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7831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1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实质

1.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现代观点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2.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题组二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剧烈变化

D.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体液调节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中,分别属于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是(  )

①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

③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题组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及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5.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的温度和pH是内环境中各种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B.血糖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内环境中,不可能含有尿素、尿酸等有害物质

6.下列人体疾病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是(  )

A.中暑B.糖尿病

C.组织水肿D.红绿色盲

7.近年来,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等高原反应。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原反应可能还包括呼吸、心跳加速

B.因高原反应出现水肿时组织液增多

C.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

D.高原反应的产生可能与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有关

题组四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分析

8.某同学为了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材料及用具:

适量家兔血浆、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滴管、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溶液、pH试纸等。

(2)实验步骤:

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号A、B、C。

②向A组中加入蒸馏水,B组中加入等量缓冲液,C组中加入等量家兔的血浆,分别测量pH并记录。

③同时向三组试管中加入等量Na2CO3溶液,分别测量各组的pH并记录。

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预测结果:

A组pH上升,B、C组变化不大

B.此实验的结果,即可证明“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C.此实验因变量是pH的变化

D.A组加入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

9.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出汗时,可以通过大量喝水维持内环境稳态

B.感冒时人感到虚弱无力,是因为体温过高导致代谢活动紊乱,急救措施是加盖棉被,大量出汗而降温

C.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有可能破坏内环境稳态,进而影响机体健康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仅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都来源于Na+和Cl-

3.(不定项)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HC

、HP

等离子有关

B.内环境维持较高的渗透压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C.人体血液中钙盐过少会引起抽搐

D.内环境稳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4.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会有所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后,由于产热过多,体温会明显上升

B.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

5.为了探究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

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mol/LNaOH或0.1mol/LHCl后pH变化的情况。

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

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

C.本实验缺乏对照

D.③和②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二、非选择题

6.如图是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与四大系统(A、B、C、D表示四大系统)关系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为     系统,A中物质进入B的过程为        。

 

(2)外界物质经C进入B的方式是      ,B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的场所是       。

 

(3)可在B内流动但不能进入D的是       。

 

(4)经D排出的最终成分除了尿素外,还有多余的        ,除该途径外,排出代谢废物的器官还有     、     。

 

7.下面甲图是某糖尿病人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体液,①②③代表结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医院化验单

  姓名: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1)做血液生化检查前,医生要求检查者处于“空腹”状态,其原因是进食后会导致          ,无法判断机体是否正常。

 

(2)甲图中每种成分都提供了一个正常参考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        的状态。

 

(3)乙图中②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4)为降低血糖含量,除药物治疗外,此人饮食上长期吃素,导致身体出现浮肿,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浮肿的原因是                             。

 

(5)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             ,②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比如温度、渗透压、pH等,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B正确;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C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2.D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B正确;正常情况下,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正确;由于细胞代谢的不断进行,机体细胞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是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D错误。

3.A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正确;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般处于动态平衡,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改变而剧烈变化,但不是固定不变的,B、C错误;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4.A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综上分析,①③符合题意。

5.D 各种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才能正常发挥作用,A正确;细胞只有吸收足够的葡萄糖和氧气才能完成正常的代谢,B正确;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尿素等代谢废物也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内环境也会含有尿素等代谢废物,D错误。

6.D 天气炎热,超出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而出现中暑现象;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疾病;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大量积累,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有关,例如,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红绿色盲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疾病。

D符合题意。

7.C 高原反应是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机体会通过提高呼吸、心跳频率,促进对氧气的吸收和运输,A正确;水分大量进入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多,使人患组织水肿,B正确;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外界环境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的改变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C错误;高原地区氧气稀薄,机体无氧呼吸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乳酸,引起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D正确。

8.B A组中不含缓冲物质,所以不能维持pH稳定,B、C两组含缓冲物质,可以维持pH稳定,A正确;根据实验结果A组pH有很大的变化,而B、C两组pH变化不大,结论应为在血浆中可能存在缓冲物质,维持pH稳定,B错误;实验因变量是三支试管内溶液的pH变化情况,C正确;A组加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D正确。

9.D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A正确;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B正确;通过比较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C正确;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加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B 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A正确;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时,内环境稳态就处于失调状态,B错误,C正确;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D正确。

2.C 大量出汗时不仅要补充水还要补充无机盐,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体温过高时加盖棉被会使体温继续升高,应该采取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的方式,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有可能破坏内环境稳态,进而影响机体健康,C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3.ACD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

、HP

等离子有关,A正确;内环境的渗透压较高时会使细胞失水,当其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时,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B错误;血浆中钙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常情况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若血液中钙盐过少,会使钙盐稳态失调,从而引起抽搐,C正确;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4.B 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同时机体会以出汗等形式散热,故体温变化不明显,A错误;剧烈运动消耗了营养物质,产生大量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的HC

、HP

等离子会与乳酸反应,乳酸含量会下降至正常水平,pH变化很小,B正确,C错误;虽然营养物质被消耗,但在机体的调控下,血浆渗透压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

5.C 蒸馏水中没有缓冲物质,因此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A正确;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缓冲物质,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需相同,B正确;本实验中蒸馏水组为对照组,C错误;③和②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D正确。

二、非选择题

6.答案 

(1)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2)自由扩散 线粒体 (3)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4)水分、无机盐 肺 皮肤

解析 

(1)A为消化系统、B为循环系统、C为呼吸系统、D为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中的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2)外界的氧气在肺泡中通过自由扩散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B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

(3)一般情况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盐等,能透过毛细血管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4)从泌尿系统排出的尿液中除了尿素外,还有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还有皮肤以排汗的形式排出水、尿素和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7.答案 

(1)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 

(2)相对稳定 (3)BC (4)蛋白质摄入不足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 (5)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1)做血液生化检查前,医生要求检查者处于“空腹”状态,其原因是进食后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机体是否正常。

(2)甲图中每种成分都提供了一个正常参考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3)乙图中②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B淋巴、C组织液。

(4)长期吃素会使蛋白质摄入不足,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

(5)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