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5845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节我在成长

测量体重的工具是:

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人一生有两次生长高峰期,第一次是婴幼儿期,第二次是青春期。

(人体生长发育的两个生长突增期是:

0到1岁,10到12岁。

5、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是:

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

6、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7、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8、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9、成长的标志有很多,比如:

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懂事了、鞋子变得挤脚了。

第二节悄悄发生的变化

1、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青春期的特点。

2、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3、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女孩一般是10岁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一般是11岁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4、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5、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开始。

6、女生在17—18岁,骨骼闭合,停止生长。

男生在19岁之后,骨骼闭合,停止生长。

7、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8、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现变声、遗精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9、青春期是人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就要渐渐成为“大人”人。

(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10、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1)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

(2)不穿高跟鞋(3)不拔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6)防治青春痘(7)不束胸勒腰(8)不要过度使用嗓子

11、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2、少年健康的大敌:

吸烟和酗洒。

13、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身体。

14、青春期对待异性的正确做法是:

保持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方式。

而不是讥笑、杜绝、禁止异性的交往。

15、穿高跟鞋的坏处:

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16、我们所处的阶段是:

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

17、体育课上,老师要进行1500米跑步测试,而小红正处于月经期,对此,她应该将实际情况告诉老师。

18、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等等。

第三节人生之旅

1、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幼年、壮年、老年。

(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

)还可以分成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出生前)、婴幼儿期(出生到入学前)、学龄期(6、7岁到12、13岁)、青春期(10到20岁)、青年期(20到25岁)、成年期(女:

25到55;男:

25到60)、老年期(女:

55岁之后;男:

60岁之后)。

(填空:

小明今年14岁,是人生中的青春期;爸爸今年40岁,是人生中的成年期。

3、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老爱幼。

4、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很大贡献。

人老老后,体质变差,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顾;而幼儿非常小,不懂事,没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5、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

6、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

7、能给自己一生留下美好回忆的是:

每年的同一时期同父母合影留念。

8、从生命周期来看,人体的发育是一个渐进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9、连线

牙牙学语—婴幼儿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十月怀胎—胎儿期

生长迅速—青春期

抚育后代—成年期

颐养天年—老年期

勤奋求学—学龄期

第四节踏上健康之路

1、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酗洒、合理安排每天进餐次数和时间)

(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注意采光和照明)

(4)加强体育锻炼(参加游泳、跑步、踢球等有益的体育活动)

(5)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2年级10-11小时;3-6年级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5小时、成人7-9小时)

(6)不迷恋电脑(适当使用丰富业余生活,并不是坚决远离电脑,不能尽情玩网络游戏,沉迷于网络)

(7)科学用脑(科学用脑五要素:

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也不断提高。

(在青春期,一般体重增加5—-6千克,多的可达8----10千克。

4、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书写姿势,做到三个第一:

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注意正确的阅读姿势,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远望或看绿色的东西,以减轻疲劳;坚持按时做眼保键操;注意书写时采光与照明,不在强光或弱光下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在行走时或行驶的车辆上看书。

5、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6、使用台灯做作业时,有利于眼睛健康的是:

把亮度调至适宜,把台灯放在书桌的左前方。

7、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遗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自然环境、环境污染、社会因素等。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遗传: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有关遗传的谚语或俗语如:

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虎父无犬子

④天下乌鸦一般黑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⑥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3、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可以从这些方面研究:

(根的形态)、(茎的形态和高度)、(叶的形状和生长方式)、(花的颜色)、(果实的颜色和形状)、(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研究。

4.猫妈妈是黄色的,它生了5只小猫,其中2只是黄色的,2只是黑色的,1只是橘红色的,推测小猫的爸爸(可能身上有黑色和橘红色的花纹)。

推测的依据是:

2只黄色的小猫和猫妈妈的颜色相似;另外3只小猫应该是遗传了猫爸爸的特征。

5、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做了研究豌豆花颜色的实验,发现了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6、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传递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上的各部分如何生长。

7、人的智力和遗传有关吗?

(人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遗传决定。

智力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8、变异: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9、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

①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②龙生九种,种种不同③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④一颗之果,有苦有甜⑤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⑥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10、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1、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1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变异现象)

13、三叶草的变异状态是四叶草。

四叶草一直是欧洲人心目中的幸运的象征,它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样东西:

爱、健康、名誉、财富。

14、变异有两种形式: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如:

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播种出新苗。

不可遗传的变异: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如:

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15、生物的变异不仅来自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也可能产生变异。

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16、变异可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与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17、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2月,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8、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

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

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19、“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suì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20、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21、人工变异的方法有:

用X射线照射种子;太空环境。

22、美国一牧民利用自己羊群中的一只腿短背长的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

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了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其中包含的道理是(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23、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答:

新型草莓个儿大、营养价值高;但保鲜时间短,不易储存。

使用生长激素的奶牛,产奶量高;但含有生长激素的牛奶,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

有一些小麦品种在高水肥的条件下产量很高,但由于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风一来,就会大片大片地倒伏,既影响产量,又不容易收割。

总之,只有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三单元《进化》第一节消失的恐龙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发现并认识恐龙的人是欧文。

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是卵生的。

恐龙的拉丁语含义是“可怕的蜥蜴“。

2、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恐龙化石来了解恐龙。

恐龙的模型、图形和影片是根据恐龙化石复制出来的。

3、我知道的恐龙化石的类型有:

三角龙——头部有三个尖刺、霸王龙——长着一副巨颚、梁龙——长颈、细颚龙——恐龙中体型最小、冠龙——头部有冠状骨骼、棱背龙、似鸡龙等。

4、科学家推测:

小鸟、鳄鱼、蜥蜴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但大熊猫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5、恐龙的体型大小不一,有的有几层楼那么高,有的只有母鸡大小。

6、会飞的恐龙如:

翼龙,水里游的恐龙:

鱼龙;吃肉的恐龙有霸王龙,吃植物的恐龙有梁龙。

第二节恐龙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

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2、大自然中的化石如:

恐龙化石、脚印化石、三叶虫化石、鱼化石、虾化石、植物化石等。

3、脚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属于外壳化石,鱼化石属于残骸化石。

4、化石的形成:

①动物死亡后,骨骼、牙齿等坚硬组织被保存下来;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坚硬组织被沉积层包围,并被矿物化;③由于地壳运动,化石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④岩石的侵蚀和坍塌使化石暴露出来。

5、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①将黏土擀平②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③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6、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的文字。

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命进化感到困惑已有数百年。

(化石主要保存在沉积岩中)

7、有些生物在地球已经不存在了如:

恐龙、奇虾、渡渡鸟、猛犸。

8、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是因为(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不利于它们生存)。

9、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我们称为“活化石”如:

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qí豚、水杉、扬子鳄等。

10、为什么几千万年后有些生物还是老样子?

(因为生物的遗传性,使生物的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已经进化到完全适应它们周围的环境)。

11、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

(因为生物的变异性,使生物为适应改变的生态环境而不断变化)。

12、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恐龙→原始鸟类)

13、为什么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

(因为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越古老的岩层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年代越久远,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低级),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的化石,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高级)。

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大致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

14、有些动物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而它们的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是因为(它们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如海豚和非洲黑猩猩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5、化石的形成过程。

(注意顺序)动物死亡→被沉积层包围→矿物化→地壳运动→接近地表

16、现代人类通过发现奇虾化石知道地球上曾有过奇虾这种动物。

17、化石告诉我们: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18、恐龙的灭绝给我们的启示是:

所有的生物都要适应环境;物种会诞生也衰亡;人类要保护好现在的环境。

第三节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1、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1859年他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他认为生物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经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2、自然选择: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在生存竟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在利用生物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获得好处或利益而采取的选择。

自然选择是客观的,人工选择是主观的。

3、假如我养了一群绵羊,一半白色的,一半黑色的,如果白色的羊毛好卖,我会(改良品种,淘汰黑毛绵羊,改养白毛绵羊);这样做的结果是(黑毛绵羊会被淘汰,影响羊群的生存和发展);这就叫(人工选择)。

4、森林中的狼在夜间捕食,经常捕捉到显眼的白色绵羊,森林中的绵羊(为适应生存,会把毛色变为灰色等不易察觉的颜色);这就叫(自然选择)。

5、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的原因是:

可减少热量的流失,有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暖。

而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的原因是有利于在炎热的环境中散热。

6、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

7、云南澄江生物群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8、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表明,生命从单细胞形式向多细胞形式的演变是一个十分突然的过程。

9、印度洋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由于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高大的植物容易折断,矮小的植物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

10、自然界在其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变化,为什么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逝了?

生物灭绝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被自然淘汰,如恐龙;另一种是被人为消灭,如渡渡鸟。

11、“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是: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那些适合并主动适应周围变化的生物才能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其他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12、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哪一个观点受到挑战?

证据是什么?

答: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生命从单细胞向多细胞形式的演变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个理论受到了挑战,澄江生物化石群表明,5.3亿年前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爆发地出现了。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

第一节寻找生物的家园

1、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3、苔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水稻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蚯蚓比较喜欢生活的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4、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伙伴,有些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猎取食物,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

5、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合作关系或敌对关系。

合作关系:

小丑鱼和海葵(小丑鱼引诱其他动物游向海葵;海葵保护小丑鱼免受天敌攻击)、蜜蜂和花(蜜蜂采蜜时帮花传粉,花为蜜蜂提供食物)、啄木鸟和树(啄木鸟帮树除虫,树为啄木鸟提供食物)、鳄鱼和鳄鸟(鳄鸟帮鳄鱼清理牙齿间的食物残渣,鳄鱼为鳄鸟提供食物)、鸟和果实(果实为鸟提供食物,鸟吃完果实时帮果实播种)。

敌对关系:

熊吃鱼、小鸟吃昆虫、捕蝇草吃昆虫、猫和鼠、狼和羊。

6、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

7、(森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河流)是鱼虾的家,(大地)是植物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它!

8、企鹅、海豹生活在(南极),狮子、斑马生活在(草原),小鸟、猴子生活在(树林),海龟、鲨鱼生活在(海洋)。

第二节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1、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动植物,需要有抗干旱、耐饥渴、抗风沙等方面的本领。

2、仙人掌的本领:

仙人掌是一种抗旱性植物。

仙人掌的表面有许多刺,这是它的叶子,它把易散发水分的(叶子)长成细小的(针状),以减少水分散发的面积;它的茎表面生(蜡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

3、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它能在沙漠生存是因为它有抗干旱、耐饥渴、抗风沙的本领。

蝎子也在沙漠生存。

4、骆驼的本领:

骆驼是典型的沙漠动物,它可以连续两个星期不喝一口水。

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中行走;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驼峰可储存(水分)和(能量)等适应沙漠行走的特征。

5、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这是适应海洋环境的结果,这样的体色使水底和水面上的天敌难以发现,减少被攻击的机会。

6、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的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答:

斑马的黑白条纹有自身保护的作用。

从草丛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给敌人造成错觉,保护其免受更多攻击。

7、斑马为什么总是成群结队地待在一起?

答:

斑马成群结队地待在一起更能强化身体保护色的作用。

8、给仙人掌搬家,应给它们创设一个干旱的沙土环境,给企鹅搬家,要给它们创设一个寒冷的冰室环境。

9、大雁随着季节迁移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环境。

10、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本领有冬眠、保护色、植物落叶等11、狐狸狡猾又奸诈,人类应该把它消灭光(×)

12、凶恶的野兽没有伙伴(×)

1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说的是食物链现象。

14、大象的耳朵是用来帮助它有效散热的。

(√)

第三节有趣的食物链

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形成的。

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食物链:

(树汁)→(蝉)→(螳螂)→(黄雀)。

你还知道其他类似的成语吗?

(羊落虎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兔死狐悲)(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弃物的叫做分解者。

4、蘑菇、蚯蚓、屎壳郎、霉菌都是属于分解者。

5、地球上有一类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

6、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在许多食物链。

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通过食物网,就可以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7、构成食物链的群体: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

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来自光合作用。

如:

玉米、枊树、小麦、白菜、小草。

消费者:

以其它食物为食。

如:

蜘蛛、老虎

分解者:

如蘑菇、屎壳郎、蚯蚓、霉菌。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各种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9、食物链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植物。

10、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其养料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11、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

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复杂的有机物将无法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也就没有了供绿色植物利用而再制造有机物,食物链将会破坏,生产者、消费者会灭绝。

12、食物链断裂后,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

13、食物链总是从动物开始到植物结束。

(×)

14、食物链画法:

稻子→蝗虫→青蛙→蛇→鹰

第四节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

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保括人。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3、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灾难。

4、绿色植物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5、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

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喷洒农药、围湖造田、工业排污等。

6、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答:

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工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自我做起,不乱丢垃圾等。

7、要保护生态平衡,应该建设生态工程。

8、生态工程包括:

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生态农业包括:

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立体农业。

9、桑基鱼塘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10、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自然保护区。

11、蓝色农业就是蓝色植物。

(×)

12、人类活动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

13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14、保护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保护我们自己(√)

15、沙漠居民有:

鸵鸟、蝎子、骆驼。

1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反应了食物链的特点。

17、要想水果长得好,还得蜜蜂花中跑,反应了生物间的伙伴关系。

18、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

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

19、善待每一种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

20、如果自然界没有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生存。

(√)

21、人类破坏食物链所引起的生态平衡最后遭秧的还是人类自己。

(√)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

第一节各种各样的能量

1、能量: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对能量的理解:

(1)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它;

(2)空气流动也是自然界中的能量;

(3)能量中的能不是能够的意思;(4)一切运动都需要能量,地球绕太阳转也需要能量。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4、生活中常见能量的作用:

光能:

可以使植物生长;发电;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