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479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docx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66128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

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

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

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

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

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

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

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

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

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

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本文有删改)

【注】三代: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D.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

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

B.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宁静

  郭军平

  身处乡村,耳边既没有汽车的喧哗声,也没有城市楼房建筑的轰鸣声。

乡村当然也有声音,但是这一点声音恰似来衬托乡村的宁静的,而不是给乡村带来热闹的。

细听乡村的声音,是田间那一声又一声忽长忽短的蟋蟀的清鸣,是唤起儿时记忆的“知了,知了”的鸣叫,是隐藏于绿树草丛里的一声又一声的锦鸡的“咕咕”声或“嘎嘎”声。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用来形容乡村的声音是恰好不过的。

  有了宁静的意境,也就有了一幅淡泊的味道。

是的,身处乡村,灵魂仿佛一下子清净了许多,那些功名利禄啊,那些争长论短啊,那些燥烦啊,一下子好似鬼魅一样跑的无影无踪。

然而,当乡村从眼前消失的时候,那些鬼魅却又不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占据你的心灵,啃噬着你的宁静和淡泊,以至于让你无法安静下来好好地读一本书。

乡村的宁静看来是具有极大地调节心灵的作用。

这也难怪那些古代的大儒大贤在著书立说之时,常常喜欢隐居于乡村。

  环境塑造心灵。

乡村的宁静有利于内心的安静。

倘若要解决一个冥思苦想而不得的问题,或者是在灵感无法到达自己身边的时候,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乡村。

在这里,也许一切复杂的想不开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许干涸的心灵之田也会遇到一股清清的艺术之泉的浇灌。

乡村是无言的大书,是老子的大道归真、道法自然。

宁静的乡村让你可以放下所有的恩怨、所有的负重,在宁静的乡村里你会变得目光清澈,心胸开阔。

  身处宁静的乡村,也许我们就能很快走进那些古代田园诗人们的心灵,享受他们诗文里营造的意境,与他们一起欣赏斜阳,倾听天籁。

而这一种美,远远不是城市里的人们在阳台上弄弄花盆,在鸟笼里养养鸟儿的享受。

走到乡村,方才感到这是一块纯天然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树木高大无比,直逼苍穹,也许在它们的生命精神里,有着一种野性的光芒。

这里吹来的是带着乡间泥土气息的、带着花木香气的风,而不是城市里高速运转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阵阵热风。

  要说乡村里的宁静,也许是更多的树木带来的,更多的繁茂的庄稼林带来的。

远看,乡村是被树木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

是的,走近乡村,田野里是长势喜人的高过人头的包谷林,或者是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蔓,就是村头村尾也是高大的杨槐类的树木,浓荫遮蔽。

难怪乡村这样宁静,恐怕都是草木们把所有的噪音都吸收了,只剩下了一片悦耳的鸟鸣与蝉唱。

相比之下,可惜城市没有这样的荣光。

城市有的是树木,但僵硬的路面是来来往往的车辆。

城市的树木显得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有水环绕的乡村更宁静,水的哗哗流动声,不仅驱散了人们一天的疲劳,而且给你精神上的审美享受。

古代田园诗里的意境是能够体会到的,无论是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或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的描绘甚或王维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画面在这里似乎都可以寻觅得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倘若真遇到了乡村里的绵绵细雨,看着那燕子翻飞、子规啼鸣,你才会真的感觉到宁静的乡村真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在这样美妙的画境里,你真会陶醉了,不愿走出画面来。

(选自《诗意语文——游牧心灵》)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动写静,通过描写蟋蟀的清鸣,知了的鸣叫,锦鸡的声音来衬托乡村的宁静,与写城市的声音不同,作者对乡村的声音充满了喜爱之情。

B.作者热情赞扬了乡村里的树木,认为它们高大无比,与繁茂的庄稼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乡村宁静的美。

C.环境塑造心灵,宁静的乡村能够调节心灵,让人淡泊名利,容易沉浸学问,做出不凡的成就。

D.本文多处引用诗文名句,这些诗句显然增强了文章的诗意境界,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假若去掉,文章表达效果上恐怕要大打折扣。

5.作者以“乡村宁静”为题,这样有什么好处?

(5分)

 

6.阅读全文,说说宁静的乡村美在哪里?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被誉为“人工智能元年”,关于人工智能即将颠覆人类各种各样工作岗位的预言不绝于耳。

人工智能先驱皮埃罗·斯加鲁菲峰在《2017未来媒体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写作是未来媒体十大发展趋势之一。

 所谓“机器人写新闻”,实际上是一套程序算法,通过垂直领域开放平台的接口或平台授权,机器人可以快速抓取、生成、发布和推送资讯。

尤其在证券交易、体育赛事、地震信息等方面,机构网站提供信息接口,机器就可快速抓取而后生成并推送新闻。

(摘编自张志安、刘杰《人工智能与新闻业:

技术驱动与价值反思》)

材料二:

2017年8月23日下午,钱江晚报新媒体产品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会上,钱江晚报人工智能记者小冰作为主持人,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共同主持了整场活动,妙趣横生的对话和互动吸引了满场观众的目光。

“人工智能+媒体”到底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直是业界关注的。

将智能机器人引入报社工作,钱江晚报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而事实证明,小冰在钱江晚报的媒体转型中承担了多重角色,并产生了出人意料的影响。

2016年9月,钱江晚报从旗下微信矩阵中,挑选了官方微信、杭州吃货、好摄之友共三个账号进行试水,小冰的任务就是在微信公众号后台与网友互动,回复网友的消息。

同时,小冰团队为钱江晚报优先开放了测颜值、测关系、读心术等有趣的人工智能小应用,升级了微信号的活动玩法。

从此人工智能微信客服上岗——她24小时在线为你解答问题、陪你聊天,同时她自带流量,受年轻人追捧,说话风趣,还偶尔“卖萌”。

数据显示,在小冰入驻钱江晚报官方微信后的第一个月,用户留言数量就从过去的2000条左右上至1万多条,粉丝活跃度与黏性大大提升。

小冰作为机器人记者,她的日常工作之一便从全网收集选题。

客户端4.2版本发布后,读者可以直接在“浙江24小时”官方网站的小冰专区里,看到全天候不断刷新的新闻卡片。

而小冰直接生成的数百篇新闻成品稿件中,又以“预测新闻”为主要亮点。

以2017年奥斯卡颁奖礼报道为例,在颁奖礼开始前,小冰就预测出几乎所有小金人的归属,并写成新闻稿件《机器人记者小冰预测:

<爱乐之城>获8座小金人》。

小冰最终成功预言17座小金人。

背后的原理,是小冰将微软研发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全网可用数据,挖掘专家和大众的喜好,并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得出预测结果。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已被越来越多用户认可。

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APP在4.2版本中加入了个性化推荐功能,而承担这一任务的,正是机器人小冰。

通过手机用户行为数据,客户端能够告诉小冰用户常规的偏好选择、停留时长、阅读文章比例、是否收藏转发、是否在阅读过程中有过评论、收藏、点赞的意愿。

小冰自己也会观察,用户是否偏爱阅读某一位记者的稿件,或者在不同稿件的评论中写了什么。

基于以上这些,机器人记者小冰完成了文章特征标记和用户画像勾勒,然后去匹配内容和用户。

(摘编自冯怡、张颖《机器人记者能为媒体做些什么——以钱江晚报“记者”小冰为例》)

材料三:

图1:

2012-2016年中国报纸、杂志、电视、用户到达率(百分比)和接触时长(分钟)变动表

图2:

我国RTB(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亿元)

图3:

美国报业与谷歌广告收入对比

(摘自腾讯研究院《人工智能时代:

新闻业的谢幕与重生》)

材料四:

人工智能无法给新闻业带来什么?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直接事实可以交给机器来完成。

比如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历史情况,体育赛事中的比赛结果、参赛队员、比分情况、以往战绩等,这类信息新闻写作机器人可以通过数据抓取和套用板块快速完成。

但是,相对复杂的事实以及事实之间的关联,很难被机器所捕捉和分析,因为这些“有意义脉络的事实”需要现场的调查突破、背景的调查分析。

以调查性报道为例,机器无法看到表明事实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无法像调查记者一样找到谁施害、谁造假、谁是复杂事件后的作恶者,机器也无法有效获知事实背后被遮蔽的事实并形成基于多重事实的价值判断。

新闻机器人并不能完全具备人类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只能靠现成的数据、设定的程序和固定的模板记性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制造。

机器人能呈现关于事实的信息,却无法深度解释事实,尤其针对那些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来进行的分析、运用默会知识来总结的经验、依据社会阅历来进行判断,还要靠人来解决。

与机器人写稿相比,人的最大价值在于对事实的判断以及对复杂逻辑关系的推理,这是记者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机器人所没有的能力。

(摘编自张志安、刘杰《人工智能与新闻业:

技术驱动与价值反思》)

7.下列关于互联网对传统新闻业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电视的日到达率为70.5%,较2012年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日均收看时间也减少了半个多小时,相比报纸和杂志,电视的用户流失量较多。

B.网络广告份额持续走高,新型的网络广告模式不断兴起。

我国RTB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提升,从2012年的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12亿元,发展速度惊人,同比增长率在迅猛增长后,回落也迅速,这反映,广告商对网络广告的重视和依赖在逐年降低。

C.从2012年到2016年报纸、杂志、电视的用户到达率和消费时间双双下滑,传统新闻业正面临用户大量流失的境况。

D.谷歌广告收入在2011年全面超过了美国报业的广告收入,可见,美国报业发展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困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机器人写新闻”,是机器人通过数据抓取和套用板块快速完成新闻写作。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让机器完成对新闻事件深度的调查。

B.机器人小冰作为人工智能微信客服,24小时在线为用户解答问题、陪用户聊天,同时她自带流量,受大众的追捧。

C.机器人小冰无论是“预测新闻”,还是对新闻内容个性化推荐,都需要网络大数据的支持。

    

D.人工智能可以带来动态新闻却无法揭示真相,因为真相并非简要事实,而是掩藏在事实背后的复杂事实,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职业记者调查者的角色。

E.机器人小冰将微软研发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全网可用数据,挖掘专家和大众的喜好,并通过不断优化算法的方法,成功预测了2017年奥斯卡奖项所有“小金人”的归属。

因此,人工智能预测新闻具有前瞻性和准确性。

9.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人工智能给新闻业带来的变化。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

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

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

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

人有小过,尝为拚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

帝阅无士奇名,召问。

对曰:

“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

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帝遽命毁籍,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徒尚未归疮痍尚来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帝曰:

“然。

”因顾蹇义等曰:

“朕待卿等以至诚,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无一言.岂果朝无阙政,天下太平耶?

”诸臣惭谢。

宣宗之初即位也,阁中惟士奇、荣、溥三人。

荣疏闿果毅,遏事敢为,然颇通馈遗,边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士奇.士奇力言:

“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

”帝笑曰:

“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耶?

”士奇曰:

“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

”帝意乃解。

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

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龄。

军国大政关白太皇太后.太后推心任士奇、荣、溥三人,有事遣中使诣阁谘议,然后裁决。

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行意。

士奇既耄,子稷傲狠,尝侵暴杀人。

言官交章劾稷.朝议不即加法,封其状示士奇。

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

九年三月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B.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C.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D.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

B.《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C.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D.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士奇器度宽宏,不计较小事。

广东布政使徐奇拿岭南土特产赠送给朝臣,名单中没有杨士奇,皇帝询问此事,杨士奇予以解释,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B.杨士奇忠言直谏,不从众歌功颂德。

对有人称颂天下太平一事,杨士奇独抒己见,皇帝同意他的看法,并拿其他大臣与其进行对比,众臣为此感到惭愧。

C.杨士奇因儿子犯罪,深感忧虑。

他的儿子曾经犯下杀人的罪行,朝廷没有治罪,后来又有人揭发其子许多不法之事,杨士奇为此非常忧虑。

D.杨士奇历任阁臣,深受朝廷信任。

杨士奇在宣宗、英宗两朝与杨荣、杨溥同任阁臣,三人一直非常和睦,英宗年幼,三人同心协力处理朝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

(5分)

 

(2)士奇曰:

“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

”帝意乃解。

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4~15题。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③。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

②三城戍:

岷山三城的堡垒,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分古体和近体,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前三联皆对仗工整,不同于常见的中间两联对仗,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颔联的“海内风尘”指战乱,切合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相关的“万里桥”。

C.首联扣题中“望”字,视角由近及远:

从终年积雪的岷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

D.尾联最后点出深沉的忧虑:

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E.此诗前三联写“野望”,由向内审视转为向外观察,尾联才指出由这一变化的原因,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15.诗中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山村美好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诗句是“,。

(2)《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女子正处青春年华的两句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以及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昨日,著名画家刘乾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创作了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画作《太平盛世》,这幅作品于今日在市博物馆展出。

②担任校长以来,李先生朝乾夕惕,孜孜不倦,优化了校园环境,鼓起了老师们的干劲,使全校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③马戏团的逐渐消失是人类理性处理与动物关系的必然结果,因为马戏团的经营方式本身就与动物保护的理念南辕北辙。

④虽然时值盛夏,清凉山却似刚进四月,桃红李白,绿草茸茸,身处其中,顿觉如坐春风,心旷神怡,真叫人留连忘返。

⑤影视、游戏、数字营销等领城内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易被资本操控,参与并购者往往鱼龙混杂,引来许多负面评价。

⑥县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的脱贫政策,实事求是,既不好高骛远,也不降低标准,确保贫困人口科学合理有序地退出。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家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拥有的权力,首次把“知情权”放在权力的第一位,并且用“您”来称呼纳税人,这些改变立刻得到社会的赞许。

B.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当逃亡的“棱镜门”爆料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