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202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docx

管理经济学英文版原书第9版知识点总结

管理经济学精简版

第1章管理者利润及市场

1.1管理经济和经济学理论

1.2经济利润的度量和最大化

——使用资源的经济成本

(1)机会成本:

企业所有者由于使用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而放弃的收益。

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机会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

(2)市场(供应)资源:

资源为他人所有,企业通过雇佣、租借或者租赁形式获得。

(3)自有资源:

企业自有并使用的资源。

最重要的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金、时间和企业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服务三种以及所有企业拥有和使用的土地、建筑物或者设备资产。

(4)总成本:

市场提供的资源和自有资源的机会成本之和。

(5)显性成本:

为获得市场提供的资源所支付的货币。

(6)隐性成本:

使用自有资源的非货币成本。

三个重要的隐性成本:

①所有者向企业提供现金的机会成本,即权益资本;②使用企业所有的土地或者资金的机会成本;③所有者管理企业或者为企业付出的其他投入的机会成本。

(7)权益成本:

所有者向企业提供的现金的机会成本。

总结:

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是企业使用这些资源所放弃的收益。

机会成本可以是显性成本或者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使用市场提供的资源的成本,隐性成本是使用所也者提供的资源的成本,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企业拥有的资源所放弃的最大收益。

总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利润及会计利润

(1)经济利润

(2)会计利润

总结: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经济成本=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会计利润没有从总收益中扣减使用所有者资源的隐性成本)

由于企业所也这必须担负企业使用所有资源的成本,企业所有者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而不是会计利润。

——企业价值最大化

(1)企业的价值:

它所能卖出的价格,就是将来企业预期能够挣得的经济利润的现值。

企业的价值=

πt是t预期的经济利润,

是风险调整贴现率,T是企业存在的年数。

(2)风险升水:

为补偿投资者对于将来利润的不确定性,所承担风险而增加的贴现率。

原理:

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它所能卖得的售价,这个价格等于企业将来预期利润的现值,及将来利润相关的风险越大(小),用来计算企业价值的风险调整贴现率就越高(低),企业的价值就越低(高)。

——价值最大化及利润最大化的等效应

原理:

如果任何期间的成本和收益状况都独立于其他期间的决策,经理就可以通过做出每一个单期利润最大化决策使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现值)最大化。

1.3所有权及控制权分离

——委托—代理问题

(1)委托—代理问题:

当管理层(代理人)的目标及企业所有者目标不一致时产生的冲突。

(2)道德风险:

当合同的一方有不遵守合同所有条款的动机,而使另一方不能在有效成本内实施监视时存在的风险。

——公司的控制机制

激励经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制:

(1)把经理的报酬及满足股东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解决代理问题。

(2)指派外部人员(不就职于企业管理层的董事),或把董事的报酬及公司价值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加董事会监督服务的价值。

(3)使经理产生动机,从而做出价值最大化决策的方法及公司的债务融资政策有关。

(4)公司收购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股东及不能最大化企业价值的经理之间的矛盾的可能方法。

1.4市场结构及管理决策

(1)价格接受者:

由于价格严格受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而不能设置它所出售产品价格的企业。

(2)价格设置型企业:

能够在不全部损失销售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的企业。

(3)市场力:

企业在不全部损失销售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的能力。

——什么是市场

(1)市场:

买方和卖方可以实现任何有价值东西交换的场所。

(2)交易成本:

使交易发生的成本,而不是商品或服务本身的价格。

——不同的市场结构

(1)市场结构:

决定一个企业经营所处经济环境的市场特征。

——市场的国际化

(1)市场国际化:

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市场的经济一体化。

第2章需求供给及市场均衡

2.1需求

(1)需求量: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消费者所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

——广义需求函数

(1)广义需求函数:

体现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六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2)正常品:

如果单纯的收入增加,会增大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量,此类产品为正常品。

(3)低档品:

市场上有些产品或服务,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时,对它的市场需求量反而会下降,此类产品被成为低档品。

(4)替代品:

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种产品价值的上升(下降)会增加(减少)消费者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那么这两种产品是替代品。

(5)互补品:

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种商品价格升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会下降(上升),那么这些商品就是互补品。

(6)斜率参数:

线性方程中的参数表示,当一个独立变量

变化,其他变量不变时,对因变量Qd产生的影响。

(7)Qd=a+bP+cM+dPR+eg+fPe+gN

关系:

当广义需求函数用线性方程:

Qd=a+bP+cM+dPR+eg+fPe+gN表示时,斜率参数(b、c、d、e、f、g)表示当有且仅有一个变量(

)产生变化时,对总需求量的影响,例如

代表着当

保持不变时,单位价格的变化对总需求量的影响。

当斜率参数取正值时,需求量和变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直接需求函数:

Qd=f(p)

(1)直接需求函数:

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表示产品需求量及产品价格之间关系的表格、曲线或方程,Qd=f(p)。

(2)需求表:

给出一系列的商品价格以及及相关的商品需求量的表格。

(3)需求曲线:

当除价格以外,所有经过需求量的因素都保持不变时,所得到的体现商品需求量及商品价格关系的曲线。

注:

①在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可以解释为在一个既定的价格下,消费者所愿购买的最大产量;在一定购买量下,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

②对于水平轴上的每一个需求量,任何一个对应的价格都可以称为需求价,于是需求反函数给出了任意特定数量产品或服务时的供给价格。

——逆需求函数:

P=f(Qd)

(1)逆需求函数(需求反函数):

用需求量表示价格的函数,P=f(Qd)。

(2)需求价格:

在某一特定的交易量下,消费者可能承担的商品的最高价格。

——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法则: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价格的下降,将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上升,而商品价格的上升,则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下降。

(2)需求量的变化:

当其他量保持不变,只有价格发生变化时,沿需求曲线的运动。

关系:

对需求函数Qd=f(p)来说,价格的变化将导致需求量的变化,其他五个影响广义需求量的因素(M、PR、g、Pe、N.)在任意特定需求方程中都被取以某一定值。

在图示中,这种价格的变化,将表示为一点沿着需求曲线从某一价格运动至另一价格。

——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水平上升:

需求函数的变化导致每一价格下的数量都增加,通过需求曲线的右移反映。

(2)需求函数下降:

需求函数的变化导致每一价格下的数量都减少,通过需求曲线的左移反映。

(3)需求函数的决定因素:

能够影响在每一价位下产品需求量,即需求曲线位置变化的因素,如:

M、PR、g、Pe、N.

(4)需求的变化:

当决定需求的五个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便会发生移动,需求改变。

关系:

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大了,需求下降,意味着在任意的价格水平下,需求量下降了。

需求函数在影响需求的五个因素中一个或多个发生变化时,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影响需求函数的因素是收入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价格、消费者偏好、市场中的消费者数量。

广义需求函数及需求移动

变量(需求决定因素)

及需求量的关系

斜率参数的符号

需求增加

需求减少

P(价格)

负相关

b=

为负

M(收入)

正常品

正相关

为正

M增加

M减少

替代品

负相关

为负

M减少

M增加

PR(相关产品的价格)

替代品

正相关

为正

增加

减少

互不品

负相关

为负

减少

增加

g(消费者偏好)

正相关

为正

增加

减少

Pe(预期价格)

正相关

为正

增加

减少

N(消费者数量)

正相关

为正

N增加

N减少

2.2供给

供给量:

在一定时间内(一周、一年等)投入市场用于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叫做供给量,我们用符号Qs表示。

——广义供给函数:

Qs=f(P、PI、Pr、T、Pe、F)

(1)广义供给函数:

体现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六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Qs=f(P、PI、Pr、T、Pe、F)。

(2)生产中的替代产品:

两种产品中任意一种产品价格的上升,都会使厂商将另一种产品的资金投入到这种产品的生产中来,则称这种产品为生产中的替代品。

(3)生产中的互补品:

如果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生产者增加这两种产品的产量,则这两种产品称为互补性产品。

(4)技术:

有关组织资源生产产品或服务的知识状况。

(5)Qs=h+kP+lPI+mPr+nT+rPe+sF

——直接供给函数:

(1)直接供给函数:

在保证其他五个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及此种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Qs=f(p)。

(2)供给决定因素:

能够使供给曲线产品移动的因素。

(3)供给量(由P唯一确定)的变化:

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化所造成的,沿着供给需求曲线移动。

(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有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4)供给表:

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一系列可能的价格及之相对应的供给量。

(5)供给曲线:

在保持其他影响供给曲线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表示供给量及产品价格的曲线。

关系:

直接供给函数将供给量表示为以价格为自变量的一元函数,Qs=f(p),供给函数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要素价格不变,技术不变,生产中相关产品的价格不变,预期价格不变,行业内企业数不变),给出了对应于不同价格的供给量。

——逆供给函数:

(1)逆供给函数(反供给函数):

价格用供给量表示的供给方程,

(2)供给价格:

厂商愿意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最低价格。

关系:

对供给函数

来说,价格的变化将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化,在某一特定的供给函数中,广义供给函数中出现的其他五个因素(PI、Pr、T、Pe、F)取定值,在图中,价格的变化将引起沿供给曲线从某一价位向另一价位的移动。

注:

在供给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

①一定特定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最大的产量或服务量。

②为了使厂商愿意提供该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提供的最低价格。

③这个最低价格有时候被称为在此产量下的供给价格。

——供给曲线的移动

(1)供给上升:

由于供给函数的变化,在任意价格下供给量都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供给下降:

由于供给函数的变化,在任意价格下供给量都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关系:

供给量上升,意味着以任意的价格厂商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量下降,意味着在任意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商品的数目下降,决定供给函数的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相关产品价格、产品的预期价格、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商的数目。

广义(线性)供给函数总结及供给曲线移动

变量(供给的决定因素)

及供给量的关系

斜率参数的符号

供给增加

供给减少

P(价格)

正相关

为正

Pi(要素价格)

负相关

为负

减少

增加

PR(生产中相关产品的价格)

替代品

负相关

为负

减少

增加

互不品

正相关

为正

增加

减少

T(技术现状)

正相关

为正

T增加

T减少

Pe(预期价格)

负相关

为负

减少

增加

F(行业中企业的数量)

正相关

为正

增加

减少

2.3市场均衡

(1)市场均衡:

在市场处于某种状态时,消费者愿意以市场价格购买厂商所愿意生产的所有产品,在此价格下QS=Qd。

(2)均衡价格:

当QS=Qd时的价格。

(3)均衡产量:

在均衡状态下的产品交易量。

(4)供过于求(剩余):

当产品供给量超过产品需求量时,我们称之为供过于求。

(5)供不应求(短缺):

当产品需求量超过产品供应量时,我们称之为供不应求。

(6)市场出清价格:

消费者愿意以市场价格购买厂商所愿意生产的所有产品,即市场均衡价格。

原理:

在某一价位下市场上的商品需求量及供给量正好一致,我们称这个价格为均衡价格。

当现价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存在着供过于求,由此产生的供给余额导致厂商降低价格,以促使过剩产品下降,当现价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存在着供不应求,于是由此产生的需求余额导致需求未被满足的消费者们抬高价格。

由于低于均衡价格时,消费者会抬高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厂商们会降低价格,市场最终将进入价格及数量的均衡状态。

2.4衡量市场交易的价值

——消费者剩余

(1)经济价值:

买者愿意为其支付的最高价格。

(2)消费者剩余:

商品的经济价值和商品价格的差值,对消费者而言是净收益,这个差值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3)特定单位的经济价值=其需求价格=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生产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

对供应的每一单位而言,市场价格和他们愿意提供商品的最低价格之间的差值就是称为生产者剩余。

——社会剩余

(1)社会剩余:

任意产量的社会整体的净收益可以通过加总该特定产量下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得到。

2.5市场均衡的变动

(1)定性预测:

只针对经济变量变化方向的预测。

(2)定量预测:

预测经济变量变化方向和大小。

——需求变化(供给不变)

原理:

当需求上升而供给保持不变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会上升;当供给不变,需求下降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会下降。

——供给变化(需求不变)

原理:

当需求不变供给上升时,商品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而均衡量将会上升;当需求不变供给下降时,商品的均衡价格将会上升,而均衡量将会下降。

——需求及供给的同时变化

(1)不确定性:

当对均衡价格及均衡交易量发生变动的方向的预测,要依靠供给曲线及需求曲线相对变化的大小时,我们称之为不确定量。

原理:

当需求及供给同时发生变化时,如果数量(价格)的变化是可以预知的,那么价格(数量)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如果它们的变化要取决于需求及供给变动相对大小的话,这个均衡量或均衡价格就不是确定的。

2.6限制价及支付价

(1)限制价:

政府允许销售者对产品能够定出的最高价格,当这个价格低于均衡所需价格时就会出现供不应求。

(2)支持价:

政府允许销售者对商品能够制定的最低价格,当这个价格高于市场均衡所需价格时,便会出现供过于求。

原理:

当政府所制定的最高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由于在此价位上,消费者需求的商品量超过了生产者所愿意生产的商品量,生产不足和需求过剩就会出现,如果政府制定的支持价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由于在此价位上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产量数量超过了消费者的需求量,生产过剩或说需求不足就会出现。

第6章弹性和需求

6.1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总是一个负数,因为P(价格)和Q(需求量)是反向相关,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2)富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E|>1时,即|%ΔQ|>|%ΔP|。

(3)缺乏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E|<1时,即|%ΔQ|<|%ΔP|。

(4)单一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E|=1时,即|%ΔQ|=|%ΔP|。

注:

|E|越大弹性越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越敏感。

——预测需求数量变化的比分比

——预测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6.2价格弹性和总收益

(1)总收益(TR):

为获得商品和服务而支付给生产者的金额数,TR=P·Q。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变动

(1)价格效应:

保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化对于总收益的影响。

(2)产量效应:

保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的变化对于总收益的影响。

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决定了价格的变化对于总收益的(TR=Q·P)的影响,当需求是富有弹性(缺乏弹性)时,产量(价格)效应占优势。

总收益是及起主导作用(占优)的变量(P或Q)有着相同的变动方向,当需求是单一弹性时,没有效应占优,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总收益。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TR)之间的关系

富有弹性(产量效应占优)

单一弹性(没有占有效应)

缺乏弹性(价格效应占优)

价格升高

TR减少

TR不变

TR增加

价格降低

TR增加

TR不变

TR减少

即:

富有弹性时,提高价格使总收益降低;

缺乏弹性时,提高价格使总收益增长。

6.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替代产品的可获性

替代产品越多越好,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水果弹性大,盐的弹性小)。

——消费预算的份额

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预算百分比越大,该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越大,(手机弹性大,笔弹性小)。

——调整需要的时间

消费者适应价格变化的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将会越大(越富有弹性)。

6.4需求价格弹性计算

(1)

适用于点弹性和弧弹性。

(2)如果价格的变化相对较小,点弹性通常适用。

如果价格变化在需求曲线上是一段较长的弧线,弧弹性更适合。

——弧弹性计算

(1)弧弹性:

在需求曲线上的某个区间内计算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的平均值=Q的平均值=

——点弹性计算

(1)点弹性:

对需求曲线上一个点而不是一个区间上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一种量度。

(斜率的倒数)

——需求为线性时的点弹性

(1)

(A是需求曲线的价格截距,P为该点的价格)

E=

(价格每单位的变化导致需求的变化,Q为该点的数量)

——需求为曲线时的点弹性

(1)(

需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即该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A为该点切线延长到价格轴的价格截距,P、Q为该点的价格和需求量)

——沿需求曲线的弹性变化

关系:

一般来讲,沿一条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断变化的。

对于一个线形需求曲线来讲,价格和|E|同向变化,价格越高(低),需求弹性越大(小),对于非线形的需求,价格和弹性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一般规律,除非在Q=aPb这种特殊情况下,需求价格弹性对所有的价格都是一个常数,等于b。

6.5边际收益、需求和价格弹性

(1)边际收益(MR):

由于多卖出一个单位产品而获得的总收益的增量是总收益的斜率,

边际收益衡量的是需求数量变化带来的总收益的变化,MR是TR的斜率。

——边际收益及需求

(1)前边际商品:

如果企业不为卖出边际商品而放低价格的话,企业可以以一个较高价格出售的商品。

MR=价格—因降低价格而在前边际商品上损失的收益

第一件产品P=MR,其余的MR

关系:

第一件商品以后售出的商品边际收益一定比价格低,因为必须降低价格以销售出更多的商品,当边际收益是正值时,总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E|>1),当边际收益是负值时,总收益随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少(|E|<1),当总收益最大时,边际收益等于零。

关系:

当需求是线性时,P=A+BQ(A>0,B<0),边际收益也是线性的及纵轴(价格)的交点恰好是需求曲线及纵轴的交点,斜率是需求曲线斜率的2倍。

线性边际收益的方程是MR=A+2BQ

——边际收益及价格弹性

关系:

(1)当MR是正值(负值)时,总收益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缺少价格弹性)的,当MR等于零,需求是单一价格弹性。

(2)对任何需求曲线,当时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时,|E|>1,边际收益是正值,当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时,|E|<1,边际收益是负值,当需求是单一价格弹性时,|E|=1,边际收益等于零,对所有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E是需求的价格弹性。

6.6其他需求弹性

(1)收入弹性(EM):

保持广义需求函数中其他变量都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对于收入变化的相应程度的一种量度。

(2)交叉价格弹性(EXR):

保持广义需求函数中其他变量都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对于一个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引起的相应程度的一种量度。

——收入弹性(EM)

弧弹性:

点弹性:

c=

关系:

收入弹性量度了在商品价格以及其他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收入变化的相应程度,对于正常品(低档品)收入弹性是正值(负值)。

——交叉弹性

弧弹性:

点弹性:

=

d=

关系:

交叉价格弹性量度了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响应程度,条件是价格以及其他需求的决定因素保持不变,当两种商品是替代品时,交叉价格弹性是正值,当两种商品是互补品时,交叉价格弹性是负值。

第7章需求估计和预测

7.1需求估计的直接方法

——消费者访谈

(1)最简单的就是叫住购买者询问他们在不同价格时会买多少?

复杂的需要由专业访谈者选择人口样本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2)访谈潜在问题:

①选择一个典型样品,这个样本(随机选取)及人口总体要有同样的特征。

②响应偏差:

是被访问对象在对假设的问题提供答案及个人实际做法的差异。

③不能准确回答所提的问题。

(3)经验需求函数:

从实际市场数据中得来的需求函数。

(4)典型样本:

一个随机抽取的样本,应含有能准确反映总体特征的信息。

(5)响应偏差:

个体对假想问题给出的回答和情况发生时的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

——市场研究和试验

(1)市场研究试图在研究过程中使其他参数保持不变,仅仅价格变动。

(2)方法:

①实验室试验刺激志愿者模拟真实的购买情况。

②现场试验观察消费者实际行为。

7.2经验需求函数

(1)需求公式来自实际的市场数据

(2)对产品的定价和生产是有用的。

(3)在线性形式中,一个经验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Q=a+bP+cM+dPR+eNb=

注:

c>0为正常品,c<0为抵挡品;d>0为替代品,d<0为互补品。

(4)估计的需求弹性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得:

(5)回归分析法:

样回回归方程为Y=a+bx+e,确定ab的值采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最小平方法。

最小平方法分析的目标就是找出能使离差(偏差)

的平方和最小的a,b值。

e的值由下式给出ei=yi-a-bx,把这项平方,再把所有n对样本观察值加在一起,得到:

第8章短期生产及成本理论

8.1生产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

(1)生产:

将生产要素或资源制造成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在给定技术条件下,使用任意要素组合能够生产出最大产量间的关系。

Q=f(L,K)L:

劳动量K:

资本量

——技术有效和经济有效

(1)技术有效:

由给定的投入要素组合,实现产量最大化的生产。

(2)经济有效:

在给定产量情况下,成本最低的生产。

——短期及长期

(1)变动投入:

使用水平可以随时变化的投入。

(2)固定投入:

使用水平不易改变的投入。

(3)短期:

在经营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或两种投入要素的使用量是固定的。

(4)长期:

在经营期间内,各种投入量都是变动的,Q=f(L、K)。

(5)计划范围:

在所有可能的资本水平下,企业所有可能面临的短期情形集合。

——固定和变动比例

(1)变动比例生产:

生产中有多种投入要素混合的比例。

(2)固定比例生产:

生产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

8.2短期生产

短期生产分析:

只有一种变动投入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