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793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透析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识记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

  3、鸦片战争的经过:

鸦片战争形势概况;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两国挑起战争的借口:

英法联军在广州的殖民统治。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中英、中法《北京长约》的主要内容。

  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进军路线;定都天京。

  3、《天朝田亩制度》。

  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太平军北伐及其意义;太平军西征、东征。

  六、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天京变乱:

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简况。

  2、重建领导核心。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三河镇大捷;李秀成进攻上海,英法侵略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安庆失陷和陈玉成就义。

  4、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

  七、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2、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3、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B、理解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c、分析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2、《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意义及其空想性。

  3、《资政新篇》评价。

  D、综合

  1、评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

  2、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主要变化。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A、识记

  二、洋务运动

  1、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2、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洋务运动的起迄时间;洋务运动前后期的旗号;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地区和早期代表性企业。

  2、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地点及无产阶级的主要。

  3、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五、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

  2、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旅顺大屠杀,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4、三国干涉还辽。

  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七、戊戍变法

  1、戊戍变法的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康、梁的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和他们的主要思想、著作:

“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成立。

  3、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4、百日维新:

《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定国是诏》;戊戍变法的主要内容。

  5、戊戍政变:

封建顽固派反对新政: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戍六君子。

  6、戊戍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八、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袁世凯镇压义和团;京津地区义和团发展;请政府对义和团的“招抚”策略。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八国联军进犯京津;中国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八国联国在北京的暴行。

  4、《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B、理解

  1、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条件。

  3、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4、《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c、分析

  1、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分析认识其各自的阶级特点。

  2、《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3、戊戍变法的性质,进步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4、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D、综合

  简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A、识记

  二、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

  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三、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湖北军政府。

  四、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帝国主义和干涉企图和扶植袁世凯;“南北议和”。

  2、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告各友邦书》。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宣统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4、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B、理解

  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及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分析

  1、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胜利的原因。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D、综合

  1、评价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2、比较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和主要不同。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A、识记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袁世凯专权。

  2、二次革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3、袁世凯称帝:

《中华民国约法》;“五九国耻”;“中华帝国”。

  4、护国运动;《讨袁宣言》;《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蔡锷与护国军;《第二次讨袁宣言》。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历史背景。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爱国思潮;张謇、周学熙、荣德生等。

  3、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理解

  1、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c、分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D、综合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主要斗争。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识记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二、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爱国学生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运动中心的转移;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3.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与会主要人物;会议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理解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前后两个阶段思想宣传的主流及影响。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c.分析

  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D.综合

  1.中共“一大”和“二大”党的纲领的主要区别。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A.识记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

  2.国民党“一大”的举行: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意义。

  3.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冯玉祥北京政变:

军阀混战;“北京政变”。

  2.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3.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五卅运动;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省港大罢工。

  4.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两次东征;国民政府的成立;国民革命军。

  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北伐军胜利进军:

北伐目的、对象;北伐胜利进军概况;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2.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帝国主义的干涉。

  2."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B.理解

  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

  c.分析

  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别。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