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111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docx

关于制订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

燕京理工学院

关于制订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性工作指针,体现出学校的战略性发展定位,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要求,是学校进行实际课堂教学与开展课外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也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体现信息化社会的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经济结构对教育的客观需求,充分满足高校专业的自身发展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需要,立足21世纪现代社会人才的“人类责任、国际性视野、创新能力、专业精深、职业适用”等基本素质品质要求,在遵循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条件前提下,充分借鉴与吸取以往的编制经验与课程体系,根据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总体战略目标定位,构建出以培养“四会”“五有”为特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复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国家教育目的根本要求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坚持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同社会生活、社会经济结构需求相适应,突显“学以致用”,为国家强国战略、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及人力资源强国目标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2.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构想

依据当今社会实际的需求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教育思想、手段、方法的现代化,教育视野与前瞻的世界化,教育同社会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未来发展的紧密结合化等视角,努力打造出“高起点眼界,高质量结果”的培养方案。

3.充分体现21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标准

21世纪现代社会所呈现出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法治化、人才复合化的重要社会特征,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具有崇高道德品质与人类责任感、开拓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较强社会适应竞争能力、优良人文素养、宽厚基础与综合知识、精深专业素养、终身自主继续学习能力、综合化整合信息能力、健康个性心理、协调沟通能力、国际化交流能力、学以致用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标志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系列品质素质的人才。

4.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满足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市场需求的具有本科层次的燕京理工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要面向多数学生就业需求,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

解决学生能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能完成一定程度的技术开发项目;能运用理论及科研方法优化、改进技术性生产的方法及工艺。

高校人才多样化培养,既是社会的现实需求,也是高校招生规模快速增加的必然走势,又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对于考研需求与自身其他需求的学生,坚持多样化发展需求,以满足考研深造与学历教育需求。

5.充分体现学校“四会”“五有”复合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会”“五有”(四会即:

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共处。

五有即:

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培养方案要以此为依据进行构建,充分体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复合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特征。

6.创新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协同育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在2014年11月12日,“第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大会上指出:

“一要加强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我们开展校企合作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改善实践条件、接受学生实习等层面上。

要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建成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推动建立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二要积极用好国内外教育资源,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校际之间协同育人。

7.注重增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从人力资源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与人才未来的职场工作创造性视角,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作用。

要大力培养创新的宏观理念与创新意识,掌握具体的创新技法,系统进行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育。

二、基本原则

培养方案应注重继承、发展、创新相结合,积极借鉴国内外院校的先进经验,博采众长。

1.坚持复合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现原则,构建“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以建立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构建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以及层次化、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教学体系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通过搭建“平台+模块”的方式,结合专业特征和21世纪人才的素质标准要求构建出复合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2.坚持“国家专业核心课程”与满足“学生社会职场就业、升学深造、境外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在满足国家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要大力构建适合学生职场就业、升学深造、境外学习、社会健康生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

3.立足教育的国际视角,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经历、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要体现培养目标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等。

构建便于国际化交流、合作与学分互换与认证的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课程体系。

依托首都经济圈的独特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化的专业与特色。

有条件的专业要加强外语的实际运用价值,鼓励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与外语授课;也可以选择大部分课程进行外语教学的试点试验。

4.凸显“产、学、研一体化”原则

要体现专业的“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特色。

立足“社会生产需求、岗位职业要求标准、岗位工作流程”出发,本着服务区域、服务市场、服务岗位、服务生产、服务用户的原则,构建“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特别是要面向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服务,研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要依据区域经济需求,以“错位”理念建立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专业特色性课程体系,并寻求所设置专业的方向性特色课程。

5.实行分类与分层培养

专业培养方案要注重实行分类培养,根据专业的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方向,认真研究专业方向,确定合理的专业方向性课程。

公共外语、数学类课程实行分层培养。

6.坚持统一要求与专业特色结合、因材施教结合原则

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成完备前提下,须凸显专业的独特风格。

在保持专业标准要求不降低的前提条件下,应尽量为学生多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各类选修课程,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7.坚持学科综合化与文理渗透交叉原则

要依据专业的发展趋势,增设具有多学科融合化与综合化为特征的专业性课程。

同时,增设适合文、理类不同学生学科互补性的基础性课程。

如理工类学生要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学习,非理工类学生应加强自然科学和技术类课程学习。

8.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原则

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重视第二课堂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要通过设计与开发、学科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应用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培养方案的结构

(一)“平台+模块”课程结构组成

培养方案由“平台+模块”构成,平台为所有专业必须具有的部分,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平台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除了必修模块部分,其它模块各专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自行设计(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1.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

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广泛的共同的文化教育与强化能力、方法和性情培养具有重要功能。

通识教育平台包括通识必修模块和通识选修模块。

通识必修模块一部分是国家规定的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主要分为三类:

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

如军事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课、体育等。

此类课程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除此之外,根据各自专业人才的现实素质缺失,建议增设必要的通识必修课,以增强应用性职场的需要。

通识教育选修模块课程是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而自主进行选择的课程,包括基础性科学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培养,健全人性的熏陶以及一些非专业性的实际能力培养。

本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完整的人生知识,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2.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内容及专业要求,重在体现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基本能力的课程。

分为专业基础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专业基础必修即指该专业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此类课程是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根本;

专业基础选修即指该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受教育程序的限制,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

3.专业方向课程平台

专业方向课程是体现专业核心取向并突显专业性质的课程。

课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职业需要,结合专业办学特色设置,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等进行选课,为学生多样化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空间。

4.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主要由校内基础实践模块、实训模块、校外实践模块组成。

重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开展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校内基础实践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课程实践、实验课程、安全教育、公益劳动、毕业教育;

实训模块是各专业依据自身专业所进行的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理、工类)、系统软件实践、应用软件实践、电子电工实习、社会调研、综合实训、社会调研、人才市场职场体验、综合设计与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校外实践模块包括见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组成;

5.素质拓展平台

素质拓展平台由创新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及学科竞赛三个模块组成。

创新教育是着重提升学生与创新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课程模块。

各专业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引入劳动技能培训,鼓励学生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学科竞赛模块是指学生结合专业、学科开展的科技、文体竞赛活动,是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

 

 

 

图1培养方案结构图表

表1学分分配表

平台

课程

学分

备注

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必修

137左右

共有

通识教育选修

专业基础平台

专业基础必修

专业基础选修

专业方向平台

专业方向必修

专业方向选修

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基础实践模块

入学教育

不少于37

共有

军事训练

课程实践

实验课程

安全教育

公益劳动

毕业教育

实训模块

课程设计

金工实习(理工类)

系统软件实践

应用软件实践

电子电工实习

综合实训

综合设计与展示

社会调研

人才市场职场体验

校外实践模块

见习(认识实习)

毕业实习(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素质拓展平台

创新教育模块

2

共有

职业资格证书模块

2

可选

学科竞赛模块

毕业学分总计

175-185

 

四、培养方案的内容及学时学分分配

1.培养方案的内容

培养方案的内容主要由下面部分组成:

(1)专业基本信息

(2)培养目标

(3)培养要求

(4)工作岗位及职责分析

(5)专业特色

(6)主干学科

(7)核心知识领域

(8)核心课程

(9)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0)主要专业实验

(11)素质拓展平台安排

(12)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13)专业延展活动

(14)教学安排指导表(含指导性教学计划表、实践教学平台表、教学进

程安排表)

2.学时与学分要求

(1)毕业学分为175-185之间。

(2)课堂教学按16学时计1学分;实验教学(含上机)按20学时计1学分;课外上机实践不计学分;集中实践环节按每周计1学分。

(3)课程体系各部分的学分分配(见表1)

其中,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三个部分的学分在137左右,实践教学平台的学分不低于37。

五、有关课程要求与安排

(一)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1.通识必修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除按规定安排理论教学外,还须安排课外阅读、讨论和社会实践。

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以系列讲座形式进行,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进程,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

表2通识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课堂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

开课学期

备注

上机

实验

实践(实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2

0

0

16

1

全校所有专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2

24

0

0

8

2

全校所有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2

0

0

16

1

全校所有专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48

0

0

48

2

全校所有专业

形势与政策

2

32

24

0

0

8

1-6

全校所有专业

大学英语

16

256

192

0

0

64(听力)

1-4

全校所有专业(教学试点专业除外)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2.5

40

20

20

0

0

1

全校所有专业

体育

4

128

128

0

0

0

1-4

全校所有专业(社体专业除外)

军事理论

1

36

10

0

0

26

1

全校所有专业

就业创业教育

2

32

16

0

0

16

1-5

全校所有专业

安全教育

0.5

不少于24小时

3-4

全校所有专业

公益劳动

0.5

不少于16小时

3-4

全校所有专业

(2)大学英语

全校开设16个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从第一至四学期每学期4学分,其中含16学时(1学分)的口语听力能力强化训练。

学校确定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可根据专业情况自主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要积极探索适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针对语言学习的特征,大力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思辨能力,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为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建议各学院增加职场英语和生活英语相关课程。

(3)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要强化职场办公的实践训练,强调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4)体育

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形成身体的锻炼能力为目的,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育健康理念。

体育课程1-4学期开设,每学期32学时,共计4学分。

体育课程要依据国家体育标准,创造性开展体育活动。

《体育Ⅰ》主要进行体育的基础性教育内容;《体育Ⅱ—Ⅳ》主要为专项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爱好自主选择。

(5)军事理论课程

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和参加军事技能训练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知识与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6)就业创业教育

就业创业教育是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的应用型课程,分为就业及创业教育两大部分。

就业教育分别于第一、三、五学期开设,计8学时;创业教育于第二学期开设,计8学时。

2.通识选修模块

通识选修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从学校设置的课程中进行选择。

要求每名学生至少选修1门,在第2至6学期内修完。

该模块内课程均为1学分,24学时。

 

(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分为专业基础必修和专业基础选修。

(1)专业基础必修

专业外语

各专业须开设《XX专业外语》(32-64学时,2-4学分);

专业基础认知

各专业在第一学期需开设专业基础认知课程(16学时,1学分)

专业基础认知教育应包含专业基本认知、专业学习方法、专业就业取向、专业求学深造。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分为《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C》三个层次(具体见下表)。

学校确定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可根据专业情况自主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高等数学A

11

176

1-2

理、工类专业

高等数学B

9

144

1-2

经济、管理类专业

高等数学C

8

128

1-2

旅游专业

开课学院要结合学生所在学院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

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精选,能反映现实生活的事例,强化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基础选修

各专业可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设置专业基础选修课程,要求学生选修的总学分一致。

(三)专业方向课程平台

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

各专业根据专业特征,适当增加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四)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4+1”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

其中的“1”是实践教学的特色所在。

实践教学(不少于37学分),集中体现为校内基础实践模块、校外实践模块、实训模块三部分。

校内基础实践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课程实践、实验课程、安全教育、公益劳动、毕业教育;

校外实践模块包括见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

实训模块包括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理、工类)、系统软件实践、应用软件实践、电子电工实习、社会调研、综合实训、社会调研、人才市场职场体验、综合设计与展示、毕业设计(论文)等。

其中:

1.金工实习:

工学机械类开设2周;理学、工学非机械类开设1周;

2.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是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劳动。

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加强诚信教育,弘扬志愿者精神。

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至少24小时的公益劳动,以获得该课程的0.5个学分。

安排在3-4学期,轮流进行。

3.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以生存安全、环境安全、心理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为内容的教育。

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至少16小时的安全教育训练,以获得该课程的0.5个学分。

安排在3-4学期,轮流进行。

(五)素质拓展平台

创业教育2学分,以讲座的形式与第三学期开设。

职业资格证书2学分。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N证),其学分依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或者以增加学习学校开设的相关公共选修课程的方式代替职业资格证书。

学科竞赛学分依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课程考核

所有课程均应进行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类。

为鼓励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每学期考试科目门数实行控制原则(3-5门)。

学位证书实行累计平均学分绩点制(GPA)。

学位获得的累计平均学分绩点GPA≥2.0。

累计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除学校统一的《军事训练》、《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就业创业教育》、《体育》、《公共选修》、《公益劳动》、《安全教育》、《创新教育讲座》、《专业认知》、《见习》、《毕业实习》,及各专业所规定的不计算在学位平均学分绩点内的课程外,其他课程均计算在内。

学校积极倡导与鼓励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以符合大学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在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前提下,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加强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平时成绩占到30-50%,课终考核成绩占到50-70%,使课程考核成为构建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重要导向。

七、相关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所要求的核心课程原则上应予以保证。

国家要求的专业课程名称,原则上遵循其规定,但也可在不失去本质特征的前提下,适度调整。

(二)各学期总学时和周学时应合理平均安排。

第一学年度因公共课程较多,可适当增加周教学课时4学时。

第二学年度因涉及国家考试的学期,可适当减少课程学时。

第三学年度因专业课程较多,可适当减少周教学课时4学时。

但周学时要严格控制在20-30之间。

(三)通识课程与专业类课程交错安排,均衡分布在第1-3学年度内。

要预防专业课程滞后进入课堂,而使学生专业信念失控现象。

(四)职能操作类课程应以完成所学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而制定,课程名称应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特征。

(五)《专业基础认知教育》的时数计入课堂教学学时。

(六)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具体办法,要依据《燕京理工学院人才培养

方案制订与实施的管理规定》及其《附录: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基本过程环节与步骤》执行。

燕京理工学院

2016年4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