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68809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7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控编程加工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

1、前言

课程的性质《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前续理论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

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及要求

技能内容及要求

建议学时

1

了解数控

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8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工艺路线设计思路

数控刀具

刀具结构及其选用

加工工艺与编程

数控基本功能代码、数控编

程的格式

程序编制

数控基本功指令编程

程序编制

刀具补偿功能

刀具补偿方法

2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

数控车床的编程基础

数控车削程序的编制数控车床的操作

24

数控车床的常用指令

数控车削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

数控车削复合固定循环指令

螺纹与子程序

宏程序应用

3

数控铳加

编程与加

数控铳床的常用功能指令

数控铳削程序的编制数控铳床的操作

24

刀具补偿功能

固定循环功能

子程序、简化编程指令「

铳床加工综合实例

总学时

56

4、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

(I)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3)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

(I)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

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

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教学评价

(l)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2)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3)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5)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1、前言

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灵活性大。

它涉及毛坯制造、热处理、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加工设备、产品装配、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具备《机械制造基础》、

《工程材料》、《互换性及技术测量》、《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后,才能综合运用它们来学习、研究本课程的内容和探讨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一项原则、体现二个特点、采取一项措施、反映一个趋势。

即:

(1)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严格贯彻“必需、够用”原则;

(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

重在应用”的二个教学特点;

(3)为此,课程组采取“课程整合”的措施,将机械制造原《机械制造工艺学》、《机

床夹具设计》、《特种加工工艺》三门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加强工程素质教育出发,以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原理为主线,进行综合、系统的教学。

(4)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积极反映当代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本课程的建议学时为116学时,其总理论92学时,实验24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机械加工能力。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与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常用机床夹具,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保证加工质量的高效、省力、经济合理的专用夹具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基本知识,能控制检测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掌握典型两件的加工,能编制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夹具设计、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及检测;了解先进加工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机械加工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课程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工艺规程的编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及要求

技能内容及要求

建议学时

1

金属切削加工现象的分析

依据机械加工物理现象,进行调整,提高金属切削质量。

完成金属切削并分析切削加工现象,作出合理调整,提高切削质量。

12

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基本概念;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余量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及工艺尺寸的计算;工乙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掌握工件的装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工艺尺寸链及工艺尺寸的计算;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

10

3

机械加工工件的质量检测

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中的生产率分析;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因素;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掌握加工误差的分析;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

18

4

典型零件的加工

轴类、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圆柱齿轮加工;机床夹具设计基础;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能进行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的制定、加工方法选择;熟悉各类机床夹具及其设计特点,夹具设计的方法

64

5

现代加工工艺及装备的选择

精密加工、特种加工和微细加工的方法;成组技术及其在工艺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依据零件加工特点合理选择特种加工方法。

4

6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设计机器装配工艺,计算装配尺寸链;制订装配工艺规程;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依据具体要求,进行装配尺寸链计算及装配方法的选择、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4

总学时

116

4、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

(l)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3)通过典型零件的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

(l)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

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教学评价

(l)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2)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3)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

习转变。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5)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1、前言

课程的性质

《机电一体化概论》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机电一体化是机和电融合为一体的有机结合,更明确地说就是把所学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融为一体后的综合知识,从而运用这种知识来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的产品发展。

因此,本课程是工科专业中的一

门核心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各部分机构的组成及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它以机电产品的主功能原理分析方法为主线,进行了动力部件与执行部件、结构功能部件和检测与控制功能部件的分析,初步形成了不同于以典型产品分类和以关键技术分类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励创新思维和开发创新能力。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根据各专业的需求确定选修内容。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116,其中理论106学时,实验10学时。

2、课程目标

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际系统,培养学生具有使用控制器及工控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传感器的能力,为毕业后参与机电一体化开发、调试和维护,以及设计具体的应用系统打下初步基础。

分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程中所介绍的有关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掌握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原理和系统的基本特性。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中主要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例如控制环节的控制方式,系统硬件配置,实时软件开发,系统调试,接口电路的抗干扰技术等)。

(2)理解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改善系统性能的主要途径。

要求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计算。

(3)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所介绍的现代控制技术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

(1)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整体知识结构,发展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

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分析一般的思想方法,领悟各个不同场合机电一体化系统差异所在,学会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感悟计算机技术在工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科学价

值、应用价值。

在实际工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神,帮助学生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

过程和有机整体。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

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

专业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知识内容及要求

技能内容及要求

建议学时

1

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

掌握机电一体化概论系统的分类、组成和特点;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环节;掌握控制器及工控机;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熟练掌握各控制环节控制方式。

依据工作环境需要,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合理、正确控制。

52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检测、执行

了解非电量检测;掌握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几种传感器。

了解执行元件的种类;掌握常用的执行元件、驱动部件;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环节的特性。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检测、排除故障;正确执行系统

20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环节

了解对机械环节的基本要求;掌握典型的机械环节;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环节。

能对机电一体化机械环节进行正确分析、运用。

20

4

机电一体

化系统的

接口环节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常用接口;掌握接口技术;熟练掌握接口电路抗干扰技术;

能运用接口技术。

20

总学时

108

4、实施建议

教材编写

(l)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3)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6)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建议

(l)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

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训练,让其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工艺的制定、程序的编制。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强操作训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模块,使学生掌握常用夹具,能选用合理刀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加工过程较复杂的零件,以挂图、多媒体、仿真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更贴近生产现场。

教学评价

(l)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2)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

(3)应注重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应加强对学生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合作能力、环保意识的考核评价。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5)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机床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床与控制技术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高职专业

1、刖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

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常用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电路及典型机床电路分析、PLC特

点结构及工作原理、常用基本指令及功能指令的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及综合应用等。

为学生

在将来的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机电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

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机电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基本

电气控制线路、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某种PLC的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五大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和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注重对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原则。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教学活动设计以电气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为序,由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到最后现代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多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

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为今后在工作中形成基础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60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和线路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原理

能够分析简单机床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

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用PLC指令编程的方法及技巧能够运用PLC指令解决一些工程实例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与要求

技能内容及要求

建议学时

1

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应用

1、了解低压电器的分类和

型号表示法

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

构、符号和工作原理

3、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

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训1常用低压电器拆装要求认识常用低压电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