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310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梁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吕梁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吕梁规划.docx

《吕梁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梁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吕梁规划.docx

吕梁规划

吕梁市推进结构调整

加强环境保护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03年11月)

 

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动下,我市经济呈现出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同时,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也得到初步遏制,成为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十分尖锐,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质量,是关系到我市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

为此,在深化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环境质量状况的基本判断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结构调整以来我市环境质量状况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恶

化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环境状况变化的趋势与特点

从1999年-2002年环境统计和监测数据分析,我市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呈稳定减少态势,排放总量仍

然很大

2001年与1999年相比,全市主要污染物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烟尘、 废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7.5%、6.14%、9.31%、22.84%,工业粉尘、COD排放量分别增长了13.67%、46.67%。

同期,全省烟尘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见附表1)。

与全省11个地市比较,2001年我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占到全省的20.07%,位居全省第二;COD排放量占到全省16.07%,位居全省第二;工业粉尘排放量占全省的13.57%,位居全省第二;烟尘排放量位居全省第四;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全省第八。

全市分行业比较,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焦炭、冶金、

化工、建材、电力、采选业,这六个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

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废水、COD分别占到全区的66.21%、

65.82%、93.13%、28.5%,73.5%。

其中,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最大的是焦炭和冶金行业;工业粉尘排放量最大的是建材和采选业;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是焦炭、采选业、冶金、化工和电力五个行业;COD排放量最大的是采选业、冶金和焦炭三个行业(见附表2)。

全市13个县市比较,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集中在离石、柳林、中阳、交口、孝义、文水等地,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主要集中在孝义、柳林、交口、汾阳,分别占到全市的22.8%、21.4%、11%、10.4%(见附表3)。

2、环境空气污染程度稳中有降,城市空气污染仍居全省最严重之列

全市只有离石区、孝义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2002

年与1999年相比,离石区的TSP,SO2年日均值浓度增加分

别达10.6%、22.07%;NO2年日均值浓度下降11.77%(见附表4)。

2000年到2002年,离石区、孝义市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见附表5)。

全市空气污染依然十分严重,离石、孝义被列入全国30

个严重污染城市。

3、地表水环境略有好转,但仍处于高污染水平

据对三川河和文峪河的10个控制断面的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与1999年相比,劣V类水质断面由60%减少为50%,IV-V类的水质断面由10%增加为20%,II-III类的水质断面基本持平(见附表6)。

地表水仍处于高污染水平,50%的断面属于重度和严重污染,完全失去使用功能。

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

4、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其匮乏

我市自然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森林

覆盖率低。

长期采煤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地下水位大幅

度下降。

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为0.49%,低

于全省0.7%的平均水平;水土流失面积达14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7%,和全省69%的水平接近;森林覆盖率30%。

(二)环境质量趋好的主要因素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推动了我市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

排污总量下降,主要县市环境质量有所改

善。

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1311”规划和发展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重点调产项目,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关闭取缔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使传统产业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控制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降低了排污总量和单位产品排污强度,显现出环保与调产“双赢”的效果。

其次我市着力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开展重点城市、重点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孝义、离石、方山等县市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相对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形势

虽然我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1、组织领导不到位,环保意识差

  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滞后,加快发展是各县市的首要任务,在处理经济、社会、生态的关系时,往往偏重于经济效益,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注重环保。

一方面在关停取缔五小企业时,以保证财税增长为由,偏袒部分土小企业,污染治理不力;另一方面在新上项目的过程中,环保“三同时”政策贯彻落实存在偏差,旧的污染源没有彻底取缔,新的污染源又在形成,环保政策落实不到位。

环境管理执法队伍建设落后,监控能力弱,难以适应环保工作的要求。

同时,全民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污染企业的监督不力,共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氛围尚未形成。

2、传统产业升级滞后,结构型污染仍十分突出

全市多年来形成煤焦、冶炼、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尽管在近年的优化调整中,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污染环境的现象仍没有有效改变。

据测算,每消耗一吨标煤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硫17.87公斤,烟尘15.39公斤。

按照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测算,若万元GDP能耗不变、单位能耗排污强度不变,届时污染排放总量将随之翻番,更为严峻的是对水资源的消耗也将大量增加,我市环境资源条件将难以承受。

全市离石、孝义、文水、柳林四县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孝义兑镇沟、梧桐炼焦区、中阳尚家峪、离石交口区等局部地区大气污染极为严重。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原煤、焦炭、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尽管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但环保技术难以同步提高,污染问题仍然严峻。

3、自然生态十分脆弱,恶化的趋势仍在不断加剧

吕梁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自然条件极差。

①由于 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植被的减少,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45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68.7%,土壤侵蚀模数为1.0万吨/千米2—1.8万吨/千米2,黄土丘陵区高达3.0万吨/千米2。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损失了土壤中有机质,而且使土壤自我调节功能丧失,全市土壤的无效蒸发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左右,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②由于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全市因不合理开采煤炭、铝矾土和铁矿破坏植被面积1720公顷。

③由于工业企业大量排污,严重污染河流水体,全市因不合理污灌,造成农田污染7000余亩。

每年用地膜1000余吨,回收量仅为0.5%左右,其余残留在土壤中,污染了土地。

主要河流三川河、文峪河绝大多数河流水质不达国家五类水质标准,水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

文峪河汾阳段含盐量、氯化物污染严重超标,蔚汾河基本属于排污河,兑镇河水质严重超标,南川河污染呈加重趋势。

全市COD和NH3-N排放呈提高的趋势。

三川河、文峪河、湫水河鱼类绝迹。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健全,清运不及时,垃圾倾倒河滩,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存在。

全市13县市区城区绿化覆盖率仅为6.64%。

全市人均公共绿地为1.5m2。

4、历史欠帐较多,环保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市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重发展轻环保,致使环保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欠帐。

因此,未来我市环保工作,一方面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欠帐,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经济高速增长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推进和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任务将十分繁重,环保投入将随之不断增加。

二、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与任务

“十五”后三年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到2005

年经济结构调整目标能否大见成效,事关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三年结构调整必须严格以环保为前提,由产品调整向行业调整转变,着力增加科技含量、经济总量和环保效益。

(一)指导思想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要以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同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加强为目的,以“统筹规划、控制总量、分类治理、一票否决、强化管理、逐步改善”为指导思想,尽快政善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提高人民群众生存环境质量、推动整个社会健

康发展。

(二)基本目标体系

根据《吕梁地区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

标》,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现状,提出我市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

1、总体目标

(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003—2005年期间,全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

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2年基础上减少18%,其它污染物排放也相应有所减少。

2006—2010年期间,全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

COD等主要污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再下降20%—30%。

其它污染物排放要有大幅度减少。

(2)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2003—2005年期间,离石区、孝义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三级标准,争取退出全国30位严重污染城市之列。

  离石城区:

2003年、2004年、2005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天数分别达到50天、100天、150天。

2006—2010年期间,离石区和孝义、汾阳二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它县市达到城市功能区标准。

2010年前,根据全市功能区划,要求城市市区以外的一、二类区逐步实现功能区达标,规划的七大工业园区控制到国家三级标准以内。

(3)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3—2005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控断面中,劣五

类水质比2002年下降50%。

2006—2010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劣五类水质下降到总水质的l0%左右。

文峪河和三川河全河流消除劣五类水质,岚河、岚猗河、屈产河和北川河达到三类标准。

(4)功能区划分与产业布局调整目标

到2010年,根据国土资源规划、城市规划和相关产业布局规划,在完成全市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在一类区规划范围内,完成对破坏植被、影响景观、污染环境企业的搬迁和取缔;在二类区,完成市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技术改造、污染防治或搬迁;在三

类区,结合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逐步建设区域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

2、总量控制目标分解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完成污染物总量计划的削减是总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我市“十五”期间总量指标的分解是按照2003年全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依据各县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地理位置,考虑“十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的布局等因素,将控制目标和削

减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

(1)二OO三年至二OO五年,即后三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

烟尘、SO2、粉尘、COD、氯氮、固废6项指标。

具体是:

烟尘7.8万吨、SO27.8万吨、粉尘6.8万吨、氯氮0.4万吨、COD2.1万吨、固废98万吨。

①2003年各县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

(见附表7)

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22.4万吨,按每年6%削减,到2005年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为18.37万吨。

污染物削减的途径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环境政策等的实施。

一是达标排放的削减;二是关停落后产业与落后淘汰设备削减;三是企业不断推行清洁生产削减。

烟尘:

2005年前削减1.4万吨,其中关停50m3以下炼铁高炉81座,可削减0.4万吨;机焦2003年底替代改良焦383户,可削减0.9万吨;推行清洁生产可削减0.1万吨。

粉尘:

2005年前削减1.224万吨,其中关停小水泥可削

减1.09万吨;关停冶炼、改良焦可削减0.08万吨;清洁生产的设施可削减0.054万吨。

S02:

2005年前削减1.4万吨,其中关闭4座小火电1.0

万吨;其它0.4万吨。

②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

结合“十五”期间国家及省要求,主要控制COD、氨氮两项指标。

2003年水污

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见附表8)

通过深化企业达标,调整产业结构、清洁生产,实施污

染防治工程等削减措施,预计到2005年,关闭4座小火电厂,可减少COD0.0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可减少排放0.5万吨。

指标总量控制为2万吨,其中工业控制为1.5万吨。

基本可实现总量控制目标。

到2005年,通过关闭部分小化肥,同时对其它化工企业

实施清洁生产和水循环重复利用等多种措施可削减50%以上,因此确定2005年全市氨氮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0.1万吨。

③固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固体废物排放分为两类,即工业固废和生活固体垃圾。

我市工业固废主要来源于煤炭采掘业,冶金.焦化和电力工业。

2003年固废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见附表9。

到2005年预计排放7l万吨,考虑到冶炼、洗煤行业的固废能进行综合利用达50%,可减排28万吨。

危险固废在“十五”期间实现零排放。

(2)从2006年到2010年,省将对石油类、挥发酚、氰

化物、砷、铅、镉、六价铬八项总量控制指标进行考核。

在此期间,各个行业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各项指标必然会降低。

(3)到2020年,全市13县市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要求,在全市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全市10%左右的村庄建成生态示范村,50%以上县市启动本辖区的绿色行动计划,初步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主要任务

1、高污染行业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坚决限制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的总量规模,关停和取缔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生产企业。

①煤炭行业:

在逐步关闭规模小、回采率低的小矿的同时,要加快实施大集团战略,鼓励大矿收购并改造小矿,支持山西焦煤集团五麟焦化有限公司、山西联盛煤电集团、离石大土河煤焦集团等大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

②焦炭行业:

新上大机焦必须无条件地上脱硫设备,鼓励采用先进、节能、环保焦炉,大力推广干熄焦法;加大对现有焦炭企业改造力度,积极推行使用先进的焦炉配套机械设备、煤气净化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环保设施;减少二氧化硫和苯并芘排放;无条件地关闭和取缔未经正式审批、污染超标的土焦和改良焦炉,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机焦炉;改变分散生产、遍地开花的格局,实行园区式相对集中生产,发展焦炭化工,重点支持交城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按照等量替代的原则,鼓励发展耗水少、脱硫效率高、苯并芘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型炼焦业。

③冶金行业:

主要任务是限制生铁、普钢,发展新型冶金。

生铁要加大关停力度,推进以大换小,不断提高焦比;普钢要关小限大,以大换小;鼓励普钢企业向特种钢和深加工方向延伸;支持铝工业发展,重点发展氧化铝和铝合金、铝材等深加工产品,大力推进兴县、孝义铝基地建设,积极推动铝电联营。

④电力工业:

主要任务是发展新型电力,支持发展60万千瓦以上机组、使用先进脱硫除尘和空冷技术、脱硫效率达90%以上、节水效率达70%以上的新型电力。

加大现有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努力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对短期内无望达标的企业限期关停。

通过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把有限的环境容量提供给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和新兴接替产业的发展。

2、城市污染综合治理

各县(市/区)逐步建成集中供热、供气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

①集中供热、供气工程

全市13个县市全面推行集中供热、供气工程。

坚持分步进行、重点突破的原则,逐步建设集中供热、供气工程。

孝义、离石集中供热工程已立项,力争在2005年前,城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供气。

汾阳、文水、中阳、柳林等上马建设大型机焦的县市,要引导企业建设输送气设备,逐步完善城区集中供热、供气管网工程,彻底取缔燃煤锅炉。

没有建设大型机焦的县市要结合城市建设合理规划供热、供气工程。

②污水、垃圾处理

各县(市/区)都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建设规模和布局要根据城市特点配套建设。

目前离石区、孝义市污水处理工程已立项。

离石区设计规模为3.5万吨/日,总投资5900万元;孝义市设计规模为3万吨/日,总投资6100,其中一期工程1.5万吨/日,投资3080万元。

其他县市应结合城市建设积极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

实现污水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特别是对医院医疗废弃物进行规范性焚烧、无害化处理,杜绝医院“前边治病后边致病”现象的发生。

加快城市绿地和自然风景公园建设。

到2010年,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2平方米。

加强污染严重县(市/区)孝义、离石、柳林、中阳等的污染综合治理,鼓励每个煤焦企业开发绿化一座荒山,以促进城镇环境质量改善,提高城镇功能。

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合理规划和调整工业布局,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焦炭,冶金等重点行业生态工业园区。

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按照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要求,实现资源、环境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构建地域性资源(能源)梯次利用、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的生态型工业体系。

根据我市工业现有基础及产业布局状况,近期重点建设吕梁夏家营生态工业园区、吕梁百金堡化工园区、吕梁三泉焦化工业园区、吕梁梧桐焦化工业园区、吕梁双池铝工业园区、吕梁尚家峪钢铁工业园区、吕梁下安轻工业园区等七个市级工业园区,同时豉励条件成熟的区域创新新的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大致可分两期进行。

一期为2003—2005年,完成各园区总体规划和各个单项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核心项目进驻园区并投产见效。

二期为2006-2010年,配套项目、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链条较为完善,核心项目做大做强。

4、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

我市环保基础能力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极不适应,环境监测能力、管理和执法能力急需加强。

当前的重点是加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动态监测,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

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在全市煤焦大县和重点行业主要污染源装备动态环境监测系统,并在全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污染源摸底调查与评价工作。

三、对策措施

为完成上述基本任务,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保证全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必须在总结三年调产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强有力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环境管理监督机制,将环保政策法规落实到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工作中。

1、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环保指标切实列入全市行政首长政绩考核内容,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环保培训

在县市行政首长政绩考核中,将环保指标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由市与各县市区长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开展年度评比,并向全社会公布,由群众进行评议,接受公众监督。

对期限内不能完成环保目标的,通报批评,对发生重大环境事故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对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且进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给予重奖。

  对领导干部每年都要进行环保培训。

把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的内容纳入环保培训计划。

2、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政策,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在环境质量超标地区严格执行总量削减政策,新建项目增加的排污量必须削减现有污染源排污量,确保实现增产不增污,努力做到增产减污。

与此同时做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不批;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不批;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

配合省开展环境容量评价工作,确保各县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从不断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

3、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

强化“三同时”审批过程的责任追究制度,从严把好新建项目的环保立项和验收关。

对“三同时”审批过程因把关不严,造成严重污染和重大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审批责任人以政纪和法律处罚。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增加能耗、物耗、水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指标要求,编制清洁生产方案,保证新建项目工艺装备的先进性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

4、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积极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实行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依法对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和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

结合我市资源条件和产业特征,通过清洁生产改造,努力实现煤矿矿井水排供结合、焦炉和高炉煤气综合利用、钢铁企业和火电厂生产废水零排放等目标。

5、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的社会化,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重大环境事务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会制度,邀请公众参与决策,并将结果向社会通报。

积极鼓励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对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环保政策法规解读等形式,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

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以及治理污染的必然性和时间紧、任务重的紧迫性。

把排污者必须履行的治理责任和各级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的责任告诉人民群众,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在舆论上“热”起来,从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力地开展。

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利用“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通过多种形式,在新闻媒体上广泛深入宣传,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约资源和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企业,应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该企业的名称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并给予大力表扬。

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按有关规定公布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二)加大高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力度,解决结构型污染

针对我市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生产总量,减轻结构型污染造成的环境压力。

l、限制高污染行业生产能力,制定并实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生产能力的环境政策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对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制定实施明确关停政策和措施。

当前,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的要求,以及我省、我市制定的相关政策,立即关停50MW以下常规小火电机组、关停所有的土焦和改良焦生产企业、淘汰lOOm3以下炼铁高炉。

在2010年前逐步淘汰和关停1OOMW以下的火电机组、300m3以下的炼铁高炉,回采率在15%以下的小煤矿、30万吨/年以下的选煤厂和小机焦企业。

尽快制定重点行业技术进步规划,明确产业政策界限,克服短期行为,避免浪费。

对在建和筹建的焦炭、炼铁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进行重新审核,对不符合政策的和未经审批的项目要坚决停建。

未来3年内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非城市气源的焦炭生产项目。

在控制焦炭总生产能力

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可回收化工产品和煤气的100万吨生产规模的大机焦和清洁型热回收焦炉。

从2003年起不再批准新建生铁、金属镁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