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301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古诗赏析题.docx

中考古诗赏析题

中考古诗赏析题 

一、赏析《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

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正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5、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二、赏析《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春天)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怎样的感觉?

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生机无限,一片生机)

3、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诗中哪些字暗示了季节?

 早春;    初、早、新、才。

4、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5、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诗句?

请你从中选出一句,作一点赏析。

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发的感觉;“几处”、谁家“用词极有分寸,紧扣早春的特征,描写细致入微。

6、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热爱之情。

三、   赏析“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苍凉(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悲苦(悲伤)的情绪。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悲景,反村离人思乡的愁绪。

3、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就有枯藤、昏鸦。

4、写出两句连贯的,且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种含义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小令中起何作用?

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起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6、小令通过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以景衬景。

结合具体景物体会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作者借助“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凉、清幽、寂寞的意境。

四、赏析《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赏析《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①、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不尽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终要,终当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

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6、《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7、“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10、“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

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

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

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11、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

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1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答:

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六、赏析《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

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

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7、、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8、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安史之乱 

9、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11、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含义:

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3、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

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

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14、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15、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

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

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七、赏析《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①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

种豆南山下②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

夕露沾我衣。

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这首诗可分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_,三层意思。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4.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的感情。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6.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语言“自然、通俗”。

7、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8、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

(锄草)锄了多长时间?

(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

9、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劳动情形。

10、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11、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八、赏析《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3、“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

”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5、赏析:

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

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九、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是 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偶。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6.写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按由远到近顺序描绘的。

 

7.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

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

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8.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明确: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9.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明确:

不是,是告别故乡。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

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

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

十、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4.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

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9、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1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

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1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

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

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

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十一、赏析《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2.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周瑜。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7、 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2分)

8、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

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

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十二、赏析《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明自己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