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4354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独招生《语文》(普通类)考试范围及样卷.doc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2016年单独招生

普通类《语文》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性质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普通类《语文》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此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我院2015-2016学年教【19】号文件要求,确定本考试要求及考试内容,对考生的《语文》文化知识水平进行书面考核。

第二部分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二、时间与分值

《语文》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语文》试卷满分120分。

三、试题类型

《语文》试题分为选择题、翻译题、填空题、问答题和写作题五种题型。

四、试卷结构

《语文试卷》共由五部分组成:

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表:

《语文》试卷结构表

题号

题型

题量

分值

现代文阅读

9

25

古诗文阅读

4

15

名篇名句默写

6

6

语言文字运用

4

14

写作

1

60

第三部分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

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第四部分《语文》考试样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题

不为什么

冰心

(1)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

“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

“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2)小朋友!

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

“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的名字!

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试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3)假使我走到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4)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繁响。

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

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

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5)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

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

小朋友!

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

“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1.第

(1)段中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和母亲的。

(3分)

2.第

(2)段的表达方式是,

其作用是。

(3分)

3.如何理解母亲的爱是“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3分)

4.第(4)段中一段写景文字,可用哪个短语概括,其用意何在?

(3分)

5.删去最后一段,对全文有没有影响?

为什么?

(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请回答:

6.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7.这段文字中“猪栏的理想”比喻什么?

(2分)

8.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认为客观世界是“永远达不到的对象”?

(3分)

9.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2分)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10-13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

“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

”有间,曰:

“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④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

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⑥,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3分)

(1)志在登高山        志:

             

(2)卒逢暴雨         卒:

             

(3)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   于: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6分)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译文: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译文:

                             

12.根据【甲】【乙】两个文段的文意填空。

(第①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②③空用原文回答)(3分)

琴在古人的生活中,不是一种简单的乐器。

善鼓琴者往往在琴音中寄托 ① ,善听者则闻弦音而知雅意,借琴识人,是谓“知音”。

我们从【乙】文中看到,孔子学琴经历了“得其数”、“得其志”、“②  ”三个阶段,最终达到鼓琴的最高境界;从【甲】文“③       ”这句话能够看出,钟子期不愧为俞伯牙的知音。

13.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广为流传,常常被诗人引用,成为诗歌中常见的典故。

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个典故的一项是()(3分)

A.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B.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C.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D.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小题1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4.莫道不消魂,,。

(李清照《醉花阴》)

15.。

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诗句是:

,。

17.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18.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19.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南省气象台昨日1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从昨日晚上开始,全省将有6到7级的阵风,降温最大幅度为10℃。

B.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我省的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终于形成了教有特色,学有定法,评有成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C.动用了“超过一个国家的战力”的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刚于12月1日结束,紧接着规模“超过美韩演习6倍”的美日联合军演又开始登场,这进一步加剧了东亚的紧张局势。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滞后。

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的正确心态。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闹别(bié)扭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

B氛(fēn)围吝啬(sè)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

C发酵(x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

D模(mó)板怯(qiè)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huán)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代汉语辞典》:

[留心]:

注意。

有人曾经说过:

处处留心即学问。

鲁迅先生在谈到创作时说过这样的意思:

要留心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竺可桢《唐宋诗中的物候》:

唐宋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是杜鹃、布谷……  

以“学会留心”为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