为钓鱼岛争端拒绝日货,该结果反映出中国人的感情和行动对钓鱼岛问题产生了巨大影响。

D.日前,“3•10”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在厦门集中宣判,电信诈骗这一社会顽疾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整治电信诈骗,既是工信部,也是运营商责无旁贷的职责。

19.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 ②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 ③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④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⑤做了许多大型试验 ⑥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A.②①⑤⑥③④    B.②⑥③①⑤④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⑤④②⑥

20.学校要举办诗歌朗诵会,请在下面三首诗歌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串场词(每段不超过50字)。

(5分)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

①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

②                                    

毛泽东《沁园春·雪》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词:

“不思量,自难忘!

”古今诗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情感:

刻骨铭心!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性文章。

要求:

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不得改编故事。

②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③要有细节描写。

 

桃江一中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卷

时量:

120分钟总分:

150分

客观题部分(共38分,第11小题5分,其它均为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15

16

17

18

19

11

主观题部分(共112分)

二、古诗文阅读:

翻译(10分)

7

(1)(3分)

(2)(3分)

(3)(4分)

诗歌鉴赏(11分)

8(5分)

9(6分)

默写(共6分,每小句1分)

10

(1),

(2),

(3),

三、现代文阅读:

12(6分)

13(6分)

14(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5分)

(1)

(2)

 

五、作文:

700字

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B(“人有高级的需求即精神的需求”是儒家学者的观点,并不能说“中华文化强调”。

) 

2、A(“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不明确,也就不可能产生后面的结果。

3、B(“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因不同,就构成了每个人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