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718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docx

完整版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设计

以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

在传统农业的支持和现代工业的兴起的带动下,县域经济正稳步发展。

但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强,对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加强。

如此,旅游业应运而生,并且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以文化的宣扬来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这一做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正在各级各类地区大力推广。

颍上,名曰“颍水之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但是却由于地处淮水、颍水之交界处,洪涝灾害始终威胁着这座皖北县城。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立足于旅游业来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罗列了颍上县丰厚的自然资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何发展颍上县的旅游产业?

文章指出:

首先要规划,要为颍上县旅游业的发展合理布局;其次要创新发展,为颍上的旅游业注入活力;最后还要创造精品,打造出属于颍上人民的生态旅游的品牌。

最后还总结了前人对于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史为鉴,创新功能带动,进行产业升级。

对如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口的文章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

关键字:

旅游业自然资源生态旅游县域经济发展创新品牌

一、颍上县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颍上县自然情况

颍上县位于淮河、颍河交汇处,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3万公顷,人口177万,辖30个乡镇、349个村(社区)。

颍上县地处黄淮平原最南端,地势平坦,土肥水美,淮河流经县境南界,颍河纵贯中部,在沫河口入淮河。

沿淮一带地势低洼,八里湖、丘家湖、唐垛子湖、丘岗湖、斑草湖、戴家湖、灵台湖散布其间,历史上素有“土肥水甘”、“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

河滩湖洼地约占全县面积43%。

年降水量904毫米,年均气温15.1℃。

矿藏主要为煤。

有谢桥、刘庄、罗园等特大型煤矿。

颍上县气候温和、水产资源丰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安徽省水产养殖基地。

颍上历史悠久、人文蔚盛。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建立邑治,周为“慎邑”,秦置“慎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颍上”,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我县文化积淀丰厚,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战国时期的甘茂、甘罗,当代著名学者常任侠,作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陈国良、郑守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都是颍上人民的杰出代表。

我县还是花鼓灯艺术和推剧的发源地,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花鼓灯及颍上推剧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颍上地肥水美,物产富饶。

我县是皖北地区的鱼米之乡,粮食产量连续11年突破100万吨。

境内河流众多,淮河、颍河流经颍上200公里,水资源丰富,内河航运潜力巨大。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储量上亿吨,煤炭储藏量达100多亿吨。

拥有谢桥、刘庄煤矿两座年产8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为我县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颍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颍上正式被纳入合肥经济圈,成为名副其实的阜阳“前客厅”、合肥“后花园”。

阜阳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距县城60公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个半小时路程,连接京沪和京九两大铁路干线的阜淮铁路横穿县境,途径颍上的阜六铁路正式通车,商合杭高铁在颍上设站;阜六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纵横县境,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全县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达1.9公里/平方公里;淮河、颍河四季通航,通江达海,颍上船闸复线工程正在施工。

颍上风景秀丽,生态优良。

襟淮带颍的水资源优势、承东接西的地理环境、四季鲜明的气候特征孕育了颍上优良的生态环境。

颍上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小张庄、八里河分别获生态环保全球“500佳”,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级AAAAA风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迪沟风景区、尤家花园·五里湖生态湿地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另有3个国家级AAA旅游景区,迪沟煤矿塌陷区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

颍上民风淳朴、人民勤劳。

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颍上人民的坚强性格,46万劳务大军形成了勤劳勇敢、开拓进取、乐观自信、无私奉献的农民工精神,涌现出见义勇为英雄姚仁全、徐义胜,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刘丽等杰出典范,以颍上农民工为原型、颍上为主要外景地的电影《农民工》在全国公映。

[1]

(二)颍上县旅游资源

1.八里河风景区

国家AAAA级八里河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河,东濒颍河,西迄阜阳60公里,东南距合肥170多公里。

该风景区是在多年建设的基础上,1991年特大洪水后充分利用低湖沼泽洼地,综合治理而成的,1996年对外开放,主园区“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占地3600亩,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交通便捷,设施齐全。

  八里河的环保成就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被安徽省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淮北明珠八里河》、《渔乡新貌》、《璀璨明珠誉中华》、《风光这边独好》等多部风光片、专题片在美国熊猫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及国内主流媒体都已播放,日本《朝日新闻》曾以《奔腾的中国》为题热情洋溢地称赞八里河。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监视察和鼓励更使八里河声名鹊起。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开园后第三天就亲监视察,欣然题词“大灾促大变、奋发建家园”,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回良玉、乔石、田纪云、邹家华、司马义.艾买提等先后到此视察。

  主园区“世界风光”微缩了世界名建筑希腊宙斯神庙、法国雄狮凯旋门、德国柏林众议院、美国大峡谷、荷兰风车、巴黎圣心教堂、北海的塔等;天鹅湖碧波荡漾,鱼欢鸟鸣;湖心书画长廊雕工精细,玲珑剔透;柳堤绿柳飘逸,娥挪多姿,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

座落在“世界风光”园西侧的“游乐场”设施齐全,可让人充分品味或惊险或舒适惬意的多种意境。

游泳池深浅各异,跳台高低不等,任你选用;“惊险刺激,极具挑战魅力;儿童乐园几十种电动玩具,让儿童乐不思返。

  “锦绣中华园”集东方建筑艺术之特色,融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苏式园林,小巧奇绝,古色古香,白雀寺庙殿宇轩昂,古朴厚重,九天瀑布飞帘溅玉,气势磅礴,百龙亭下,绿柳掩映,清莲濯水,人民丰碑,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张公山上,长城逶迤,曲径通幽,登顶望远,景区全貌尽收眼底。

  “碧波游览”占地3000亩,你可过长城,走铁索长桥,登临湖中群岛,观河马、鳄鱼,逗群猴嬉戏,看神龟蟒蛇,同时还能观赏到蒙古野驴、新疆野马、蒙古骆驼、海豹、狗熊、长颈鹿、黑天鹅我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

汉民族文化村,截取了汉民族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片段,集中展现了当地汉民族六十年代以前栩栩如生的生产生活画面,一定会使你惊讶不已。

湖中湖北侧的白塔,南面的百米天然浴场,是你展示游技、沐浴阳光的天然乐园。

“鸟语林”内树木假山、曲径水池以供鸟儿生息,这里鸟类近百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鹅绿孔雀、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白鹇、白额雁、秃鹫等,进入鸟语林,鹦鹉会向你问候,画眉歌声婉转,松鹤翩翩起舞,鸳鸯戏水玩耍,黑天鹅彬彬有礼,孔雀、火鸡开屏争艳,驼鸟争相奔走,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锦鸡的美丽华贵,天鹅的洁白无暇,秃鹫的刁悍凶猛,小鸟的缤纷羽毛,八里河鸟语林是一个人鸟共乐的天然场所。

2.尤家花园景区

颍上尤家花园,又称“淮上公园”,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坐落在颍上城西五里湖畔,占地84公顷。

建于1923年,原来是当地乡绅尤荫轩的私人花园,名叫“游园”。

人们又习惯以姓命其园,故欲称“尤家花园”。

解放后,才改为“淮上公园”。

1954年公园曾被洪水淹没,后经政府拨款整修,基本恢复了原貌。

尤家花园三面绿水萦绕,北面花墙高峙,园内3条溪水横贯东西,公园分为四个景区。

第一景区 以盆景、花木为佳,景色秀丽宜人。

步入大门,迎面是太极石,石上地龙松盘绕,中间圆形花池名叫三环套月,奇花异草布满池中,72棵梅花桩环绕一周。

花池东边有梅岭,取“十月先开岭上梅”之意,岭下有雄奇伟崖的苍松称十三太保,岭上风官亭古朴典雅,岭东竹林摇曳。

花池西有月季池、花桐和八间玻璃花房,种植各种名贵月季,桐下陈设各种花卉盆景。

花池南面溪流上有过河小桥,桥东三潭映月是赏月胜地:

桥北有松狮守门,松人迎宾;桥下绿水荡漾,游鱼戏水;桥上江心亭构造精巧,游人可在此倚栏小坐,领略小巧玲珑的园林美景

第二景区 以山、石、亭、阁取胜,别有一番风光。

越过溪桥,就步入古朴典雅的长廊。

长廊东边有一座花厅,名“迎客轩”,清静雅致,古色古香,厅前石柱上刻有对联“漫扫落花旦作庭前锦绣,莫惊鸣鸟聊为园中笙簧”,恰到好处,令人称绝厅侧黑柿楼,奇特古朴,东南松桂亭丹桂飘香。

长廊向西有九老石,由9块奇异的陨石、岩石、沙石和植物化石组成,坐落于精王雕刻的石盆之上。

第三景区 以茂密的松林,独具特色。

一行行松柏苍劲挺拔,犹如翠绿屏障,景区内松亭、松桐、松塔、松伞、松鼓、松扇,造型生动,布局得体,绿荫满处,鸟啼莺飞,微风扶过,松涛阵阵,登紫微山上高瞻远瞩,古木参天,美不胜收。

第四景区 以新建的花园和植物园区见长。

这里终年繁花似锦,四季飘香,园中有展望亭、看—花楼,园内为美化公园种植了各种花卉。

尤家花园面积虽小,但园内长廊水榭、亭台假山、松柏竹林、绿树花草俱见匠心,风景雅致清秀,富有山林自然之美。

3.迪沟生态景区

迪沟生态旅游风景位于颍上县东北部的汤店镇,地处济河、西肥河交汇处,东临凤台,北与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纵穿南北。

9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条荒凉的湾地,后来因势利导,结合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在600亩58年遗留下来的小农场的基础,边规划,边实施,建成了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整个风景区由竹音寺,五百罗汉堂和生态园组成。

  竹音寺:

原为观音庙。

颍州府志载,道光二年(1822年)水患疫情严重,普陀山两比丘尼来迪沟一带行医,播法施善,世人感其德,聚资始建“观音庙”,光绪末年(1901年)遭火灾被焚。

清末乡绅集资重修,颇具规模。

解放后,住持僧妙善当家,有庙殿11间,佛像数十尊,一日清风之夜,寺庙周围佛光忽现,竹声不绝于耳,甚是神奇,因而更名为“竹音寺”。

“文革”中庙宇均毁。

1999年,十几位佛家子弟数年募化之后在原址重修竹音寺。

  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位于“大雄宝殿”下面。

五百罗汉:

为五百阿罗汉的略称,意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五百声闻(也就是罗汉)。

五百罗汉的由来:

罗汉,为梵语译音阿罗汉略称,原指小乘佛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果位。

竹音寺大雄宝殿供奉的五百罗汉堂非常完整,且全部由香樟木雕而成。

这组大型木雕作品摆脱了佛教传统泥雕千佛一面的模式,把佛教文化和现代艺术相交融,兼顾社会生活。

这里的五百罗汉堂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宝庫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迪沟生态园:

为颍上县汤店镇兴建的集动植物养殖繁育、观赏为一体的生态园林。

内有数百只孔雀、上千只水鸟以及天鹅、鹰鹫、鸵鸟、鹦鹉、大象、老虎、狮子、矮马、猴子、狗熊等飞禽走兽和数百种珍贵稀有的植物。

4.张庄公园景区

小张庄公园位于谢桥镇,因其在保护改善和发展生态环境方面成就卓越,1991年被联合国授予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万里、田纪云、温家宝等先后亲临小张庄视察,联合国官员及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视察时欣然题词:

“发展生态农业,利国利民”。

小张庄农业生态旅游以张庄公园为主线,环保塔、张庄温室、韩西新村、张庄广场和小张庄度假村等分布在公园四周,是公园景色的延伸,共同构成小张庄生态旅游体系。

张庄公园:

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一座农民公园。

公园由望富山、人工湖、动物园、游乐园、盆景园等景点组成。

望富山高约40米,山坡木茂林修,绿荫环抱,在山北坡有一条笔直的石阶,直达山顶,在山顶建了雕栏玉砌双层飞阁凉亭,亭则为望富亭。

登上望富亭,放眼远眺,真是美不胜收,绿色的田野被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分割成一个个方块,路边四十五条整齐笔直的防护林带茂盛葱郁,恰似给美丽如画的田野镶上绿色的镜框。

沟渠纵横,清澈如玉,鹅鸭成群,尽情嬉戏。

好一派田园盛景。

望富山西边是因堆山而挖的人工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中停泊着龙凤舟,夕阳西下,山色倒映在湖中,山水一体,此时登上龙凤舟,宛如仙境一般,让你心旷神怡。

动物园的动物很多,狐猴、黑熊、猴子、豪猪、骆驼,还有野鸡、天鹅、孔雀、锦鸡等等,奇禽异兽,形形色色。

游乐场内设有各种游艺机,电动火车、升降机等,是人们休闲的理想之处。

盆景园中有300多盆形态逼真的珍奇盆景和根雕,置身其间,让你感到大自然的造化是多么美妙。

环保塔:

公园南门外巍然耸立着一座13层8角宝塔,挺拔俊秀,这就是环保塔。

登上塔顶,可以一览谢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最新成就。

此塔与村口赫然写着“全球500佳张庄村”的古色古香的跨路牌坊遥相呼应,为小张庄增加了几分迷人的姿色。

张庄温室:

位于环保塔的西侧,建于二00二年底,面积2050平方米。

整体系钢制网架结构,玻璃屋面。

温室内种植有上百种热带植物,主要有原产澳大利亚的佛肚树,又称九瓶树,形状奇异的榕树、各类椰子树、香蕉树、墨西哥铁树国宝苏铁等。

温室外还有各种动物造型盆景。

韩西新村:

与公园一路之隔,一派欧洲建筑风格,色彩丰富,造型各异,典雅大方。

若不是亲眼所见,你一定不会相信这是淮北平原的普通民居,你肯定认为置身于欧洲的高级别墅或风景区内的度假村。

张庄广场:

位于公园北侧,是一座兼游乐、会议、文艺、体育和科教于一体的设施。

广场周围是八根八仙柱,广场看台外侧墙面是蓬莱浮雕,广场北侧有九龙壁和九凤壁。

小张庄度假村: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球500佳”小张庄中心。

建于1999年4月,结构设计流畅,布局独特,装饰豪华美观,由18幢风格各异的别墅小楼和会议中心组成,一楼一景。

区内绿草茵茵,花木掩映,曲径回环,是旅游度假和举办中小型会议的理想场所。

5.管鲍祠文化馆

管鲍祠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管子祠,祠内有管鲍享殿和管仲衣冠冢和管仲父墓。

始建年月已不可考,因同时纪念管仲、鲍叔牙两位贤人,改名为管鲍祠。

明万历六年,由文学家、戏曲作家屠隆在颍上县令任上重建,并作名文《管鲍祠碑记》。

管鲍祠修成后,明末毁于战乱,清道光六年重修。

现存的享殿与管仲墓,为民国年间重修。

6.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颍上城南17.5公里,邱家湖北坡半岗镇南,寺庙占地5000平方米,周围清溪围绕,院内绿荫掩映,鼎盛时建于盘龙卧虎之地、丹凤朝阳之泽,有玉塔龙井,砖砌花墙,台阶高筑,院落深邃,现存泥金颜体楹联一副,桐邱鸣鹤、淮渚潜龙立于主殿二旁。

  清凉寺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传说失元璋即位前,一年盛夏路经此寺,在偏殿小憩,嫌其酷热难当,坟蝇扰人,于是自言自语“可清凉否?

”言讫,顿觉清风习习,蚊蝇绝迹,乃大喜,即随口赞日:

“真清凉寺也”!

寺因此而得名。

太祖即位,即传旨重修清凉寺。

宪宗又降旨令廖辅赴清凉寺重修,铭刻碑文以记之。

大明成化年间,西蜀富顺名僧祖云祥师,游抵清凉寺,见寺颓废,慨然以兴废为己任,建大雄宝殿5间,天王殿山门,如来金碧争辉,然师疾驾鹤西归,清同治七年主持们茂林祥师又募资重修。

清凉寺数百年来,高们云集,罄声幽幽,香烟袅袅,长淮上下,声名远播,距西南二里原有的“桐邱古木”,为颍上县明代所称的八景之一。

7.南照风景区

南照风景区位于颍上西南南照镇,南枕淮河,北依润河,中贯105国道,与霍邱、阜南、固始三县接壤。

南照古镇最早始于水台,明正德《颍州志》载,水台在颍州(今阜阳)南50公里,相传楚平王荒滩筑台,以为游观之计;清代高泽生《颍上风物记》亦云,水台在港口镇。

南照建镇的确切年代,据清代同治九年《颍上志》东岳庙碑记记载,南照即古港口镇也,临淮水,水之阳有东岳神庙敕建于唐,是本镇创建远在李唐之前证。

东岳庙大殿正梁上也有“大唐尉迟敬德监修”字样,北崇《元李九域志》载,颍上辖二乡,正阳,漕口、江波三镇。

相传宁都汴梁南粮北运,穿清河入颍以达汴,因濒清河口,故名漕口镇。

南照镇还与明太祖朱元璋有段缘分,元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饥,太祖时年17,父母兄相继死去,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游历北照寺、南照寺等处。

因其寄食于南照集,登基后敕建寺于此,名日“宿缘寺”。

漕口镇也因寺更名为“南照镇”,沿习至今,明清二代商贾云集,贸易兴隆,故旧志称其:

“扼豫皖之咽喉,规模之大,城市符,商业之盛驾城市之上,沿淮市场应无其匹”。

  古迹遗址有楚平王观水台,铜台子、古板桥、明代双塔、浆洗塘、南照寺、东岳庙、文昌宫、清真寺,文物有兰亭石刻,大小铁钟、石龟等。

南照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文风鼎盛。

当代著名女作家戴厚英,出生于南照,并长眠于南照西园。

8.五里湖生态湿地

五里湖生态湿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颍上县城区西侧,北起三岔沟,南至八里河马砖桥,规划景区总长度为9.8公里,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

根据五里湖的地形地貌,共分为三大部分,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乡、南段湿地天堂和六大景观节点构成。

9.河心洲滨河公园

河心洲滨河公园位于颍上城北新区东旁,闸西居民安置西旁,占地22公顷。

园内有金顶宝塔、紫竹林、小桥流水、休闲茶楼、长廊观月、柳岸垂钩等景点,是一个集文化、休闲、绿化、美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景观公园,以人文、自然、和谐为主题进行设计构思,整个公园处处透“绿”显“水”,形成人在绿中、绿在水中、水在林中的美丽画卷。

[2]

(三)颍上县旅游发展历程

历史上的淮河、颍河,既哺育了两岸勤劳善良的人民,也曾带来连绵不断的水旱灾害。

1991年百年未遇的洪水使八里河、戴家湖、秋稼湖、姜家湖、城西湖、唐垛湖六水相汇,把八里河两岸“洗劫”一空。

八里河作为准河岸边的低洼湿地,水来成沼泽,水退成荒滩,当地人都称八里河为“过水笼子”、“洪水走廊”。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淮河颍上段行洪达30多 次,损失惨重,颍上县于上世纪80年代被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县。

看景点,搞旅游,对颍上人来说,似乎在那时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摆脱贫困现状,颍上县委、县政府在总结教训,分析原因,寻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变对抗为适应,变穷在水上为富在水上”的口号,首先,从实施平原绿化、改造自然生态环境入手,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地开展植树造林,保护大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1990年被国务院林业部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称号。

1991年,谢桥镇小张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保“全球500佳”称号,成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村。

从1992年到1994年的3年间,全县疏理河沟172条,植树1332万株,初步再现田成方、渠路成网、绿带如织、绿树成荫的田园风光。

其次,解放思想,改水造田,建造农民公园。

颍上县长期与水打交道,积累了“变对抗为适应、变水害为水利”的经验,同时激发了顺应自然、改善生态的雄心壮志。

1992年,八里河镇人民改造低湖洼地和沼泽地8600亩,掘土为湖,堆土成岛,建起了锦绣中华、世界风光两个景点结合的农民公园,为农民开辟了旅游观光的天地。

竣工不到一年,门票收入即达100多万元,他们用这笔钱滚动开发,完善配套公园的功能,进一步营造和保护自然生态的环境,为全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供了载体,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九五”中期,颍上县委、县政府从颍上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总结推广小张庄生态村、八里河镇开发生态旅游的经验,提出“实施生态旅游带动战略”,把旅游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张“王牌”来抓,以八里河、小张庄为龙头,随之开发的迪沟生态旅游景区,辅之以管鲍祠、尤氏庄园等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利用,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迅速成为皖北旅游的新亮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颍上旅游产业地位已经确立,旅游市场日益扩大。

省领导在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颍上旅游的建设成果,并称其为“颍上现象”。

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发展之路,却书写了颍上旅游的辉煌。

“十一五”期间,全县游客接待总量达到了1154.8万人,旅游总收入31.3亿元,占全县GDP的8.6%。

2012年全县旅游接待量为296.8万人,旅游门票收入4812.3万元,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旅游业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使不知名的农业县在神州大地扬名。

2000年,张庄公园、南湖公园、白雀寺、管鲍祠、白衣庵、尤氏庄园等被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2003年八里河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八里河风景区和迪沟风景区被命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八里河风景区还成为中华环保基金会首家“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

历经沧桑保存下来的尤氏庄园被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元月,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皖北平原县,一下有了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了”,颍上成为闻名遐迩的“管子故里、休闲天堂”。

2013年八里河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阜阳市乃至皖北地区第一家、安徽省第七家国家5A级景区,填补了皖北5A级景区的空白,为皖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颍上县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颍上的旅游景点是广大人民群众为摆脱贫困,战胜灾害,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宝贵财富。

他们大力实施平原绿化,发展生态农业,改造自然环境,自创了一条“农民办旅游,荒滩变明珠”的成功之路。

县政府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聪明智慧,积极总结推广经验,使旅游业成为广大农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桥梁。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为旅游业发展合理布局

颍上县委、县政府始终从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全局来看待旅游业,进入“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核心,以商贸旅游为两翼”的发展战略,打造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全省旅游强县。

200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为推动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和资源整合,颍上县委托旅游专业机构重新编制了《颍上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托和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游、管仲文化游、生态湿地游、淮河风情游,同时制定7个专项旅游规划,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利益协调的旅游业运作模式,营造了发展大旅游的空间与氛围。

到“十二五”末,颍上将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224省道和淮河为两轴,构建以管园、管鲍故里、八里河、迪沟、小张庄、尤氏庄园、五里湖、淮河等为重点,打造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构筑空间布局合理、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协调齐全的“1233”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二)整合资源,创新发展,为旅游业注入活力

思路一变天地宽,颍上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开拓思路搞旅游,在创建新景点、打造新景点、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建立新机制五个方面整合创新,实现旅游突破式发展。

与此同时,颍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每年拨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还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协调农业发展资金、项目资金等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动社会各项事业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

1、发展旅游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

围绕“管仲文化城、新型能源城、生态旅游城、滨水园林城、文明宜居城”五城同创的目标,大手笔拉开城市建设框架,大投入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整的城市中心旅游发展空间,2010年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23平方公里。

今天的颍城,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花开四季、绿满全城,相继获得全省园林县城和国家级园林县城称号,城北新区荣获“安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大车站、大超市、大市场、大酒店等一批大型商贸旅游设施落户颍城。

2010年,为加快颍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八里河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县财政又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