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1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docx

xx县植保工程实施方案

Xx植保工程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植保工程

二、项目法人

xx(农艺师)

三、项目主管

xx农业委员会

四、建设地点

位于xx县城太平路南侧,距太平路与国道G320交叉口约350米的县农业局办公楼内。

五、建设规模

建应急药品及药械仓库200m2;建设备及工具房80m2;建养虫网室50m2;购置仪器设备152台(套)。

通过项目建设,使xx农业局植保站成为拥有设备先进、手段一流、功能结构完整的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承担本县、市、省和全国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防治和抗药性监测等工作,汇总全县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信息、上报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及贵州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并及时、准确与全省及相关网点站进行病虫信息交流。

六、总概算

工程总投资90万元。

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情况如下:

1、应急药品和器械仓库200㎡,投资12万元(改建)。

2、设备及工具房80㎡,投资5万元(改建)。

3、养虫网室50㎡,投资20万元。

4、仪器设备152台(套),投资42.43万元。

5、防护服40套,投资0.4万元。

6、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10.17万元。

七、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90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72万元,地方配套18万元。

八、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即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的12个月。

九、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

1、运行费用

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行每年将需要网络维护、药品消耗、通讯、培训、系统调查、试验示范等方面的费用20万元,费用将由县级财政负责解决。

2、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缓解我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手段落后的局面,使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个百分点,预警时效提早一个月左右,农作物有害生物为害损失率由现在的5%-15%下降到3%—5%之间,每年可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1900-2400万公斤,可增产值2850-3600万元。

每年可减少农药用量30%以上,使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打造技术平台和生产平台,从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项目总投资

万元

90

1

中央投资

万元

72

2

地方投资

万元

18

项目占地面积

m2

330

1

应急药品及药械仓库

m2

200

2

设备及工具房

m2

80

3

养虫网室

m2

50

项目建设面积

m2

330

1

应急药品及药械仓库

m2

200

2

设备及工具房

m2

80

3

养虫网室

m2

50

仪器设备

台(套)

152

区域站人员

6

建设期限

12

预报准确率提高

5%-10%

预警时间提前

30天左右

农药使用减少

30%以上

农药漂移量减少

50%以上

十一

农药的土壤流入量降低

20%左右

十二

作物病虫害损失率

由5%-15%降到3-5%

十三

挽回粮食损失

万公斤

1900—2400

十四

新增总产值

万元

2850-3600

十五

每户农民增收

105

1

每户农民减少农药投入

35

2

每户农民减少劳力投入

70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编制依据

第一节建设目标

实施xx植保工程项目,旨在加强xx植保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植保队伍,运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和先进信息传输设备以及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从而提高对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的监测水平,及时、准确提供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及发生趋势,承担本县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导、农业植物检疫、农药、药械安全使用、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工作,同时汇总本县农业有害生物信息上报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中心及贵州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分中心,且为本区域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项目实施,使先进的植保技术这一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达到将损失控制在3%-5%以内,有害生物成灾面积控制在种植面积的10%以内,防治效果提高到90%以上,平均每亩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20kg以上。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农药用量30%,田间天敌数量上升2—3倍。

确保全县无公害水稻、玉米、蔬菜、茶叶、水果、脱毒马铃薯、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生产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植物检疫,防治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进传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第二节建设条件

一、基本条件

xx坐落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向广西丘陵倾斜的斜坡地带。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总面积1466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北、西北与镇宁白治县、六枝特区毗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黔西南自治州的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望。

交通优势特别突出,xx县城距贵阳<150公里>,安顺55550余公里>,国道320线和省道214线公路贯穿全境,镇胜高速,关兴公路、水黄公路在境内长达<114公里>,关岭成为贵州西部覆盖广西、云南、兴义、六盘水、安顺的公路交通枢纽集散地。

占地180亩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正投入使用,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关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县总人口33490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4791人,占总人口的61.15%。

农业人口302661人,占总人口的90.37%。

(一)气候概况

关岭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主要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水热同季。

境内12.5%的低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之称。

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6.9℃,最低气温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是全省降水中心之一。

气候条件适宜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行政区划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共辖七镇六乡。

关索镇、永宁镇、花江镇、岗乌镇、上关镇、坡贡镇、断桥镇;八德乡、顶云乡、普利乡、板贵乡、新铺乡、沙营乡。

全县共有226个行政村,1624个村民组,9个居委会(社区)。

(三)农业生产情况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0.9万亩,其中:

稻田面积8.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8.76%,旱地面积1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1.24%;人均占有耕地0.62亩。

xx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现已建立了以八德、关索为中心5万亩以上的优质米生产基地,产品采用商品化包装打入省内大中城市市场。

在花江、上关、顶云、关索、坡贡建立了5万亩的优质油菜基地。

建立了以断桥、八德为主的6万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新铺为主的1万余亩早熟菜用豌胡豆基地。

引进高产优质品种,采用规范化种植,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

建立了新铺30亩的大棚珍稀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

发展了以板贵为中心的1.6万亩花椒基地,以断桥、八德、板贵为主的5000亩砂仁基地。

以坡贡为主的3万亩优质生姜生产基地,xx生产的生姜,辛辣味浓,姜黄素含量高,纤维素低,品质优良,商品姜除供应省内市场外,还销往省外大城市。

大力发展优质水果,优质水果的发展要正逐步朝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包装,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引进了适宜种植的许多新、特、优质水果。

如:

火龙果、白沙枇杷、优质柑桔、早熟桃等。

在普利、岗乌、沙云、永宁高海拔地区,建立了万亩茶园。

在栽培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提高加工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包装多样化,茶叶的品质、产量都有了新的突破。

全县中药产业总产值达5000万元,占全县GDP的3.11%,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0.8%,占全县林业总产值的1%。

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2510户,促进了农民增收,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特色农业农产品不断涌现。

如:

新铺乡白云村的珍稀食用菌,板贵乡的火龙果,坡贡镇的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不断涌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优质稻、优质脱毒马铃薯比重明显提高,农产品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

(四)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

xx农作物种类多,病虫害种类约100余种。

其中,主要的农业有害生物有:

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病毒病、稻曲病、稻二(三)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秆蝇、稻负泥虫等;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小地老虎、玉米蚜虫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等;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油菜蚜虫;马铃薯早(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蚜虫、黄蚂蚁等;辣椒炭疽病、辣椒病毒病、青枯病、烟青虫、蚜虫等;白菜软腐病、角斑病、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蛴螬等;瓜类霜霉病、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斑潜蝇、蚜虫等;番茄早(晚)疫病、青枯病、绵铃虫等。

近5年来,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秆蝇,辣椒炭疽病等。

同时,外来有害生物也对我县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如检疫性斑潜蝇、细菌性条斑病等已经成为影响xx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新的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还在不断加大。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述

xx植保站1976年建站,是县农业局所属的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

法人代表潘会,现年35岁,本科学历,农艺师。

xx植保站承担着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植保新技术推广、新农药试验示范、植物检疫以及农药监督管理等工作。

全站现有职工6人,大专以上5人,中专1人。

其中:

农艺师5人,助理农艺师1人,有承担项目的能力。

全县1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有专门从事植保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16人,分别负责各乡镇的病虫草鼠害的田间调查,观测及信息反馈。

xx植保站现有办公室2间,合计50平方米、联想台式电脑3台、文件柜2个、办公桌6套、农药残留速测仪5套、实验用品以及设备1套、图书资料书籍206册、显微镜和解剖镜2台、相机2台,总计固定资产价值17.798万元。

单位现有独立的办公用房,保障了植保服务网络健康发展。

xx植保站开展农作物病虫鼠害预测预报工作,是贵州省鼠害系统测报网点站之一。

承担水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秆蝇、稻曲病;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粘虫、玉米螟、大螟;小麦白粉病、锈病、麦蚜;油菜霜霉病、菌核病、油菜蚜虫;马铃薯疫病、病毒病、蚜虫;辣椒炭疽病、病毒病、青枯病、辣椒烟青虫、蚜虫;白菜软腐病、角斑病、菜青虫、小菜蛾等有害生物的一般性测报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工作。

另外还实施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病虫综合防治示范、药剂试验等。

全站同志责任心强,踏实肯干,工作出色,多年受到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

1985年开展鼠害系统测报工作被安顺地区行署农业局评为地区一等奖,1987年鼠害系统监测工作认真、成绩显著受到安顺地区植保站奖励,1988年被安顺地区农业局评为植保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获贵州省农业丰收三等奖(安顺地区玉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2006年被安顺市植保站评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被安顺市农业局评为2006年度植保工作先进集体和被安顺市植保站评为2007年度植保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省农药检定管理所评为2005—2007年度农药管理先进集体。

技术人员多篇论文发表刊登在《植物医生》、《贵州农业科学》、《耕作与栽培》、《中国农学通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等多家刊物,工作中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三、现有条件

(一)有一支高素质的植保队伍

xx植保站现有在编人员6人,能够完成全县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植物检疫和农药监督管理等工作。

到目前为止,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植保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现已初步建成县、镇(乡)植保病虫测报网点13个,构成了全县主要农业有害生物的常规田间监测网络,同时建有由植保站调配使用,由农民管理的11个应急防治有害生物的植保机防队和1个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

全县有机动喷雾器145台,农民机手163人,初步具备了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的区域队伍。

植保站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备了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实际能力。

植保站主持和参与完成的植保研究推广项目,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和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表彰共计22项,为实施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县乡农业系统共有农业科技人员13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农艺师37人,助理农艺师和技术员82人,科技人员占总在编人员的91%以上,构成了完整的支撑项目建设的科技人员队伍,具备较强解决农业生产中各种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积累丰富的历史信息资料,掌握一定的有害生物预警控制技术

xx植保站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抽调植保技术骨干,组织完成全县范围内农业有害生物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工作,并绘制有害生物区域分布图,依据病虫分布图及田间监测资料指导全县的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同时开展对本地发生的主要农业有害生物进行田间发生情况监测,并发布预报。

针对全县有害生物的为害特点,开展粘虫、螟虫、稻飞虱、斑潜蝇、稻纵卷叶螟、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小麦锈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田间消长规律的研究与防治,积累了多年的病虫测报资料,掌握当地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植保机防队的建设,对突发性的有害生物有应急防治的能力。

(三)具备一定的监测和试验条件

目前已经具备病虫资料传输网络、农残检测设备、重大病虫控制指挥系统以及重大病虫扑灭应急防治专业队。

通过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重大病虫扑灭能力,提高预警和控制决策水平。

四、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本项目技术主要依托单位为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植保植检站是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全站现有在职职工15人,其中: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4人,高级农艺师3人;大学本科12人。

全站有办公室、实验室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现有固定资产280余万余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先后获得了农业部、贵州省政府、贵州省农业委员会的奖励,技术力量雄厚。

第三节项目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2、《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3、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4、《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2〕15号)

5、省农委2012年《关于抓紧编制2012年植保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6、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

7、实施方案编制委托书。

8、政府支持文件。

根据以上依据,结合xx实际编制本报告。

第三章工艺技术方案

第一节农艺技术方案

一、农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本着“安全、经济、高效、增产”的原则,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预测预报为先导,加强生态调控措施,提高自然控害能力;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基础,充分发挥农作物的抗病耐虫能力和补偿作用,配合施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实现农产品品质优质化、生产无害化,维护农田生态平衡,保障环境和人们的食物安全,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农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和贵州省地方标准《水稻主要病虫测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有关调查,结合天气预报,历年病虫发生等因素,作出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长、中、短期预警,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信息发布演示设备,可视化预报等渠道,将有害生物预警信息传送到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中心、省级分中心和各级领导、广大农民手中,指导当地农户准确防治。

在农业有害生物控制方面,实行分区治理,分类指导,如发生重大病虫灾害,则出动应急防治设备进行集中控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8321),严格按照防治指标,使用农药防治。

二、农艺技术方案

1、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流程

通过露地观测圃、虫情测报灯、自动孢子捕捉仪等对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进行适时监测,结合当地天气预报、历年病虫发生情况、栽培制度、品种布局、迁飞性病虫异地发生态势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通过病虫可视化预报的方式宣传到基层干部及广大农民,以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动态信息上报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中心及贵州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分中心。

如发生重大病虫灾害,则出动应急防治设备进行集中扑灭。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流程如下图:

监测与防控指导点

 

2、检测检验流程

1)检疫性病虫监测:

定期普查→采集标样→室内培养鉴定→确诊→除害处理。

A、检疫操作流程图

无检疫对象

 

B、隔离监测操作流程图

不处理或常规处理

 

2)农药质量监督:

市场抽样→外观检查或室内化验→处理。

农药质量监测操作流程图

整改达标

 

3)病虫抗药性监测:

病虫采集→室内培养→不同农药剂量处理→数据分析→指导防治。

第二节设备选型

一、仪器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

(一)仪器设备的选购要与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中心及贵州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分中心建设相适应,满足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的需要。

(二)主要仪器设备之间、主要仪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之间的功能相互配套。

(三)仪器设备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四)在保证设备性能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

(五)拟选的设备,符合国标要求。

二、仪器设备配置

根据本项目仪器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本着经济、节约、必要、齐全的原则,本项目需配置监测预警网络及信息发布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和应急防控指挥设备等,才能满足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的需要。

第四章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节土地、规划

xx植保工程项目利用县农业局现有的土地进行建设,该土地使用权属县农业局,其中药械仓库、设备及工具房分别为培训中心4楼和2楼会议室改建。

第二节选址原则

药械仓库应具有良好的交通、通讯条件,方便应急药剂和药械运输、储存、保管和分发。

田间观测场应选在作物种植种类具有代表性、病虫发生频繁、能代表全县耕作及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交通方便,无环境污染,水、电等设施配套,离县城较近,且在长远规划中未被规划为建设用地。

第三节场址选择及土地利用现状

一、应急药品及药械仓库

应急药品及药械仓库利用县农业局培训中心4楼进行改建,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二、设备及工具房

设备及工具房利用县农业局2楼会议室进行改建,占地面积80平方米。

三、养虫网室

养虫网室建在县农业局顶楼,占地面积50©O。

四、田间观测场

田间观测场建在xx关索镇大桥村,为村集体土地。

第四节场址条件

项目场址位于xx县城太平路南侧,距太平路与国道G320交叉口约350米的县农业局办公楼。

药械仓库占地面积200㎡,建筑面积200㎡,位于县农业局培训中心4楼,为砖混结构。

设备及工具房占地面积80㎡,建筑面积80㎡,位于县农业局2楼会议室,为砖混结构。

养虫网室占地面积50㎡,建筑面积50㎡,位于县农业局(原农业局)顶楼。

项目建设地周围无污染源,地势稳固,交通方便、公用设施配备齐全,资源、交通、通讯、运输以及水文地质、供水、供电等条件符合要求。

田间观测场位于xx关索镇大桥村,距县城9公里,常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和蔬菜等,该处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暖、土地连片集中、肥力中等,所种植的作物及病虫发生在全县具有代表性,供水、供电等条件较好,符合标准病虫观测场建设的基本条件。

第五节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的目的

1、适应西部大开发对生态建设和改善环境状况的战略性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造成新的污染。

对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

3、使经济建设、城市建设能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逐步得以实现。

4、使自身和周围环境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中,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对附近及周边的居民和单位产生不良影响和干扰。

二、环保的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

2、以国家环保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因地制宜、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方案。

3、项目本身的污染治理方案,应与城市整体的污染治理措施方案相衔接、相适应。

4、环保设施的设计,应与项目整体建筑设计方案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状态相适应。

三、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1、在项目建设期间,由于利用县农业局现有使用的土地进行建设,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噪音等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影响。

2、在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期间,病虫害监测产生的废弃物和垃圾、污水等不会对环境的产生影响。

3、在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期间,应急药品、药械存放对环境的无不良影响。

四、治理措施方案

1、污水治理

对运行期间产生的污水,拟采用化粪池和沉淀池的方式进行初级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再经污水管道排入污水排放体系,最后统一排入城市污水地下管道系统。

2、垃圾及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无害化治理。

3、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拟采取及时清扫,统一收集无害化处理。

4、应急药品、药械采用独立仓库进行存放,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第六节消防安全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的有关规定,应急药品、药械仓库在建设时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在仓库内使用防火材料装修,配置干式灭火器及喷淋系统。

第七节节能评价

一、依据

1、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2、节约能源法;

3、可再生能源法;

4、电力法;

5、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6、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7、中国能源技术政策性大纲;

8、其它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二、能耗分析

1、电能能耗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技术方案,本项目能耗为电能。

2、节能措施

⑴设备及照明

本项目所选用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