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819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docx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

落梅阅读答案参考

篇一:

落梅阅读答案

注:

①迁客来过岭:

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

②骚人去赴湘:

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一事。

【大意】:

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

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

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

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背景

刘克庄(1187-1269)宇潜夫,号白村居士,又号后村。

初名灼,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

南宋莆阳(今属福建)人。

刘克庄是诗词兼擅的作家,为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

刘克庄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词家及史学家。

他著有《后村大全集》196卷,曾任过建阳县令、知州等官职。

他主张收复中原,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洒水西桥畔泪。

笑谈里,定齐鲁。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

等豪壮之句。

从刘克庄先后名号的更易中,可以窥见他的不凡经历和曲折心路。

刘克庄的诗词多有感慨时事之作,为当时江湖派重要作家。

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阳(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

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

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赏析: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

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

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

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

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

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

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

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

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

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

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

呜呼!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

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似放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

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3分)

3、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4分)

4、《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

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4分)

【参考答案】

1.用飘坠点粘等动词,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1分),用飘落数量的多(多莫数)和落得很惨(乱点莓苔迁客过岭骚人赴湘)(1分)来写落梅飘零的遭遇之惨。

(1分)

2.诗歌主要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写梅又似写人,(1分)传达了落梅的悲惨境遇。

表达了对梅高洁品格的赞美,(1分)流露出了诗人的自我情感,寄寓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对嫉贤妒能者的憎恶,对压制人才的悲愤。

(1分)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

(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

(1分)实际上托物言志,(1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1分)

4、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

(1分)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

(2分)

二: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_。

(1分)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4分)

(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4分)

试题答案:

(1)七言律诗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

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

(3)①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乱点莓苔,寂寞凄凉,然而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赞美梅花的坚贞高洁。

②两句诗都是托物言志,赞美那些虽遭苦难仍坚守志节的人。

三:

⑴简要赏析颔联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⑵本诗尾联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⑴颔联两句运用了用典、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的遭遇来比喻落梅(同时也是化用韩、柳被贬的典故),不仅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切同情,而且是对迁客骚人梅花般告戒品格的赞美,比喻十分贴切。

⑵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表面上谴责东风不解怜香惜玉,却偏偏掌握了对众花生杀予夺的大权,忌妒梅花的孤高,任意摧残它;实际上是巧妙而曲折地讽刺那些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当前这个毁弃贤才的时代的不满。

四:

1.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5分)

2.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两句诗表面上都写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

(1分)实际上托物言志(2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惨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1分)

2.采用比喻手法。

(2分)把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的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1分)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

(2分)

相关阅读:

篇二:

落梅阅读答案

注释:

①齐己:

唐末著名诗僧。

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②望春台:

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孤根:

孤独的根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3分)

答:

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3分)

答:

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3分)

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概括作答。

(2分)

答:

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一点1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

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分)

答案:

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

(语意相近即可)

5、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

(5分)

答:

(1)首联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先将梅花和万木相对照,严寒的冬季,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枝干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

或者答:

以万木冻欲折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手法1分,分析2分)

(2)首联孤根独暖,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颔联一枝独开强调这一枝又开在众梅之前。

6、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

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6分)

答;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2分)递和窥写得最好。

(2分)递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窥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哪种惊奇的情态。

由鸟及人,早梅给人们的惊喜和诧异见于言外。

(2分)

7、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

(4分)

答:

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写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围绕早落笔。

8、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

(3分)

答:

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

9、这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刻画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思想感情。

(4分)

二: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

(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5分)

参考答案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每点1分)

(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

三:

(1)说说这首诗着力突出了所咏之物的什么特点,据此再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2)赏析风递幽香出一句。

(4分)

(3)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颇有抱负,但科举失利,未得酬志。

从尾联可以看出他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愿?

(2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用笔含蓄,句句暗扣早来立意,极写早梅中的早梅得一枝之秀、开香艳之先(或:

独开一枝、秀先群芳)的风调、品性。

(1分)据此可以早梅命题。

(1分)

(2)一个递字,运用拟人,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写出它对早梅仿佛充满爱怜之意(2分);借写寒风多情递香,从侧面烘托花香清幽怡人,并暗暗透露出诗人内秀、高雅的情怀(2分)。

(3)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他年应时中举,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翻译: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

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

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

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

此联对仗精致工稳。

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

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

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

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

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

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

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

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相关阅读:

篇三:

落梅阅读答案

落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

落梅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

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1)本诗颔联的比喻新颖别致,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诗的尾联有何寓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参考答案:

14.

(1)本诗颔联比喻的本体是落梅,喻体是迁客骚人,(1分)以人喻物,一反以物喻人的常规用喻形式,显得新颖别致,耐人寻味。

(1分)凸现了落梅和历史上的迁客、骚人一样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凉命运,(1分)以及他们高洁的品格。

(1分)

(2)表面上谴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1分)实际上暗讽那些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1分)寄托了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1分)以及对不重视贤才的时代的不满。

(1分)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_。

(1分)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5.

(1)七言律诗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

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

(3)①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乱点莓苔,寂寞凄凉,然而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赞美梅花的坚贞高洁。

②两句诗都是托物言志,赞美那些虽遭苦难仍坚守志节的人。

【诗歌赏析】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刚(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

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

作者虽有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

而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

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

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晴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

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泪罗江而死的故事。

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

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沽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

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

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泌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

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