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627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时提升作业

一、选择题

1.(2013·雅安中考)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

……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俄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斗争是(  )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

C.三年国内战争D.八一九事件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政策,所以列宁说:

“……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十月革命。

2.(2014·南通模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它对中国革命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

3.(2014·泰安学业考)列宁说:

“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土地法令》的颁布

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题意与此相符,故答案选择A。

4.(2013·河南学业考)斯大林说过: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商业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知识拓展】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从历史上看,斯大林模式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基本相适应的,是符合当时苏联国内外政治形势需要的。

从现实上看,这一模式在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以及在卫国战争中,都显示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其结果不仅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发展成为位居世界第二位的工业强国和公认的军事强国,而且保证了在卫国战争中,战胜工业强大、军事一流、组织高效的法西斯德国。

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表现在政治上缺乏应有的民主和法制,缺乏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严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上,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从长远看,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了经济健康、持久的发展。

更为深远的影响是,长期僵化地坚持这一模式,抵消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停滞埋下了隐患,成为苏东剧变的深刻历史根源,也给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5.右图是反映世界现代史某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大合唱”的主题应该是(  )

A.解决中国山东问题

B.成立巴黎公社

C.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D.限制各国海军军备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由题干及漫画提供的关键信息“世界现代史”“巴黎”,可知“巴黎大合唱”是指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主要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故答案选C。

A与“主题”不符,B发生于世界近代史上,D与华盛顿会议有关。

6.(2013·广东学业考)1922年,缔约各国协定: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

”该协定出自(  )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D.《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此与题意相符,故正确答案选择B。

7.(2013·济宁中考)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对这一体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和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太平洋地区和东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D.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所以A符合题意。

8.(2013·无锡中考)某校九年级

(1)班小张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②它直接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旨为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①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②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③④属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的爆发引起政治上的动荡,一些国家为了缓解本国的经济危机,从而走上法西斯道路,故选D。

【拓展归纳】经济危机的影响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9.(2013·沈阳中考)罗斯福上台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新政”。

在上任后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国会与他高度配合,一口气制定了15项重大法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

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突出的特点是(  )

A.整顿银行B.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对外贸易D.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10.某校九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以后,展开探索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因素,你认为最主要的是(  )

A.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

B.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四处侵略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涉及全世界

D.中东地区冲突频繁,威胁石油安全

【解析】选B。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链接所学可知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四处侵略,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结成了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据以上分析判断B正确。

11.(2014·惠州模拟)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

“(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点交叉。

”该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这一协定的签订地点是

(  )

A.柏林B.凡尔赛C.慕尼黑D.华盛顿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1938年,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即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12.下图是1941年苏联流传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描绘了战败的德军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撤退。

这应该是发生在哪场战役后(  )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

C.德国闪击波兰D.日本偷袭珍珠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粉碎了德军占领首都莫斯科的企图,从而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3.(2013·徐州学业考)右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

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DEC.7th!

”,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这张图片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B.德国突袭波兰

C.苏德战争爆发

D.日本偷袭珍珠港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所以选D。

14.(2014·烟台学业考)设计知识简图也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下图反映的是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是

(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成立。

15.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重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空前繁荣

C.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D.两次战争性质不同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叙述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国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B叙述正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国家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而对立的反法西斯联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C叙述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为帝国主义战争,后演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D叙述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是所有劳动者的愿景,也是各国政府应有的执政理念。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1921年,列宁从本国国情出发,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创建了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该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请你找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

 ;

改正:

  。

错误二:

  ;

改正:

  。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1反映1929—1933年美国出现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图2场景最有可能涉及的话题。

(4)有学者认为,政府执政理念一般分为“执政为民”和“执政为国”两类。

从美苏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举措看,你认为两国的执政理念分别属于哪一类?

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以“执政理念”为主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两次重要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题是辨析正误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注意两点:

一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经济政策的变化;二是领导人的更替。

(2)题,考查识图和分析问题能力。

图1注意限制时间段“1929—1933年”,排除其他时间干扰,看准曲线图走向。

联系课本明确其原因和中心措施。

第(3)题由图2明确这是考查罗斯福在农业方面的措施,然后结合课本所学谈论话题。

第(4)题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苏、美两国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概括两国“执政理念”的不同。

答案:

(1)错误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正:

“新经济政策”。

错误二:

列宁(后一个);改正:

斯大林。

(2)现象:

失业率急剧上升。

原因:

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举措: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3)话题:

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兴建水利工程,大力植树等。

(4)美国:

属“执政为民”;理由:

政府关注民生,人民拥护政府。

苏联:

属“执政为国”;理由:

在特殊时期,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17.(2013·威海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

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材料二 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着一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雄交响曲》是德国哪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作品?

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一项重要科技发明。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属于哪一个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标志着哪一地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德国是如何“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4)根据材料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于哪一年?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什么?

(5)列举材料二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两次重要战役的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力。

(1)

(2)(3)题考查的内容均与德国有关,第

(1)

(2)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得出答案;第(4)题链接所学知识回答;第(5)题所列答案必须与苏联有关,答对两个即可。

答案:

(1)贝多芬。

内燃机、汽车等。

(其他符合题意要求的发明亦可)

(2)三国同盟(同盟国)。

欧洲战争策源地。

(3)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万。

(4)1917年。

“斯大林模式”。

(5)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克柏林战役等。

(答对两个即可)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时提升作业

一、选择题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D.浙江河姆渡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云南元谋。

2.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磨制石器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D.用骨针缝衣服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会用天然火。

A、C、D都与山顶洞人有关。

3.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①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②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③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④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故选C。

4.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

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

链接所学知识,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都是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不会种植农作物,他们以采集、狩猎为生。

故答案选D。

5.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半坡遗址。

结合课文中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史实进行辨析,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陕西省、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由此排除A、B、C,得出正确答案。

【知识拓展】巧记原始农耕文化

6.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

该大战是(  )

A.涿鹿之战B.城濮之战

C.牧野之战D.巨鹿之战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可以判断这场战役是涿鹿之战。

7.每年清明时节,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敬仰之情,那么黄帝之所以受到后人尊敬,是因为他(  )

A.打败蚩尤

B.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C.与炎帝联盟

D.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朝、西周都是奴隶制国家,但不是第一个;秦朝是我国的封建国家。

9.“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叙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B.尧传位给舜

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天下为家”“世袭”。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知识拓展】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历程:

产生于夏朝,发展于商朝,鼎盛于西周,衰亡于东周。

10.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准确理解“齐鲁”“燕赵”的由来,并注意题干中“西周”这一关键信息。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卫、齐、鲁、宋、燕、晋等十几个诸侯国,齐、鲁位于今天山东境内,燕、赵位于今天河北境内,故选A。

郡县制大规模推行开始于秦朝,科举制始于隋朝,行省制始于元朝。

11.《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齐桓公”“尊王攘夷”。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采纳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B。

12.(2014·南通模拟)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

下列哪一幅图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  )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春秋时期出现的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生产动力由人力转变为畜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解析】选D。

春秋时期以来,铁器和牛耕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地主阶级产生了,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

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14.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

A.建立县制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B、C有利于实现国富兵强;D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15.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国《时代》周刊将这定义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年。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

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二、非选择题

16.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 时政学史】

“三月三,拜轩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1)“轩辕”指的是谁?

“轩辕”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后人是怎样尊称他的?

【方式二 歌谣学史】

   建夏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   。

夏桀本是亡国君,   灭夏建商朝。

   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天子统治有加强,   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

(2)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

(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