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762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x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会考考试范围:

七年上册:

1、地球和地球仪;2、地球的运动;3、地图的阅读;4、地形图的判读;5、大洲和大洋;6、多变的天气;7、气温的变化与分布;8、降水的变化与分布;9、世界的气候;10、人口与人种;11、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2、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七年下册:

13、亚洲;14、日本;15、澳大利亚;16、美国;17、极地地区;

八年上册:

18、从世界看中国;19、中国的自然环境;20、中国的自然资源;21、中国的经济发展

八年下册:

22、中国的地理差异;23、北方地区;24南方地区;25、西北地区;26、青藏地区。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2、大小:

地球的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

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5、两极的概念: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7、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

名称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

形状

圆圈(在极点处缩小为点)。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半圆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互相平行

所有经线相交于两极点

0°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

最大度数

90°(南北极点)

180°(与本初子午线相对的经线)

度数划分

向北、向南各分为90°

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名称

纬度

经度

起始线

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

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

划分方向

从赤道度数向北增加的纬度是北纬度;向南增加的纬度是南纬度

从本初子午线度数向东增加的为东经度,度数向西增加的为西经度

表示符号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度数范围

0°——90°

0°——180°

特殊的线(点)

赤道(0°)、回归线(23.5°)极圈(66.5°)、两极(90°)

本初子午线(0°)、20°W、160°E、180°经线

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纬度、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3.5°纬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66.5°纬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吻合,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半球划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数值的递变规律

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向北、向南逐渐增大,最大达90°

从0°经线开始,东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到180°,西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到180°,东经和西经的180°经线重合为一条经线。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3、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4、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角度66.5°),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光照射情况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5、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6、热带:

气候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和南温带:

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7、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如海南省)位于热带。

即我国地跨五带中的北温带和热带。

8、二分二至

节气

对应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3月20或21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

秋分

9月22或23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2、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3、一般地图,面对地图,通常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向的方向为正北方。

5、根据经纬网定向,判定的原则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的特点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边缘陡峻,内部起伏不大。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有耸立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密陡疏缓)

4、山地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读方法

山顶:

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鞍部: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状似马鞍。

5、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为大洲。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常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

4、全球共六块大陆:

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5、七大洲由大到小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6、四大洋由大到小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大印北)【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7、大洲的分界:

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

南美、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8、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

9、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

10、世界之最:

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大洲:

亚洲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它是时刻在变化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和气候判断: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2)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

(3)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气)

(4)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6)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气候)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3、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4、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深,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5、常用的天气符号如:

晴()多云()阴()小雨()大雨()暴雨()

冰雹()雷阵雨()雨夹雪()小雪()大雪()雾()霜冻()沙尘暴()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8、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空气质量的高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指大气的温度,即大气冷热的程度。

2、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离地1.5米处的(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单位:

℃(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3、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5、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6、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气温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7、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年变化。

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8、等温线:

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稀疏地方,气温差别小。

(2)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

(3)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4)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5)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6)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7)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8)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9、气温分布规律:

(1)纬度差异:

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海陆差异: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垂直变化: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级别。

2、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为雨量器和量杯,以毫米为单位记录。

3、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4、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5、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四多四少):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③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7、【雨极】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

【干极】最贫乏的是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的两大因素:

气温和降水。

3、典型气候类型及特点:

种类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

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温带主要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中低纬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中纬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温和

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

寒带主要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

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

高原山地气候

终年低温

高山高原地区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⑴纬度: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

⑵海陆:

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

⑶地形: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⑷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减温减湿

⑸人类活动:

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5、气候与人类活动:

(1)日常生活:

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

(2)人类的生产活动:

对农业生产影响最显著。

(3)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局地甚至全球气候的恶化。

(4)气候变暖

A危害:

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B原因:

a自然原因b人为原因:

①燃烧煤、石油等能源,二氧化碳排放;②大量砍伐森林。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70亿。

2、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人口增长;=0人口不增不减;<0人口减少,负增长)。

出生率=出生婴儿数/总人数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

3、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4、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单位:

人/平方千米

5、(四密、四疏)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人口密集)、欧洲以及北美东部(主要原因: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

6、不同国家针对本国人口特点制定不同的人口政策,以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7、人口过快增长:

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穷;措施:

控制人口,计划生育(中国和印度)

人口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措施:

鼓励生育(法国等)

8、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

非洲北部、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东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西北部。

(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美洲地区。

(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南亚的印度人属于白种人;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黄种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全世界有数千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00万的语言有100种左右,超过5000万的有20种左右,从使用人数上看汉语名列榜首,其次是英语,第三位是西班牙语。

英语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主要是俄罗斯、亚洲中西部

法语

法国、非洲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除巴西外)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

3、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中国多数人不信教,维吾尔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

宗教

创始人

发源地

经典

宗教建筑及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耶稣

亚洲的西部

《圣经》

教堂:

尖顶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回教清/真教)

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

《古兰经》

清真寺:

圆顶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释迦牟尼

古印度

《佛经》

庙宇:

塔状和寺庙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中国的本土宗教为道教。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这里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

2、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

3、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自然资源、交通及经济状况等等(P82).

4、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5、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如:

东南亚高架屋、因纽特人冰屋、黄土高原窑洞、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西亚小窗厚墙的村庄等等。

7、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位置:

(P2)

位置

半球位置

主要分布(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西北连(欧)洲,西南是(非)洲,东北是(北美)洲,南望(大洋)洲。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

北部约达(81°N),南部达(11°S),经度范围在(26°E—170°W)之间。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

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

(白令)海峡

2、范围:

亚洲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岛屿,面积约(44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大洲。

3、亚洲的分区(6个):

(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其中我们中国位于(东亚)。

4、生活差异:

日本:

抗震建筑。

印度尼西亚:

居住高脚屋。

孟加拉国:

船为交通工具。

也门:

梯田。

沙特阿拉伯:

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东西伯利亚:

居住木屋、狗拉雪橇。

5、地势特点:

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中部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6、河流特点:

(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最终注入(北冰洋)。

黄河、长江、湄公河最终注入(太平洋)。

恒河、印度河最终注入(印度河)。

7、地理之最: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亚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贝加尔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

8、气候:

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亚洲缺失两种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

1、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黄色人种,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组成。

2、地形:

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

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山峰是富士山。

3、轮廓特点: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4、地震带:

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接地带,火山、地震频繁。

5、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6、工业:

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