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1918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

《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doc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证据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笔录形成的时间为标准,可以将笔录分为()

A.刑事诉讼笔录、民事诉讼笔录、行政诉讼笔录和行政程序中的听证笔录

B.公安机关的笔录、检察机关的笔录、审判机关的笔录和行政机关的笔录

C.庭上笔录和庭外笔录

D.证据笔录与非证据笔录

2.下列不属于刑事诉讼中质证主体的是()

A.公诉人 B.被告人

C.被害人 D.鉴定人

3.下列符合最佳证据规则含义的是()

A.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

B.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C.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于复制品

D.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原物

4.询问多个被害人的方法是()

A.坚持个别询问 B.坚持同时一并询问

C.以座谈会形式询问 D.可单独,也可集中询问

5.关于侦查实验笔录,正确的说法是()

A.属于证据笔录 B.属于非证据笔录

C.有时是证据笔录,有时是非证据笔录 D.有的是证据笔录,有的是非证据笔录

6.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将当事人陈述分为()

A.反映主要案件事实的陈述和反映次要案件事实的陈述

B.庭审前的陈述和庭审中的陈述

C.诉讼中的陈述和诉讼外的陈述

D.书面陈述和口头陈述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证据规则就是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则

B.证据规则仅指有关证据能力的规则

C.证据规则可分为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和刑事诉讼证据规则

D.证据规则仅仅约束当事人

8.证据能力是()

A.某种形式的事实材料在法律上可以作为证据方法的资格

B.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调查对象的有形物

C.证据资料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的影响力

D.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方法

9.根据证据和当事人证明责任的关系,可以将证据分为()

A.本证和反证 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D.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

10.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定的证据种类不包括()

A.证人证言 B.视听资料

C.书证 D.物证

11.下列说法中,符合非法证据定义的是()

A.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作或搜集的证据

B.司法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调查搜集的证据

C.司法机关、当事人和律师违反法定正当程序或者采取非法手段调查搜集的证据

D.司法机关以外的其他人搜集的证据

12.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

A.是指当事人对所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证明的责任

B.是指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证明责任主体所承担的败诉后果

C.是法院在诉讼中的法定职责

D.是律师在诉讼中的法定职责

13.将若干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相互呼应、协调一致的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称为()

A.甄别法 B.同一认定法

C.比较印证法 D.辨认法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有罪判决

B.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可以作出证据不足的疑罪判决

C.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D.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15.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

A.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C.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D.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16.证据规则是()

A.规范民事行为的法律规范

B.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

C.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规范

D.仅存在于民事诉讼之中的法律规范

17.以发挥证明作用的途径为标准,可以将物证分为()

A.特征物证、属性物证和状况物证

B.宏观物证、常态物证和微量物证

C.固体物证、液体物证、气体物证和无体物证

D.视觉物证、触觉物证、嗅觉物证和听觉物证

18.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案件是()

A.刑讯逼供案 B.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C.诬陷案 D.伪证案

19.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是()

A.司法人员 B.当事人

C.律师 D.诉讼参与人

20.刑事自诉案件被告人的陈述属于()

A.当事人陈述 B.证人证言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D.独立的证据种类

21.根据我国三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可以指派鉴定人进行鉴定的是

A.公安司法机关 B.当事人

C.代理律师 D.辩护律师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证据法为法院裁判提供正当的根据

B.证据法受宪法指导并将其有关诉讼证明的规范具体化

C.证据法是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证据法与实体法之间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3.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标准是()

A.证据是否能够证明主要案件事实

B.证据是否能够证明次要案件事实

C.证据是否能够证明一般案件事实

D.证据是否能够证明全部案件事实

24.在我国,证人是()

A.当事人

B.鉴定人

C.诉讼参与人

D.当事人和鉴定人之外知晓案件情况而向司法机关陈述案件有关情况的人

25.以时间和场所为标准,可以将当事人的承认分为()

A.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和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B.明示承认与默示承认

C.全部承认与部分承认

D.诉讼上的承认与诉讼外的承认

26.下列关于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传闻证据排除规则,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司法机关不得将传闻证据作为定案根据

B.作为例外,情况证据、公共文件、视听资料和学术论文等可以作为定案根据

C.传闻证据排除规则是大陆法系证据法中的重要证据规则

D.对抗式诉讼制度是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7.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方法中,质证法是指()

A.对证据逐一进行个别审查的方法

B.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行比较,寻找其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

C.执法人员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和指挥了解案件事实的两个以上的人,就特定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事实进行互相询问、反驳和辩论的方法

D.执法人员组织有关的人员对有关的物品、人身和场所进行识别的方法

28.听证笔录的制作主体是()

A.侦查人员 B.检察人员

C.审判人员 D.行政执法人员

29.以表现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证据规则分为()

A.证据能力规则和证明行为规则

B.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和行政证据规则

C.成文法证据规则、判例法证据规则和习惯法证据规则

D.示范证据规则和法定证据规则

30.将书证分为原本、正本、副本、译本等的标准是()

A.内容性质 B.形成的方法

C.内容的表达方式 D.是否依职权制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证明责任的双重含义是指证明责任包括()

A.证明负担 B.举证负担

C.行为责任 D.结果责任

E.主观的举证责任

32.证据规则包括()

A.确认证据范围的法律规范 B.调整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

C.调整诉讼行为的法律规范 D.调整实体行为的法律规范

E.确认当事人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

33.属于司法认知范围的是()

A.我国法律和外国法律 B.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C.众所周知的事实 D.自然科学公理和定律

E.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以及法院生效裁判、公证文书所确认的事实

34.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是()

A.审查判断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必经阶段

B.审查判断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必要手段

C.审查判断证据是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的有效工具

D.审查判断证据是作出正确裁判的条件

E.审查判断证据是调查收集证据的前提条件

35.证据规则约束的对象是()

A.司法机关 B.证人

C.鉴定人 D.当事人

E.律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36.(本题8分)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

为什么?

37.(本题8分)简述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

38.(本题7分)什么是视听资料?

它的特点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9.(本题7分)什么是调查收集证据?

其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0.试论刑讯逼供的性质、原因、危害及其杜绝的方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15分)

41.张某在某地购进了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羚羊皮250张,打算转卖给王某,双方用手机约定10月10日在王某的家中交货。

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由张某乘坐马某的出租面包车将货物运到王某的家中。

当张某叫马某卸货时,马某才发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皮革,于是表明自己不参与此事的立场。

在张某刚将货物搬下车时,公安人员突然出现在现场,并且将张某、王某和马某三人一起抓获,同时扣押了面包车和张某的手机。

经讯问,张某、王某供述了自己的贩卖珍稀动物皮革的事实,马某也将本人运送货物的情况作了陈述。

问:

(1)本案中,公安人员调查收集到了哪些种类的法定证据?

请加以具体说明。

(9分)

(2)在上述证据中,哪些是直接证据?

哪些是间接证据?

理由何在?

(6分)

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