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2475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docx

作业危害分析格式解析

作业活动清单

车间: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编号

1

电焊作业

YHSSAQGLB----001

2

气割作业

YHSSAQGLB----002

3

起重吊装作业

YHSSAQGLB----003

4

高处作业

YHSSAQGLB----004

5

用电作业

YHSSAQGLB----005

6

动火作业

YHSSAQGLB----006

7

维修换热器作业

YHSSAQGLB----007

8

切换备用泵作业

YHSSAQGLB----008

9

脱水作业

YHSSAQGLB----009

10

巡检

YHSSAQGLB----010

11

装卸催化剂作业

YHSSAQGLB----011

12

清理过滤器作业

YHSSAQGLB----012

13

管线吹扫作业

YHSSAQGLB----013

14

拆装盲板作业

YHSSAQGLB----014

15

监护

YHSSAQGLB----015

16

装置开工

YHSSAQGLB----016

17

装置停工

YHSSAQGLB----017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电焊作业编号:

YHSSAQGLB----001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

(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持上岗证合格焊工

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培训、取证

1

1

1

严格按照特殊工种取换证程序来执行。

2

焊接前设备检查

易发生漏电、设备损坏

人员触电、财产损失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1

5

5

1、电焊机应使用合格的漏电保护器,并作好接地保护;

2、电焊把线,二次线不得有裸露现象,电焊把钳应绝缘良好。

3、与电器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采用截面不得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采用统一标志的黄/绿双色线。

3

焊前个人劳保佩带

易造成人员身体伤害

烟尘对肺部、眼睛、耳功能的伤害

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及管理办法

1

5

5

1、按照规定正确佩带劳保用品,并会正确使用。

2、打磨时戴好护目镜、耳塞。

3、球罐内部焊接应采取排烟、排尘措施,高处作业,正确佩带安全带,做到高挂低用。

4、球罐内、船舱内焊接应设置专人监护。

4

焊前动火证的办理

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施工现场动火规定

2

5

10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证者不得动火。

2、需办理动火证的焊接作业,未办理完动火审批手续前不得动火。

3、焊工不了解焊接周围环境的安全状态时,不得动火。

4、未确认焊件内部已无可燃、易爆物前,不得动火。

5、装过可燃物料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和排除危险之前,不得动火。

6、焊接部位附近有可燃易爆物品,未清理或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前,不得动火。

7、与外部相连的管道与设备,在未查清有关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措施之前,不得动火。

5

焊前消防准备

易发生爆炸、火灾

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消防器材的配备与使用

1

5

5

1、临时施工区,每100M2配备两个10L干粉灭火器。

大型面积超过1200M2时,应备有供消防用的太平桶等器材设施,并不得任意挪动。

2、焊机房(棚),仓库处配备消防灭火器,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的培训。

6

焊接过程中

易发生触电、中毒、窒息、坠落、火灾、爆炸、物击、烧伤

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安全用火、高处作业、施工用电、有限空间作业、防火防爆

3

5

15

1、严格遵守安全用火、高处作业、施工用电、有限空间作业、防火防爆各项管理规定。

2、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和提高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7

焊接结束

易发生爆炸、火灾

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施工防火

1

5

5

施工完毕,应仔细检查、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气割作业编号:

YHSSAQGLB----002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

(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持上岗证合格焊工

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培训、取证

1

1

1

严格按照特殊工种取换证程序来执行。

2

气割前做检查准备工作

易发生火灾、漏气、爆炸、烧伤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气焊和气割的安全技术

2

5

10

1、氧气瓶、乙炔瓶要将安全帽(瓶帽)拧紧,配备防震圈,气瓶之间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与明火距离应大于10米。

2、搬运氧气瓶和乙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从高处向下滑动和在地面滚动,避免剧烈振动、冲击,防止气体膨胀爆炸。

3、安装氧气表以前,要慢慢地打开氧气瓶的瓶阀,吹掉瓶阀嘴内赃物、尘埃和杂物,打开氧气瓶的瓶阀时,不能对人吹,以防伤人。

4、使用定期校验合格的压力表,气带不得有漏气现象和沾有油脂。

5、冬季作业,氧气瓶、乙炔瓶压力表冻结时,可用热水解冻,严禁火焰加热、火烤或铁器猛击气瓶。

6、氧气瓶、乙炔瓶与电焊一起使用时,如地面是铁板,气瓶下面应垫木板绝缘,以防气瓶带电。

7、氧气瓶应平放、乙炔气瓶应安装阻火器且立放使用,夏季高温时应采取遮阳措施,防止爆晒。

8、作业前检查清理作业点周围及下方的可燃物品,无法清理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设置专人配灭火器材监护。

3

气割作业过程中

易发生火灾、漏气、爆炸、烧伤

人员伤害

气焊和气割的安全技术

3

5

15

1、氧气和乙炔胶管在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或着火时,应迅速关闭供气阀门,切断气源,将火熄灭。

2、在使用中,如发现气体通路或阀门有漏气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消除漏气后,才能继续使用。

当发生回火时,应迅速关闭乙炔阀门,后关闭氧气阀门。

等回火熄灭后,应将焊嘴放在水中冷却,然后打开氧气阀门,吹掉焊炬内的烟灰,在点火使用。

3、被割工件表面的厚锈、油水、污物要清除掉,在水泥地面上切割时应加垫板,防止水泥地面破裂爆溅伤人。

4

气割作业结束后

易发生火灾、爆炸

财产损失

气焊和气割的安全技术

1

5

5

1、停止使用时,应先关闭乙炔阀门,后关闭氧气阀门,以防火焰倒吸和产生烟灰。

2、使用完毕后,应检查氧气和乙炔阀门是否关闭,确认关闭后,将焊炬连同橡胶软管一起放到适当的地方,以备再用。

3、施工完毕,应仔细检查、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后方可离开。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起重吊装作业编号:

YHSSAQGLB----003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

(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持有合格司索工上岗证

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培训、取证

1

2

2

严格按照特殊工种取换证程序来执行。

2

施工索具和吊具的检查准备工作

易发生重物坠落、起重设备倾斜侧翻

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起重作业管理规定、起重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

5

10

1、起重工吊装之前,必须经过仔细检查绳索、吊具及起重机械的完好状况,经确认合格。

2、熟悉吊装方案,并向施工人员做技术交底,强调安全操作技术,全面落实安全措施。

选用合适的吊装索具,索具要达到并满足安全系数要求,不得有缺陷现象存在。

3、熟悉吊装场地的松软程度,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起重作业人员在操作中要登高作业,必须办理登高作业安全许可证,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3

吊装开始阶段

易发生重物坠落、起重设备倾斜侧翻

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起重作业管理规定、起重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3

5

15

1、起重作业时,起重索具、吊具等一律不准与电气线路交叉接触。

2、两人以上从事起重作业,必须一人任起重指挥,现场其他起重人员或辅助人员必须听从起重指挥统一指挥,但在发生紧急危险情况时,任何人都可以发出符合要求的停止信号和避让信号。

3、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旗哨齐全,指令要清楚明确。

4

吊装过程中

易发生重物坠落、起重设备倾斜侧翻

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起重作业管理规定、起重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4

5

20

1、严禁将钢丝绳、缆风绳索栓在易燃易爆有毒管道、电气设备、电线杆等物体上。

2、吊起的重物在空中运行时不准碰撞任何其他设备或物体。

禁止物体冲击式落地,吊物不得长时间在空中停留。

3、在化工区域从事起重作业,必须遵守化工区域内的各项安全规定。

4、保证吊车作业地面平整,有足够的强度,支腿必须全部伸出垫道木或钢板,不得斜拉或起吊不明重物。

5、吊运板材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吊点,且吊点稳固可靠,吊运散件或较长钢管时,必须将物体捆绑牢固。

6、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吊车抬吊时,要指定专人指挥,每台设备不得超过额定负荷的80%。

7、在吊装过程中还应严格遵守“十不吊”管理规定。

8、风力在6级以上或夜间施工时尽量不安排吊装。

5

吊装作业结束

易发生物体打击

造成人员伤害

起重作业管理规定、起重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

5

5

1、吊车司机应做到每日班前后进行对车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2、吊物应牢固固定后,方可撤钩。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高处作业编号:

YHSSAQGLB----004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

(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登高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易发生高处坠落

造成人员伤亡

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1

5

5

1、进行三级高空作业时,必须办理《高处作业票》。

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帽,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以及其他不适高处作业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4、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坚固、牢靠。

2

在高处作业时

易发生高处坠落

造成人员伤亡

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4

5

20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安全带应系挂在施工作业处上方的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

安全带系挂点下方应有足够的净空。

2、安全带做到“高挂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严禁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带。

3、遇到六级大风以上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时,禁止继续高处作业。

4、在高处作业时,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使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必要时设置安全警戒线,并设专人监护。

工具应放置在工具袋内,防止发生坠落现象。

5、高处作业人员不得站在不牢靠的结构上进行作业。

6、高处作业人员不得坐在平台边缘、孔洞边缘和躺在通道上休息。

3

高处作业结束时

易发生高处坠落

造成人员伤亡

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2

5

10

1、高处作业人员在完成高处作业施工任务时,应沿着安全通道、带安全护拦的直梯上下,不得沿着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登。

2、下梯时应缓缓慢下,严禁带手套,工具应装入工具袋。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用电作业编号:

YHSSAQGLB----005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

(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编写施工用电方案

易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触电、烧伤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1

1

1

1、临时用电大于50千瓦及其以上时,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办理《施工用电票》。

2

确定专业电工人员

易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触电、烧伤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1

5

5

指定取得岗位合格证专业电工来安装。

3

选择合适的电缆线、配电箱

易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触电、烧伤、着火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1

5

5

1、电源线不得存在裸露、破皮现象。

配电箱内接线母排不得带电裸露。

2、计算用电负荷容量,先择导线截面合适的电缆和配电箱。

4

电缆线的铺设

易发生碰伤事故

造成人员碰伤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1

1

1

1、电线(缆)不得泡在水中,电线(缆)接头防雨措施必须有效。

2、电线(缆)过路应架设钢套管埋地,防止辗压,路边设置标示。

5

电缆线与配电箱连接

易发生碰伤事故

造成人员碰伤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1

5

5

1、电工不得单人作业,应做到至少两人以上作业。

2、应使用漏电保护开关,严禁使用闸刀开关或空气开关,且漏电保护开关防护罩必须齐全。

6

电源与施工设备连接

易发生碰伤事故

造成人员碰伤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1

5

5

1、用电设备规范接地,接地线和接地极必须用终端连接,严禁

随意挂接和缠绕。

2、用电设备必须有效防雨,防止雨水浸湿降低设备绝缘性能。

7

使用前的检测确认

易发生触电、设备着火事故

造成人员触电、设备损坏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2

5

10

1、配电箱内漏电保护开关必须贴对应用电设备标识。

2、按地电阻符合要求并定期组织进行检测。

3、施工前,罐本体应首先连接好接地线。

4、罐内作业照明使用行灯变压器或1:

1隔离变压器。

5、焊机房、配电箱、油漆库等场所,配备有效的干粉灭火器。

6、检查所有施工用电设备容量是否和施工用电技术方案相符合。

8

投入使用中

易发生触电、设备着火事故

造成人员触电、设备损坏

施工用电管理规定

2

5

10

1、检修用电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挂牌并设专人监护。

2、现场电工和安全监督员,每天应做到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

3、焊工应做到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编号:

YHSSAQGLB----006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

(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办理施工动火票

易发生火灾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爆炸

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

5

5

严格执行“三不动火”规定。

即无合格火票不动火;无防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无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2

动火前对动火区域的检查确认

易发生火灾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爆炸、财产损失

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

5

5

1、动火人员应对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非常了解。

2、动火区域有易燃易爆物品时,应首先进行清理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动火作业过程中

易发生火灾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爆炸、财产损失

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2

5

10

1、重点防火区域应设置专人进行监火。

2、施工区域应按照具体情况,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3、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应停止动火作业。

4、在高处作业动火时,动火区域下方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下方不得有施工人员。

同时应严格遵守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4

施工动火结束

易发生火灾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爆炸、财产损失

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2

5

10

1、火焊工气割结束后,严禁割把放置在船舱内,离开时应及时把氧气瓶、乙炔气瓶阀门关闭。

2、在离开时,应仔细检查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切断电源方可离开。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维修换热器编号:

YHSSAQGLB----007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进措施

1

切换换热器

开阀时用力过猛

碰伤或摔伤

用力均匀

1

3

3

流程倒错

影响生产

由班长或主操操作

2

2

4

2

换热器泄压

泄压不彻底

无法置换

检查压力降至零

1

2

2

3

用氮气置换

丙烯含量>2%

着火或闪爆

分析丙烯含量≤1.5%

1

4

4

4

加盲板

加盲目板时用力过猛

碰伤

用力均匀

2

2

4

撬法兰时滑脱

挤伤手

使用专用工具

2

2

4

5

办理作业票

未办理作业票或票证不规范

违反规定

按规定办理作业票

2

2

4

6

修理换热器

打压时站在正面

堵头飞出伤人

人站在侧面

2

3

6

锤头脱落

伤人

使用前检查

1

4

4

7

拆盲板

用力过猛或滑脱

伤人

用力均匀

2

2

4

8

置换、投用

不置换或置换不合格

造成生产波动

分析氧含量≤0.5%

2

3

6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切换备用泵编号:

YHSSAQGLB----008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进措施

1

切换泵的准备

不按劳保着装

违章

按要求着防静电服

2

2

4

油质、油位达不到标准

泵损坏

可到规定标准

2

3

6

地面不清洁

摔伤

清理地面

1

2

2

备用泵未盘车

机器损坏

按规定盘车

2

3

6

接地不良

着火爆炸

定期电工接地

1

5

5

2

关闭在用泵进出口阀门

不按顺序开关阀门

设备损坏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

3

3

用力过猛

扭伤

均匀用力

1

2

2

3

关闭在用泵电源

用力过猛

手指扭伤

均匀用力

1

2

2

4

打开备用泵进口阀门

不使用专用工具

擦伤

使用防爆工具

1

2

2

用力过猛

扭伤

均匀用力

1

2

2

5

启动电源

按扭损坏

人身伤害

更换新的按钮

2

2

4

用力过猛

手指扭伤

均匀用力

1

2

2

6

打开泵出口阀门

不使用专用工具

擦伤

使用防爆工具

2

2

4

用力过猛

扭伤

均匀用力

1

3

3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脱水编号:

YHSSAQGLB----009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进措施

1

脱水前的准备工作

不按规定着装

违章

按要求着装

2

2

4

阀门扳手不防爆

着火爆炸

使用防爆工具

1

5

5

2

脱水

脱水阀泄漏

着火

更换阀门

2

3

6

阀门开度太大

丙烯跑损

按操作规程操作

2

2

4

脱水时人离开现场

丙烯大量跑损、着火爆炸

按操作规程操作

1

5

5

3

关阀

阀门未关严

泄漏着火

排凝时操作工盯在现场

1

3

3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巡检编号:

YHSSAQGLB----010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进措施

1

制定检查表

无检查表

检查不具体或者不清楚检查内容

集体讨论制定检查表

2

2

4

检查表不细不全

检查时可能漏项

集体讨论制定检查表

2

2

4

2

巡检准备工作

不穿工作服

检查时造成烫伤、静电火灾等。

按规定着装

2

3

6

不按规定戴好安全帽

头部碰伤

按规定戴好安全帽

2

2

4

3

巡检

不严格按检查表内容检查

巡检不到位

按检查表内容巡检并及时填写

2

3

6

安全意识差,对检查现场、设备危险危害认识不足

造成烫伤、中毒、坠落、物体打击等伤害

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

4

8

4

巡检总结

巡检发现的内容不及时整改

造成事故

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记录并整改

2

3

6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装卸催化剂编号:

YHSSAQGLB----011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打开装料孔、卸料孔

作业环境狭小

人员磕伤、碰伤

作业时劳保着装,小心作业

2

2

4

用力过猛

1、胳膊或腰部扭伤

2、手磕伤、碰伤

1、缓慢用力

2、作业时劳保着装

2

2

4

2

卸废催化剂

催化剂大量喷出,飞入眼睛、口中

1、眼睛受伤

2、嗓子受伤

1、佩戴防护眼镜

2、配带口罩

2

3

6

物料置换不彻底

吸入有害物质,人员轻微中毒

1、佩戴防护眼镜

2、配带口罩

2

2

4

3

封卸料孔

作业环境狭小

人员磕伤、碰伤

作业时劳保着装,小心作业

2

2

4

用力过猛

1、胳膊或腰部扭伤

2、手磕伤、碰伤

1、用力适度

2、作业时劳保着装

2

2

4

4

装催化剂

提袋时用力过猛

手臂扭伤

戴好劳保手套

2

2

4

装剂口窄小

磕伤手

作业时用力适度

2

2

4

5

封装料孔

作业环境狭小

人员磕伤、碰伤

作业时劳保着装,小心作业

2

2

4

用力过猛

1、胳膊或腰部扭伤

2、手磕伤、碰伤

1、缓慢用力

2、作业时劳保着装

2

2

4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清理过滤器编号:

YHSSAQGLB----012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1

清理前准备

不按要求着装

磕伤等伤害

按要求着装

1

3

3

工具准备不好

影响进度

提前准备齐全

1

2

2

2

清理

工具不合适

清理时间延长

提前准备相应工具

2

2

4

清理照明不足

容易出现事故

照明齐全

2

2

4

操作不熟练

时间延长

经过考核才可以上岗

2

2

4

扫线不好

不好清理

控制扫线效果

1

2

2

3

工作结束

检修工具遗忘

砸伤人

及时收回工具

1

3

3

清理出的油污未及时清理

污染环境

及时清理

2

2

4

作业危险分析记录表

作业活动:

管线吹扫编号:

YHSSAQGLB----013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主要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1

吹扫前的检查

流程没打通

误工

检查流程是否正确

2

2

4

蒸汽盲板未拆

误工

打通蒸气流程

1

2

2

蒸汽没有脱水

水击,损坏设备

蒸汽脱水

2

2

4

2

管线的吹扫操作

开关阀门用力过猛

闪腰

均匀用力

2

2

4

蒸汽管线没保温

烫伤

管线加保温

2

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