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296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发与利用规划.docx

开发与利用规划

东寨港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

本报告对东寨港红树林的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出发,对东寨港红树林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整体环境的快速恶化导致以红树林大规模死亡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红树林快速大规模衰退;海鸭养殖和山尾小学木栈道建设等开发利用模式说明东寨港红树林利用缺乏科技支撑;红树林旅游处于原始状态;红树林保护区及相关部门缺乏人才。

本报告指出:

从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确保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的基础上,积极、稳步、科学地开展生态旅游,是东寨港红树林的唯一出路。

我们提出: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完整、健康是演丰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演丰镇生态规划的核心;虾池污染和禽畜养殖污染是东寨港红树林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污染控制是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和利用的核心;坚强的科技支撑是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和利用的基石,人才培养是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和利用的保障;东寨港红树林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是生态旅游。

我们建议:

成立东寨港红树林保护与利用决策咨询机构,聘请国内外红树林专家,为东寨港红树林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咨询;成立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和利用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红树林保护区的管理与东寨港周边旅游开发,保护区在该委员会中有足够的发言权。

1.中国红树林的保护

2000年以来,随着人们对红树林价值的逐步认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治的健全,直接的、大规模的破坏已经很少发生,大部分红树林被纳入了保护区范围。

随着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燃料问题的逐步解决,砍伐红树林作薪材的情况已经很少发生,围垦、毁林养殖也得到了制止,城市化和港口、码头的建设对红树林的破坏也有相应的补偿措施。

中国的红树林进入了一个保护与衰退相持的阶段。

把红树林留给未来,今天的保护刻不容缓。

国家林业局正式将红树林纳入沿海防护林体系,2005年10月制订并开始实施《红树林保护与发展工程规划(2006~2015)》,这将大大推动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

表1中国红树林保护区

保护区名称

所在地

面积

(公顷)

红树林面积(公顷)

级别

成立时间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海口

3337

1733

国家级

1986

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广东深圳

304

82

国家级

1988

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广西合浦

8000

806.2

国家级

1990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湛江

20278.8

7256.5

国家级

1997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防城港

2680

1131.3

国家级

2000

福建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福建云霄

2360

83.3

国家级

2003

海南清澜省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文昌

2948

1223.3

省级

1981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龙海

600

297.3

省级

1988

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泉州

7039

17

省级

2003

广东珠海淇澳-担秆岛自然保护区

广东珠海

7363

193.3

省级

2002

广西钦州市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广西钦州

2784

1892.7

省级

2005

海南儋州东场红树林保护区

海南儋州

696

478.4

县市级

1986

海南澄迈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海南澄迈

150

150

县市级

1995

海南儋州新英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海南儋州

115

79.1

县市级

1992

海南临高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海南临高

350

85.8

县市级

1986

海南三亚市三亚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海南三亚

476

约15

县市级

1992

海南三亚市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海南三亚

155.7

35

县市级

1989

海南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海南三亚

292

3

县市级

1999

海南三亚市红树林保护区

海南三亚

923.7

59.7

县市级

1989

广东电白县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广东电白

1905.0

150.9

县市级

1999

广东茂名市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广东电白

1999

607

县市级

1999

广东惠州市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广东惠东

533.3

136.0

县市级

2000

广东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广东恩平

666.7

134.3

县市级

2005

合计

65032.5

16579.1

加强红树林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从1975年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被指定为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东寨港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来,中国对红树林的保护工作逐步完善。

至今,我国建立了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25个(不包括台湾淡水河口、关渡和香港米埔),其中国家级6个(海南1个、广西2个、广东2个、福建1个)。

保护区总面积约6.50万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约1.65万公顷,占中国现有红树林面积的74.8%,远远超过世界平均(25%),为我国红树林湿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表1)。

此外,海南东寨港、广东湛江、香港米埔、广西山口、广西北仑河口和福建云霄等红树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中国红树林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0年以来,通过严格保护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中国政府成功制止叶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势头,红树林面积从2001年的22025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24500公顷。

全世界红树林以每年1%的速度在下降,而中国红树林面积亦每年1%的速度在增加。

1.2海南岛红树林现状

由于温度非常适合红树植物的设置,海南岛历史上曾经分布有大面积的红树林,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儋州、澄迈和临高等级均有大面积的红树林,甚至乐东、东方的一些港湾内也有小面积红树林分布。

海南岛红树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发育程度高,是我国红树林分布的中心。

上世纪50年代海南岛红树林总面积约有15万亩。

受水分、洋流与底质条件的影响,海南岛东西海岸的红树林呈现明显的区别,以文昌清澜港为代表的东海岸海岸曲折、海湾多且滩涂面积大,红树林具有种类多、发育好和机构复杂的特点,至今清澜港内还残留有高度超过20m的拟海桑大树,中国的所有红树植物种类在东海岸均有分布,而且海桑、卵叶海桑、海南海桑、杯萼海桑、木果楝、瓶花木和水椰等种类仅分布于东海岸;以儋州新英港为代表的西海岸红树林则显得种类少、高度低的特点。

海南岛现有红树林主要分布于西北侧的东寨港、东北侧的清澜港和西部的新英港,总面积约5.9万亩。

1.3东寨港红树林

东寨港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º32´~110º37´,北纬19º51´~20º1´。

东寨港海岸线长80多公里,其中红树林海岸50多公里。

东寨港东北部的红树林分属海口市美兰区管辖,是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

西部的红树林属文昌市罗豆和铺前管辖,为清澜港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此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1986年7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组织中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7个湿地之一。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37.6公顷,核心区面积1635.0公顷,缓冲区面积1167.1公顷,实验区面积535.5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2公顷,滩涂面积1759.4公顷。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和以水禽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区内生物多样性。

东寨港因陆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湾,泻湖滩面缓平,为红树林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东有演州河,南有三江河,西有演丰东河、西河,四条河流汇入东寨港后流入大海,这些河流每年有7亿立方米的量注入东寨港,为东寨港的红树林发育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保护区东寨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雨季多台风,年平均气温23.8℃(7月份平均28.4℃,1月份平均17.1℃)。

海岸地区是微咸沼泽地,海湾水深一般在4米内,潮高1.5~2.0米。

除文昌清澜港外,东寨港拥有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

近年来,保护区相关部门从境外引种了一批红树植物,成为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珍稀濒危红树植物异地保存最多的地区(表2)。

保护区内统计有鸟类185种,其中珍稀濒危、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褐翅鸦鹃、小鸦鹃、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琵鹭、黑嘴鸥等13种。

现记录有海南巨松鼠、海南水獭、犬蝠等兽类动物8种,其中海南水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寨港是我国唯一生活在海水环境中的海蛙的主要分布地。

有鱼类记录115种,其中大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如鳗鲡、石斑鱼、鲈鲷鱼等。

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东寨港底栖动物异常丰富,其中仅软体动物就有100多种,其它类群如甲壳动物、多毛类种类也很丰富,主要有沙蚕、泥蚶、牡蛎、蛤、螺、对虾、青蟹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海水环境中唯一的两栖动物—海娃东寨港是我国海娃集中分布地(三江市场)

东寨港以以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的红树林、世界地质奇观“海底村庄”,世界稀有鸟类及丰富海鲜水产而著称。

东寨港交通方便,紧邻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距海口30公里。

2005年10月,东寨港红树林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表2东寨港与海南其它地区红树植物种类比较*

类群

种类

东寨港

清澜港

三亚

钝叶臭黄荆

海滨猫尾木

海檬果

黄槿

阔苞菊

莲叶桐

水黄皮

水芫花

许树

杨叶肖槿

银叶树

玉蕊

合计

10

12

10

白骨壤

杯萼海桑

海莲

海南海桑

海漆

海桑

红海榄

红榄李

√*

尖瓣海莲

尖叶卤蕨

角果木

榄李

老鼠簕

卤蕨

卵叶海桑

木果楝

木榄

拟海桑

瓶花木

秋茄

水椰

桐花树

小花老鼠簕

正红树

合计

24

23

18

*:

上世纪80年代从三亚引种,死于2008年寒潮。

红色代表引种

1.4东寨港红树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

与其他森林类型相比,红树林具有结构复杂、物种多样、生产力高等特点,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红树林群落和栖息在此的鸟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昆虫等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这个生物群落与环境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独特海岸湿地生态系统。

红树林为人们提供很高的景观生态价值、湿地系统营造价值、风险去除及水体净化价值,且其自身有可观的药用价值、经济用材价值等。

1.4.1生态价值

A防浪护堤

海南是我国台风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具体到我国东南沿海就是更加疯狂、更加频繁的台风和风暴潮。

红树植物多种多样的根系如支柱根、呼吸根、板根、表面根形成稳固的支持系统,使植物体能够稳稳地扎根于滩涂上。

红树林通过“消浪、缓流、促淤、固土”功能在海岸形成一道密实的天然屏障,实现其良好的防浪护堤作用。

红树林是我国南方万里海疆的第一道防护林,具有巨大的防灾减灾作用。

事实证明,人类对海岸的各种防护都不如恢复红树林。

投资巨大的钢筋水泥的标准海堤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单纯的人工海堤的防护功能远差于海堤-红树林复合体系。

未受红树林保护的海岸侵蚀情况(野菠萝岛)红树林破坏后的海岸侵蚀(塔市)

红树植物致密的根系(北港岛)红树植物致密的根系(北港岛)

受红树林保护的农田(三江)红树林绿色长城(演丰)

B促淤造陆

通过网罗碎屑的方式促进土壤的形成。

红树林发达的根系减缓了流速,促进了颗粒物质的沉积,尤其是一些细颗粒物质。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张乔民的等在东寨港的测定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淤积速率比邻近裸滩高2~3倍。

因此,红树林可加速滩地淤高和向海伸展,使海滩面积不断扩大和抬升,从而达到巩固堤岸的效果,红树林又有“造陆先锋”之称。

红树林的促淤造陆功能在防止因全球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C维持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通过红树林(指有林地)、林外滩涂、浅水水域、潮沟等作为一个整体实现的,生境的多相性、丰富的食物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此外,红树林特殊的生境也蕴藏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许多生物种类仅在红树林中出现,如所有真红树植物、海蛙等。

东寨港拥有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

近年来,保护区相关部门从境外引种了一批红树植物,成为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珍稀濒危红树植物异地保存最多的地区。

保护区内统计有鸟类185种,其中珍稀濒危、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13种。

东寨港是我国唯一生活在海水环境中的海蛙的主要分布地。

有鱼类记录115种,软体动物就有100多种。

D天然养殖场

红树林是维持高渔业产量的主要因素,它主要通过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等途径来维持近海渔业的高产稳产。

红树林输出大量凋落物,这些凋落物分解可溶性达80%以上,且溶解时间短,为发展沿海水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星罗棋布的小沟、水坑,形态多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为鱼、虾、蟹及软体动物提供了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良好环境。

而且红树林植物群落的屏蔽作用为潮间带动物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而温和的环境。

红树林是许多鱼、虾、蟹和贝类等海洋动物躲避敌害和生长的良好场所。

红树林外水域的定置网(沿海村)收获的海瓜子(演丰)

红树林餐馆(保护区管理局附近)红树林餐馆内来于红树林的海鲜(保护区管理局附近)

E净化环境

红树林的净化功能包括大气净化功能、水体净化功能和土壤净化功能。

大气CO2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与同纬度的陆地森林相比,红树林的初级生产力高,通过植物将CO2转化为有机碳,同时释放大量的O2,起到净化大气的功能。

单位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固定的碳是热带雨林的10倍。

因此,红树林在防止气候变暖方面可以起到消减CO2排放量的积极作用。

红树林对氮、磷的累积能力强,可以减弱由于鱼虾过度养殖所产生的富营养化,起到水体净化的作用。

红树林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有机污染物,而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可供给红树林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吸收。

红树林还可以大量吸收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

红树林通过多种方式将重金属污染物稳定于土壤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土壤中的S与重金属形成浓度积很小的金属硫化物。

植物吸收的重金属也绝大部分留在根、茎等动物不易啃食的部位,从而为各级消费者提供清洁的食物。

红树林湿地对于适当浓度的污水有显著的净化效果。

一方面,人工红树林湿地对低浓度的废水具有显著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适当的水淹是红树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所以出水为红树植物创造了一种适宜的生境,水中残余的N、P及其他营养物质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最终实现了无害化与资源化的统一。

据推算,广州南沙地区仅红树林和芦苇湿地每年就可以去除总氮约105789kg,总磷约10436kg。

而河水流经红树林时,水体磷酸盐的浓度降低35~40%。

中山大学在深圳构建了面积为500亩的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即在滩涂海水养殖塘中种植红树植物,同时放养鱼苗、虾苗和蟹苗,结果发现,没种红树的对照塘的水质为IV类水质标准,而种植红树的大部分养殖塘的水质为II类以上,鱼虾增产明显。

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凡是有大面积红树林的地区,水产养殖生物病害的频率与规模远低于无红树林区。

红树林对病源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其机理。

赤潮的频繁发生,与红树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有密切的关系。

F科普教育及旅游

红树林海岸是热带、亚热带海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红树林被国际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富科普教育好旅游功能的自然景观,它几乎具备了生态旅游和科普的所有要素。

依据红树林湿地系统的美学价值和旅游服务功能,建立湿地公园,开发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泰国的普吉岛、澳大利亚昆士兰的Dantree、美国的佛罗里达、新西兰的北奥克兰半岛等都开展了红树林生态旅游,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红树林生态旅游以生态、环保和体验为特色。

红树林是极为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一种独特景观。

红树植物特有的胎生繁殖方式、形态多样的根系、泌盐现象,使红树植物同时具有热带雨林植物、沙漠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特征,这在植物界是绝无仅有的,其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成为热带海岸的一大奇观。

涨潮时,红树林枝干几乎全部被淹,只有较高的树冠才露出海面,宛如海上“绿岛”;退潮之后,栖息于红树林内种类繁多的鱼、虾、蟹、贝、浮游生物及鸟类纷纷登上舞台,构成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

游客在观赏海鸟和海底森林美景的同时,获得有关生态系统、海岸地貌、海洋生物等知识,进一步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热情,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红树林成为赏景、观鸟、观蟹、垂钓、品尝海鲜等的观光游憩场所以及环保、科普教育的基地。

红树林生态旅游集观赏、娱乐、知识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于一身,是在不破坏红树林前提下利用红树林的重要途径。

2005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离省会城市最近的国家级保护区。

G科学研究

红树林湿地见证了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全部过程,保留了大量的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和海陆变迁的理想对象。

红树植物具有水生植物、沙漠植物和热带雨林植物的特征,是研究高等植物适应性的好材料。

自然情况下,红树植物的无性繁殖很难实现,胎生繁殖体是种群基因流的唯一载体。

具有胎生现象的红树植物类群是研究种群遗传学的理想材料。

红树林中的海蛙是唯一能够生活在海水中的蛙类,在研究大陆迁移方面具有指示意义。

弹涂鱼在身体结构及生活习性上具有海陆两栖性,是研究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重要对象。

由于红树植物对环境的独特要求,根据红树植物花粉,可以进行地层对比,判断滨海相沉积,推断海岸线变化,恢复古气候和古地理,在海洋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

红树林受到陆相和海相的双重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

选择这样的地区进行全球变化的研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近的研究表明,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之间存在相当严格的对应关系,红树林成为对海平面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

长期以来,东寨港是我国红树林研究的理想之地。

发育完整的红树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便利的交通,使得东寨港成为我国红树林研究的首选。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故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林鹏教授在对全国红树林及东南亚红树林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对东寨港红树林开展了长期的定位研究,取得立一系列成果。

自此,以厦门大学、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海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先后对东寨港红树林的植被、水文、沉积物、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等开展了系列研究。

依托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的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始建于2000年,2004年晋升为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站,是国内唯一以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湿地生态站(图100)。

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定位站

1.4.2经济价值

红树林区是人类活动非常频繁的地区,也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

自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矛盾非常突出。

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红树林,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可以说,红树林保护的成功与否,是某一国家或地区自然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志,更是人类在地球上能否长期生存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的红树林虽然比较矮小,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大家关注的是它的生态效益。

但是,红树林也产生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目前主要的经济利用方式有:

A养殖业苗种来源

虽然现在许多经济鱼、虾、蟹、贝的人工育苗已经获得成功,但生产上仍对天然苗种存在很大的依赖性。

来源于红树林的天然青蟹苗在生长速度、成活率及抗病性方面远优于人工繁育的蟹苗。

B捕捞

红树林有“天然养殖场”的美称,林区鱼、虾、蟹、贝类不仅种类丰富,高产稳产,而且品质好。

在东寨港周边的演丰、三江和铺前等地的集贸市场,凡是来源于红树林区的水产品价格明显高于邻近无红树林的乡镇。

定置网布网

收获红树林区农村集贸市场一角

C药用资源开发

我国红树植物的药用已有较长的历史,民间对红树植物的药用广泛存在。

1978年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就收录有老鼠簕、海檬果和黄槿等。

林鹏等(1995)对我国民间红树植物药用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了红树植物许多新的药用功能,且大都疗效明显,如红树气根用于治疗肾结石和尿路结石,木榄胚轴治疗糖尿病,秋茄根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老鼠簕根部治疗乙型肝炎和男性不育。

目前我国红树植物的药用仅限于民间,唯一的例外是海南187医院利用红树植物的树皮治疗烧伤。

近十几年来,随着分析与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国际上对红树植物活性物质的结构及其药理研究进展迅速,其中以药用植物老鼠簕和有毒植物海漆的研究最多。

大量研究表明,红树植物含萜类、甾体、多糖和生物碱等化合物,具有抗艾滋病、抗肿瘤、抑菌和抗氧化等活性。

刮取木榄树皮用于治疗烧伤(海南东寨港)老鼠簕——具有重大开发潜力的红树植物

D食用

沿海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对红树植物加以食物利用的经验和方法。

卤蕨的嫩叶、黄槿的嫩叶和枝可作为蔬菜食用;秋茄、木榄、海莲、红海榄的胚轴营养丰富,经简单脱涩处理后可食用。

20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居民将秋茄胚轴磨粉后食用,以度饥荒;海桑成熟的果实既可直接生吃也可用于制作各种软饮料;水椰果仁可生吃,或糖渍、盐渍后食用,花梗的汁液可用于制作棕色糖或醋;在北部湾,尤其是广西北海,白骨壤果实经简单处理后,常作为蔬菜食用,俗称“榄钱”。

我们在对东寨港周边集贸市场调查红树林经济利用时,叶在演丰农贸市场上见到有人出售白骨壤果实。

农贸市场上的榄钱(广西北海)白骨壤果实产品

E家禽养殖基地

广西沿海居民常在红树林区养鸭。

红树林中的鱼、虾、蟹及贝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鸭子的粪便为红树林提供肥料,有利于红树植物的生长和林区浮游生物繁殖。

鸭子体肥蛋多,所产的鸭蛋蛋黄晶红、味美鲜香,群众称之为“红银蛋”。

广西防城港的海鸭养殖走科研、企业与农户合作的路子,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打出了“海鸭蛋”的品牌。

东寨港的海鸭养殖由于缺乏科技支撑和养殖规模失控,对红树林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012年被相关部门叫停。

红树林区海鸭养殖海鸭蛋产品(桂林机场候机楼)

F水产养殖

红树林区的养殖方式较多,常见的有围塘养殖(虾、蟹、鱼、贝)、林外裸滩贝类养殖、林外浅水海域围网养殖和林内挖沟养殖等。

东寨港周边的养殖以围塘养殖为主。

东寨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