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3002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docx

完整word版西非概况

1.西非整体概况

西非(WesternAfrica)是指非洲西部地区。

东至乍得湖,西濒大西洋,南濒几内亚湾,北为撒哈拉沙漠。

西非通常包括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及加那利群岛(西)。

西非面积638万平方千米,占非洲五分之一。

人口2.225亿(1991),约占全非总人口三分之一,多为苏丹语系黑人,次为阿拉伯人。

自北向南有撒哈拉沙、苏丹草原、上几内亚高原。

全境地势低平,一般海拔200-500米;南部为富塔贾隆和包奇高原,东北为贾多和阿伊尔高原;沿海有平原。

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北部热带沙漠气候,中部热帝草原气候,南部热带雨林气候。

内地与西部干热,沿海多雨。

富铝土、金刚石、石油、金、锰、铁、铜、铌、铀矿等。

农产品有油棕、蜀黍、可可、棕榈仁、花生、咖啡、橡胶等。

其中可可、花生等占有世界重要地位。

经济以农矿业为主,发展水平在非洲居中。

半荒漠带经济以畜牧业为主

 

2.区域地质构造

非洲大陆是冈瓦纳古陆的核心,非洲地块经历了各种构造运动,地块内部不断的分化,甚至破裂。

西非地区板块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即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大陆克拉通阶段(前裂谷阶段)、中—晚中生代以来的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中生代末—第三纪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后裂谷坳陷阶段,分为坳陷早期、中期和晚期。

1前裂谷阶段 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冈瓦纳大陆开始解体,并伴随着广泛大陆裂谷玄武岩喷发,标志着超级大陆开始分裂解体,开始了西非海岸盆地发育的前裂谷阶段。

2裂谷阶段 三叠纪时期,冈瓦纳大陆西北部的陆内断裂向南扩散,而冈瓦纳大陆南部形成于侏罗纪早期的另一裂谷系则向北延伸。

到中侏罗世末期,两条断裂系交汇并切穿赤道地区,形成了后来的大西洋和南美东侧盆地与西非海岸盆地。

3反转、抬升阶段 巴列姆阶Barremian晚期,南美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裂谷作用趋于结束,发生了裂谷之后的区域性抬升反弹挤压作用结果,诱导南美与非洲大陆曾经一度发生过挤压聚合,形成了西非海岸裂谷盆地的反转和抬升剥蚀,形成了裂谷层序与过渡层序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

4后裂谷坳陷阶段 阿普第期至第三纪,随着大西洋的扩张和南美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漂移,海岸盆地逐渐向西扩展。

从东部陆上裂谷之上的坳陷盆地向西发展到一系列主体向西扩展的陆坡坳陷,沉积层序也发育为一系列向西推移的进积三角洲层序。

盆地内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构造样式,一为盐下构造,包括掀斜断块、地堑和半地堑、披覆褶曲等;二为由盐岩沉积引起的构造,即为盐后构造,如盐丘、盐背斜和底辟等。

2.1地质构造与石油资源

西非海岸盆地从南向北,盆地形成和发育及油气的成藏时间逐步变新,中段油气成藏条件得天独厚。

裂谷期发育多套砂岩储层,同裂谷的晚期沉积了一套优质的烃源岩,与过渡阶段沉积的盐岩盖层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由于裂谷阶段的高地温梯度,使源岩快速成熟。

储层由于压实程度低,储层物性保存较好。

由于盐岩的塑性,后期构造作用及沉积负荷的重力作用,使盐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了多种与盐岩的塑性变形相关的各种构造,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创造了条件。

3.西非的河流

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

它发源于几内亚佛塔扎隆高原海拔910米的深山丛林里,源头距大西洋仅250公里,却蜿蜒曲折地流经4197公里,滋润着西非2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干流统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和尼日利亚王国,最后注入大西洋几内亚湾。

它的小系支流还遍及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和喀麦隆等国。

尼日尔河从河源至马里的库利科罗一段长800公里,为上游。

在河源地段,激流飞瀑,滚滚而落,岸畔高山密林,古木参天,藤蔓绕枝,云遮雾障,莽莽苍苍,景色十分绚丽,妩媚姿容,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同时又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尼日尔河上游在几内亚境内接纳了两条重要支流。

一条是发源于马森塔的米洛河,另一条支流是发源于达博拉附近的廷基索河。

前一条支流在年丹科罗汇入尼日尔河,后一条在锡吉里附近汇入尼日尔河。

上游地段,两岸的居民大部分是渔民,他们靠捕鱼为生。

由于常年累月生活在尼日尔河上,同风浪搏斗,跟各种鱼打交道,练就一身过硬的捕鱼本领。

每逢渔业丰收,渔民们还要以村为单位在一起举行公共鱼宴,家家现场做鱼味烹调比赛,然后相互品尝,看谁家做的鱼味道最鲜美。

男女老少,边吃边谈,有说有笑,年轻人还要即兴跳起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热烈隆重。

马里的首都巴马科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市区背靠库鲁巴山,面向尼日尔河,是重要的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牲畜、棉花、花生的贸易甚盛。

近年来,巴马科成为马里最大的工业中心,发展了机车修理、食品加工和轻纺工业,还以金银加工、象牙雕刻、彩饰和皮革制品而闻名西非。

在巴马科以南150公里的散卡腊尼河上,修建了塞林格电站,年平均发电1.810亿度。

强大的电力,加速了巴马科工业的发展。

 尼日尔河从库利科罗至尼亚美为中游,全长约2000公里。

河道的形状呈大弧形,跟中国黄河河套相似。

由于地壳的变化,在塞古以北40公里的马卡拉附近,形成了大约100万公顷的内陆三角洲,由于常年干旱,逐渐干涸荒芜了,因此被称为“死三角洲”。

尼日尔河从马卡拉向东北,经过马里中部的重镇莫普蒂,到北方直达古城廷巴克图附近,在尼日尔河河套两岸360万公顷的广大地区,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马里主要农牧区,被称为“活三角”。

每年雨季,河水泛滥,三角洲地区成了天然蓄水库,数百公里之遥全成一片汪洋。

每年旱季水退之后,青草繁生,是优良牧场。

每年河水泛滥之前,三角洲的几百万只牛群要渡河北上,水退之后又渡河南下,那万牛齐鸣结队渡河的景象,实为壮观。

尼日尔河自尼亚美以下,在流经尼日尔与贝宁交界处之后进入尼日利亚,这一段为下游。

它汇入了最大之流贝努埃河。

它全长1000多公里,除干季外均可通航。

贝努埃河中下游地区是尼日利亚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同时,又是传统的产盐地。

尼日尔河在奥尼查以南,就进入了尼日尔河三角洲。

三角洲和附近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使尼日利亚成为非洲产油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主要出口石油的国家。

尼日尔河两岸,很早以前就是可可、咖啡、香蕉、花生等农作物的盛产区,加上河中多鱼产,素有“西非鱼米之乡”的称号。

尼日尔河从容不迫地流过西非的心脏地区,为西非人民哺育了中世纪马里、贝宁等黑人王国,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古代文化和物质文明,像一位无私的母亲一样为两岸的千百万人民提供了生活的资源,被西非人民誉为“伟大的母亲河流”。

塞内加尔河:

非洲西部河流。

发源于西非富塔贾隆高原,流经几内亚、马里、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等国,其中昂比代迪附近开始有800多千米为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的界河,最后于圣路易港注入大西洋。

长1430千米。

流域面积35.5万平方千米。

河口流量780立方米/秒。

上源巴科伊河和巴芬河于马里的巴富拉贝汇合后始称塞内加尔河。

上游流经多雨高原地区,河水流量大,多急流和瀑布,较著名的有圭纳瀑布和费卢瀑布等;下游流经少雨草原地区,河水流量小,两岸支流少,河床比降缓,河曲发育;河口段因沿岸漂流和贸易风影响,形成向南倾斜的宽达400米的大沙嘴,成为航运的障碍。

河中鱼产丰富。

沿岸多阿拉伯树胶。

沃尔特河:

沃尔特河全长1600公里,流域面积近38.85万平方公里,流经上沃尔特、象牙海岸和加纳等三个国家。

沃尔特河的三条支流,即黑沃尔特河、白沃尔特河和红沃尔特河,分别发源于上沃尔特河的西部、北部和中部。

黑沃尔特河最长,人们通常以它为沃尔特河的主源。

它发源于博博—乌鸟拉索以西几公里处的孔山丘陵。

它开始流向东北,忽儿急转南下,成为加纳与上沃尔特和象牙海岸的一段边界,从加纳西部边境的恩泰雷索折向东流经沃尔特盆地。

它主要流经地势平坦的萨瓦纳草原,河水平缓,河底铺满浓重的绿色水草,河水呈墨绿色,故称黑沃尔特河。

白沃尔特河的源头在提托附近,首先流经上沃尔特中部,在加纳上部区的甘巴加陡崖与红沃尔特河合流,然后在姆帕哈附近与沃尔特河主流汇合。

由于白沃尔特河流或地形多变,地质比较复杂,激流险滩密布,白浪翻滚,波光粼粼,白沃尔特河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红沃尔行河主要在上沃尔特境内的高原地带,因河床主要是红色砂岩,河水红黄而得名。

沃尔特河在加纳境内长达1100公里,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流域面积的40.67%,占加纳总面积的66.23%。

因此,加纳一向重视开发利用沃尔特河的水利资源。

加纳位于大西洋几内亚湾中部,沃尔特河贯穿全国。

高大的棕榈树在河两岸中摇曳,浓密的椰子林发出“沙沙”的响声。

这一切构成了加纳共和国那美丽动人的风光。

加纳是西非第一个建立的黑人国家。

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特别是那里的非洲风土人情,更是独具特色。

冈比亚河:

冈比亚河是西非的较大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贾隆高原,在凯杜古附近流入塞内加尔境内,之后向西北方向曲折前进约320km到达冈比亚边境,最后蜿蜓向西注入大西洋。

全长1120km,流域面积7.7万km2,在古隆布的平均流量为300m3/s。

河道弯曲,多岛屿和瀑布,中游多沼泽,下游临近海口处河床变宽,达20km,河口以上350km河段可通航。

除在右岸有几条间歇性支流以外,只有一条永久性支流库伦图(Koulountou)河,从几内亚向北在冈比亚边境汇入。

冈比亚河东西横贯冈比亚,在其境内长达472km,水深谷宽,水流湍急,是冈比亚国内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

4.西非的资源

表1西非部分国家资源概况

国家

资源状况

西撒哈拉

磷酸盐矿藏丰富,仅布克拉的藏量即达17亿吨。

此外,还有钾、铜、石油、铁、锌等资源。

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其中以海蟹、海狼、沙丁鱼、鲭鱼等著名。

毛里塔尼亚

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储量估计达87亿吨。

其他资源储量:

铜矿2200万吨,石膏约40亿吨,磷酸盐1.4亿吨。

渔业资源丰富,储量为400万吨。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预计储量丰富,2006年2月正式成为石油生产国。

森林总面积47440公顷。

塞内加尔

 矿产资源贫乏,主要有磷酸盐、铁、黄金、铜、钻石、钛等。

磷酸钙储量约1亿吨。

磷酸铝储量约6000万吨。

2004年磷酸盐产量191万吨。

水力资源较丰富。

冈比亚

冈比亚资源贫乏。

马里

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资源及其储量:

黄金900吨,铁13.6亿吨,铝矾土12亿吨,硅藻土6500万吨,岩盐5300万吨,磷酸盐1180万吨。

森林面积110万公顷,覆盖率不到1%。

水力资源丰富。

目前有3个水电站,12个火力发电站,1个太阳能站。

佛得角

 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石灰石、白榴火山灰、浮石、岩盐等。

塞拉利昂

矿藏丰富,主要有钻石、黄金、铝矾土、金红石、铁矿砂等。

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有邦加鱼、金枪鱼、黄花鱼、青鱼和大虾等,水产储量约100万吨。

全国森林面积约3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盛产红木、红铁木等,木材储量300万立方米。

利比里亚

自然资源丰富。

铁矿砂储量估计为18亿吨,另有钻石、黄金、铝矾土、铜、铅、锰、锌、钶、钽、重晶石、蓝晶石等矿藏。

森林覆盖面积479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58%,是非洲一大林区,盛产红木等名贵木材。

科特迪瓦

 主要矿藏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2亿吨,天然气储量156亿立方米,铁30亿吨,铝矾土12亿吨,镍4.4亿吨,锰3500万吨。

现有森林250万公顷。

加纳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储量:

黄金约20亿盎司,1994年已探明储量3167.20万盎司;钻石约1亿克拉,1994年已探明储量872.85万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铝矾土约4亿吨,1994年已探明储量1891.19万吨;锰4900万吨,1994年探明储量489.17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和高岭土等。

加纳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34%,主要材林集中在西南部。

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纳经济支柱。

加纳盛产可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尼日尔

已探明铀储量21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

磷酸盐储量12.54亿吨,居世界第四位,尚未开发。

煤储量600万吨。

还有锡、铁、石膏、石油、黄金等矿藏。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有很多还未被大规模开发的矿物资源,包括天然气、煤、矾土、钽铁矿、黄金、铁矿石、石灰石、锡、铌、石墨和锌等30多种矿藏。

尽管这些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储量,但该国的采掘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上表可以看出西非整体上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

 

5.西非的经济

表2西非部分国家的经济状况

国家

经济概况

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磷酸盐矿藏量丰富,建有现代化磷酸盐开采场。

1976年发生战争事后,生产陷于停顿;1980年恢复生产。

此外还有钾、铜、石油、铁、锌等资源。

多数居民从事畜牧业,主要饲养羊和骆驼。

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居民以捕鱼为主。

毛里塔尼亚

1986年毛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铁矿业和渔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外援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992年,毛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达成协议,开始执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推进自由化进程,同时采取国家调控、监督市场和稳定物价等措施。

近年来,毛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和减贫发展战略,制订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毛经济长期保持低速增长。

塞内加尔

经济门类较齐全,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

三大产业发展较平衡。

农业以种植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为主。

渔业、花生、磷酸盐出口以及旅游业是塞四大传统创汇产业。

冈比亚

冈比亚资源贫乏经济较落后。

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其次为转口贸易和农业,仅有少量的工业零星分布在塞尔空达市至班珠市的公路两侧。

马里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布基纳法索

布基纳法索是发展中国家,农牧业是主要经济部门。

几内亚

几内亚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粮食不能自给。

几内亚比绍

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基础薄弱,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为主。

佛得角

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居民多从事农业和渔业。

塞拉利昂

塞系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类发展指数已连续4年排名居世界末位。

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5%,粮食不能自给。

利比里亚

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全国可耕地380万公顷,目前已开发的不足15%,粮食不能自给。

工业不发达,仅有少数企业生产日用消费品。

科特迪瓦

经济的恶化,国家治安每况愈下

加纳

以农业为主。

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柱。

多哥

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农产品、磷酸盐和转口贸易是多三大支柱产业。

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

农业主要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贝宁

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和转口贸易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

西非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自然资源的为得到充分的开发,是世界上落后的地区。

6.西非的交通

表3西非部分国家的交通状况

国家

公路

铁路

水运

航空

加纳

总长3.94万公里,其中近1/3是一级和二级公路,公路运输担负着货运的98%,客运的97%。

总长1267公里。

连接阿克拉、库马西和塔科腊迪。

主要担负大批量出口商品,如锰、铝矾土、木材和可可运输。

主要有特马港和塔科腊迪港。

特马港是非洲最大人造海港,年吞吐量约500多万吨,主要用于进口物资。

首都阿克拉有国际机场,共有1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欧洲、美国、南非和西非各国。

塔科腊迪、库马西和塔马利间开设国内航班。

尼日尔

总长为14660公里,其中沥青路3760公里,占26%,其余为土路。

尼日尔河横贯尼境内550公里,有小型机动货船通行,雨季可航行较大船只。

有尼亚美、阿加德兹和津德尔三个国际机场。

另有4个国内民运机场。

尼日利亚

总长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万公里。

已基本形成一个连接首都阿布贾和各州首府的交通网,利用率逾90%。

公路运输分别占国内货运量的93%和客运量的96%。

 

总长3500余公里,全国统一为1.067米轨距的单轨线。

内河航线总长3000公里,承担内河航运的主要是贝努埃河和尼日尔河。

全国有11个海港,总吞吐量为3200万吨。

全国有37个主要机场,主要分布在联邦首都区和各州首府,其中5个国际机场,分别在拉各斯、阿布贾、卡诺、哈尔科特港和卡拉巴尔。

尼与65家国际航空公司签有航空协议。

毛里塔尼亚

1999年全国各类公路总计7891公里,其中柏油路2090公里,加固土路840公里,小路4961公里。

只有一条长675公里的铁路,主要承担铁矿砂运输。

全国港口总吞吐量(不包括铁矿砂出口)1999年为118.99万吨。

毛里塔尼亚航空公司现有客机3架,机场25个,其中努瓦克肖特和努瓦迪布机场为国际机场。

塞内加尔

总长14576公里,其中柏油路4271公里。

总长1300公里。

塞内加尔河全年通航距离为220公里,汛期可通航924公里。

达喀尔港是西非第二大港,2002年吞吐量为900万吨。

达喀尔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机场为国际机场,年均客运量120万人次,货运量超过3万吨。

另有12个二级机场,其中较重要的有济金朔尔机场。

冈比亚

总长2390公里,其中沥青路510公里,石子路800公里,土路1080公里。

 冈比亚河横贯东西全境,是冈内陆地区的主要运输线。

班珠尔港是冈主要的国际海运港口,月处理集装箱800标准箱,年吞吐量为25万吨。

首都云杜姆(Yundum)国际机场可起降各类大型客机。

马里

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

但交通很不发达。

布基纳法索

布基纳法索交通不发达,因地处内陆,出口尤为不便。

几内亚比绍

总长3500多公里,其中二级、三级公路(沥青路面)约550公里。

内河和近海航运通航里程达1800多公里;主要港口比绍港,年吞吐量约50万吨。

首都附近有奥斯瓦尔多·维埃拉国际机场,可供波音747等大型飞机起降;拥有中型客机两架,每周有定期航班往返塞内加尔、佛得角和葡萄牙。

佛得角

公路总长2250公里,主要是石块路。

全国共有港口8个,最大港口为明德罗市的大港。

萨尔岛的阿·卡布拉尔国际机场可供起降波音747客机,普拉亚国际机场于2005年11月开始使用,目前正在改建圣维森特岛的机场,并在博阿维斯塔市兴建新的国际机场。

多哥

 20世纪初修建海上锚地和通内地及邻国的铁路、公路,促进了经济和城市发展。

交通系统以南北为主。

首都洛美是全国最大港口和交通中心。

贝宁

公路总长7200余公里(1982),连接国内各主要城镇和邻国,其中通往尼日利亚的高速公路于1978年建成。

境内有3条窄轨铁路,全长579公里,其中南北向干线长438公里,以营运尼日尔过境货物为主。

科托努深水港(深11米)有货轮往返西非和西欧港口,运送本国和尼日尔、多哥部分进出口物资,年吞吐量近120万吨(1981)。

西非交通不发达,并且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也造成很大影响。

7.人民生活水平

表4西非部分国家生活水平

毛里塔尼亚

2004年人均GDP450美元。

全国贫困人口超过50%,农村高达68%。

毛医疗卫生条件十分简陋,缺医少药,全国共有医生350人,病床1325张。

2002年平均寿命为57.5岁,成人文盲率40.7%。

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婴儿死亡率为7.8%。

65岁以上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4%。

塞内加尔

2002年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3%。

城市失业率为27.7%。

人均寿命为52.7岁,新生儿死亡率为79‰,22%的人口不能享有洁净水,30%的人口缺乏卫生设施。

40%的人口能享有卫生服务,3/4的医护人员集中在达喀尔和捷斯。

2003年,塞有4.4万名艾滋病携带者,成人感染率为0.8%。

冈比亚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冈的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177个国家中排名第155位。

29%的人口营养不良。

全国城镇医疗卫生机构50个(其中医院3所),村庄医疗站291个,妇幼保健站136个。

平均每10万人有4名医生。

医疗设施差。

疟疾为最大死因,染病率为17.34%,其次是结核和寄生虫病。

截至2005年,冈全国约有2万人感染艾滋病,另有1300人死于艾滋病。

2005年人均预期寿命约为59岁,人口增长率约为2.8%。

马里

2002年,人均国民收入240美元。

工资收入差别较大,普通职工月工资3万非洲法郎左右。

全国有十三所医院、1个口腔科治疗中心、48个省级保健站,264个县级诊所,还有若干产院和妇幼保健站。

2001年,平均每1.34万人拥有1名医生。

2000年,只有8%的人能享受现代医疗服务。

儿童死亡率142‰。

人均寿命50岁。

2001年,全国约11000人死于艾滋病,1.7%的成年人受感染。

2002年,每千人拥有电话机5.2部。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表上,马里在175个国家中名列第172位。

佛得角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度人类发展报告》统计,佛得角“人类发展指数”在177个国家中排名第106位。

塞拉利昂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指数统计,塞拉利昂在世界175个国家中排名居倒数第一。

因连年战乱,1/3以上人口流离失所或逃往邻国。

利比里亚

1986年,全国有医院33所,医疗中心30个,诊疗所294个,病床2750张,医生200多名,护士364人。

长期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约80万难民逃亡邻国,霍乱、黄热病等疾病流行,艾滋病传播迅速。

70%的人每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74%的人无法得到医疗卫生服务。

2001年,有8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国约有12.5万人感染艾滋病。

2002年,婴儿死亡率为130.2‰。

2003年人均寿命约为48.15岁。

战后,政府依靠国际救济,已修复14所医院,13个医疗中心和230个诊疗所。

加纳

目前,全国共有公共卫生所859所,公共医院82所。

人口平均寿命为58岁,婴儿死亡率57‰。

平均每1000人拥有99台电视机,238台收音机,4部电话和1部移动电话。

2000年成人艾滋病感染率为3.6%。

尼日尔

全国60.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20%最贫困人口的收入不足全国总收入的3%。

全国电话普及率为每千户居民1部。

西非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许多国家的居民都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医疗水平差,疾病感染率高。

 

8.西非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西非所面面临的问题与整个非州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从非洲所面临的问题中看出西非所面临的问题。

(1).政治问题

在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几十年里,非洲政治体制经历了变化和反复。

非洲政治制度变化与其固有的部族、宗教矛盾和领土、边界纠纷相互交织,导致许多国家政局长期动荡,军事政变、内战和冲突此起彼伏。

非洲一度成为世界上冲突最为集中和频发的地区。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长期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大量问题,包括许多“人为边界”和畸形经济结构等历史原因;又有现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使其受害的现实原因。

既有非洲国家自身及其相互之间部族、宗教、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