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320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docx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

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集合

1:

名老中医经验——寒痛散(魏雅君):

九香虫9 砂仁、木香、檀香、甘草各3克。

共研细末,分成9包,每服1包,日3次。

治疗寒滞作痛,神经性胃痛,肝胃气痛。

2:

消化性溃疡疼痛剧烈:

遇寒而作:

制川乌6 肉桂3 乳香9 九香虫9 高良姜3。

3:

慢性胃炎:

常见食后饱胀、嗳气、泛恶、胃痛等症状,如用药不注意轻灵疏通,则可使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故虽见脾,胃之虚以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亦须配伍陈皮、半夏、木香以理气和胃;虽见胃阴亏虚而用石斛、麦冬、沙参等品以清养胃阴,也当佐川楝子、绿萼梅、佛手等药物以疏肝醒胃(胡建华)。

 

4:

小柴胡汤治疗胃痛(魏雅君) 虚寒胃痛,小建中汤加黄芪本属对症之施,但有的患者服之不应,每投小柴胡汤收效甚速。

其义在以疏为导,以通为主,更有和胃降逆、扶正之功。

故虚劳内伤、中气不足、土受木克之见阳涩阴弦脉象者皆可用之,可疏肝之郁,补中之虚,宣胃之滞,使枢机升降,仲景曰: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之因和”。

柴胡用量宜大,黄芩易白芍。

         

5:

延年半夏汤(岳美中) 方载《外台》:

半夏12 槟榔6 桔梗3 枳实3前胡6 鳖甲9人参3 吴茱萸3 生姜3,水煎服,日1剂。

适应症:

(1)胃脘部疼痛剧烈,痛及左侧胸部及肩胛部;

(2)患者屈其上体抵压疼痛之部位,以冀图减轻疼痛者;(3)疼痛时发时止;(4)嗳气欠伸,呕吐后疼痛可缓解者。

6:

小陷胸汤治疗湿热气滞型胃脘痛(急、慢性胃炎)(王长瀛)方中半夏燥湿化痰,下气散结,消胸腹痰湿之滞,治心下急痛、痞坚,温走散,和胃之力颇著。

黄连清热解毒,泻心胃肝胆之实火,燥肠胃积滞之湿邪,气寒味苦,健胃之功独长。

栝楼实甘寒滑润,性降属阴,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导滞,宽中下气,消胀散结,降火且不犯胃气,润燥而通利大肠。

合用之则辛开苦降,润燥相济,善治湿(痰热)互结之内阻,恢复中焦胃气之冲和。

用之使湿(痰热)清化气机调畅而疼痛自止。

胀满嗳气较著加香附、枳壳、川楝子、莱菔子、桔梗;嘈杂吞酸加栀子、竹茹、公英、石斛、生麦芽;痛剧加元胡、没药或细辛

 

7:

胃阴不足,瘀热内阻——乌英合剂(程中凯):

乌贼骨、蒲公英、生地黄、白芍、麦冬、乳香、炙甘草

8:

益中活血汤:

黄芪30 肉桂8 吴茱萸10 丹参15 乳香8 没药8 生蒲黄15 三棱10 莪术10 川芎12 乌药10 。

温中散寒,理气活血,消肿生肌。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孙咸茂)。

9:

黄芪健中汤是公认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

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曾观察到黄芪、甘草两药有特殊的功效。

实验研究证明:

黄芪能扩张血管,改善血行,使缺血的细胞恢复活力,生黄芪可防止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的发生,还能抑制胃液的分泌,减少游离酸和酸度,使PH值上升。

甘草补中缓急止痛,其提取物甘草次酸可促进溃疡愈合。

10:

胃痛治肾(祝堪予) 钟乳石方:

钟乳石30 黄柏10 肉桂65 公英30 甘草6。

适用于寒热错综、虚实夹杂、脾胃不和的溃疡病。

钟乳石甘温入肾,温阳以暖脾,补虚损。

肉桂辛甘大热,入脾肾两经,温肾阳,暖脾火,除冷积,通血脉。

(肉桂皮油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功能,并可缓解胃肠痉挛以止痛)。

黄柏清热燥湿,滋肾降火。

公英清热解毒且能健胃(单味公英治疗溃疡病,有促进溃疡面愈合的效用)。

甘草补中健脾,缓急止痛,调和药物。

   《内经》谓:

“肾者,胃之关也”。

李中梓认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司,脾得后天之司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之主。

”赵献可也认为饮食入胃,譬如水谷在锅中,必须火煮才能熟。

这个火就是命门之火,在下焦蒸熟,始能运化。

因此他提出补脾不如补肾的观点。

  

11:

溃疡病可参用外科治法(巫君玉) 气滞血瘀在溃疡病中带有贯穿性,与外科肿疡的形成机制(气滞→血瘀→红肿成疡)相似,故可应用清热消肿、活血化瘀、托里定痛、养血生肌、益气生血,药如:

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败毒消肿)地、芍、归、芎(养血和血生肌)乳、没、丹参、三七(活血化瘀)、黄芪(益气生血生肌),运用得当,均可获良效。

   

专方辨证论治

   一、消化性溃疡:

   1.胃乐汤 党参15g 黄芪40g 白芍20g元胡10g甘草10g 珍珠层粉3g(分2次冲)枯矾2g。

水煎服,日1剂。

健脾益气。

动物实验表明:

本方能增加胃黏膜表面黏液凝胶厚度,使受损胃黏膜内的氨基己糖含量保持在正常的水平,有增强黏液屏障作用,该方还能增加胃窦部黏膜内PG合成,后者具有胃黏膜细胞保护作用。

胃乐汤主要是通过增强胃黏膜防御因子,调整了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的平衡而起到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

   2.健胃愈疡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30g柴胡15g 白芍15g 白芨15g 青黛6g 珍珠层粉2g(分冲)甘草3g。

水煎服,日1剂。

健脾益气,疏肝和胃。

动物实验研究:

柴胡、元胡、白芍具有镇静止痛,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珍珠层粉、白芨粉有中和胃酸、抗组胺作用。

   3.溃疡合剂 黄芪20g 当归9g白延胡9g 白芍12g 香附10g 乌药7g肉桂3g 甘草9g 白芨12g 乌贼骨15g 。

水煎两次,浓缩至75ml,每服20-30ml,饭前30分钟服,日3次,连服6周1疗程。

温中健脾,行气止痛。

药理研究:

乌贼骨主要含有碳酸钙,可中和胃酸,缓解呕酸及烧心症状,又可促进溃疡面炎症吸收,其内所含的胶质与有机酸和胃液作用后,可在溃疡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出血,减轻局部疼痛。

白芨含黏液质,能保护并促进溃疡面愈合。

元胡含延胡索乙素等十几种生物碱,既能镇痛,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又有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之功。

白芍含芍药甙,能松弛胃肠平滑肌,故可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

甘草成分FM100与芍药甙有协同镇痛作用。

肉桂含桂皮油,对胃肠有缓和刺激作用,能增强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

乌药、香附均有镇痛作用,且香附又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当归能兴奋胆碱能受体,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加强肌体消化机能。

黄芪能提高肌体细胞内cAMP水平,使细胞生理代谢作用增强,细胞生长旺盛,因此,有利于胃内溃疡面的愈合,促进胃肠消化机能的恢复。

   二、慢性胃炎:

   1.益中活血汤 黄芪30g 肉桂8g吴茱萸10g乳香8g 没药8g 生蒲黄13g 三棱10g 莪术10g 川芎12g 乌药12g 丹参15g。

水煎服,日1剂。

补中益气,养胃健脾,活血散瘀。

药理研究:

黄芪含蔗糖、氨基酸、黏液质等成分,能增加血清中蛋白含量。

并能抑制胃酸分泌过多,使胃黏膜不被胃蛋白酶分解而变薄。

肉桂含桂皮油,可刺激胃黏膜而增进食欲,所含桂皮醛及肉桂酸能使家兔白细胞增加。

吴茱萸所含生物碱有镇痛消炎作用。

丹参、乳香、没药、川芎、三棱、莪术、乌药、蒲黄的药理作用相似,均可加快微循环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

而丹参、乳香、没药还能促进胃黏膜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抑制过度的纤维细胞增长,而有助于颗粒结节消失,使黏膜色泽变红或部分呈充血状。

由此表明,本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2.养胃汤 党参、黄芪各30g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瓦楞子、鱼腥草、大枣各20g 乌梅、桂枝、丹参、赤芍、甘草各10g。

水煎服,日1剂。

益气活血清热。

药理:

乌梅、桂枝、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可抑制Hp,有助于阻断其致病作用。

鱼腥草可调节植物神经和乙酰胆碱,缓解平滑肌的紧张状态,促进胃排空,改善消化道症状。

丹参、赤芍可抑制TxA2合成,调节TxA2/PGI2平衡,改善微循环和胃黏膜血流状态。

桂枝、乌梅可兴奋唾液腺,促进多种抗菌原素和生长因子分泌。

黄芪、丹参、大枣、甘草可提高血浆或胃壁组织的cAMP含量,以疏通微循环,发挥抗缺氧、抗疲劳、抗胃黏膜损伤作用。

   3.半夏泻心汤加减 法半夏、白术、赤芍各12g 干姜5g 党参、公英各15g 黄连6g砂仁6g 鸡内金、枳实各10g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健脾和胃,开结除痞。

   三、胃黏膜脱垂症:

   1.加减补中益气汤  党参、黄芪各15g 白术12g 柴胡、陈皮、元胡、枳壳各9g 升麻6g 半夏10g 山查15g黄连6g 甘草3g。

水家服。

日1剂。

脸皮理气,和胃止呕。

药理:

抑制胃肠蠕动。

抑制消化液分泌:

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胃蛋白分泌明显减少,本方还有拮抗乙酰胆碱、五肽胃泌素、组织胺的促泌酸作用。

抑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谊制作用。

   2.升提活血汤黄芪30g 党参、升麻、柴胡、公英、枳实、肉桂、蒲黄、三棱、莪术、丹皮各10g 细辛5g 红花12g 川芎15g 丹参30g 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益气健脾,或血化瘀。

   四、十二指肠炎:

 

   1.胃脘痛方 炙刺猬皮、九香虫、佛手、元胡粉(冲)、甘草各4.5g 黄连6g白芍、金铃子、香橼皮各9g 煅瓦楞12g 吴茱萸1.5g。

水煎服,日1剂。

或血化瘀,理气止痛。

药理:

刺猬皮有镇痛收敛止血作用。

元胡含生物碱,内服产生类似吗啡及可待因的效果,能显著提高痛阈,有镇痛作用。

所含元胡索乙素能抑制胃液分泌和降低其消化力,能使肌肉松弛,有解痉镇吐作用。

金铃子含挥发性脂肪酸,为醋酸及己酸,有抗酸和解痉作用。

白芍所含的芍药甙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有降低肌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

甘草含甘草甜素、甘草甙、甘草次酸,有抗酸和解痉作用,甘草流浸膏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还有保护溃疡面的作用。

甘草解痉之效与芍药有协同作用,有止挛急和解痉之功。

马尾连主要为小檗碱,可增加胆汁形成以助消化;吴茱萸含挥发油、生物碱等,有镇痛作用;煅瓦楞含碳酸钙、磷酸钙,有制酸止痛作用。

综合上述,本方有镇痛、制酸、收敛、止血、解痉、镇吐等作用,故可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炎。

   2.肝胃百合汤 柴胡、黄芩、乌药、川楝子、郁金各10g 百合30g 丹参15g 党参、蒲公英各12g 牡蛎15g。

水煎服,日1剂。

疏肝理气,泻热和胃。

现代药理:

柴胡含挥发油(内有柴胡醇)、植物甾醇,有镇静、镇痛、镇吐、镇静作用;黄芩含黄芩甙、黄芩素,有解热、镇静、利胆助消化作用,对肠管有抑制作用;郁金含姜黄素,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减少尿内的尿胆元,郁金还有轻度的镇痛作用;丹参含丹参酮甲,维生素E,有镇静、镇痛作用;川楝子对肝硬化有一定疗效;乌药含挥发油等,乌药煎剂能促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气体之排出;牡蛎所含的碳酸钙具有收敛、制酸止痛作用,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公英能使胆囊收缩,后利于胆汁排入肠中,有较强利胆健胃作用,并有止痛、止呕、排除胀气、促进食欲的作用。

党参含皂甙、生物碱,能增强肌体的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

宗上所述,本方有镇痛、利胆、健胃、收敛、制酸、消除胀气作用。

故可治疗胃及上二指肠炎或溃疡等疾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