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62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Word下载.docx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口诵心惟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铮铮然有京都声声:

声音

B.醉不成欢惨将别惨:

悲伤

C.钿头银篦击节碎节:

节拍

D.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忽然,一下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

声音低沉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

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

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

掩饰哭泣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鸡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凄凄不似向前声

7.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8.下列诗句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9.对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

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

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的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的。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1.下列有关《琵琶行并序》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与歌、引、谣、玲、曲无严格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

D.白居易的诗歌,不单《赋得古原草送别》人人皆知,《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也众口传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

12.下列选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在和朋友们一起游历了天姥山之后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表达了自己不屈从权贵的思想。

B.这首诗随着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经在刻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诗人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责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伤悲。

1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打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打发的感情。

14.下列对《琵琶行并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了铺垫。

D.“醉不成欢惨将别”一句写出了朋友分别之时因为没有音乐而心情悲伤。

二、诗歌鉴赏

15.《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写法上是如何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16.(新高考断导向题)有评论家认为,虽然李白和陶渊明的诗风迥异,人生道路也不相同,但是在思想性格上,李白明显受到陶渊明的影响,二人有共通之处。

请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7.前人在评论《登高》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18.(新高考新导向题)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一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被称为“诗仙”;

一位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被尊为“诗圣”。

请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两首诗,品味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

19.“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20.诗人在《琵琶行并序》中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

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21.(新高考新导向题)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这样描写秋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杜甫在《登高》中对秋如此描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都是写秋的千古名句,请分析他们笔下的秋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营造的意境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柱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月宫仙境的神往和对仙人生活的羡慕。

B.这首诗的前三句是诗人梦里漫游月宫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C.颈联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

尾联写诗人回望人间所见的景色。

D.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比喻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23.李贺的《梦天》前四句是怎样写梦中漫游月宫所见的?

24.(新高考新导向题)李贺的《梦天》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写梦境的名篇,请比较这两首诗,谈谈你对它们主旨的理解。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玉垒:

山名。

②西山寇盗:

指吐蕃。

③梁甫吟:

《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的壮观,上句在空间上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

下句照应第二句的“万方多难”,警告吐蕃莫来骚扰。

D.尾联运用刘禅宠信宦官终至亡国的典故,借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26.尾联说“可怜后主还祠庙”有什么用意?

“日暮聊为梁南吟”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27.(断高考新导向题)本诗与《登高》抒写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听颖师①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②变轩昂③,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④!

(注)①颖师:

名颖,师是僧的通称。

以弹琴著名。

②划然:

突然。

③轩昂:

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④冰炭置我肠:

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28.(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前四句写细柔的琴声,前两句用儿女之情作比,充满和谐欢乐的情调;

后两句把琴声拟作英雄气概,使琴声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B.“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颖师的琴声比作风和日丽时飘动的白云和飘飞的柳絮,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C.“喧啾百鸟群”领起以下三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间,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D.这首诗的前十句为一部分,正面写声音;

后八句为一部分,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29.这首诗前十句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

请对音乐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

30.(新高考新导向题)有人说“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两句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请结合两位诗人的境遇,进行简要分析。

三、情景默写

31.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胸襟与情怀,《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3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3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

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格地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嘈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憔”应读“qiá

o”;

B项,“贾”应读“gǔ”;

D项,“浸”应读“jì

n”。

故选C。

2.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就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即采用“积累+技巧”的备考策略,以求事半功倍。

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

C项中“因”,结合语境“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可以推断出是“依据”的意思。

3.A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题中B项,“徒”应为“徙”;

C项,“崖”应为“涯”;

D项,“翻”应为“反”。

故选A。

4.A

A项中“声”,结合语境“铮铮然有京都声”可以推断此处指乐曲声调。

5.A

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

B项,“老大”,年纪大了;

C项,“去来”,走了以后;

D项,“掩泣”,掩面哭泣。

6.B

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

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词,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题中,A项,今义,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古义,突然冲出;

C项,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古义,容貌;

D项,今义,向前方/古义,以前。

故选B。

7.B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A项,数:

几/数目;

B项,是:

表判断;

C项,轻:

和“重”对应,轻轻/不重视;

D项,泣:

哭泣/眼泪。

8.B

试题分析:

②面写琴技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考点: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

本题要了解侧面烘托的手法,其次要找到原句。

9.D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了解常考的几种修辞,明确各种修辞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分析题干,看题干有无选择的指向,如考查某种修辞的指向,如选择正误的指向,如本题“对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本题中,D项,“夸张”这一判断错误,“铁骑突出刀枪鸣”意思是“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这是形容琵琶女的琵琶声达到高潮,此处是把琵琶声比作“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故应为比喻。

故选D项。

10.A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有误的一项”。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一种诗歌体裁,一般而言包括绝句和律诗,对音韵字数有严格的要求。

这是个由体裁延伸出的概念,而非由时间延伸出的概念。

因此说A项中,“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错误。

11.C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不正确的一项”。

C项中,“长篇抒情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一句错误。

《长恨歌》和《琵琶行并序》都是叙事诗。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琵琶行》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12.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要求选出“判断不正确的”。

A项,“李白在和朋友们一起游历了天姥山之后”错误。

由诗歌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可知诗人并未亲身游历天姥山,而是在梦境中游历了天姥山。

13.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提要求选出“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悲秋’”是错误的,诗的中心并不是悲秋,而是悲已、悲国。

14.D

D项,“朋友分别之时因为没有音乐而心情悲伤”是错误的,朋友分别时,心情忧伤难解,不仅仅是因为没有音乐,由“浔阳江头夜送客”可知当时因为离别在即。

故选D。

15.①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描写现实天姥山已经体现了高度的夸张,描写梦游天姥山的幻境更体现了丰富奇特的想象。

尤其可贵的是,诗人运用想象描写梦境是为抒情表意、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

在梦游当中求得暂时的解脱就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幻境和丑恶现实的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现实的黑暗;

描写梦境又酝酿积累感情,为直接抒情表意打下了基础。

②别开生面的留别诗。

古代留别,送别一类的诗歌,大多带有惜别伤离的低沉情调。

《梦游天姥吟留别》却一反以离愁别恨为主要内容的留别诗的老调,借描写梦游幻境抒发不满黑暗现实之情,表达决不同流合污之志,内容清新,格调高昂。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写法上”“浪漫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诗歌表现手法从抒情方式看,多直抒胸臆,表达不可遏制的情感。

从修辞手法看,多用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比喻。

从构思上看,多借助大胆的想象和联想,以此表达诗人的爱憎和追求。

可以尝试从这些方面结合诗歌进行具体的分析。

从诗歌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海日、青冥);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16.从这两首诗来看,李白和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确实有共通之处。

两人都是在厌倦了官场的追名逐利之后选择自由。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自己不同流合污、不向权贵低头的决心;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离开官场之后的愉快心情。

这些都表明了二人厌恶官场,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在思想性格上,李白明显受到陶渊明的影响,二人有共通之处”“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时先点出二者思想性格上的共同点,然后结合二人诗句具体分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

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渴望自由。

17.同意。

猿声哀婉,飞鸟徘徊;

落叶飘零,万木萧疏;

江水滚滚,韶华易逝;

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

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登高》”“悲”“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分析情感,抓住诗句中关键意象,情感词,结合诗句内容来理解。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望见逝川东去、白云归山的景象,不免令人感慨,心中怅恨。

结合关键词“系日乏长绳”“恨”,可知,本剧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答题时,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关键词“悲”抓住重点诗句分析。

《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

首联“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颔联“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尾联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18.《梦游天姥吟留别》完美地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体现了他豪放飘逸,率真自然的一贯诗风,诗篇写梦却着眼现实,感慨深沉,抗争激烈。

全诗意境雄伟神奇,变幻多端;

艺术形象缤纷多彩,变幻莫测;

句法韵律奔腾跳跃,感情跌宕不平,格调昂扬振奋。

《登高》是杜甫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全篇体现出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

“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是诗歌遣词造句的停顿转折,既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杜甫在《登高》一诗中,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