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烟硫酸MSDS.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9767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烟硫酸MSD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烟硫酸MSD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烟硫酸MSD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烟硫酸MSD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烟硫酸MSD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发烟硫酸MSDS.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发烟硫酸MSDS.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发烟硫酸MSDS.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烟硫酸MSDS.docx

《发烟硫酸MSD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烟硫酸MSDS.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烟硫酸MSDS.docx

发烟硫酸MSDS

编号:

JM-EHS-MSDS-013

 

发烟硫酸安全技术

说明书

(MSDS)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内蒙古津盟化工有限公司

2012年9月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发烟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发烟硫酸;焦硫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Sulphuricacidfuming;Oleum

分子式:

H2SO4.SO3相对分子质量:

178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No.

硫酸,三氧化硫

100

8014-95-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属“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

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

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环境危害:

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浓硫酸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至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禁止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无意义。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露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PC-TWA(mg/m3):

1[G1];PC-STEL(mg/m3):

2[G1]

美国(ACGIH)TLV-TWA(mg/m3):

1;TLV-STEL(mg/m3):

3

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铬酸钡比色法(GB4920-85,硫酸浓缩尾气);离子色谱法;二乙胺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提高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棕色油状稠厚的发烟液体,有强刺激臭

PH值:

无资料

熔点(℃):

4.0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1.9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与水混溶

主要用途:

用作磺化剂,还广泛用于制造染料、炸药、硝化纤维以及药物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配物:

碱类、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氧化硫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80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牛长期每天摄入含硫酸的饮水(剂量110-190mg/kg),出现疲乏,外观极度衰弱,以致装入死亡。

狗长期摄入含硫酸(115mg/kg)饮水,出现腹泻。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380ug,重度刺激

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

G1,确认人类致癌物。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TLm:

42mg/L(48h)(食蚊鱼);49mg/L(48h)(蓝腮太阳鱼)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

缓慢加入碱液-石灰水中,并不断搅拌,反应停止后,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006铁危编号:

81006

UN编号:

1831

包装标志:

20(酸性腐蚀品),40(有毒品)

包装类别:

类包装

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罗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铁路非罐装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卸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本品属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托运时,须持有运出地县级人民政府发给的备案证明。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中国化工网中、英文MSDS库下载的相关资料。

填写时间:

2012年7月12日

填写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