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769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

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下册《竹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诗谜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开动开动脑筋,猜两则谜语。

 

请看第一则: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唐代】李峤

 

【简析】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二)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爆竹》【明代】黎淳

 

【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

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2.男女生分读两首诗。

 

一、了解咏物诗

 

1.我们学过写景诗、送别诗,那么大家说以上两首诗是什么诗呢?

(板书;咏物诗)

 

2.什么是咏物诗呢?

抽生说。

 

师:

简而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板书: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学诗悟情

 

(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

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习《竹石》(板书;竹石)

 

1.解诗题知作者

 

(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

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

 

(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

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

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

 

(4)学生猜测

 

究竟作者郑燮写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

我们来登上第二级台阶——读诗文明诗意。

 

2.读诗文明诗意

 

(1)请大家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经验读读诗文,想一想每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2)看大家学得认真,大家都是自信、勇敢的学生,谁来试一试说说诗意?

 

《竹石》诗意:

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3.第二级台阶的任务已经完成。

我们来挑战最难任务——悟诗情。

 

同学们,《竹石》这首诗中哪一个词最打动你?

为什么?

 

预设:

 

(1)“咬”,咬字什么意思?

(本义:

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竹子他有牙齿吗?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手法,表现出竹子具有与人一样的倔强和坚韧的性格。

 

谁来读出竹子的这种性格。

(你就是那棵竹子,读出你的性格,抽2生读)评价:

一个“咬”字使我们感到竹子多么顽强的力量呀!

齐读。

 

(2)作者在这里写的“破岩”“东西南北风”写的是什么?

面对这些竹子有什么表现?

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竹枝“咬”住青山,扎根破岩,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寒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我们能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精神?

 

(3)补充作者郑燮辞官回乡卖画为生的故事

 

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

 

(4)引读

 

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

读: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但是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

读: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那里还只是竹子,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

他什么都不怕!

读: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4.下面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情感带回全诗,有感情地读诗,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诗人的品质。

 

学生练习感情读。

 

抽三生读

 

预设评价:

你的读让我们感到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预设评价:

你的读让我们感到郑燮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预设评价:

你的读让我们感到郑燮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三、书法展示(配乐)

 

学懂了诗,背会了诗,请同学们认真地将这首诗背写到展示纸上。

 

四、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我们描摹歌咏的对象。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咏物诗,进一步积累。

 

同学们,《竹石》这首诗给了我们以生命的感动,让我们伴着优扬的乐曲一齐来背诵这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面临怎样恶劣的环境,怎样大的困难,都要像竹石一样刚强勇敢,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反思

 

《竹石》是一首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本诗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读、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我看到《竹石》这首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首诗由浅入深完成“尊重文本”到“超越文本”的过程,如何把文本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原境之读”、“意境之读”、“心境之读”。

我想让孩子们由读懂原意到读出想象的意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身边似“竹”的人,最后学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孩子们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

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互相讨论,通过抓重点词等方法,用心感受、很快就体会了诗意。

这样教学,教师不用一字一句肢解诗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讨论,便能很快自悟出诗意。

 

整堂课的教学循着: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在理解古诗时抓住学生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理解,扫除学习障碍,如在教学《竹石》,我抓住“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千磨万击”“坚劲”等词把握理解。

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最后再体会作者的思路:

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

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语文课堂如一片云彩,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我们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中不变的是关注学生。

这样,我们才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让课堂像云一样轻盈快活,像纱衣一样五彩斑斓,任学生思维自由驰骋,任学生的精神自由舒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