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410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docx

基础教育教学部大学语文和普通话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课程编号:

5G00101

适用专业:

全院三年制学生

总学时数:

7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语文课是面向全院专科阶段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达到以下目的:

1、人文素质方面:

以文章审美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提升思想境界。

2、语文能力方面:

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兼顾大学语文的基础性特点,熔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炉,使学生在交际沟通中所必须的人文素养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在听说读写书等语文技能方面获得应有的进步和加强、达到相应的水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语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语言能力强并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3、审美教育方面: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美育)。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高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切实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文学作品等方面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了解文化的多样丰富性,尤其必须注重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能准确阅读理解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能阅读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并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4、挖掘教材。

高度重视教材中的人文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挖掘。

在学习和钻研中获得国际视野,并且能够结合历史、结合时代、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背景来理解和掌握教材。

5、拓宽视野。

应当突破教材与课时局限,课内课外密切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外书目,推介相关教学网站(例如暨南大学等院校的语文教学网站等),分享优质教学资源。

6、因材施教。

在教学互动中进行了解和指导,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7、统筹兼顾。

即兼顾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三大任务。

不可以将大学语文课堂变成单纯的文学鉴赏课堂或语言训练课堂或文化讲座。

8、精心设计。

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加强课外指导。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单元: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苏秦佩六国相印》

3、《垓下之围》

4、《怀念萧珊》

5、《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等。

第二单元:

6、《伯兮》

7、《战城南》

8、《春江花月夜》;

9.《更漏子》等。

第三单元:

10、《哈姆雷特》

11、《婴宁》

12、《伤逝》

13、《萧峰之死》等。

2.重点、难点

(1)重点

A、教学重点是以文学史为基本线索,以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析文章和理解文章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文背诵。

B、文言文的字词句梳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诵读特点。

C、抒情类文体和叙事类文章的一般文体特点及其阅读欣赏和诵读特点。

D、各类文章最突出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点及其借鉴与应用。

E、语感的培养与语言的听辨。

强调作业书写要求。

F、文章的解读与阐释:

“二度创造”。

(2)难点

A、文体知识介绍,文章的个性特征,有争议的问题等,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B、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课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C、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和美育性的有机结合。

D、语文技能训练的落实。

E、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与教材的关系。

四、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备注

1

第一单元散文

24

3次作业

2

第二单元诗词

24

课前练讲

3

第三单元戏剧小说

24

2次作文

72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大学语文》课是我院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考试的目的是主要是实现《教学大纲》中的目的和要求,即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主要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评价、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校统考。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成绩计算

考核包括平时和期末考试。

总成绩100分,其中,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等要素组成。

(四)考试题型及分值

1.单项选择题10分(1分×10题)

2.多项选择题10(2分×5题)

3.简析题20分(5分×4题)

4.阅读理解30分(15分×2题)

5.作文30分

二、具体内容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和作文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的考试内容如下:

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

对语言知识的考核,主要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主要要求学生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1.文言实词的考核。

主要是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具体含义。

2.文言虚词的考核。

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

3.文言句式的考核。

主要是了解文言课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装句式等。

(二)文学知识

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知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本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知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者、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文体知识的考核,要求认知记叙文、论说文、诗词曲赋、小说等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知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代诗歌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中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等)及其主要特征。

课文阅读分析

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

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体类别,课文的内容和基本表现方法,了解其主要文体特征;

记忆教材中规定背诵的课文;

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旨,认识其思想意义;

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

正确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概括其大意;

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创作特色,对各种文体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技巧,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能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

识别并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等,并能联系课文说明其修辞作用;

熟记课文中的关键句和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词句,理解其含义和表情达意作用。

作文

作文主要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知识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测试。

作文考核的基本要求是:

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及行款合乎规范。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

课程编号:

3C03

适用专业:

高职三年制旅游专业、涉外文秘专业

总学时数:

2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是旅游专业、涉外文秘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

本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实践性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导。

教学手段尽可能多样化,在讲授、示范、训练、讨论、模拟表达等常规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适当安排情境小品、声像观摩、微格教学和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基本特点,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正确发音;了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主要区别,结合方言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辨正练习;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熟悉应试技巧,针对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读音错误和缺陷进行训练,并了解朗读和说话时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各结构要素,方音系统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主要对应关系。

并能运用这一对应关系进行方音辩正。

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语音知识,做到正确发音,能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朗读或演讲等。

三、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严格的普通话教授与训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具备朗读、演讲等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并能顺利地通过测试。

四、学时分配和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普通话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简介

2

单音节词的语音分析

2

单音节词的例题分析

4

朗读因素分析

2

朗读作品的处理

6

说话因素分析

2

说话训练与准备

6

测试准备

4

总课时

28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普通话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简介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了解,为参加测试作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

1.为什么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2.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

3.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施办法

4.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

5.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构成及评分

(三)教学重、难点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构成及评分

第二章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

第一节单音节字词

(一)教学目的

掌握声母基本的发音方法,通过训练纠正学生的发音

(二)教学内容

声母的错误与缺陷

(三)教学重、难点

1.分清n和l;

2.分清f和h;

3.分清z、c、s、与zh、ch、sh、r

第二节双音节词

(一)教学目的

掌握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二)教学内容

1.上声变调的错误和缺陷

2.儿化韵的错误和缺陷

3.轻声词的错误和缺陷

4.例题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1.上声变调

2.轻重音格式

第三章朗读

(一)教学目的

学会处理作品,把握朗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

1.语音

2.朗读技巧

3.朗读作品的处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朗读技巧

第四章说话

(一)教学目的

通过掌握轻声的特点,从而纠正学生的轻声发音。

(二)教学内容

1.说话因素分析

2.说话训练与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1.说话的准备

2.临场发挥

第五章测试准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掌握普通话的几种变调情况,纠正学生在说话中存在的语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早期准备

2.短期准备

3.临场准备

4.考试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难点

突击记忆

六、实践内容和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

要求

教学方式

1

普通话语流音变的训练

上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轻声和儿化,“啊”的变读

读准并说准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小组活动

2

普通话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400字短文朗读和3分钟命题说话训练

准确、清晰、自然、流畅地进行普通话朗读和说话

小组活动

3

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

熟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测试成绩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水平

小组活动

七、建议教材和参考教材

选用教材:

《安徽·普通话测试与训练》,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语文出版社,1997年

参考教材: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湖南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湖南省语委办编,语文出版社,2003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培训》,漆权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试卷题型及其分值

(一)考试形式

口试

(二)试卷题型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10分)

2.读多音节词语50个(20分)

3.朗读400字短文(30分)

4.根据某个题目说话3分钟(40分)

二、考核要点

(一)普通话的声母

熟练掌握21个声母,并能在音节(汉字)中准确识辨和发音

(二)普通话的韵母

熟练掌握39个韵母,并能在音节(汉字)中准确识辨和发音

(三)普通话的声调

熟练掌握4个声调,并能在音节(汉字)中准确识辨和发音

(四)普通话的音变现象

熟练掌握上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轻声、儿化及语气词“啊”的音变等内容,并能在朗读及口语表达中较准确地运用。

要求学生熟读熟记《普通话水平测

(五)普通话朗读

朗读时,声韵调发音较标准,语调自然,连贯流畅。

允许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

(六)普通话口语表达

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较标准,语调自然,表达连贯流畅,无背稿现象。

允许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

词汇、语法极少有误

三、成绩评定

课程结业成绩由期末口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期末口语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考核是综合了上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成绩两项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