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1827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docx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

篇一:

QSY1260-2010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规范

Q/SY1260—2010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CNGfillingstation

2010—04—02发布2010—06—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建设分类.............................................................2

5单元划分.............................................................2

6建设要求.............................................................2

7工程施工...........................................................6

8工程验收.............................................................6

前言

1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设计院、中国石油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新疆中油油气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竺剑峰、马殿军、张学惠、段新耿、国建伟、张琳琳、邵春宇、马小兵、宋大立、徐高峰、尹朋朋、朱小华、张西川、练金池。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验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12348工厂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

GB17820天然气

GB18047车用压缩天然气

GB19158站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U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75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Y6355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

SY/T6535高压气地下储气井

SH3063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诸气瓶组groupgasstoragecylinder

3

加气站内多个储气钢瓶采用立式或卧式排列组合,并用管线将钢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储气设施。

3.2

车用压缩天然气瓶组multipleCNGcylinder

installations

具有压缩天然气加(卸)气系统和安全防护及安全放散等设施,且固定在瓶筐上的多个压缩天然气储气钢瓶组合。

3.3压缩天然气气瓶车CNGcylinderstruck

transportation

由多个压缩天然气瓶组合并固定在汽车挂车底盘上,具有压缩天然气加(卸)气系统和安全防护及安全放散等的设施的运输工具。

4建设分类

加气站依据气源供应方式可划分为母站、标准站、子站。

4.1母站:

接收管输天然气并为压缩天然气气瓶车充装压缩天然气的场所。

4.2标准站:

接收管输天然气并进行加气作业的场所。

4.3子站:

接收压缩天然气并进行加气作业的场所。

5单元划分

5.1建、构筑物单元:

站房、着助用房、压缩机房、罩棚(含立柱)、加气岛、卸气岛,其中站房宜含营业室、综合办公室(含财务)、男/女卫生间、仪控室、配电间等,辅助

4

用房宜含办公室、值班室、厨房、餐厅、男/女休息室、盥洗间、男/女卫生间、发电间、锅炉房等功能用房。

5.2加气工艺设施单元:

压缩机组、储气瓶(井)、加气机(柱)、卸气柱、缓冲罐、废气罐、排污罐、安全阀、阀门、工艺管道等。

5.3自控、电视监控单元:

调压器、流量计、压力表、可燃气体报警器、压缩机控制系统、干燥器控制系统、报警信号传输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信号传输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

5.4公用工程单元:

电气系统、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防雷防静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采暖系统(北方地区)、通风系统、空气调节系统、消防、安全设施等。

5.5形象包装单元:

罩棚装修、罩棚立柱装修、站房内外装修、标识标牌等。

5.6其他单元:

围墙、硬化地坪、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化粪池、污水检查井、水封井、消防器材箱、消防沙箱、主标示立牌、出入口指示灯箱,站区绿化等。

6建设要求

6.1站址选择

6.1.1加气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

6.1.2加气站站址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工程地质、水文、

5

交通、给排水、供暖、供电、通讯等外部条件进行经济、安全、环保、征地、拆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确定建站地址。

6.1.3加气站站址选择不宜建在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及人口密集的居民小区附近。

6.1.4加气站站址选择宜靠近城市道路或车辆出入方便、车流量较大的地段,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6.1.5加气母站站址选择宜靠近天然气高压管道、中压管道、分输站或城镇门站等气源地附近。

6.2总平面布置

6.2.1加气站总平面布置应在满足加气工艺设施和辅助设施安全距离的条件下,布置紧凑,节约建设用地。

6.2.2加气站面向道路一侧宜为敞开式,车辆进、出口应分开设置。

6.2.3加气站内压缩天然气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及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GB50156的有关规定。

336.2.4母站内压缩天然气气瓶车储气总几何容积大于18m,且最大储气总容积大于4500m

篇二:

油气管道并行敷设设计规定

油气管道并行敷设设计规定

1.范围

6

本规定明确了同期建设和不同期建设油气输送管道并行敷设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并行管道间距50m以内的陆上油气输送管道,不适用于油气田内部集输管道和城镇燃气管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47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

GB/T2144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油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59油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70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

CDP-G-PC-CR-005油气管道山岭隧道设计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并行管道

以一定间距相邻敷设的管道。

3.2

7

并行间距

相邻敷设管道的净间距。

3.3

同沟敷设

管道公用一条管沟敷设。

3.4

在役管道

已投入运营或已建的即将运营的管道。

4.总则

4.1为保证并行管道安全,规范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制定本规定。

4.2并行管道设计出了满足本规定的要求之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

5.一般规定

5.1并行管道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优化线路、穿跨越、阀室的位置,以满足安全、环保、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要求。

5.2当同一管廊内有规划管道与之并行时,应为规划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创造有利条件。

5.3在线路走向相同的情况下,多条管道宜并行敷设,但应尽量减少同沟敷设。

5.4应根据并行管道的特点,保证施工所需的安全空间及

8

正常的维护检修间距。

5.5新建管道与在役管道并行、交叉时,应制定安全保护措施,恢复在役管道的标识、光缆、水工保护、伴行路等设施,并征得在役管道管理单位的许可。

5.6并行管道通过活动断裂带时,不宜采用同沟敷设,并行间距不得小于管道可能发生的最大位移值。

5.7并行管道的阀室宜相邻建设,共用供电、通信、道路等设施。

5.8同沟敷设段宜设置管道预警系统,并经论证选择适宜的预警技术方案。

6.线路设计

6.1线路选择

线路路由选择除了要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外,还应根据并行管道的特点,注意以下事项:

a)应准确掌握在役管道及相关设施的位置;

b)应考录并行管道的敷设要求;

c)应考虑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敷设的并行间距要求;

d)应对因并行引起的施工、运行阶段各种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

6.2并行间距

6.2.1基本规定

9

a)并行间距的确定应考虑管道输送介质的特征、压力、管径、地形特点、周围的土壤性质等参数,同时应满足施工和运行的要求。

当并行敷设的管道中存在加热输送的情况,其并行间距还应满足6.2.7条的规定。

b)不受限制地段,并行间距应满足起决定作用的管道失效而不造成其他并行管道破坏的要求,并且应不小于6m;不同期建设的石方地段,并行间距不宜小于20m。

c)当油和气管道并行敷设时,输气管道的相关参数决定并行间距;当输气管道并行敷设时,并行管道间距由压力高、管径大的输气管道参数决定。

d)应将不同间距下所采取的施工、运行措施费用纳入技术经济比选范围,综合分析后确定并行间距。

6.2.2受地形、规划等条件限制的区段,并行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根据具体的限制条件,进过技术经济比较,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可适当缩小并行间距。

同期建设的并行管道可同沟敷设;不同期建设的并行管道不宜同沟敷设。

b)不同期建设时,土方地段埋地并行管道的最小间距如表1所示。

6.2.3对于石方地段,应遵循以下规定:

a)同期建设管道应合理安排开挖管沟的时间,同时爆破一条管沟或并行爆破多条管沟。

b)对于不同期建设管道,

10

要求如下:

1)宜保持20m以上间距,新建管道爆破管沟形成的振动波到达在役管道处的最大垂直振动速度应不大于10cm/s。

2)间距大于10m且小于等于20m时,宜采用非爆破开挖(如采用机械开挖、人工开挖、静态爆破等);若采用爆破开挖,应论证爆破方案的可行性,报送建设单位审批,并经在役管道管理单位许可。

3)间距大于5m且小于等于10m时,应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

4)间距小于等于5m时,应采用人工开挖。

5)新建管道爆破管沟时,应保证在设计的并行间距内飞石不破坏临近管道的地面建筑物。

表1不同时期建设的土方地段埋地并行管道的最小并行间距要求

注1:

对于加热输送管道、弹性敷设段以及存在较大应力的其他地段,需进行土体稳定性的校核;

注2:

本表适用于管顶埋深小于1.5m,坡顶无动载情况。

6.2.4当穿越地段并行敷设时,要求如下:

a)并行管道顶管穿越公路时,套管净间距一般应大于10m;当空间受限,经核算顶管对邻近套管及路基无影响时,最小净距应大于5m,并应符合公路管理部门的规定。

b)同期建设并行管道宜采用同一涵洞穿越铁路;不同期建

11

设的并行管道,当利用在役管道涵洞时应分析其可行性。

当新建穿越涵洞时,与在役管道的涵洞的净间距应不小于10m,并应符合铁路管理部门的规定。

c)同期建设并行管道采用挖沟法穿越河流时,并行间距应满足:

1)基岩河床,不应小于1.5m;2)非基岩河床,采用排水挖沟方式时,不应小于6m;3)采用带水挖沟方式时,可很据工程具体条件确定并行间距。

不同期建设时,应根据新建管道的埋深进行计算,并使在役管道位于施工影响范围之外。

d)定向钻穿越河流等障碍物时,并行管道穿越轴线间距宜大于10m(钻机入土端和光缆套管穿越除外)。

e)同期建设并行管道采用山岭隧道或盾构隧道穿越时,宜共用一条隧道;不同期建设的并行管道,当利用在役管道山岭隧道或水下隧道(包括矿山法、顶管法、盾构法隧道)应分析其可行性。

f)新建管道利用在役管道隧道等设施时,要对在役管道及设施本体进行检测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修复。

6.2.5同沟敷设管道的最小并行间距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同沟敷设段管道的最小并行间距

注1:

表中公称直径为并行管道中管径较大者。

6.2.6隧道、涵洞内并行敷设管道的最小并行间距应符合表3的要求。

12

6.2.7加热输送管道并行间距的确定应遵循下列规定:

a)当加热输送管道的热影响范围小于根据常温输送条件下确定的并行间距时,则按该间距执行。

否则应考虑加大并行间距或采用保温、隔热等措施。

b)对于同沟敷设或共用隧道、涵洞、跨越地段,除了应进行热线影响分析外,还应进行管道的变形分析,保证受热变形后的管道之间不会互相碰撞或间距过近,否则应采取加大间距或减小变形的措施。

6.3钢管和检验

同沟敷设段、共用隧道、涵洞或跨越段管道,钢管在工厂的水压试验压力引起的环向应力要求达到95%SMYS(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

6.4强度设计

6.4.1对于一般地段,并行油气管道的设计系数按照GB50251和GB50253的相关规定取值,不宜提高整个并行短的设计系数。

局部特殊地段需要提高设计系数的,应经过分析比较后确定。

6.4.2穿越段、隧道内和跨越段并行管道强度设计应符合GB50423和GB50459的规定。

6.4.3宜适当增加同沟敷设段中易受损管道的壁厚。

6.5管道敷设

6.5.1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合理布置相邻管道的空

13

间位置。

在地形或其他条件允许的地段应使两条管道保持不小于6.2规定的并行间距。

6.5.2同沟敷设段宜采用直管段或弹性敷设。

弯管之间应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相邻管道互相影响。

隧道及涵洞内并行管道之间应有保持其设计间距的隔离、限位措施。

6.5.3同沟敷设段管道的固定墩应沿长度方向错开分别布置,错开的净距离不应小于20m。

6.5.4同沟敷设段管道的组装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作业带布置、弯管所占的比例等情况综合选定。

山区条件下的同沟敷设段管道宜采用沟下敷设组焊,并应采取措施保证管沟的稳定性。

6.6防腐设计

6.6.1同期建设的并行管道宜选择同种类型和级别的外防腐层。

管道外防腐层的设计应符合GB21447的要求。

当并行管道的管径相近时,应采取不同颜色的外防腐层或采取适当的永久性标记措施,以便于施工和维护中识别对应的管道。

6.6.2阴极保护

并行敷设地段管道的阴极保护除了满足GB/T21448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同沟敷设阴极保护站合建的并行管道宜采用联合阴极保护;同沟敷设阴极保护站分建的并行管道以及非同沟敷设的并行管道宜分别实施阴极保护。

14

b)对于与高压输电线路长距离并行、与电气化铁路并行或多次交叉的多条管道,不宜采用联合保护。

c)并行管道采用联合阴极保护时,宜在通电点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跨接线。

d)非联合保护的并行管道,阳极地床方式或位置的选择应当能够避免管道之间的干扰。

e)分别实施阴极保护的并行管道在投运时应进行联合调试。

6.7水工保护

6.7.1并行管道的水工保护措施应统筹考虑,结构形式应基本保持一致。

6.7.2不同时期建设并行管道,当后建管道扰动在役管道水工保护设施或者对在役管道的水工保护设施的功能发挥造成影响时,事先必须征得已建管道管理单位的许可,并采取已建管道管理单位认可的措施给予补救;当后建设管道没有扰动在役管道水工保护设施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先后建设的水工保护设施进行连接处理,以适应当地的水文和地质条件。

6.7.3新建管道在施工期间扰动在役管道的水工保护设施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6.8管道标识

6.8.1并行管道的标志桩、警示牌等标识应分别设置。

每条管道的标志桩位置必须准确,标识应清晰、醒目、便于区分。

15

对于同沟敷设段、穿跨越的标志,宜设置在同一地点。

同沟敷设的标志桩应设置的管道中心线上,并适当加密。

6.8.2并行管道在每条管道管顶上方0.5m处应设置耐腐蚀材料的警示带。

警示带宽度不小于管道直径。

警示带在颜色上应有明显区别,并注明管道的名称、介质、压力、警示词语、报警电话等信息。

6.9勘察注意事项

6.9.1临近在役管道进行新建管道的地质勘察时,必须征得在役管道管理单位的许可后方可进行。

6.9.2勘探期间必须准确探测在役管道的位置,钻探(包括手工钻)点必须在在役管道探测点同一横断面上,且远离在役管道边缘5m以外的位置。

在役管道两侧5m以内只能进行人工开挖勘探,并有在役管道管理人员的监督。

7线路施工技术要求

7.1在线路施工图设计中,应变先并行敷设段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7.2施工单位应根据并行敷设管道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7.3建设单位应根据并行管道的特点,合理划分施工标段。

7.4同期建设的并行管道宜由同一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来完成某一标段。

根据工程要求,必须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分别完成某一标段的不同管道时,不同施工单位制

16

定的施工技术措施应统一,并符合设计要求。

7.5不同期建设的并行管道,即新建管道与在役管道并行敷设时,施工前应获得在役管道单位的许可,签署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满足下列要求:

a)应在开工7日前通知在役管道管理单位。

b)应进行在役管道的位置勘测,并作出明确的标识。

标识点间距不应大于50m。

c)在役管道应位于管沟开挖土石方堆放测,防止重型施工车辆和设备频繁碾压在役管

道。

当并行间距较小时宜采用人工回填。

d)当新建管道以小角度(小于45?

)穿越在役管道时,施工单位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

施。

穿越方案应经过在役管道管理单位的许可。

e)对于需要进行爆破的土石方地段,在爆破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专项爆破方案,获得

批准后方可实施。

f)山区石方段爆破管沟施工中应注意对基岩的保护。

g)在施工期间,应定期向在役管道管理单位汇报施工的进展情况。

h)施工后应及时总结经验,并把实施情况反映在竣工图中。

7.6同沟敷设段应由同一家施工单位施工,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并行间距和隔离措施进行

17

施工。

7.7同沟敷设、共用隧道、管桥、涵洞等地段,应加强新建管道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环

焊缝应采用超声波和射线100%探伤,并满足相应工程的无所检测标准。

篇三:

SYT0422-2010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文档版

SYT0422-2010油气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1总则

1.0.1为了提高油气田集输管道工程的施工水平,确保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陆上油气田集输钢质管道建设工程的施工。

其适用范围规定如下:

油田集输管道:

设计压力不大于32MPa,设计温度-40,400?

气田集输管道:

设计压力不大于70MPa。

1.0.3本规范不适用于长输管道、城市燃气管道、天然气中H2S含量大于或等于5%(体积含量)的气田集输管道、联合站或集气站和净化厂及增压站等的站内工艺管道。

1.0.4油田集输管道应包括下列管道:

1采油、注水、注汽井、注聚合物等的井场工艺管道。

2井口、计量站、计量接转站(或转油站)、联合站之间的输送原油、工作压力不大于1.6MPa的石油伴生气、注水、

18

动力液、稀释油、活性水、含油污水及其混合物的管道。

3联合站与油田内油库、输油首站间的输油管道。

4注蒸汽管道、蒸汽管道和采油伴热管道等热采系统管道及其附件安装。

1.0.5气田集输管道应包括下列管道:

1由气井采气树至天然气净化厂或外输首站之间的采气管道、集气支线、集气干线。

2由气井直接到用户门站的管道。

3井口回注水管道、注气管道、注醇管道、燃料气管道。

4井场工艺管道。

1.0.6油气田集输管道穿、跨越工程的施工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24,《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60的规定。

1.0.7油气田集输管道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管道组成件pipingcomponents

用于连接或装配管道的元件,它包括钢管、管件、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以及膨胀接头、挠性接头、耐压软管、设备等。

2.0.2管件pipefitting

弯头、弯管、三通、异径接头和管封头等管道上各种异形连接件的统称。

2.0.3管道附件pipeauxiliaries

19

管件、法长、阀门及其组合件,绝缘法兰、绝缘接头等管道专用部件的统称。

2.0.4管道预制pipelineprefabricating

管道在预制厂(场)进行的下料、切割、坡口加工、焊接及防腐等。

2.0.5单线图pipeisometricdiagram

将每条管道按照轴侧投影的绘制方法,画成以单线表示的管道空视图。

3基本规定

3.0.1承担油气田集输管道工程施工的企业,应具有国家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企业资质。

3.0.2施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体系。

3.0.3技术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

2编制、报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质量、安全和环境措施。

3.0.4人力资源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

2配置满足工程需要的施工工种和人员。

3组织主要工种的人员培训、考试取证。

3.0.5机具设备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完成施工机具设备配置。

20

2完成施工机具设备的检修维护。

3完成具体工程的专用施工机具制作。

3.0.6物资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主要材料的储存应满足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