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604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概论(Introductionto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时】68

【学分】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属于药学专业的方向课程。

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药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化学模式逐渐发展成生物一心理-社会模式,今后药学生从事的职业也从以研发、生产为主,逐步向药学服务过渡。

因此,加强药学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教育,保证药学生能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学目标)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

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68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课程内容

课时

备注(教学形式)

1

内科学基础知识

6

多媒体教学、讲授、案例、习题

2

外科学基础知识

4

同上

3

常用实验诊断与医学辅助检查技术

4

安排学生到学校医药实践教学

4

呼吸系统疾病

4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5

循环系统疾病

4

同上

6

消化系统疾病

5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7

泌尿系统疾病

4

同上

8

血液系统疾病

5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9

内分泌系统疾病

4

同上

10

神经与精神疾病

5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11

传染病

4

同上

12

肿瘤

4

同上

13

风湿性疾病

3

同上

14

运动系统疾病

3

同上

15

中毒

3

同上

16

期中考试

2

习题课

4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合计

68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内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症状的问诊要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熟悉:

问诊的内容,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特点,体格检查的手法

3、了解:

病历书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常见症状及临床意义:

常见症状:

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3、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基本检查方法:

视、触、叩、听、嗅。

一般检查:

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头部及其器官:

头颅、眼、耳、鼻、口腔。

颈部:

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胸部:

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腹部: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脊柱与四肢:

脊柱、四肢与关节。

神经系统检查:

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4、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与格式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你经历的体检项目有哪些

2、问诊方法的讨论及训练。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一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外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常用的灭菌、消毒法,术后常见并发症,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熟悉: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围术期处理,营养支持

3、了解:

手术人员和患者的准备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无菌术:

灭菌、消毒法;手术人员和患者的准备,手术中的无菌原则,围术期处理

2、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调:

体液、电解质代谢的失调,酸碱平衡的失调。

3、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常用消毒方法的比较及使用范围。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二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常用实验诊断与医学辅助检查技术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血、尿、便常规和生化检查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意义

2、熟悉:

正常心电图波形和典型异常心电图。

常用医学影像学检查的一般内容和临床意义。

3、了解:

肿瘤标记物的一般内容;肺功能和内镜等常用辅助项目和临床意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实验诊断技术及其临床意义:

血、尿、便常规检查;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概况

2、常用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临床意义:

X线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

3、临床常用器械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你怎样理解现代实验诊断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三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和治疗原则。

2、熟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的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

3、了解: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2、慢性支气管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治疗、预后。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4、支气管哮喘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防治。

5、慢性呼吸衰竭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6、肺炎球菌肺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

7、肺炎支原体肺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8、肺结核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预防、治疗。

9、肺癌概论、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呼吸系统疾病与年龄的关联性

2、临床诊断发病原因的一般规律

3、临床联合用药的原则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四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辅助检查和诊断要点。

3、了解: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的分类;常见序号系统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其他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心功能不全概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2、风湿性心瓣膜病概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鉴别诊断。

3、高血压病概论、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治疗。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论、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诊断、并发症。

5、感染性心内膜炎概论、辅助检查和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辅助检查有哪些

2、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及治疗。

3.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及预防。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五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

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和胆石症的治疗原则;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和并发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要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

3、了解:

胃炎的治疗原则;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和治疗原则;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食管癌概论、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胃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器械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预后。

3、消化性溃疡概论、发病率、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4、胃癌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5、阑尾炎概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

6、肝硬化概论、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器械检查、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7、原发性肝癌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消化系统的发病率及年龄分布

2、功能性肠胃病的预防及诊断。

3.肝硬化疾病的严重后果。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六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慢性肾衰竭的分期、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和和治疗原则。

2、熟悉: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了解: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肾小球肾炎概论: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防治原则。

2、肾病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防治原则。

3、慢性肾衰竭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4、泌尿道感染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5、急性肾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5、肾结石概论、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6、中毒性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7、前列腺增生: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为什么急性肾衰竭的发病率及年龄年轻化

2、肾结石的手术预后。

3、前列腺增生的饮食控制。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七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血液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

其他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

常见血液系统图疾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缺铁性贫血概论: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2、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3、白血病概论、分类、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4、淋巴瘤:

分类、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5、出血性疾病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6、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白血病的遗传特征

2、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怎样预防

3、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八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症、糖尿病和低血糖症、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痛风和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熟悉:

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症、糖尿病和低血糖症、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痛风和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诊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概论: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概论: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糖尿病与低血糖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

4、高脂血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5、痛风: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6、代谢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甲亢的自我感觉和实验室检查

2、

型糖尿病怎样预防和发现

3、痛风患者的饮食注意。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九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神经与精神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常见神经辞退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

2、熟悉:

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主要分类。

3、了解:

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癫痫、精神分裂、抑郁症、神经症等神经与精神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检查。

精神疾病:

病因,分类

2、脑血管疾病:

分类,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预防。

3、颅脑损伤: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防治

4、震颤麻痹: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程和预防,治疗原则。

5、癫痫:

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癫痫发作的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6、精神分裂症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7、抑郁症:

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8、神经症:

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病程与预后。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临床如何界定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

2、抑郁症的危害和治疗药物

3、颅脑损伤的救治和后期康复。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传染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及其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

艾滋病、结核病和狂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了解:

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病的预防。

2、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病毒性肝炎:

病因及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4、艾滋病:

病因及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5、结核病:

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泌尿系统结核、骨与关节结核: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6、狂犬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7、其他传染性疾病。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2、狂犬病的预防与治疗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一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肿瘤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常见肿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2、熟悉:

常见肿瘤的诊断要点

3、了解:

常见肿瘤的发病情况及预后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肿瘤概述:

分类和命名,流行病学的基本情况,发病机制,诊断要点,肿瘤的分期,防治的基本措施。

2、甲状腺癌:

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

3、食道癌:

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原则,预后。

4、肺癌:

病因学,病理,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5、乳腺癌:

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6、胃癌:

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7、大肠癌:

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8、原发性肝癌:

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9、膀胱癌:

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110、前列腺癌:

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乳腺癌的自我检查和治疗

2、肺癌的预防与治疗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二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风湿性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2、熟悉: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病的病因、辅助检查和诊断要点

3、了解: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病的鉴别诊断;其他风湿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干燥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4、骨关节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5、系统性硬化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6、其他风湿性疾病。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

2、常见的骨关节炎及治疗药物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三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运动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骨折的分类方法;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

不同部位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

3、了解:

骨关节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骨折:

骨折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2、椎间盘突出:

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与分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骨关节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椎间盘突出的预防与治疗

2、继发性骨关节病的预防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四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中毒

3、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

各种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

各种常见中毒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3、了解:

各种常见中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

3、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

4、其他中毒。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防与抢救措施

2、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五章的复习思考题

【成绩考核方式】

1、成绩评定总则

以平时成绩(占5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相结合,然后做出总评。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30% 。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由课题提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质量(10%)、期中考试成绩(30%)和考勤(10%)等综合评定,总分为100分,再折算为期末总成绩的50%。

3、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出100分试卷,进行统一闭卷考试,所得成绩再折算为期末总成绩的50%。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

1.临床医学概论,于峰主编,ISBN978-7-,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1,5。

2.临床医学概要学习指导及习题集(高职检验配教),谢宏伟主编,ISBN48962,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1、本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故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占到期末总成绩的50%。

2、为凸显职教本科教育特色,教学中安排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部分课程的主讲,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