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653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docx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二五规划

鄂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十二五”建设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遵循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贯彻循环经济理论,坚持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能力并重的方针,围绕建设“两型社会”、“两个率先”和“和谐鄂州”的总体发展目标,构架与“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城乡垃圾处理系统的基本框架,逐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一体化,促进鄂州市环卫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以运筹学、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充分体现科学发展。

(二)注重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

(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确保设施用地落实。

(四)强调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尽量延长现有填埋场使用期限。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6、《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7、《鄂州市环卫设施规划(修编)2009-2020》

(二)标准规范

1、《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2004)

2、《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4、《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图例》(CJ/T14-1999)

5、《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5)

(三)其它

1、《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5)

2、《鄂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3、《鄂州市总体规划----主城区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1998-2015)

4、《鄂州市统计年鉴》(2004-2009)

5、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

6、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2008—2016年)

7、鄂州市主城区垃圾填埋场初步设计

四、规划范围

鄂州市辖区范围内

五、规划年限

2011-2015年

第二章现状和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14°30′--115°05′,北纬30°01′--30°36′。

东与黄石市毗连,西与武汉市江夏区接壤,南与咸宁市相邻,北与黄冈隔江相望。

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鄂东、长江中游有优良港域的重要港口之一,是鄂东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物流集散中心,是湖北省风景旅游的重要支撑点。

鄂州市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江汉平原的东延地带,具有平原、垄岗、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境内有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花马湖及洋澜湖等大小湖泊近百个,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称,是著名的武昌鱼产地。

境内最高点为汀祖的四峰山(485.8m),最低点为梁子湖的梁子门(11.7m),水域面积4.4万公顷。

鄂州港长江段岸线全长80.1KM,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通航条件优越。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为17℃,年均降雨量1370毫米,日照2038小时,无霜期270天。

(二)社会经济条件

鄂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劳作在这里。

鄂州历史上多次分合,几度兴衰。

在华容、蒲团、燕矶、太和、涂家垴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0处,夏商时代遗址20多处。

西周中期,本境为鄂,秦代为鄂县,辖今鄂州、黄石、阳新、咸宁等地。

三国时期,鄂县属吴,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建都于此,改鄂县为武昌,并设武昌郡。

宋、齐、梁、陈各代,城区一直是州、郡治所。

唐代以后,武昌成为文人墨客游览吟咏胜地,李白、孟浩然、岑参、元结、苏轼等,或步上西山游宴,或在澜湖泛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与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置鄂城县,1983年9月将鄂城县、鄂城市及黄冈县之黄州镇和长江乡合并成立省辖市——鄂州市。

1987年,鄂州市所属的黄州区(黄州镇及长江乡)划属黄冈县(现属省辖黄冈市的黄州区),其建制沿袭至今。

鄂州市现辖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县级区,境内有葛店、花湖两个省级开发区。

古楼、樊口、西山、凤凰四个直管街道办事处。

至2009年,全市总人口107.4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33.3万人。

规划建立以主城区为中心,三座新城为依托、十个特色中心镇为节点,其它建制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四位一体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一)环卫改革步伐加快,运行机制日趋合理。

“十一五”时期,环卫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思路,在改革创新以及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由传统的事业单位、吃大锅饭的意识,开始转向面向市场求发展的观念。

二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

三是对环卫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了大胆改革。

内部机构实行事业管理和公司化运营分离;清扫保洁与垃圾清运分离;大街大道与小街小巷作业分离,实行了专业化管理。

四是生产型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干部和职工实行了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末位淘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五是环卫工作质量实行了考核系数评定法和百分制量化法,通过三级督查、黄牌警告、红牌摘标的办法,将工作数量和质量与工资挂钩,达到了长效管理,常管常新,提升了环卫工作质量。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环卫功能不断增强。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进入最兴盛时期。

五年来,在依靠财政拨款支持的同时,环卫部门注意挖掘内部潜力,盘活资产存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上有历史性的突破。

五年来兴建职工住宅80000多m2,兴建垃圾中转站4座,改造2座;兴建规范化垃圾场1座;兴建公共厕所45座,改造39座;购置环卫车辆34辆(其中:

垃圾压缩车4辆;多功能摇臂车5辆;东风五吨王5辆;长安小型收集车4辆;大型清扫车2辆;微型车8辆;洒水车6辆);添置更换果皮箱4500个;更换多功能车专用垃圾厢60个,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亿多元。

三、现状评价

(一)垃圾总量及成份

1、生活垃圾成份及产生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物有所上升,现状垃圾组成中动植物残骸、灰土较大比重,其次为废塑料、玻璃、纸、竹等。

鄂州市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目前由环卫专业队伍负责,根据环卫部门的统计,2009年鄂州垃圾清运量为15.11万吨,较上年度增长0.47万吨。

2、建筑垃圾成份及产生量

建筑垃圾一般可分为普通建筑垃圾和基坑土两大类,其中基坑土一般在建筑工地之间直接回用。

鄂州市建筑垃圾清运主要由建设单位自行处理,环卫部门仅负责监督建筑垃圾的定点有序排放,对建筑垃圾的产量一直未进行过准确的称重统计。

3、城市粪便成份及产生量

城市粪便可分为公厕粪便和小区粪便两大类。

中心城区按常住人口的粪便排泄量预测,根据正常人的生理排泄量1.2~2.0公斤/日的指标计算,2009年约为426吨/日。

(二)垃圾收运与处理现状

1、垃圾收运现状

截止2009年底,鄂州市主城区共有各类生活垃圾转运设施17处,其中多功能固定转运站11处,平台式转运站3座,垂直式压缩中转运站1座,地埋式压缩中转站2座。

2009年通过多功能固定转运站、平台式转运站和压缩式转运站转运的生活垃圾量分别占当年生活垃圾转运总量的20%、40%和40%。

鄂州市主城区垃圾转运站点调查一览表

序号

所处区位

所在地名称

转运型式

1

老城区

花园路中段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2

老城区

古城南路万联院内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3

老城区

滨湖西路花园小区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4

老城区

官柳北路

平台式固定垃圾中转站

5

老城区

古城路老军分区对面

平台式固定垃圾中转站

6

老城区

武昌大道熊家沟码头

平台式固定垃圾中转站

7

老城区

江碧路水果市场旁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8

老城区

武昌大道西段李家垅

地埋式中转站

9

城西片

民信东路与316国道交汇处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10

城西片

樊川大道樊口邮局

地埋式中转站

11

城南片

江碧路泽林啤酒厂门前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12

城南片

316国道碧石镇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13

城南片

316国道泽林高中校内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14

城南片

凤凰南路鄂州大学卫校院内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15

城南片

文苑路严家湾

垂直式压缩中转站

16

城东片

大桥连接线雅惠加工厂门前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17

城东片

球团矿厂门前

多功能固定转运点

鄂州市生活垃圾收集目前主要采用混合收集---袋装投放方式。

大部分居民已接受了自行投放垃圾的习惯,商业、服务业以及行政、企事业单位基本普及由产生者自行配备垃圾收集容器,并委托环卫部门专业队伍清运。

根据转运设施的不同,鄂州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主要可分为垃圾桶屋型、平台式转运站型和多功能斗转运点型、压缩转运站型等四种类型。

(1)垃圾桶屋型收运模式

这是一种以垃圾桶和垃圾屋作为基本设施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其作业流程如图。

垃圾桶屋型收运模式作业流程图

垃圾桶(屋)距离居民住宅一般不超过20米,居民小区内摆放有若干个垃圾桶或修建若干个垃圾屋,垃圾产生后由居民自行投入垃圾桶(屋)内;待垃圾桶(屋)装满后,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将垃圾倾倒至运输车辆的车厢内;再由运输车辆将垃圾运往处理场。

这种收运模式的优点是设置灵活、建设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可由垃圾产生单位或小区自行建设垃圾桶(屋),但由于垃圾由居民自行投入垃圾桶内,缺乏有效管理,且收集垃圾过程中垃圾容器一直保持敞开状态,因此常常会出现垃圾不进桶(屋)、垃圾满溢出桶、恶臭散发、污水横流的现象,成为周边环境的污染源和蚊蝇孳生地。

此外,由于垃圾桶容量比较小,单个垃圾屋的转运规模往往相当有限,为收纳全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就必须建设大量垃圾屋,但这样就意味着污染源更加趋于分散,从而给市容环境带来更大影响。

(2)平台式转运站型收运模式

这是一种以平台式转运站为基本设施的收运模式,其作业流程如图。

平台式转运站型收运模式作业流程图

这种收运模式的特征是转运站仅作为运输车辆(由手推车至后装式压缩车)转换的集中转换场所,而转运站内一般并不放置垃圾容器存放垃圾。

居民将产生的垃圾置于小区或建筑物内的废物箱内;环卫工人将废物箱内的垃圾收集至手推车内,然后将垃圾拉到转运站外等待装车;待垃圾运输车辆驶入转运站后,环卫工人利用转运平台将垃圾由手推车倾入运输车辆的车厢内;最后,由运输车辆将垃圾运往处理场。

平台式转运站型收运模式与垃圾桶屋型收运模式相比,其优点在于垃圾不在转运站内停留,转运站内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而也较小。

但由于环卫工人需要在转运站外等待装车,在装车前转运站附近往往出现车满为患(手推车)的景象,常常造成交通堵塞。

此外,环卫工人利用手推车将垃圾运往转运站的途中,由于垃圾裸露在外,移动的手推车实际上成为了一个个流动的污染源。

(3)多功能斗转运点型收运模式

多功能斗转运台型收运模式,其作业流程如图。

多功能斗转运点型收运模式作业流程图

垃圾由产生者自行投入小区或建筑物内的废物箱内;废物箱装满后由环卫工人用手推车将垃圾收集并转移到转运点内,然后将垃圾倒入在地上再铲到多功能斗,最后由牵引拖车将多功能斗运往垃圾处理场。

多功能斗转运点型收运模式具有便捷、投资小、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存在着收集效率低、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

(4)压缩站型收运模式

垃圾压缩机埋入地下,在地面开一个垃圾投料口,收集各种垃圾收集工具运来的分散垃圾。

垃圾在压缩机内预压成一个约4立方米的垃圾块,然后垃圾压缩机被升降台升起地面,与垃圾运输车辆对接后,压缩机将垃圾块推入运输车内,然后由运输车运走。

压缩转运站内环境污染控制好,垃圾的压实密度大,处理效率好。

压缩转运站分为垂直式和地埋式,其中垂直式压缩站压实效果更好,适合较大垃圾量的中转。

2、垃圾处理状况

(1)生活垃圾处理状况

鄂州市除了主城区及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送往主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外,其他区的生活垃圾基本上是按照就近原则送到附近山凹中简易填埋。

目前,华容区、梁子湖区和花湖开发区的3个垃圾场已纳入“十一五”规划,正在筹建之中。

(2)建筑垃圾处理状况

除各建筑工地之间市场自发的利用基坑土平整之外,鄂州市产生的建筑垃圾目前一般被送往低洼处填埋,尚未采用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的实例。

三、垃圾处理设施污染防治现状

(一)卫生填埋

鄂州市已建成投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即主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燕矶镇百洪村。

距主城区约15km,。

一期总库容300.110万m3,设计填埋年限15年。

日处理规模为500吨。

垃圾场库区防渗系统全面严密,采用台湾惠光的1.5㎜的HDPE膜作为主要防渗层,膜下铺设了中非博克的膨润土垫作为保护层,膜上铺设了美国杰斯曼公司的500g的土工布进行保护,防渗材料品质高档。

严格实行清污分流,库底膜下设置了地下水导渗管,边坡修建了永久性截洪沟和临时截洪沟,收集的清水由清水沟外排;库底膜上铺设了连续的渗沥导流层,主管、支管纵横交织成网,形成了完善的渗滤液收集系统。

多重防护修建了渗滤液池,并修建了8.5㎞长的专用管道,渗滤液预处理后由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二)简易堆填场

除了上述主城区生活垃圾采用卫生填埋外,鄂州市境内其它各乡镇还存在着生活垃圾简易堆填场。

根据市环卫局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生活垃圾简易堆填场11座。

各简易堆填场的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鄂州市现状生活垃圾简易堆填场一览表

序号

区域名称

日清运

垃圾量

垃圾处

理方式

日处理

垃圾量

垃圾处理场

位置

1

梁子湖区东沟镇

5吨

填埋

5吨

大桥村3组

2

梁子湖区梁子镇

15吨

填埋

15吨

镇区3公里外

3

梁子湖区沼山镇

15吨

清运,填埋

15吨

少丰村燕海塘

4

梁子湖区太和镇

20吨

填埋,覆盖,消毒

20吨

吴伯浩村山头窝湾

5

梁子湖区涂家垴镇

15吨

清理,覆盖

15吨

王桥村

6

华容区市容办

120吨

填埋

120吨

华容镇芦花村放牛山

7

华容区段店镇

1.5吨

填埋

1.5吨

灯塘村9组

8

华容区临江乡

26吨

填埋

26吨

临江乡塘门街

9

红莲湖建设局

9吨

填埋

9吨

桐岭村废弃采石厂

10

华容区蒲团乡

1吨

填埋

1吨

蒲团乡派出所后面

11

葛店镇

50吨

填埋

50吨

上街与左岭交汇处

简易堆填场大多分散在市郊农村,距离最近居民点距离一般在2KM以内。

从建设规模来分析,这些简易堆填场占地面积较小,处理规模一般在200吨/日以下;从作业方式来分析,这些简易堆填场堆放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堆高、有的推平、有的填坑;从使用期限来看,它们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5年;从处理技术角度来分析,这些简易堆填场实际上仅仅是生活垃圾的大型堆放点,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垃圾运入场内后裸露堆放,未采取压实、覆盖、防渗、渗滤液收集处理及沼气导排措施,堆场周边的水域、空气、土壤也往往受到严重的污染。

垃圾在场内填埋时一般没有采取妥善的压实处理,简易堆填场会常常发生明显的土地沉降现象。

因此,简易堆填场在停用后不适宜直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四、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鄂州市由于城市发展历程、城市发展环境以及环卫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在数量、布局、工艺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1、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2009年,全市大约有56.5万吨生活垃圾需要处理,但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只有500吨/日,这意味着每年都有38.3万吨生活垃圾不得不采用落后的简易堆填的方式处理,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2、用地难、落实难,设施规划多建设少,拆迁多补建少。

对包括生活垃圾转运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在内的各种环卫设施进行过详细的规划布局,但现状的实际情况是规划的环卫设施许多都迟迟没有落实用地。

3、混合收集造成垃圾易腐发臭、污水滴漏且不利垃圾处理

鄂州市生活垃圾目前普遍采用混合收集方式,突出表现为厨余、泔脚等高含水率的有机易腐性垃圾与其他垃圾一同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混合垃圾便具有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可生物降解性强、热值低等特点。

这些垃圾在废物箱、收集点、转运站停留时极易腐烂发臭、孳生蚊蝇,是导致居民对转运站这些环卫设施厌恶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垃圾的含水率高还容易导致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渗出污水,发生污水滴漏、污染城市道路的现象。

混合收集还不利于垃圾的处理。

混合垃圾的含水率高、热值低,若采用填埋方法处理,将大大增加渗滤液的产生量,提高二次污染治理成本;若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常出现垃圾不易燃烧、需要助燃、发电量大大减少的现象,降低了焚烧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混合垃圾中通常还包含了大量的塑料成份,采用焚烧技术处理,极易产生二恶英类物质。

4、落后的非压缩式转运设施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鄂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近年来不断增长,垃圾转运设施目前仍以垃圾桶屋、平台式转运站等落后的非压缩式转运设施为主,垃圾压缩作业都只能在装车过程中由垃圾运输车辆(一般是后装式垃圾压缩车)来完成,这使得垃圾装车过程成为了整个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效率瓶颈,既降低了前端环卫工人的收集效率,也降低了后端垃圾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

若不调整现状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这个最基本的环卫目标都将变得十分困难。

5、“末端治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不符

纵观现状调研成果,可发现“末端治理”的理念贯穿了鄂州市环卫管理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对于生活垃圾,还是对于建筑垃圾和城市粪便,目前的管理思路都是针对它们的产生进行清扫、收集、转运和处理,简而言之就是“产生多少、处理多少”。

应用这种管理思路的结果必然面对垃圾产量越来越高、处理设施越建越多,但处理能力一直不足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垃圾产生后除少部分由民间自发回收外,其余部分要么被送入填埋场中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垃圾中所包含的资源和能源都无法再回复至大自然的生态循环之中,这显然与鄂州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目标不符。

(二)建议

1、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指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开始,将生活垃圾按不同的类别分开收集。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机易腐性垃圾将采用单独容器盛装,单独的小型机动车辆进行收集,并采用最适宜的工艺(堆肥或厌氧发酵)进行处理,不再与其他垃圾混合收集,也不再送往焚烧厂或填埋场处理,易腐发臭、污水滴漏和不利处理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建设压缩式收运系统,提高生活垃圾收运效率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是连接产生源与处理系统之间的重要环节。

收运系统虽然只是处理系统的子系统,但从整体而言,其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中,收集和运输的费用往往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因此,改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提高生活垃圾的收运效率,对降低环卫管理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鄂州市现状使用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中,垃圾压缩作业是由运输车辆来完成的,垃圾一边压缩一边装车,速度慢、效率低且压缩比小。

若在转运站内配置垃圾压缩机和大型垃圾容器,将垃圾压缩作业改由常贮转运站内的压缩机来完成,则可做到垃圾随到随压,无需等待运输车辆。

垃圾压缩后可立即装入大型垃圾容器,待容器装满后电召运输车辆将该容器运至处理场即可,这样生活垃圾的收运效率将大大提高,而运输过程的密闭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3、降低填埋比例,构架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体系

继续贯彻“以填埋为主”的城市垃圾处理策略一般用于中、小城市。

填埋场的选址要求远离居民点、远离水源保护地,但填埋场的占地面积动辄数百亩乃至上千亩,要找到合适的填埋场场址已变得相当困难。

因此,降低填埋方式在整个处理体系中所占份额将是城市垃圾处理策略转变的必然方向,但不同的城市垃圾依据其物化特性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如对于生活垃圾处理,鉴于生活垃圾高温下可燃烧、适宜条件下可生物降解的特点,减量化效果明显的焚烧技术和资源化效果显著的堆肥技术值得推荐;对于建筑垃圾处理,鉴于建筑垃圾污染性相对小、无法燃烧且无法生物降解的特点,将其用于制造建材、铺建路基等都是合理的解决途径;对于城市粪便处理,根据它极易生物降解和半流态化的特性,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后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混合处理是一种成本最低、耗用土地资源最少的最优选择,部分暂时不能接管排放的可考虑采用堆肥技术或厌氧发酵技术处理。

4、配置充足的环卫公共设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环卫公共设施是指设置在公共场合的环卫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废物箱等。

这些设施一般都具有数量多、占地面积小、与居民生活关系紧密等特点。

因此,环卫公共设施的布局应以方便居民使用为首要原则,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在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满足设置密度的要求。

主要参考的标准规范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和《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第三章“十二五”规划需求与预测

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清运量预测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城市人口与人均垃圾产量,因此一般根据城市规划人口(还需考虑流动人口)及人均生活垃圾产量来预测城市生活垃圾总产量。

(一)城市规划人口: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为1998~2015年,因此2015年以前城市规划人口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2015年以后城市规划人口以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主城区远景规划构想”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为依据。

(二)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指标(垃圾产率)

人均垃圾产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

在最近开展的全面城市垃圾调查中,各地主要针对国民收入(或社会消费水平)、人均工资收入、能源结构、季节、废品回收等几项内容对人均产生垃圾量的影响开展了调研,普遍认为这几项因素对城市垃圾人均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五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中小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在0.8~1.4㎏/人.日,大中城市约在0.8~1.1公斤/人.日。

根据鄂州市统计局提供的2009年人口统计资料和鄂州市环卫局提供的2009年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及收运率资料,计算得到2009年鄂州市主城区人均垃圾产量为1.16公斤/人·日,农村人均生活垃圾产量指标1.1公斤/人·日,此数据与上述统计分析资料相符。

今后随着环卫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及垃圾分类收集的逐步实施,大量有用物资的回收利用将使废弃垃圾逐年下降,预计到2015年人均垃圾产量将趋近1.15公斤/人·日,因此,本工程城市生活垃圾人均产量拟推荐采用:

2010年:

城市1.30公斤/人·日,农村1.1公斤/人·日

2015年:

城市1.15公斤/人·日,农村0.8公斤/人·日

(三)工程规模

根据现在预测的城市规划人口及人均生活垃圾产量,鄂州市2009~2015年逐年生活垃圾产量现状及预测详见表。

年份

项目

服务人口

规划人口

人均垃圾产量

收运率

日产垃圾量

日垃圾收运量

日填埋垃圾量

年填埋垃圾量

(万人)

(万人)

kg/人·日

%

t/日

t/日

t/日

万t/年

2009

城市

35.9

37.70

1.28

100

482.56

482.56

613.86

22.41

农村

71.05

74.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