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4360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

2018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总复习系列

(一)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人类认识地球过程:

天圆地方→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①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②现代卫星图片③看远航归来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可以望远)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2、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

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地”指的是“赤道”

二、列表比较经线(度)、纬线(度)的特点:

项目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自成圆圈

半圆(相对的经线形成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长度特征

不等长(赤道向两极逐渐减短)

等长

度数的起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的划分

自赤道向南、北各分90°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为180°

度数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增大

从0经线向东、向西经度逐渐增大

度数表示方法

赤道以南为南纬S,以北为北纬N

0经线以西为西经W,以东为东经E

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

200W以西、1600E以东为西半球;

(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特殊线

0°30°60°23.5°66.5°

0°180°20°W160°E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

200W——0°经线——1600E为东半球;200W——180°经线——1600E为西半球;(小窍门:

“小东大西”,字母是W是时看20°、字母是E时看160°)

西经度

东经度

东半球

西半球

200W

1600E

1800

1800

B、南北半球判定:

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三、▲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

夏至

6月22号

秋分

9月23号

冬至

12月22号

3月21号

公转运动图

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二分二至日比较:

(见上面公转运动图)

二分二至日

春分日④

夏至日①

秋分日②

冬至日③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昼夜等长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昼长夜长),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太阳直射点移动:

春分——夏至,冬至——春分;(直射点向北移)

夏至——秋分——冬至(直射点向南移)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次年春分

规律:

昼夜长短判定: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南半球反之)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短,南半球反之)

纬度判定五带: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为北寒带,南纬为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为北温带,南纬为南温带。

划分依据:

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划分界线:

回归线23.5和极圈66.5

(赤道)00

(北回归线)23.50

(南回归线)23.50

(北极圈)66.50

(南极圈)66.50

900

900

热带

南温带

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极昼极夜、直射现象,四季分明

无极昼极夜、直射现象,四季分明

有阳光直射

五带划分(依据:

根据各纬度接受太阳热量差异)

四、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数字式:

1:

100000线段式:

0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大比例、小范围、内容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小比例、大范围、内容略)

▲方向: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一般地图:

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有指向标的地图:

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有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图例:

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P10图1-19中的常用图例要记忆);注记:

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2、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地面高度的计算(七上P33)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七上P3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识别地形部位: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或洼地。

B、等高线弯曲部位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凸高为谷)

C、等高线弯曲部分由海拔高向低处凸的部位为山。

(凸低为脊)

D、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F、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

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黄色、棕色表示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形。

拓展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坡度陡缓的判断:

同一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形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选择登山、行军打仗,交通线路(沿等高线修筑)、河流发育、漂流活动、攀岩活动及可能爆发山洪的部位,如何逃生、大坝选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聚落的分布等。

有的还需要说明理由。

巩固练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C两地的经纬度:

A:

、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

界线上的是地,位于东半球的是地,

位于西半球的是地。

(3)A地位于C地的方向。

(4)从低、中、高纬度看,B在纬度,

C在纬度。

(5)从五带看,A在,B在。

2016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总复习系列

(二)

世界海陆、居民(七上)

一、世界陆地和海洋

1、世界的海陆分布:

海洋和陆地分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地球表面总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占29.2%,海洋面积约占70.8%。

海陆分布不均: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

2、重要之最

大陆:

亚欧大陆(最大)

岛屿:

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群岛:

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

半岛:

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大洲:

世界最大洲——亚洲

3、七大洲(此部分需要对照课本P30图2-29到图2—34)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两乌里高黑土)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面积排列:

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口诀: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七大洲地形特征:

4、四大洋

四大洋:

(在地图上认识地理位置,课本P28图2—27和P50图3—3)

太平洋:

面积最大(约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

呈“S”形印度洋:

热带海洋面积大,全部分布在东半球

北冰洋:

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全部在北半球、跨经度最广

5、七大洲、四大洋的形成机制

大陆漂移学说创立者: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证据:

大西洋两岸的地质构造、大陆形状、气候、古生物等的相似性

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论点:

①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③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应用实例: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成;

日本与台湾地区的地震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而产生。

阿尔卑斯山脉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中海在缩小,红海在扩大、

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6、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地形类型及特征:

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山地:

较高,海拔一般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很低,海拔一般200米以下,平坦广阔

丘陵:

较低,海拔一般500以下,起伏不大,坡度缓和

高原:

较高,海拔一般500以上,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

没有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世界著名的地形区:

(要记住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B

C

D

E

F

G

1

2

2

3

4

A

海底地形:

有大陆坡、大陆架、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相关地图识记

注:

字母代表

大洲。

A

数字代表大洋

Ⅰ、Ⅱ、Ⅲ、

Ⅳ代表洲界

全球板块构造示意图(注:

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日本地震,台湾地震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我国西部地区地震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二、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数量:

2011年达到70亿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以1800年为界,世界人口增长分三个阶段,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目前仍以较快速度在持续增长。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2、世界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最大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小的大洲是欧洲。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反映人口的增长快慢。

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欧美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P49)

3、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总人口/总面积),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2)人口稠密区:

(要求知道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人口分布地理位置,课本P50图3—3)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①亚洲的东部、②亚洲南部、③欧洲的西部、④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东部等.

(3)人口稀疏区:

(要求记住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人口分布地理位置,课本P50图3—3)

干早的荒漠(撒哈拉沙漠)、寒冷的极地(南极洲、北冰洋沿岸)、高寒的高原(青藏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都是不适合人口长期居住。

4、世界的人口问题:

(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粮食短缺、毁林开荒、草场超载、生态恶化、用水紧张等

(2)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等

(3)人口迁移城市带来的问题:

交通拥挤、治安恶化、用水紧张、就业困难等

正确的人口观:

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大。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漫画“苦难的母亲(地球)”问题

A、图上的母亲代表地球,图上的孩子代表急剧增长的人口。

B这幅图说明目前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有何特点?

(目前人口的数量大,增长快)带来了哪些问题?

(粮食不足、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医疗、教育等问题)C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你能为母亲做些什么?

(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带头保护环境等)

三、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人种:

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将世界上的居民划分为白色、黄色、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及非洲北部、亚洲西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世界的居民,分布最广泛的是白色人种。

分布范围最小的是黑色人种。

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物特征:

尖顶、圆顶、塔顶)

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典型建筑为教堂(尖顶)。

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典型建筑为清真寺(圆顶)。

中国的西北地区(新疆、宁夏等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我国也被称为回教。

佛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典型建筑为寺庙

(补充:

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

五、世界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人口越来越集中、房屋越来越高大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环境越来越嘈杂与污染。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见赢在中考P10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表格)

寒冷、湿热、干旱地区的民居特色;(要会认识图片)

①寒冷地区的民居:

厚墙、小窗、屋顶高耸(因纽特人的冰屋低矮、无窗、保温好——严寒)

②湿热地区的民居:

薄墙、大窗、有完备的排水系统(云南傣族的竹楼,东南亚的高脚楼——下部空、防浸——高温多雨,中国南方地区的房子的屋顶坡度大)

③干旱地区的民居:

屋顶大多平顶墙厚、少窗、防日晒、保温——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西亚和我国新疆地区)

④另:

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

城市利用交通条件:

河流干、支流的汇合处或河流的入海处

经济发展差异(七上)

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1、不同类型的国家(70多亿人,分别居住在193个国家和31个地区。

①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

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

0.44平方千米。

②世界人口人口大国:

中国,其次是印度、美国。

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发展中国家(目前有150多个):

多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亚洲唯一发达国家日本,非洲无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目前有20多个):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西欧基本为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南北对话”指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例如: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来往),“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例如:

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经济来往)。

“金砖五国”是南南合作的典型代表,有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五国家,每年3月,在其中一个国家召开国家元首(部长)会议,商讨国际重大问题。

2、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联合国(UN)——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总部:

美国纽约;常任理事国:

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

主要职责:

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

基本宗旨:

“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

瑞士日内瓦;(缩写:

WTO)

主要职能:

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

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2016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总复习系列(三)

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例如:

小楼一夜听春雨、惠风和畅,艳阳高照。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

春光明媚、秋高气爽、四季如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

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雨区,颜色愈浓,表示云层愈厚。

5、环境监测中,污染指数越高,代表污染越严重。

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观察图可自己试着归纳规律)

从图中可知:

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是亚洲。

规律: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7、气温用温度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8、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海洋为8月份,而最低温陆地出现在1月份、海洋为2月份。

南半球刚好相反。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相反)

9、降水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

对流雨(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

地形雨: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如图:

A坡是迎风破降水多。

锋面雨:

冷暖空气交汇,暖空气抬升形成的降水。

地形雨

A

10、降水量的测量仪器:

雨量器。

11、从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可知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③在温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1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地球的形状(纬度因素)。

②海陆分布:

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刚好相反。

(例如:

纬度相近的我国天津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③地形因素: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例: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如下图A地降水多于B地)

④地势因素: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C(例: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局部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

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得全球气候变暖。

排放出的氯氟烃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南北纬10°~20°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东部北纬35°以北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温带大陆内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短而温暖,冬季长而寒冷

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北部

寒带苔原气候

终年寒冷,降水少,多云雾

北冰洋沿岸

寒带冰原气候

终年酷寒,降水稀少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原山地气候

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各大洲高原、山地

注意运用“以高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原则:

2016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总复习系列(四)

认识大洲(七下)

友情提示: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相关地图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哟!

亚、欧、非三洲比较

亚洲

欧洲

非洲

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范围

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地处热带。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地形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起伏小,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2.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1.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特殊地形区:

刚果盆地、东非裂谷带、撒哈拉沙漠

气候

1.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东部和南部有典型的季风气候

1.以温带气候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

1.普遍暖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干旱区面积最大的洲

3.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大致对称分布

河流

1.大河众多(湄公河)

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

(多瑙河、伏尔加河)

1.尼罗河:

世界最长

2.刚果河:

水量丰富

人口与国家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