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0679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附答案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题库综合试题A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因此,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

A.再创造

B.创造

C.鉴赏

D.欣赏

2、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教师的(  )。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3、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与邻座讲话。

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

下列选项中,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4、下列不属于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初中生冯某经常夜不归宿,其父母放任不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应由公安机关对冯某父母()。

A.予以拘留

B.予以罚款

C.予以训诫

D.予以劝诫

6、周老师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市里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这表明周老师具有()。

A.尊重学生的理念

B.终身学习的意识

C.教学管理的能力

D.课程开发的能力

7、下列选项中,与“中国一香港”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北京--承德

B.宁夏--银川

C.新疆一一西藏

D.太原--山西

8、有三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段老师,特别重视外出学习,一有机会就向其他老师取经,观摩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说明段老师具有()。

A.模仿其他老师的意识

B.关心学生的意识

C.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

D.追求进步的意识

9、王某和郑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在课间争吵扭打,老师未能及时制止,王某不慎击中郑某耳部,导致郑某失聪。

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

A.郑某和监护人

B.王某和学校

C.郑某和学校

D.王某和监护人

10、“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韩诗外传》)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

A.不仅要提高道德认识,还要加强道德实践

B.不仅要从教的学识能力,还要做到以身作则

C.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D.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情怀

11、下列选项中,由冼星海作曲的歌曲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天路》

D.《我的祖国》

12、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13、刘老师正在上课,学生路路突然站起来,指出刘老师讲解中的错误,刘老师板着脸说:

“路路,老师不如你,以后就由你来上课好了!

”说完,刘老师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

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B.漠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C.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14、大航海时代,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得坏血病,有些水手上岸后吃一些柑橘蔬菜,坏血病就痊愈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果蔬中存在着一种可治坏血病的物质,该物质是()。

A.叶酸

B.维生素C

C.谷氨酸

D.D.维生素

15、保险公司X正在考虑发行一种新的保单,为那些身患困扰老年人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他们要求的服务。

该保单的保险费必须足够低廉以吸引顾客。

因此,X公司将为从保单中得到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将要产生的索赔而忧虑。

以下哪一种策略将最有可能把X公司在该保单上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  )

A.吸引那些将在未来很多年里都不可能提出要求从该保单中获益的中年顾客

B.仅向那些年幼时没有得过任何严重疾病的个人提供保险

C.在该项保单中提供比在其他成本更低的保单中数量更多的服务

D.仅向那些被其他保险公司在类似的保险项目中拒绝的人提供保险

1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杜会保护不包括()。

A.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B.禁止拐卖、虐待未成年人

C.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未成年人

D.任何人不得在中小教室吸烟

17、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的属性。

A.实践

B.现实

C.社会

D.自然

18、小宇上课时经常插话,老师生气地说:

“管住你的嘴,不然我就封住你的嘴!

”老师的做法()。

A.错误,应该杜绝当堂批评

B.正确,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C.错误,应该尊重学生人格

D.高尚的职业道德

19、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

A.巴士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20、下列关于教育平等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D.适龄儿童.少年不得在非户口所在地入学

21、下列关于我国近代前期科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引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海国图志》中有关西方近代科技的介绍

C.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

D.李善兰和徐寿合作试制出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22、学科专家的建议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3、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下面不属于改革教离质置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做法是()。

A.探索多种评价方式

B.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C.建立多祥的评价标准

D.树立终结性平均理念

24、蒋老师的亲戚开办了一家培训公司,希望蒋老师推荐自己班上的学生参加辅导班,或者提供班上学生的联系方式.面对这种情况,蒋老师应该()。

A.推荐学生参加铺导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坚决拒绝亲戚的请求,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C.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同时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

D.仅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不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

25、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的是我国古代的()。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26、下列画家中,以画马著称的是()。

A.齐白石

B.吴冠中

C.徐悲鸿

D.黄宾虹

27、“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体差异性

28、小王、小李、小张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

现在只知道:

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李年龄小。

因此我们可知()。

A.小李是工人,小张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B.小李是农民,小张是工人,小王是教师

C.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工人,小王是农民

D.小李是工人,小张是教师,小王是农民

29、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A.奥斯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班里新转来一位贫困学生,由于遭遇了种种生活的变故而悲观消极,不认真学习,不愿意和同学交往,不信任老师。

苏老师细心地观察这位新同学,主动和他交流,但没能使他有所改变。

一天早上,苏老师发现学校新栽下的小树需要护理,就请这位同学跟他一起去照顾小树。

在劳动过程中,苏老师很自然地从讨论小树的成长入手,和他探讨人生问题,他的眼睛里第一次充满了兴奋的神采。

后来这位新同学慢慢变得积极、活泼起来。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苏老师的教育行为。

 

2、1998年,北京某学生因成绩较差无法升学,父母应学校的要求去医院为孩子开了一张“中度智力低下”证明;以利于孩子升学,不料学校却将此公布出来,老师也多次在课堂当众侮辱该同学是“弱智、白痴”,其他学生也常常以此来嘲笑、殴打该生。

后来该生被诊断为患了精神分裂症。

学生父母向学校提出了赔偿诉讼,要求学校为擅自透露学生的个人隐私,致其精神障碍一事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试评述学校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请以《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A

2、B

3、C

4、A

5、C

6、B

7、B

8、D

9、B

10、B

11、A

12、A

13、D

14、B

15、A

16、D

17、D【解析】每个个体在其早期与社会实践接触的机会少、范围窄,更多地表现出的是自然属性的一面。

18、C

19、D

20、D

21、D

22、C【解析】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发展趋势、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23、D

24、B

25、B

26、C

27、D

28、A

29、B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首先,该教师的作法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

这一理想要求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

苏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立志帮助这名学生使其有所改变,并为此而努力。

其次,该教师的作法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的要求。

苏老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最终帮助该学生变得积极、活泼起来。

2、【参考答案】学校的做法不对。

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名誉权。

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的个人生活不被公众知晓,禁止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名誉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材料中学校和教师的做法既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也是违法行为。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故事中,孩子的父亲意味深长地说:

“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这句话如雷贯耳、发人深省。

它告诉我们,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同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人民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关系孩子的身心健康,言传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所提的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非常准确地解读了这个故事的内涵。

学,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

仅仅具有“学”还不够,还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

行,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

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应该能够成为他人的模范。

古人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所有教师所遵循的,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对学生身教的直接表现。

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对学生起表率作用。

扪心自问,现在的教师,是不是也犯了故事中妻子同样的错误,只做“语言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呢?

老师们每天对学生絮絮叨叨地大谈读书学习的重要,自己却不能够以身作则。

老师是学生们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

从这方面来说,教师的身教应重于言传,学生会在教师无声的语言里感受到教师心灵的呼唤,从而改变人生的轨迹。

比如在学校,老师为发动学生博览群书,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言几乎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可是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始终未能养成,往往是三分钟热血之后,便把买来的优秀书刊束之高阁。

为此,老师也会苦恼,怎能让学生“爱上读书没商量”呢?

这个问题应该是即将实现教育职业理想的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老师们可以结合学校的读书活动,读书会等,以身作则,给学生做个表率。

老师们可以选择对学生成长、对教学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

在阅读中把令人心醉的小故事、富有启迪的话语、有感悟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让思维的火花永不熄灭。

看到老师在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读书,学生会效仿,这是一种潜在而又巨大的动力。

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读书笔记,每周末和学生交换检查。

当学生看到老师工工整整写的满满一大本读书笔记时,惊讶和敬佩之情肯定溢于言表。

如果能让学生看到老师发表的文章,那学生更会感受到“身教”的美丽。

俗话说: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加里宁也说过:

“教师的世界,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教育学生,仅靠口头上的说教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为人师表的身教来感化和熏陶学生。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