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3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Word格式.docx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教师遵循哪些重要的教育法规?

【内容要点】从进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掌握和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制定,9月1日开始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制定,1994年1月1日开始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修订通过,2007年6月1日开始执行。

(三)怎样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

【内容要点】平等是尊重,是伦理原则上的公正,但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平均。

在教育实践生活中,落实平等意味着如何将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进行结合。

所以,这里的平等指的是学生所得到的人格上的尊重,因材施教则是方法意义上的平等。

(四)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遵守学生守则,明辨是非。

【内容要点】

(1)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和交往中,帮助学生完成从自律到他律的转化,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学生守则,让学生在身边熟悉的事例中体会学生守则。

(3)教师要在平时的交往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4)教师要通过主题班会或其他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5)教师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6)教师还要在交往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师的积极乐观,具有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容要点】

(1)积极乐观。

基本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常怀自律之心、感恩之心、奉献之心和平常之心;

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较有信心,对他人心怀同情与感恩,对组织与事业比较认同。

具有善良之心,初步形成职业认同感。

(2)爱心。

拥有仁慈之心,善待弱小者。

以对学生为例,爱心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力量,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与关爱学生;

使学生能够在理智与情感交融的氛围中享受爱的滋养,实现快乐成长。

(3)同情心。

对弱小者有所觉察、理解,并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能够给予弱小者以帮助。

同情和帮助弱小者,给学生示范同情心;

关爱和帮助成长中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同情心;

引导学生爱护与帮助对弱小者,使学生固化同情心。

(4)正义感。

具有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为人正直;

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敢于直言,主持正义;

能够鄙视非正义的行为。

(六)教师怎样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

【包括:

小学教师19.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0.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五)小学生发展知识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23.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24.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25.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六)学科多学科知识。

知识26.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知识26.掌握所教学科内容(五)教育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知识中学教师19.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22.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23.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24.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25.理解所教学科的知(六)学科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与方法。

27.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27.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28.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29.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28.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9.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七)教育教学知识(七)学科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31.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2.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33.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4.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八)通识35.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6.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教学知识30.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1.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32.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八)通识性知识性知识34.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常见问题解析(七)教师需要了解哪些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于学生的知识?

发展心理学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主题,初步建构儿童心理发展的思考框架;

掌握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征以及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学习要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等,并能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角观察、分析和解决小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步实施发展性教学。

教育心理了解教学情境中学与教互动过程特点【学习要点】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局限性。

例如,理科内容涉及事实、概念、实验、计算、符号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内容都需要不同的教学心理知识和学习心理知识。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指导教学活动。

掌握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的基本观点等,并应用于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了解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形成以及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影响条件等,并能指导教学;

了解学习动机理论,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关注学习迁移能力的生成以及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指导小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策略,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证地分析学生情况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

(22.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八)教师怎样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国际理解是一代青少年不可缺少的一种人文素养,它包括:

1.热爱祖国,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并产生了解世界,学习世界,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愿望;

2.具有国际交流技能;

3.在了解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和习俗风貌的基础上,领悟其形成过程,形成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

4.具有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国际事务的知识和能力;

5.形成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积极态度与行为;

6.赞成和平、发展、平等、民主、自由、幸福和理念,并准备为之奉献。

国际理解意识和必要的知识,技能是新世纪公民人文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把它列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北京市青少年国际理解素养已有的基础的评价希望与忧虑参半:

希望所在表现在:

调查得到参与学校的大力支持、学生的踊跃参加和家长的热情帮助。

这表明提高青少年的国际理解素养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社会都有强烈需求。

调查结果反映出青少年具有易指导性.一方面,学生反映这是第一次以国际视野来看待事物,在回答中都努力地朝着正确方向靠拢。

另一方面,本课题组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到在允许的限度内,要对这一新事物进行正面宣传、引导与暗示。

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教育性,与纯粹客观的调查有一定距离。

青少年的情感真实,态度开放.问卷基本能够反映北京市青少年对一般知识的掌握程度、真实思想、情感和不同的看法。

青少年的理解与分析、态度与倾向呈多种选择,表明中学生开始尝试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表达态度。

青少年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理解意识.北京市作为首都,长期以来先进文化的影响深入人心,青少年在国际理解素养方面有一定基础.忧虑所在表现在:

青少年思考问题的从众性比较严重.调查部分中学生的回答表现出比较严重的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差。

学生的理性认识多,情感贫瘠,基础不牢,容易认识与行动不一致。

学生有认识多元、开放的倾向,但深度不够,表面东西多,分析与判断能力不够强.特别是中学生对我国当代的主体文化认同性差异显著。

继影响比较大的孔孟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受到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冲击以后,当代我国的主体文化是什么?

这个问题上出现空白市非常危险的信号,它反映了理想、信念和人格形成中的营养不良,长期发展终会影响民族素质。

知识面狭窄,缺乏交流的意识与技能。

从青少年国际理解意识形成的过程,反思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调查中反映,在青少年国际理解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已经失去优势影响,只起一般影响的作用.学校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观念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成为一般影响,大众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

成为优势影响。

教育没有主动地为青少年形成国际理解素养发挥作用,而是被动、无力地企图挽回青少年在大众媒体影响下产生地不良倾向,致使没有充足经验和鉴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在开放的大众媒体影响下,不自觉地形成一些不够全面的看法。

应该立即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国之兴亡,在于人才,人才素质在于观念,观念落后,引进任何的先进技术于管理方法都无济于事。

国际理解是建立在我国当代主体文化基础上的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国际立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弘扬当代我国主体文化。

积极、主动地培养青少年的国际理解素养。

(九)教师要关注哪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

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可以提升孩童智力。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十)教师怎样理解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学科知识,关注学段之间的区别、联系与衔接?

教师要通读某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要求。

例如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规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等领域的知识。

可以概括为关于儿童品德、生活的基本知识,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以及国旗、国徽、国歌等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师: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等领域的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方面涉及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领域的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

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必修内容的知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选修内容的知识。

初中历史教师: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规定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断代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教师:

掌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的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必修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①学科知识②一般教学知识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通过论证认为:

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PCK包括学科中最核心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

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的教学策略。

维度三、专业能力小学教师专业能力:

(九)教育教学设计(十)组织与实施(十一)激励与评价(十二)沟通与合作(十三)反思与发展中学教师专业能力:

(九)教学设计(十)教学实施(十一)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十二)教育教学评价(十三)沟通与合作(十四)反思与发展常见问题解析:

(十二)教学设计操作要点按照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应达到不同的要求(以理科为例):

能够进行教学设计背后的学理分析,深刻理解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

【举例说明】如小学《字母表示数》一个课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函数有数学中的核心知识,而字母表示数是函数思想在小学阶段的渗透,更要了解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字母表示数对于他们来说是抽象、难以理解的。

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设计,设置生动的情境和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字母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一种关系,并在学生的讨论中澄清概念,达到更深入的认识。

过,要不看不懂)最深的感悟、结束时,通过考试或外在的考察看一看以下是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断:

(1)老师出示ppt画面:

盒子左侧输入一数,经过魔盒加工,在右侧输出另外一数。

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得出每次输入的数和输出的数必然都相差10的规律。

(2)让学生独立探究,期间教师巡视观察,搜集几个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一一呈现。

教师引导:

这样的数永远也写不完,有没有一种办法,把输入的数都简明概括地表示出来,同时表示出和他们相对应的输出的数?

①奥-数;

②1190-1200;

③A-B;

④A-A+10(3)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得到答案。

通过教师引导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解释,注重从本质处提问和总结,充分利用集体交流对个人的启发作用。

例2:

确立教学目标的三原则:

具体、集中、恰当具体:

指目标的内涵明确,不空泛。

比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之类的教学目标,就未免空泛,这不是某节课或某几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课程目标。

又如,有教师把《晏子使楚》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晏子的说话艺术。

但教师没有明确类比譬喻、避实就虚等论辩策略。

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的实际缺失,以致教学效果空落。

学生学完这一课,对于晏子的说话艺术,到底领会了什么?

集中:

是指一节课(或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目标不能过多,能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已很不易。

恰当:

恰当的依据是:

(1)课程体系与单元结构中的位置;

(2)文本自身的特点(特别注意文体特点);

(3)学生情况。

初三课文《雨说》(郑愁予的诗),把教学目标之一定为学习拟人手法,是否契合了本诗最重要的特点?

在拟人知识的学习上,又怎样体现初三学生发展的梯度?

拟人手法,是学生解读这首诗的重点和难点吗?

要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特别是要和学情分析相匹配。

比如学情分析谈到:

学生很难体会某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那么教学目标中就应该有: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语句的主语应是学生。

不能写成使学生、培养学生的

(2)加强逻辑性,各条目标之间不能重复、交叉。

(3)不能把教学目标混同于教学过程或教学策略。

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知课文恰当选择目标的行为动词。

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5)注意兼顾三维目标,尤其是对情感态度和方法目标的单独表述,可以提醒老师们屏弃知识点本位的教学思想,思考这节课要教学生什么具体方法、渗透什么情感态度。

关于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操作,我们将在下节展开说明。

(6)目标应该可观察、可操作。

行为主义的教学目标论,认为一条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对象、行为、条件、程度),例如:

复述课文要具体涉及事情的时间、经过、结果。

条件对象行为程度老师们平时写教案,不必这么烦琐,但也一定要考虑目标的具体、可观测。

比如理解课文的主旨,什么是理解?

理解到什么程度?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

因此,我们可补充一句:

理解文章主旨,为这种思想举出生活实例。

比如《风筝》(鲁迅)一文要理解专制文化,可让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专制现象。

当然,教学目标有两类:

行为的、体验的,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行为化、外显化。

但是从目前教师表述教学目标的普遍问题来看,我们还是要提倡加强目标的可观察、可操作。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

怎样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许多老师的教案中,所谓的重点、难点,只不过是从教学目标中摘出一条做重点,再摘一条做难点,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又没有真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致使重难点形同虚设。

【举例说明】《岳阳楼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2.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欣赏教学重点:

学习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案例分析:

这是某教师的课时教学目标,若想在一节课语速适宜、阴阳顿挫。

l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

l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l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l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

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l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如语文学科,不能让影像对语言文字喧宾夺主;

数学学科,不能代替演算过程)。

必要时会使用交互式课件l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

(主要是理科)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l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

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

l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

l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调焦(宽问题变窄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l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

l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

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

l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对重难点运用重复、板书、提问、语音变化、手势表情、身姿体位等多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l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强化。

特别注意结课时的强化。

l运用口头语言(表扬或含蓄批评等)、表情、体态语(鼓掌、摇头、握手等)对学生的发言或行动作出评价,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反应或保持学习量。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