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555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陕西省黄陵中学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阅读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

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

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

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

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

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戏剧文学是—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C.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就是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

D.我们中学生所要进行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内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B.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3.下列根据原文作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B.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如罗密欧有明显的急躁性格。

C.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

【答案】1.D2.B3.A

【解析】

1.试题分析:

A项“直接展示戏剧情节”错;B项“舞台说明”概念太小;C项“内部”“外部”互调。

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

“首先”应为“最后”,“其次”应为“首先”,“另外”应为“其次”。

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的月亮

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

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

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

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幸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

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

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

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

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

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

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松树本身不够美,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

“月明松下房拢静”。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

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

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

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

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

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正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

这是李白的,杜甫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

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还有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念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纱”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读起来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关,美。

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

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

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4.为什么说“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5.为什么说“中国的月亮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6.读第三节文字,概述作者所列举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笔下之月的不同特点。

7.咏月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根据上文大意,概述两点主要理由。

【答案】4.现代科学的观点把月亮只当作科学研究的对象,从而使月亮失去了温情、人性和美感,失去了文学作品所赋予的不朽生命。

5.对中国人来说,月亮是美的化身,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②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把月亮当作朋友和倾诉的对象。

③月亮通人性,月亮会关心人,通过月亮表现文人们的品行、情怀。

6.大意对即可)

(1)李白:

皓月当空,普照四方

(2)杜甫:

江月涌动,充满活力(3)白居易:

月光如水,静谧温婉

7.

(1)赞美月亮的古代诗文不胜枚举。

(2)独有与月亮相关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解析】

4.试题分析:

注意答出“科学的月亮”的特征:

使月亮失去了温情、人性和美感,失去了文学作品所赋予的不朽生命。

5.试题分析:

注意从:

月亮是美的化身,把月亮当作朋友和倾诉的对象,通过月亮表现文人们的品行、情怀的角度作答。

点睛:

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6.试题分析:

根据文意概括:

李白,皓月当空,普照四方;杜甫,江月涌动,充满活力;白居易:

月光如水,静谧温婉。

7.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古代诗文”“相关的传统节日”等。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C.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D.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9.下列对有关常识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因入京师,观太学”中的“太学”是指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古代学校的名称还有“庠”“序”等。

B.“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与《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不同,《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乐》六部儒家经书。

C.“举孝廉”中的“举”,“辟公府”中的“辟”,“公车特征”中的“征”是汉代的选官制度,即“征辟制”。

而“拜”“迁”“转”“出”则都表示官职的提升。

D.《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

两都与二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答案】8.C9.C10.A

11.

(1)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用事实来验证它(指候风地动仪),彼此符合,灵验如神,自从有史书典籍的记载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灵验的事。

(大意2分,“以”“合契”“未之有”各1分。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张衡到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大意1分,下车,阴,禽,政理各1分)

【解析】

8.试题分析:

“衡善机巧”句意连接紧密,不要断开;“再迁”和官职名“为太史令”不要断开。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衡善机巧”句意连接紧密,不要断开;“再迁”和官职名“为太史令”不要断开。

9.试题分析:

“拜”是授予官职,“转”是调任,“出”是京官外调,只有“迁”在本文表升迁。

10.试题分析:

“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错,《二京赋》就是文学作品。

11.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以”“合契”“下车”“阴”“禽”“政理”和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二)古诗鉴赏

阅读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

遥岑(cén):

远山。

树犹如此:

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

12.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13.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

这首词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

【答案】12.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13.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解析】

12.试题分析:

先进行简单的描述:

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然后概括特征“壮阔”。

点睛:

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13.试题分析:

先分析典故的内容,然后看是正用还是反用,此题主要表达“北伐的渴望”“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三)古诗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破逆折之回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2)中国古典诗词长于抒情。

如柳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杜甫《登高》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答案】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多情自古伤离别莫道不销魂(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试题分析:

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抒情”“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旷达之情”“英雄气概”,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猱”“销魂”“作客”“尊”“酹”的写法。

三、语言文字应用题

15.下列加点词语语音标注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炽热(chì)碑帖(tiè)汗流浃背(jiá)戛然而止(jiá)

B.咯血(kǎ)压轴(zhóu)寥寥无几(liǎo)哑哑学语(yǎ)

C.症候(zhēng)应届(yìng)殷鉴不远(yǐn)罪行累累(léi)

D.哂笑(shěn)裨将(pí)忍俊不禁(jīn)插科打诨(hù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项,“浃”应读“jiā”;B项,“轴”应读“zhòu”,“寥”应读“liáo”,“哑”应读“yā”;C项,“症”应读“zhèng”,“应”应读“yīng”,“殷”应读“yīn”,“累”应读“lěi”;D项,无错误。

16.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少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②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人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你自己荐她来,有合伙劫她走,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⑤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鼎力相助,即大力相助,敬词,表示请托活感谢时用,只能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

屡试不爽:

“爽”指差错。

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文中误把“不爽”理解为“不成功”。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屠呦呦获得诺奖,让“不科学”的中医终于吐气扬眉,更让世界发现了中医药这个伟大宝库,也给歧黄之术提供了发扬光大的最好时机。

B.电视剧《离婚律师》围绕着“相信爱情,经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原本不再相信爱情的离婚律师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故事。

C.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使得我国的舞台技术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懂得舞台技术、精通演出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D.《变形金刚4》引爆了电影市场,成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首日票房超2亿”的电影。

这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B项,句式杂糅,“围绕着……主题”和“以……为主题”杂糅;C项,缺主语,句首“由于”让句子缺少主语,可去掉“使得”;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

1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

仿照①的方式——“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19.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两句话,要求句式和示例相同。

示例:

苏轼,赤壁岸边,一阕《念奴娇》,词采传千古。

仿:

【答案】示例:

柳永,都门帐外,一曲《雨霖铃》,离离情断人肠;辛弃疾,北固亭中,一首《永遇乐》,悲愤满山河。

【解析】试题分析:

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

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四.作文

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1)小郑是一名高一学生,很想买一台iPad2,但没有足够的钱。

他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卖肾中介,对方称如果他卖掉一个肾就可以有两万多元的收入。

iPad2的诱惑让小郑毅然决定卖肾。

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苹果”手机和iPad2,可是身体上多了一条伤疤。

(2)7月4日下午,咸阳市一名高中生与母亲吵架后,将房门反锁,欲从13楼跳下去。

父母、公安、消防、物业工作人员劝说无效。

危急时刻,一名消防战士从14楼“闪电索降”,一脚将该高中生踹回屋内。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人因生活的压力或其他原因选择轻生,有人视而不见,甚至起哄刺激。

人的生命无疑是最宝贵的,我们是否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我们是否同样珍惜他人的生命呢?

珍视生命意味着什么呢?

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答案】珍视生命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自杀的人。

他们都是因为悲观而自杀。

而自杀者往往有一千零一个结束生命的“好”的理由。

每一个自杀者都坚信自己已经走上了“不得不死”的绝路,就在这种自以为“转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