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776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学设计青岛版

第五单元探索宇宙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四课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太阳家族》和《神秘星空》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宇宙空间,通过观察、研究活动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空间的相关内容;《探索宇宙》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未来家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构建“未来家园”的活动,形成对宇宙中星体的整体认识,意识到地球才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她。

本单元由《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4课组成,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4、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

2、愿意合作交流;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4、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5、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6、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4课,《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各用1课时,共用4课时。

第二十课太阳家族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2、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阳系家族模型;

3、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4、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

2、愿意合作交流;

3、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认识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

关于太阳系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相关资料;橡皮泥、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我们对它充满着遐想。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

那就让我们走进浩瀚的宇宙,来感受一下它的那份神奇!

(播放视频资料)

2、谈话:

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所在的太阳系。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就像一粒小小的灰尘,但是在我们眼中它却是非常庞大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系,来认识一下太阳家族的成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太阳家族的成员

(1)谈话:

太阳家族里都有哪些成员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借助手头的资料找出太阳家族的成员,并且了解一下它们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教师引导进行互动交流:

①太阳有什么特点?

师:

太阳是一个炙热的气体球,它能够发光、发热是恒星,它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恒星。

②你说的这几颗星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被称之为行星。

师:

太阳系的行星有几颗?

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观看资料。

师:

就是根据这个行星标准,冥王星被排除在了八大行星之外。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的。

其实在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五大行星,有了望远镜后,人们通过观测发现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而到了2006年新的行星定义却使太阳系的大行星变成了八颗。

将来,行星的数量会不会再有变化,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也正说明了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

③卫星是怎么样运动的?

它们为什么都绕着太阳转?

师:

地球的卫星是谁?

整个太阳系大约有60多颗卫星。

④关于彗星你们想了解什么?

⑤小行星它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发现的大约有35万颗。

⑥太阳系内有难以计数流星体,当流星体进入行星或卫星的大气层时就会成为流星。

⑦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气体尘埃,这些都是太阳家族的成员。

(3)谈话总结:

通过交流我们大体了解了太阳家族的成员,在太阳家族中有一颗恒星、八颗行星、还有60多颗卫星、不计其数的彗星和流星体等很多成员。

太阳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这么大的质量吸引着它周围的其他成员围绕着自己运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2、探究八大行星

(1)谈话:

在太阳家族中太阳可以说是一家之主,除了太阳,最重要的成员就是行星了,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中的一颗,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行星。

(出示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图片)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互动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出整体的特点:

①你能不能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把这八大行星排列起来?

地球排在第几位?

②你发现了它们的体积大小不同,最大的是谁?

还有哪颗星也比较大?

比较小的有哪些?

最小的是谁?

③观察一下它们的轨道?

它们都绕着太阳,沿着一个近似圆的轨道运行。

④观察一下它们的形状?

在行星的标准中就提到了它们的形状应当接近球体。

引导学生交流八大行星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了有关八大行星的大小,排列顺序等方面的信息。

除此以外,谁还想把你熟悉的行星介绍给大家。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随机出示图片,并补充说明。

水星:

水星大气很稀薄,昼夜温差很大。

金星:

金星有厚厚的大气层,表面温度很高。

地球:

是我们美丽而富饶的家园。

火星:

火星上是否有水一直是各国天文学家关注的焦点。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亮度仅次于金星,大红斑是它重要的标志。

土星:

目前发现土星有23颗卫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

土星的光环主要是由一些冰块、尘埃和岩石构成的。

天王星和海王星:

离太阳较远,温度很低,常年被冰覆盖。

(三)科学与生活

1、制作模型

(1)思考:

同学们真了不起,从图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

如果现在让你们根据这幅图提供的信息,来做一个太阳家族的模型,你们能做出来吗?

引导:

我觉得要做一个比较准确的模型,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2)出示表格指导分析

①课件出示一组数据,这是目前科学家测定的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半径的对比数据。

②引导学生读表:

我们来看第一行,从与太阳的距离这一组数据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地球为“1”表示什么意思?

那么水星的0.39表示什么?

海王星的30.13又表示什么?

③现在这组数据你们能看懂了吗?

同学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下面这组数据。

有了这些数据做参考,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行星体积的大小以及离太阳的远近。

2、分发材料

师:

你想用什么方法把太阳家族的主要成员呈现出来?

看看我给大家准备的材料:

有卡纸、画纸,还有各种球,每个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师:

在制作时一定要准确的体现出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

此外我要提醒大家,因为时间有限,各小组一定要合理地分工、合作。

我还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张提示卡,如果你们遇到了困难,可以做一下参考。

(小组长来领材料)

3、总结

(1)谈话:

刚才各个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大家能按顺序准确的将八大行星排列起来,也基本上能反映出行星的大小。

但是对照目前的数据,各组对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体现的还不是很准确。

(2)(播放视频资料)我这有一段资料我们来看一下,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这样来体现。

这是把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缩小为十亿分之一,制作了一个模型。

这几个大小不同的球分别代表行星,红色的代表太阳。

(3)谈话:

怎么样?

我们把太阳系缩小为十亿分之一,还需要这么长的距离。

虽然这只是一个相对距离的体现,但是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系是多么的庞大。

(四)拓展活动

1、交流:

刚才通过交流信息、制作模型,我们对太阳家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在这个家族中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你们能不能结合我们今天的研究对此来做一个解释?

2、小结: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保证了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而地球自身的质量又使得它有大气层的存在。

适宜的温度和大气的存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3、引发思考:

虽然目前已知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太阳系中的地球,但是有的天文学家认为在整个可见宇宙空间中大约有700万亿亿颗恒星。

那么,我们能否大胆地想象一下,在这么多的恒星星系中,有没有类似地球的星球?

在这些星球上是否也会有生命存在呢?

这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4、谈话:

为了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现在,人类的足迹已踏上了月球,探测器也成功地登陆了火星。

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空间望远镜、国际空间站、进入太阳系空间,不断的拓宽着我们探索太空的视野。

希望同学们能够随时关注科技的最新发展,继续探索神秘的宇宙!

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太阳家族

太阳系恒星行星卫星

练习设计:

一、填空

1.恒星是自己能()、()的星体。

2.行星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是()、()、()。

3.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叫()。

太阳是一颗()。

4.太阳系是由()以及围绕太阳运行的()、()、()及围绕行星运转()的组成。

5.太阳周围有八颗大行星,它们分别是()、()、()()、()、()()、()。

二、判断题

1.冥王星属于行星。

()

2.太阳系的恒星只有太阳一个。

()

3、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

4、太阳系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地球外的任何生命()

三、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慧尾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1.发光、发热2.绕日运行、近球形状、轨道清空

3、恒星;恒星

4、太阳;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卫星

5、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

1、×

2、√

3、√

4、√

教学反思:

第二十一课神秘星空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对星空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科学资料;

3、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4、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研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1、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点及大小;

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的关系;

3、了解宇宙的构成。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形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宇宙的构成。

教学准备

教师:

银河系及其他星系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银河系和其他星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牛郎织女》。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

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受兄嫂虐待。

有一天,牛告诉他,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去洗澡,叫牛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再还给她,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

牛郎就照样做了。

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

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

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去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

他们天天隔河想望啼泣,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而王母娘娘划得天河就是银河,也就是现在科学上所称的银河系。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走进神秘的银河系

1、教师放映银河系的相关图片,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2、理解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

银河系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银河系中众多星体的光形成了环绕夜空的、外形不规则的发光带,而从我们地球的角度看,刚好在银河系的侧面,所以看上去象一条白色的带子。

3、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银河系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很多,大约1000亿——2000亿颗恒星,1000亿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如我们用黄豆作比较大约5粒黄豆是1克,那么一斤是500克,大约2500粒黄豆,那么1000亿粒黄豆是多少斤呢?

4千万斤,如果100斤装一个大袋子,那么可以装40万袋,2000亿粒黄豆的话就是8千万斤,那么就要装80万袋。

要装下1000亿粒黄豆需要40万个袋子,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能装下1000亿——2000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相当于多大的袋子啊。

从而想象银河系之大。

如果我们画一千亿个0呢,看来银河系的家庭成员的数量那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

理解1光年、2000光年及10万光年的距离

地球半径约6371千米,由此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1光年约10万亿千米,能绕地球2.5亿圈。

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光年。

也就是说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穿过银河系中心的厚度也要走2000年。

1光年的距离要绕地球2.5亿圈,2000光年,就是绕地球5000亿圈,那么10万光年就是绕地球25万亿圈。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以光速飞行的话,到银河系的中心还需要约2.8万年呢。

多么遥远的距离啊!

活动二:

认识宇宙:

1、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在有了一定的资料作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宇宙有多大?

2、认识宇宙中除了太阳系、银河系还有许多河外星系组成。

利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我们能看到离我们上百亿光年的星系。

现在已经发现了十亿多个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恒星系统,即“河外星系”,但是还有更多、更遥远的“河外星系”没有被发现。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神秘星空

神秘星空牛郎织女银河

银河系光年河外星系

练习设计:

一、填空。

走七万光年的路程,需要多长时间?

1.如果乘坐时速120千米的火车,需要()

2.如果乘坐时速800千米的飞机,需要()

3.如果乘坐时速40000千米的火箭,需要()

4.银河系是由()、()、()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

5.银河系的直径约()。

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的旋臂上。

6.星体之间的距离用作单位。

一光年就是光在(),约为千米()。

7.银河系是由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组成的。

8.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能看到离我们()的星系。

二、选择。

1、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亿个河外星系。

A.10B.20C.30

2、银河系直径约为()光年。

太阳系位于距银核()万光年的旋臂上。

A.23B.2.3C.7D.13

3、天体间的距离用()作单位。

A.千米B.光年C.纳米

三、拓展活动:

继续关注无垠的宇宙

如宇宙的起源?

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

宇宙中的黑洞是怎么回事?

宇宙将来会怎么样?

等等很多问题,将课堂上的研究延伸到课下。

参考答案

一、1、5541.7万亿小时

2、831.25万亿小时

3、14.625万亿小时

4、恒星、星云、星团

5、七万光年;2.3万光年

6、光年,一年中所走的距离;9.5万亿

7、一千多亿,

8、百亿光年

二、1、A2、C,A3、B

教学反思:

第二十二课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3、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交流与合作;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知识: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3、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

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及图片。

国内外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教学课件。

学生:

中国航天史大事、世界航天大事。

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人对宇宙的探索

 

(1)讲述: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为此一直在努力地进行探索。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是怎样探索宇宙秘密的。

(2)谈话:

 ①最初,人们怎样观察?

(凭肉眼进行观察)经过观察,人们认为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②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看法,一直沿续了很长时间。

什么时候人们才有了新的认识?

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他认为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他画的宇宙图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能提出这种观点?

(哥白尼不仅依靠观察,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③讲述: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人对宇宙认识的一次飞跃。

哥白尼的学说与当时传统的看法不一致,特别是与当时的宗教观点不一致,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攻击和宗教统治者的压制,以至后来宣传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宗教法庭活活烧死。

 ④谈话:

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是正确的,但在当时仍处于“科学假说”阶段。

是谁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

(伽利略)他是怎样证明的?

(用望远镜观察星空,了解了许多天体的情况。

 ⑤讲述: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

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

⑥谈话:

在伽利略之后,人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是谁发现的?

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

⑦讲述:

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例如他发现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动的,此外他还发现了行星公转的速度等方面的一些规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开普勒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球引力的原理,进一步提出了行星所以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开普勒与牛顿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根据他们的理论,人们不仅能正确地认识宇宙的构成,还能推测出当时观察不到的、但确实存在的天体,例如冥王星,就是先推测出它的存在而后才观察到的。

⑧谈话:

现在,人们利用什么方法探索宇宙的秘密呢?

什么是人造卫星?

什么是宇宙飞船?

什么是航天飞机?

它们有什么用?

现在人们已经登上过地球以外的哪个天体?

⑨讲述:

现代的天文望远镜口径可达几米,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星光,因此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星星。

射电望远镜是通过向宇宙空间发射电波,靠电波反射来探测宇宙中天体的存在、距离、大小等情况的天文观测仪器。

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

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发射人造卫星。

我国近些年来,已成功地发射了很多颗卫星,并且能使它们自动返回地球。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以火箭作动力的载人宇宙飞行器,人们乘坐它可以飞往更远的宇宙空间去观察,甚至可以登上其他星球。

现在,人们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将来还会登上其他星球。

通过这些现代化手段,人们探索到很多宇宙的秘密。

(4)讨论:

 ①根据以上情况,请你总结一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由错误到正确,由少到多,由近到远,由现象到规律。

 ②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能不断发展?

(一是人们前仆后继、一代一代的苦苦探索,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的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二.世界航天史

schemas-microsoft-com:

office:

smarttags"/>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载人航天史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197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

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1984年7月25日,前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1985年7月25日,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俄罗斯的波利亚科夫,于1994―1995年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男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1986年2月20日进入轨道的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至今已在太空中运行了13年,成为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1995年3月2―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其上的7位宇航员加上和平号上的6位宇航员,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