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利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746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9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资源开发利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开发利用.docx

《资源开发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开发利用.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开发利用.docx

资源开发利用

前言

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东距省会郑州65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80公里,北邻连霍高速,生产现场有一条12.5公里的准轨铁路专用线在巩义火车站与陇海铁路相连,310国道横穿矿区,交通十分便利。

红旗公司始建于1968年,后因资金不足而停建。

1983年恢复建设,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

1987年试生产,1994年10月正式验收投产,1998年11月经巩义市委、市政府和体改委批准,改制为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豫国土资发[2007]4号文《关于国有煤矿整合小煤矿保留生产系统办理采矿权分离手续有关事项的通知》及豫资源整合办[2007]8号文《关于下达国有煤矿整合小煤矿保留生产系统单独办理采矿许可证第二批名单的通知》的精神,资源整合中凡国有煤矿整合小煤矿后保留的生产系统需要按“一证一个生产系统”的原则、分别办理采矿权分离手续和储量分割等有关要求,把原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划分为红旗公司煤矿(红旗一矿)和红旗二矿。

红旗公司于2007年9月依法办理了红旗公司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4100000720493),划定矿井面积12.9057km2,开采二1煤和一1煤,生产能力45万吨/年。

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郑州市大峪沟矿务局,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二级法人机构,现采矿证生产能力0.45Mt/a。

根据2007年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豫煤行【2007】193号文关于下达2006年煤矿生产能力复核结果的通知,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红旗一矿)核定生产能力为0.78Mt/a。

为了合理开发井田,受红旗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2010年11月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红旗一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0.90Mt/a。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豫工薪【2010】593号文对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90Mt/a。

可采煤层有二1煤层及一1煤层。

设计采用一对斜井,二个立风井,单水平上下山开采,开采水平标高+100m,辅助水平+15m水平。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放顶煤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钢梁支护顶板。

井下布置两个生产采区,装备两个炮采放顶煤工作面和五个掘进工作面,保证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主斜井井口标高+300.5米,倾角20°,斜长586米,井筒铺设一部固定胶带运输机,设检修道轨,作进风和安全出口;副斜井井口标高276.3米,井底标高+100米,倾角15°,斜长681米,井筒敷设有24kg/m轨道,采用串车提升,副斜井已装备2JK-2.5/20型双筒提升机,配套电机JR1410-10型,功率200kW,电压6kV,转数590r/min,用于人员、物料、矸石的提升并兼作安全出口。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西二风井井口标高+320米,直径Φ3.5米,井深146米,井筒装备有金属梯子间,井口设防爆门,风机房安装有FBCDZNo-19型对旋轴流风机2台;西四风井井口标高+350米,直径Φ3.5米,井深118米,风机房安装FBCDZNO20轴流式风机2台,井筒装备有金属梯子间。

西二风井、西四风井用于矿井通风兼作安全出口。

由于红旗一矿矿许可证(证号:

C410000************3599)设计生产能力为0.45Mt/a,矿井技改后生产能力提高到0.90Mt/a,为办理新采矿证,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委托河南理工大学矿山开发设计研究所

《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

一概述

(一)、交通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矿井概况

(1)、位置与交通

红旗一矿东南距大峪沟镇约1.00Km,西北距巩义市约14Km,巩义市至大峪沟煤矿铁路专用线经井田南部通过,在孝义与陇海铁路接轨;郑州——大峪沟——巩义市G310国道经井田南部边界处通过,井田内乡村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嵩山北翼丘陵地区,地势总体上是东高西低,沟谷发育。

区内海拨+210.90~+422.90m,相对高差212.00m。

区内沟岭相间,纵横交错,沟谷多呈“V”字型,山脊山顶多呈现鱼脊状和馒头型,地形切割严重,形态各异,全区展现出一派侵蚀型丘陵地貌景观。

(3)、水系

本区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井田东部边界处仅有一条河流称东泗河(王河),为区内东部的一条主要河流,起源于南部山区流向西北,经凉水泉水库,在站街镇北部注入伊洛河,后汇入黄河。

该河流属季节性河流,但由于附近各矿井排水的注入,现为常流不断的小溪,雨季水量较大,为本区排洪的一条主要河流。

凉水泉水库位于本井田东部,坐落在东泗河上游,水库面积133000m2,水库容量约200000m3,为小型塘坝,以拦蓄洪水、农田灌溉为主。

(4)、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据巩义市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4.6℃,最高气温达43℃,最低气温–15.4℃。

蒸发量较大,年平均蒸发量为2136.4mm;降水量少而集中,年平均降水量为583.0mm,一般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十一月中旬开始降雪、冰冻。

最大积雪厚度为21cm(1974年12月),冻土最大深度22cm(1977年1月)。

最大风速20m/s。

(5)、地震

根据“河南地震历史资料”记载,荥巩地区曾经发生过四十余次地震,其中破坏性比较大的为公元119年3月10日汜水(并入荥阳)地震,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八级,震中在洛阳附近。

距今最近一次地震是1973年12月14日发生在巩县的3级有感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河南省部分)”,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基本烈度为Ⅵ度。

(6)、人口与经济

巩义市地处豫中,人口稠密,面积1041km2,人口79万,辖18镇290个行政村,是全国百强县,号称中国水泥、电缆、耐材、铝箔之乡。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花生等;矿产资源有煤炭、铝矾土、水泥灰岩、耐火粘土等。

电力资源充足,拥有2个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30万千瓦,年发电量26亿千瓦时,可供矿井及其它工农业生产用电,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矿井建设所需砖瓦、石料、水泥等建筑材料均可就地供应,钢材、木材等物资可经铁路和公路直接运至工业场地。

(7)、生产矿井及老窑

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公司:

原大峪沟矿务局红旗井,1968年建井,1994年正式投产,有主、副斜井一对,设计矿井生产能力45万吨,主采山西组二1煤层。

采用斜井分水平开拓,走向长壁双翼布置回采工作面。

其一1煤层原属大峪沟矿务局三号井已基本采完,剩余很少巷道煤柱储量。

1998年企业改制,该煤矿从郑州市大峪沟矿务局分离成为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划定范围为第19勘探线以西范围。

现二1煤层目前已开采至+100m水平,开采最大深度为310m。

二1煤斜井正常涌水量116m3/h,多为顶板淋水。

矿井二1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4.50~9.21m3/t.d;绝对瓦斯涌出量7.46~9.36m3/mim,属低瓦斯矿井。

红旗二矿:

浅部原属大峪沟镇开办的集体煤矿金王煤矿,深部原属大峪沟矿务局红旗井的一部分,原金王煤矿于1997年建井,有竖井(主井)、斜井(副井)各一个,开采二1煤层,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2005年11月被红旗公司整合,现重新分割后该煤矿称为红旗二矿,目前正在改扩建,尚未正式投产。

采用竖井和斜井分水平开拓,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全部冒落法管理煤层顶板,矿井正常涌水量50m3/h左右,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84m3/d·t,属低瓦斯矿井。

东邻大峪沟矿务局煤矿(原称三号井):

郑州市大峪沟矿务局煤矿1958年规划建井,开采一1煤层,设计矿井年生产能力45万吨,采用竖井分水平开拓,走向长壁双翼布置回采工作面。

现一1煤层已基本采空。

剩余很少巷道煤柱储量。

矿井涌水量350~700m3/h,一般500m3/h,矿井一1煤相对瓦斯涌出量6.18m3/t·d,属低瓦斯矿井。

北邻金龙煤矿:

郑州金龙实业总公司下属企业,1998年建井,2000年投产,竖井开采一1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现为郑煤集团整合,技术改造已基本完成。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放炮落煤。

采掘过程中,煤层厚度1.00m左右。

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或粉砂岩,底板为铝土质泥岩。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0~160m3/h。

瓦斯涌出量小,为低瓦斯矿井。

2、企业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郑州市大峪沟矿务局,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二级法人机构,企业主管部门为巩义市市政府,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

(二)、编制依据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1999】98号文制订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

2、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

3、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

4、煤炭工业现行的技术政策、规程、规范和国家环境保护、劳动卫生、安全消防等法律、法规;

5、巩义市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它文件、图纸和资料。

6、采矿许可证。

7、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豫国土资发[2007]4号文《关于国有煤矿整合小煤矿保留生产系统办理采矿权分离手续有关事项的通知》及豫资源整合办[2007]8号文《关于下达国有煤矿整合小煤矿保留生产系统单独办理采矿许可证第二批名单的通知》。

8、初设批复。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一)、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根据本矿井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本区二1煤为无烟煤,属低灰、特低硫、低磷、高熔灰分之高发热量煤,可做为火力发电用煤、动力用煤、锅炉用煤,也可做为民用燃料。

一1煤属中灰、高硫、特低磷、高熔融灰分、高热值之块状无烟煤一号,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良好,经洗选后硫分可降低至1.1%,可供合成氮肥用煤和民用燃料。

红旗一矿东南距大峪沟镇约1.00Km,西北距巩义市约14Km,巩义市至大峪沟煤矿铁路专用线经井田南部通过,在孝义与陇海铁路接轨;郑州——大峪沟——巩义市G310国道经井田南部边界处通过,井田内乡村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因此,矿井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产品有很大的竞争力,煤炭市场前景广阔。

2、国内外近期、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2009年全国原煤产量29.65亿吨,同比增加1.93亿吨,增长12.69%。

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长8.9%。

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逐渐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以及我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煤炭市场和国内煤炭市场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煤炭产销量大幅增加,煤炭价格也迅速上涨。

2011年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将会是充满发展机遇的一年,2011年我国经济建设将会稳步推进,国内需求也将会继续提升,从而带动煤炭行业的发展。

另外,2011年也是“十二五”建设的开局之年,诸多工程都会选在2011年动工,这对于煤炭行业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利好。

预计2011年煤炭供需形势将保持增长态势,煤价将会继续保持上涨的趋势。

根据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推算,能源消费增长速度2005年—2010年为5.5%,2010年—2020年为3%。

那么,以2008年一次能源消费量27.16亿吨标准煤为基数,预测能源需求量2010年为30.23亿吨标准煤,2020年为40.6亿吨标准煤。

根据以上分析,用一次能源需求预测量减掉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及其他新能源的预测可供量,最终得出的结论是2010年和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分别为29亿吨和35亿吨。

从全国煤炭需求的预测结果来看,未来1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国内煤炭消费需求呈增长趋势,虽然煤炭在能源消费的比重呈逐年减少趋势,但由于国内能源资源赋存条件和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再加上新型洁净能源在工业中未能广泛利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果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且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作为我国长期的能源仍有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区一1煤属中灰、高硫、特低磷、高热值、高熔融灰分之块状无烟煤,可供合成氮肥用煤和民用燃料;二1煤属中灰、低硫、高热值、高熔融灰分之粉状无烟煤,一般可作动力和民用燃料煤,也可作火电用煤,适于沸腾床及流化床燃料。

矿井处于郑(郑州)-洛(洛阳)经济带上,区域内,到2008年,三门峡地区总装机容量可达1835万kw,年消耗煤炭约5000万吨;洛阳地区正在建设的项目6个,年装机容量增加418万kw,年新增用煤量1254万吨,到2008年,洛阳地区总装机容量可达788万kw,年消耗煤炭约2000万吨。

巩义豫联集团和江苏盐城谢阳电厂都与大峪沟矿务局签订了长期供煤合同,目前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主要能源的煤炭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二)、产品价格分析

1、产品价格

通过对本矿和相邻矿井相同煤质煤价调查,原煤综合含税售价为税售价520元/t。

2、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分析

据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本区一1煤属中灰、高硫、特低磷、高熔融灰分、高热值之块状无烟煤一号,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良好,经洗选后硫分可降低至1.1%,可供合成氮肥用煤和民用燃料。

二1煤属中灰、中硫、低磷分、高热值、高熔融灰分之粉状无烟煤二号,可选性中等,可磨性好,可作动力用煤和民用燃料。

长期以来,与冶金、钢铁和电力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煤炭供求关系,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是地方煤炭供应基地。

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位置方便,所以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产品销售前景广阔。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根据大型煤炭基地规划,河南基地由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和永夏矿区组成,河南省煤炭总体规划已由发改能源[2006]352号文批复。

大峪沟矿务局属于郑州矿区。

郑州矿区可供开发的储量14577.3Mt,其中已开发资源保有地质储量2593.3Mt,尚未开发资源精查储量1724Mt,详查1142Mt,普查储量562Mt,预测资源量8556Mt。

主要包括新密煤田、登封煤田、偃龙煤田、荥巩煤田四块煤田。

新规划矿井51对,其中新密煤田12对,登封煤田15对,偃龙煤田11对,荥巩煤田13对。

规划矿井总的生产能力为54.42Mt/a。

大峪沟红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郑州矿区总体规划中的矿井。

2、矿区矿产资源概括

大峪沟煤矿区位于荥巩矿区西缘,区域地层划分属华北地层区嵩箕小区,区域上主要发育地层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和上统、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下及中统和新生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二叠系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和石炭系太原组一1煤。

荥巩矿区位于华北板块板内区嵩箕构造区之嵩箕断隆内,基本构造形态为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5~20°的单斜构造;构造行迹以断层为主,按其展布方向,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东北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近东西向断层最为发育,构成煤田的基本构造格架。

荥巩煤田自东往西发育有徐庄滑动构造、大峪沟滑动构造等数个滑动构造。

(二)、本项目的资源概况

1、地层

本矿井基岩属半掩盖区,据地表出露及钻探揭露,矿井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2b)及太原组(C2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与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和石千峰组(P2sh)。

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则分布于矿井北部边界外围,而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则以不同的厚度分布于山沟、半坡及凹地中,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本组地层广泛分布于矿井以南外围山区,上部为深灰色石灰岩,含泥质成分较高,薄至中厚层状,隐晶质结构,夹深灰色泥岩和黄色泥质灰岩薄层,中部为灰色厚层状隐晶质石灰岩,下部为白云质灰岩与泥岩互层,其地表实测厚度为141.86—204.95m,平均厚度175.00m左右。

、石炭系(C)

矿井内石炭系仅发育上统本溪组(C2b)和太原组(C2t),总厚度43.45~88.05m,一般厚70.00m左右,石炭系为本矿井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现分述如下:

、本溪组(C2b)

自马家沟(O2m)顶至太原组一1煤层底,岩性主要为浅灰~深灰色的铝土质泥岩、铝土岩,含大量黄铁矿结核和散晶,局部聚集为黄铁矿层,具鲕状及豆状结构,局部在顶部和底部有灰黑色泥岩薄层,该组地层厚度变化大,薄者仅3.47m,而厚者则达33.69m,一般厚10m左右。

本组属含煤地层,局部含薄煤层,不可采。

、太原组(C3t)

自一1煤层底至山西组二1煤层之下砂岩底(或菱铁质泥岩、灰岩顶),厚度35.51~76.30m,一般厚60m左右,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和石灰岩组成。

大峪沟井田内L7灰岩较发育,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

下部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和上部灰岩段:

下部灰岩段:

自一1煤层底到L4灰岩顶,含灰岩4层(L1—L4),L1和L2灰岩较发育,厚度稳定,且多合并为一层灰岩,而L3与L4两层灰岩不发育,该段含煤层4层(一1~一4),其中一1煤层发育较好,厚度0.51~2.10m,平均厚1.04m,属大部可采薄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发育,仅在个别钻孔中遇见,本段一般厚度20m左右。

中部碎屑岩段:

自L4灰岩顶至L7灰岩底,含灰岩2层(L5、L6)和薄煤2层(一5、一6),但本矿井内该段除L5灰岩外,灰岩和煤层均不发育,其显著的特点是:

该段下部的胡石砂岩发育较好,灰色,厚层状,为一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含少量长石及黑色矿物,硅质胶结,较坚硬,具交错层理,本段一般厚度20m左右。

上部灰岩段:

自L7灰岩底至本组顶,含灰岩3层(L7、L8、L9)和薄层2层(一8、一9),该段3层灰岩局部发育,多相变为砂岩,煤层亦不发育,本段一般厚度15m左右。

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一煤段),特点是岩性和厚度变化均较大,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二叠系(P)

自太原组顶至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砂岩底,分为二叠系下统的山西组(P1sh)、下石盒子组(P1x)及二叠系上统的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一般总厚920m左右,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下统山西组(P1sh)

该组自太原组顶至于砂锅窑砂岩(Ss)底,厚度69.49~81.36m,平均厚75.43m,岩性主要由浅灰、灰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段(二煤段),共含煤5层(二0~二4),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即二1煤层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

二1煤段:

由山西组底部,至大占砂岩(Sd)底,一般厚10m左右,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即位于该段中部,二1煤层之下直接底板为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质,间接底板为灰色、深灰色的粉砂岩及细砂岩,含较多植物碎屑和白云母碎片,偶夹薄煤(二0煤),二1煤层之上直接顶板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和白云母碎片,局部二1煤层分叉,在其顶板中发育

煤层,局部大占砂岩为二1煤层直接顶板。

大占砂岩段:

自大占砂岩底至香炭砂岩底,一般厚度12m左右,下部为深灰色细粒砂岩和粉砂岩,称大占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片和炭质,泥硅质胶结,具波状层理,大占砂岩不稳定,厚度变化大,局部有被砂质泥岩和泥岩取代现象。

该段中上部主要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粒砂岩和粉砂岩薄层,局部发育2层薄煤层(二2、二3煤层)。

一般厚0.30m左右,不可采。

香炭砂岩段:

自香炭砂岩底至砂锅窑砂岩(Ss)底,一般厚45m左右,根据岩性特征,该段又可分为四个岩性分层:

下部的砂岩层段(香炭砂岩);中下部为砂质泥岩夹泥岩,局部夹炭质泥岩;中上部为砂岩层段,夹砂质泥岩薄层;上部以含铝质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薄层,局部含菱铁质鲕粒的小紫泥岩。

、下统石盒子组(P1X)

该组自砂锅窑砂岩底至田家沟砂岩底,一般厚度260m左右,含四个煤段,即三、四、五、六煤段。

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粗粒砂岩,夹煤线及炭质泥岩薄层。

泥岩、砂质泥岩中普遍含铝质,局部含菱铁质鲕粒,具紫斑,偶含植物叶部化石;三煤段下部发育一层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俗称A层铝土),致密,块状,具鲕状或豆状结构,是本区主要标志层,该组底部的砂锅窑砂岩(Ss)为浅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硅质胶结,中厚层状,具交错层理,底部含石英细砾,层位稳定,是划分下石盒子与山西组的重要标志层,该组与下伏山西组地层为整合接触。

、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自田家沟砂岩(St)底到平顶山砂岩(Sp)底,含七、八、九共三个煤段,厚度230m左右,主要由浅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浅灰、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多含铝土质,具暗斑和紫斑,局部含小鲕粒,煤层层位常有黑色泥岩存在。

该组底部的田家沟砂岩(St)为灰白色,中厚层状,正粒序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含黑色泥岩条带和包体,下部含石英细砾,是划分上、下石盒子组的主要标志层。

、上统石千峰组(P2sh)

自平顶山砂岩(Sp)底到刘家沟组底,总厚度340m左右,在矿井北部边界附近大面积出露,按岩性特征可分为四段。

与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

第一段又称平顶山砂岩段(P2sh1):

平顶山砂岩(Sp)厚度60m左右,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具大型交错层理,含石英细砾和泥质包体,局部夹粉砂岩和紫红色灰绿色泥岩薄层,是二叠系上统地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层。

第二段(P2sh2):

厚105m左右,岩性以浅灰色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夹中粒砂岩薄层,其次为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砂岩为钙质胶结,具大型楔形交错层理,泥岩中常含钙质结核。

第三段(P2sh3):

厚度85m左右,岩性以紫红色夹灰绿色斑块的泥岩为主,夹钙质粉砂岩薄层,含大量钙质结核,局部水平纹理发育,偶夹石膏薄层。

第四段(P2sh4):

厚度85m左右,上部以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砾屑灰岩和同生砾岩薄层,下部以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为主,含大量钙质结核和透镜体,砂岩为钙质胶结,具小型交错层理。

(4)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

地表出露的主要为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俗称金斗山砂岩),硅铁质胶结,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岩性坚硬,沉积稳定,是划分二叠系与三叠系地层的重要标志,厚度100m左右,与下伏二叠系呈整合接触。

、第四系(Q)

第四系松散层主要分布于山沟、半坡及凹地中,以不整合关系覆盖于不同时代地层之上,主要由耕植土、黄土、粘土、砂质粘土及粘土夹砾石组成,一般厚度0~15m左右,钻孔揭露最大厚度64.50m。

2、构造

(1)矿区构造特征

本矿井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华北聚煤盆地南缘的嵩箕构造区北部,属嵩山背斜北翼。

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地层走向近东西至南东东,倾向5°左右,倾角10°左右的单斜构造,沿地层走向和倾向均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构造以断裂为主,发育有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断裂,据地表地质露头和钻孔揭露,本矿井内及外围共有断层10条,矿井内6条(F5、F102、F12、F9、F126、F125),外围断层4条(F3、F1、F2、F6)。

其中近东西断裂6条,北北东断裂3条,北西向断层1条。

此外煤矿北缘发育滑动断层(F9),使滑动断层下盘为一简单单斜构造,不受断裂与褶曲的影响,而上盘则发育次一级的断裂与褶曲。

区内未见岩浆岩。

本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应属中等。

(2)主要构造形迹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